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53:40

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丽浙江》宣传片在海外侨胞当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浙籍侨胞乡愁激荡,寻找宣传片中的家乡元素,回忆属于他们的童年记忆。这表明</p><p>A. 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p><p>B. 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p><p>C. 文化推动人们的社会实践</p><p>D. 文化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许多浙籍侨胞乡愁激荡,寻找宣传片中的家乡元素,回忆属于他们的童年记忆。这表明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 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B适合题意;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但不起决定作用,排除A;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健康的文化起积极的促进作用,C、D是不科学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广场是国人体憩和娱乐的场所。茶余饭后,人们置身于广场之中,或欣赏,或瞻仰,或纳凉,或表演,广场常常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浓浓的文化味道。广场的文化功能说明</p><p>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r />②人们接受义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p><p>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r />④文化列入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广场的文化功能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广场常常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浓浓的文化味道,表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不是被动的,②说法错误;③在材料中未涉及,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儒家有一套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办法,概括起来是八个字“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格”即“格物”,研究万事万物;“致”是“致之”,在研究中找到规律。其余几个字的含义分别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这八字,不但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还可以治理天下。此外,中国百家均有一套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这则材料说明( )</p><p>A.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p><p>B.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p><p>C. 文化能够决定人际关系</p><p>D. 文化决定着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此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中国儒家有一套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办法,说明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A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文化影响人际关系,但不能决定人际关系,C错误;文化对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具有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D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将中国申报的《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p><p>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p><p>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化趋同</p><p>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④适合题意,③是错误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3月28日,李克强在奥克兰总督府会见新西兰总督雷迪时强调,中新两国都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能够激发人们的智慧,联通人类的梦想,中方愿同新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密切教育、旅游、文化等领域交流,使中新友好与合作在新形势下更上一层楼。这表明</p><p>①各民族文化应完全不同          <br />②对待各民族文化应坚持一律平等原则</p><p>③各民族文化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br />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中新两国都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能够激发人们的智慧,联通人类的梦想,中方愿同新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密切教育、旅游、文化等领域交流,使中新友好与合作在新形势下更上一层楼。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没有先进、落后之分,③④适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①错误;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天的重阳节,除了是传统佳节,还被赋予了敬老、爱老等新的含义。“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最尊,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我国政府于1989年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下列观点与材料意思不一致的是</p><p>A.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能够因时而变</p><p>B. 庆祝民族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p>C.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p><p>D. 文化具有继承性和时代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注意此题为逆向性选择。“今天的重阳节,除了是传统佳节,还被赋予了敬老、爱老等新的含义”,材料表明,文化具有继承性和时代性,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CD本身正确,故CD不符合题意;“我国政府于1989年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材料说明庆祝民族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B本身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是传统文化特征之一,它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没有因时而变,变化的是具体内涵,A观点错误,故A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五四运动时期,有人提出:“东西 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材料中的观点表面看似有一定道理,但从实质上说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观点(   )</p><p>①过多强调自我,拒绝文化的借鉴和融合            </p><p>②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的体现</p><p>③从根本上否定了东方文化绚丽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 </p><p>④缺乏文化的包容性,排除异己,孤芳自赏</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中的观点表面看似有一定道理,但从实质上说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观点强调西方文化优于民族文化,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的体现,从根本上否定了东方文化绚丽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②③项符合题意;题目观点强调外来文化优于民族文化,没有过多强调自我,没有拒绝文化的借鉴和融合,没有体现缺乏文化的包容性,也没有排除异己,孤芳自赏。故①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是尊重历史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毒素。上述论述强调文化创新必须(  )</p><p>①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br />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p><p>③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br />④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毛泽东的上述论述强调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既反对割断历史又反对全盘继承,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但汉字中也有外国文字的成分,例如,沙发、巧克力等词语就来自英文的直译。现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不少是由国外传入中国的,如电器、汽车就是外国人首先发明的。特别重要的是,指导我们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也是由国外传入的。这说明</p><p>A. 中华文化是现代文明的产物</p><p>B. 创新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品质</p><p>C. 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p><p>D. 文化和经济、政治紧密相连</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汉字词汇、生活用品,甚至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都是从国外传入的,这说明中华文化能够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C正确;A明显错误,中华文化源于五千多年的历史;B“特有”说法错误;D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京剧中的脸谱,不同的颜色象征着不同的人物性格:红脸表示忠勇耿直,如关羽;白脸表示阴险奸诈,如曹操;黄脸表示骁勇善战,如典韦;黑脸表示忠耿正直、铁面无私,如包拯,或代表粗率莽撞,如张飞、夏侯渊等。京剧脸谱中的这一特色</p><p>A. 是中华民族文化独特性的表现</p><p>B.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p><p>C. 是中华民族文化区域性的表现</p><p>D. 会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文化。此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准确再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结合教材直选即可。不同的京剧脸谱象征不同的人物性格,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的体现,表明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故A正确;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京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故B错误;京剧的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故C与题意不符;京剧脸谱不会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故D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家网站就山寨文化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38.7%的人认为复制是山寨文化的核心内容或代名词,此外,冒牌 (33.7%)、剽窃(30.0%)、劣质(24.9%)等词也成为公众对山寨文化核心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40.8%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创新,它迫使庙堂文化、庙堂产品更加注意自己产品的平民化。