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53:05

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p><p>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8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p><p>②“好又多”超市进行半价推销活动 </p><p>③全市中学生书法比赛 </p><p>④国家博物馆展出明代国画 </p><p>⑤市政府举行听证会 </p><p>⑥应县隆重举办“中国·应县释迦塔国际文化旅游节”</p><p>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③④⑥</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①⑤是政治现象;②是经济现象;③④⑥为文化现象。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涌现许多网络热词,如“照骗”“我可能XX了假X”“厉害了word等。这些热词多为社会热点新闻、新知识、新观点的浓缩或概括。这表明(    )</p><p>A. 文化先于人类社会产生    B.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p><p>C. 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完全同步</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表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B项符合题意;有了人类,才有了文化,A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文化的阶级性,C项与题意不符;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实践并不完全同步,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4月20日,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重大航天科技成果。这主要说明 (     )</p><p>A.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B. 文化是与生俱来的</p><p>C.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    D.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主要说明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A项符合题意;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项说法错误;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C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文化竞争力,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和为人处世伦理,甚至影响人的一生。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这表明(     )</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p><p>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被动的</p><p>③要全面继承传统道德准则和处世伦理&#xa0;&#xa0;</p><p>④家庭教育是传达社会规范、培养良好风尚的重要途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反映家风影响做人做事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伦理,甚至影响人的一生,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家庭教育是传达社会规范、培养良好风尚的重要途径,①④项符合题意;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②项说法错误;对于传统道德准则和处世伦理要批判地继承,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像春节贴窗花、换春联、放鞭炮等,都是民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庆节活动。有专家提出设计古有的又有现代气息的传统节日仪式体系,在国家层面上举行公众庆典,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尊严和气派,对文化传承能起更大的作用。传承文化节日仪式的作用是 (       )</p><p>①可以展现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  ②对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进行保护和弘扬 </p><p>③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实现中国梦 ④能够集中展现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感情</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传承文化节日仪式的作用是可以展现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能够集中展现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感情,①④项符合题意;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是文化遗产,②项与题意不符;传承文化节日仪式的作用是一种精神力量,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    )</p><p>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p><p>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p><p>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p><p>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从侧面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①③项符合题意;②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不涉及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容,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波兰当地时间7月9日晚,武夷山边界调整项目在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审议通过。至此,江西铅山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之所以要重视对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p><p>①让文化的记忆得以传承 ②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p><p>③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必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之所以要重视对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让文化的记忆得以传承,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①②项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项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近年来中国戏曲发展面临困境,时代变了,环境变了,而戏曲的变化却没与跟上时代,因而生存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了不让戏曲消失,我们必须(     )</p><p>①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p><p>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p>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p><p>④对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东西改造和剔除</p><p>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①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应顺应社会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②符合题意,这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③符合题意,这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④符合题意,这就是“去其糟粕”。因此保留②③④,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些地方出现了借传统文化、借依傍古人等进行“复古改名”的现象。例如鹿邑县欲改为“老子县”、水城县欲改为“夜郎市”,琅琊山“会峰阁”则在古装电视剧《琅琊榜》热播后悄然更名“琅琊阁”。各地纷纷加入“改名”混战的做法   (      )</p><p>①认识到了文化的力量,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p><p>②没有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割裂了文化的历史联系</p><p>③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p><p>④没有坚持从本地的历史文化出发,在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文化的继承</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反映的各地纷纷加入“改名”混战的做法,是没有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割裂了文化的历史联系,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②③项符合题意;各地纷纷加入“改名”混战的做法认识到了文化的力量,但割裂了文化的历史联系,①项说法错误;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感情真,一口清!感情浅,舔一舔!”在国人深厚的酒文化影响下,坐在酒桌旁如果不喝酒,就好似失礼了。不过“查酒驾”后,各种饮料、豆浆及汤品成了酒桌上白酒的替代品,演绎出了“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的新酒桌文化。这说明 (       )</p><p>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②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p><p>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p><p>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③④项符合题意;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文化不能起决定作用,①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社会制度的更替,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   )</p><p>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xa0;</p><p>②汉字历来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p><p>③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p><p>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文字是人民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故排除;题肢②说法正确,但不是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的原因,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值得大加推广的。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充分展现了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引发了观众对成语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国学文化的思考。上述材料说明(      )</p><p>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 ②文化创新应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p><p>③成语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充分展现了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引发了观众对成语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国学文化的思考,这说明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项与题意不符;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几千年历史。围棋纵横十九路,方寸之内是尖跳飞断,棋盘之外有文理哲思。它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围棋文化(    )</p><p>①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②佐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p><p>③显示出中华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④是中华儿女智慧与创造力的产物</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华文化的特点知识。由围棋文化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确定②③正确;围棋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颗明珠,但不是里程碑,①排除;围棋文化是实践的产物,体现了中华儿女卓越的智慧与创造力,④排除。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其中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这种“本土化”现象(  )</p><p>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表明文化渗透是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 </p><p>③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的体现     ④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这种“本土化”现象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兼收并蓄和求同存异,能够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①③项符合题意;②项“文化渗透”说法错误;有利于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而不是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年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伟大抗战精神研究、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材料说明  (          )</p><p>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p><p>②先进健康的文化是民族繁荣振兴的决定力量 </p><p>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素质  </p><p>④爱国主义已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素质,凝聚中国力量,①③项符合题意;文化不能起决定作用,②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族精神的作用,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歌曲《走向复兴》唱到:“我们迎着风雨向前方,万众一心挽起臂膀。我们要把亲爱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强。前进,前进,向前进,挺起胸膛,何惧风浪。”这体现了  (   )</p><p>①中华民族具有团结统一的精神②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③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④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华儿女报效祖国的物质财富</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歌曲《走向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团结统一的精神,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①②项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③项说法错误;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华儿女报效祖国的精神财富,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在我国的广告传播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广告、广告公司及广告媒介急功近利,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不惜迎合低级趣味,设计制作不良广告,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这些不良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有的内容格调低下、用语粗俗;某些广告甚至含有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不良内容。