这说明( )</p><p>①流行文化是经典文化的基础</p><p>②草根文化与精英文化是相对立的</p><p>③多元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p><p>④人们的文化需求是多层次、多样性的</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表述错误,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的的基础是社会实践;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铁不仅是城市的交通枢纽,更是承载城市精神与文化的重要公共空间,用文化装点地铁,让乘客在旅途中实现“看得到作品、听得到音乐、悟得到精神、,学得到知识、感受得到文化氛围”的文化愿景,是上海申通地铁推动“文化进地铁”的初衷。推动“文化进地铁”有利于</p><p>①营造良好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养</p><p>②拓展发展空间,助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p><p>③利用鲜活载体,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p><p>④提升城市品质,充分展示中化文化的博大精深</p><p>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推动“文化进地铁”有利于营造良好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养,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①③适合题意;“文化进地铁”是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是文化产业,排除②;④不是本题的意义,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 加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免费开放力度。这是基于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 )</p><p>A.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p><p>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p><p>C. 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p><p>D.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 是基于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项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项说法错误;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B项说法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要以文化担当托起中国梦,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的建设需要我们</p><p>A.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p><p>B. 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一切文化</p><p>C. 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D. 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改造腐朽文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我国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是时代精神,A项错误;我们要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是一切文化,B项不选;文化强国的建设需要我们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项正确;对于腐朽文化要坚绝抵制,依法取缔,不是要改造,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当前,面对日益频繁的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显得尤为必要。为此我们应当</p><p>①把发展先进文化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p><p>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p><p>③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汲取他国文化</p><p>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共识</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精神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共识,②④正确,选D;①不选, 因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③不选,因为我们要汲取的是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幅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p><p>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②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p><p>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并不能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①不选;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②正确;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并不能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技术发展,很多哲学问题比如克隆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问题,挑战了伦理道德,值得哲学思考。哲学家通过思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p><p>①对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p><p>②科技时代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p><p>③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怎样的方法论</p><p>④具体科学研究要不要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p><p>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随着技术发展,很多技术问题挑战了伦理道德,值得哲学思考。哲学家通过思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科技时代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怎样的方法论问题。②③项符合题意;对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是科学家的工作,不是哲学家所要思考的问题,①项说法错误;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具体科学研究不是要不要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的问题,而是要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的问题。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的之事。播种一种观念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先改变习惯;要改变习惯,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改变观念。这是因为</p><p>A.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B. 哲学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方法</p><p>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p><p>D.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A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B选项表述错误,哲学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要改变命运,先改变习惯;要改变习惯,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改变观念。这是因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故C选项入选。</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79.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p><p>①哲学都包含有世界观和方法论       <br />②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同的</p><p>③科学的方法论就是哲学             <br />④学习哲学是拥有世界观的前提</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表述错误,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选项错误,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都包含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同的;故①②选项是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的正确的表述。选A。</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09.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p></td><td style="width:237.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109.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td><td style="width:23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形成</p></td><td style="width:109.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自发形成,人人都有</p></td><td style="width:23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特点</p></td><td style="width:109.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零散的、朴素的</p></td><td style="width:23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理论化、系统化的</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一观点   (   )</p><p>①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②和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相一致</p><p>③唯心主义者是反对的        ④与不可知论的主张是背道而驰</p><p>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强调了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勤奋努力,所以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并且探索世界时我们也是可以认识的,只要我们努力,所以与不可知论的主张是背道而驰,①④正确,选C;②不选, 因为材料的观点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③不选, 因为该观点从一定程度上讲,肯定了主观努力,所以唯心主义不一定反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阿杜的《天黑》歌词中“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意识。下列与这句歌词反映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p><p>A.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p><p>C. 存在就是被感知    D. 静止相对,运动绝对</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闭上眼睛就是天黑”,认为人的意志决定世界,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天地之变,阴阳之化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不适合题意;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不适合题意;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C适合题意;静止相对,运动绝对是辩证法思想,D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5入冬以来,东北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雪灾害天气,民众自发加入抗灾行动。“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p><p>A.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p><p>B. 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p><p>C. 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p><p>D. 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天灾不由人”意指天灾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体现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抗灾不由天”则强调了人在抗灾过程中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了在天灾面前人与规律的统一,即辩证法的观点。所以该观点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坚持了人与规律的统一,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合理性在于</p><p>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p><p>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p><p>③强调离开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p><p>④指出哲学是科学的概括</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合理性在于看到了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②④项符合题意;哲学与科学是既区别又联系,哲学并不是科学之科学,①项说法错误;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本材料并没有强调哲学对于科学的指导作用,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载体和见证。农村各地的古民居建筑则是这个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各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改善我国农民的物质生活,还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并且,不仅要有现代文化,更应该有历史文化。农村各地古建筑风格各异,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个性,具有很大观赏价值,特别是历史名人故居,则兼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它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巨大潜力,同时能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利用古民居的意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利用古民居,可以发挥古民居的旅游价值,增加当地的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把古民居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有了具体的物质载体。③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利用古民居,可以使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解析】本题以农村古民居的作用为话题,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难度较大。</p><p>设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利用古民居的意义。首先分析设问,“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知识范围限定模糊,主要看设问后半部分对知识范围的隐性限定,“古民居”在文化生活范围内可以联系到的知识点有:文化需要物质载体;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然后结合材料对这些知识取舍后对接设问,形成完整答案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由金砖五国导演首次合作拍摄的电影《时间去哪儿了》于2017年10月19日在全国上映,11月在全球电影市场推出,它呈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人们共同的生活感受,因为生活的加速加快、生活模式的改变,各自的文化历史传统不同。所以面对共同的问题,会有不同智慧来回答和解决。五个国家既是金砖国家,又是社会、发展情况非常相似的五个国家,包括社会民生社会变动给人带来的影响有很大的可比性。坐在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就像在环游世界。文化能打破国家间的壁垒、先于合作带来理解和认同。</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分析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这部电影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智慧,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p><p>(2)文化是世界的,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具有共性。这部电影展示不同国家共同的 地方,有利于不同国家的理解和认同,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p><p>【解析】本题以金砖五国导演首次合作拍摄的电影《时间去哪儿了》为背景,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知识的掌握情况,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育理性精神核心素养。难度不大。</p><p>    设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分析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首先分析设问,“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把可调用的知识限定在《文化生活》第三课第一节,主要内容有: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原因和原则等;“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这种设问不属于传统的设问形式,应该把设问翻译成: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文化多样性的什么道理?然后分析材料,材料主旨是五国群众面对共同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有利于各国间文化理解和认同,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国之间文化应该相互理解,共同促进文化发展。最后形成完整答案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材料 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p><p>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p><p>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命运共同体”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类情怀,又秉承了中国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智慧。</p><p>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植根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引领中华儿女和国际社会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p><p>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p><p>【解析】本题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元素的结合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人文素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p><p>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首先明确知识范围,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注意设问中只是说运用中华文化知识,没有用双引号,说明这只是关键词,没有明确的知识范围,需要学生用关键词联想法和查找关键词集中出现的章节的办法来整合教材,找出主干知识,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主要讲的是中华文化;然后学生分析和归纳材料,采用先分后总的方法,一一对接教材主干知识,然后形成答案即可。注意中华文化知识的逻辑性: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关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该飞机本应于北京时间2014年3月8日6:30抵达北京。马航失联后,马航启动了救援和联络机制寻找该飞机。但也有一些人思想“另类”,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说,马航坠毁已成事实,一切顺其自然吧;第三种人说,马航事件需要理性面对、耐心处置。  </p><p>试判断上述三种人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并作简要评价。</p></div></div>
<div><p>【答案】(1)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该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本质上是错误的。</p><p>(2)第二种人认识到马航坠毁已成事实,但消极等待,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该观点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p><p>(3)第三种人认为马航事件需要理性面对、耐心处置,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该观点既 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又认识到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具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观点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不是先有物质,而是先有意识。材料中“天命不可违”,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马航坠毁已成事实,一切顺其自然吧”的观点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否认了人的意识的能动性,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表现;“马航事件需要理性面对、耐心处置”的观点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该观点既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又认识到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