出现上述不良文化现象的原因是  (      )</p><p>A. 现代化文化产业的发展</p><p>B. 出现了专门从事文化产品制作的群体</p><p>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p><p>D.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出现材料中的不良文化现象的原因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主席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这启示我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  )</p><p>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 </p><p>②弘扬主旋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p><p>③创新方法和手段,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抵制外来文化 </p><p>④坚持正确的导向,面向人民、服务人民</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习近平主席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这启示我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正确的导向,面向人民、服务人民,弘扬主旋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④项符合题意;我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反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①项说法错误;对于外来文化要具体分析,而不是一味抵制,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的养成蕴藏在人民大众的生活、生产的历史积淀中,它必须经过千般交流、万般淘洗,才能成为一个民族乃至人类基本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需要  (        )</p><p>①立足社会实践,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p><p>②拥有开放的心态,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文化成果</p><p>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共同发展</p><p>④培育和弘扬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凝聚社会共识</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 ③④    D. 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立足社会实践,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需要拥有开放的心态,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文化成果,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共同发展,①②③项符合题意;培育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不是传统文化,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政府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下列措施符合政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是(    )</p><p>①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p><p>②增强服务意识,将文化发展放在首位 </p><p>③在把握文化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督促企业发展文化事业 </p><p>④挖掘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政府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挖掘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是符合政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举措,①④项符合题意;政府应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②项说法错误;企业要发展文化产业,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明朝裴一中《言医·序》中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这启示我们(    )</p><p>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②需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人生价值</p><p>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④坚持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持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①④项符合题意;②③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p><p>材料: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华文化一绝。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一首首动人心扉的诗词让我们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一个个与古诗词结缘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传承数千年文化的力量:有的选手放弃比赛回家陪伴病重的母亲,身患重病的普通农民更从诗词中获得与癌症抗争的力量,有的中学生以读诗为乐、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成长……</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古诗词涵养个人心灵的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国古诗词的传承能为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国民素质。</p><p>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古诗词中蕴含的古人智慧对个人素养产生持久的影响。</p><p>③古诗词中的情怀对个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在生活中践行古诗词中所包涵的优良品格与修养。</p><p>④优秀文化可以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古诗词中的品格和修养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p><p>【解析】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中国古诗词的传承能为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国民素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古诗词中的情怀会对个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可以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古诗词中的品格和修养对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起到促进作用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全国“两会”上,“特色小镇”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建设特色小镇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p><p>材料  特色小镇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孕育出的新事物。在国内,近年来浙江乌镇、梁祝文化小镇和重庆涪陵榨菜文化小镇等一批特色文化小镇异军突起。在国外,很多举世闻名的特色文化小镇,已成为令游客流连忘返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它们小巧别致,各具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既充满浓浓的历史文化味,现代气息又触手可及。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前,将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2017年7月27日住建部公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部署,按照相关要求,在各地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现场答辩、专家审查,拟将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等276个镇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p><p>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我国建设特色文化小镇的启示。</p></div></div>
<div><p>【答案】①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p><p>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发展与继承的关系,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打造文化特色;</p><p>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正确处理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学习借鉴国外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先进经验;</p><p>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p><p>【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我国建设特色文化小镇的启示。</p><p>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小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既充满浓浓的历史文化味,现代气息又触手可及。可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从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等方面,谈材料中的事例对我国建设特色文化小镇的启示。</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五一”前,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了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造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p><p>(1)请概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p>(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的重要性。</p></div></div>
<div><p>【答案】(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p><p>(2)A.劳模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表现,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有利于丰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p>B.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苏州街瞳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各族人民向劳模学习,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p>C.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p><p>D.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p><p>【解析】(1)本题要求概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p>基础知识必须牢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p><p>(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的重要性。</p><p>劳模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表现,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意义重大。可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等方面,分析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的重要性。</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越做越火,丰富了荧屏,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欢乐。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不少娱乐节目走向庸俗、低俗的倾向十分明显。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的文化本性。令电视从业者进一步盲目追求收视率,令有文化的观众疏离电视,进而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趋于狭隘,还让老百姓思想懒惰,沉没在低级的娱乐状态中。</p><p>材料二 中国媒体的基本职责应该是传承文明、进行人文教化。许多专家建议主管部门应尽早在我国开展媒体教育,指导观众增进对媒体的认识。用批判的态度去接触、分析媒体信息。这不但涉及青少年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还涉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如果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自身的素质提高了,就能够自觉地抵制低俗化的东西。</p><p>(1)材料一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什么现象?</p><p>(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这一问题。</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p><p>(2)①国家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主旋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②作为媒体,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切实履行其传承文化的义务。③作为个人,要提高辨别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p><p>【解析】本题以娱乐节目、媒体教育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两个小题进行考查。</p><p>(1)本题要求考生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欢乐,这是“喜”的一面;但庸俗、低俗的倾向十分明显,这是“忧”的一面。因此,材料一反映的是当前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这一问题,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可从国家、媒体、个人三个角度分别去说明。从国家角度,考生可从国家要加强管理,弘扬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角度去说明;从媒体角度,考生可从媒体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建设的角度去说明;从个人角度,考生可从个人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正确处理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在文化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等角度进行说明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