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53:02

四川省蓬安二中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  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这告诉我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p><p>①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p><p>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持其特有的建筑风格</p><p>③注重城市气质与其物质载体协调发展</p><p>④优先开发文化遗产,打造城市精神</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告诉我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要注重城市气质与其物质载体协调发展,让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①③项符合题意;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②项说法错误;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获得2016年最高国家科技奖。他曾带领抗疟新药科研组整理典籍、走访名医,收集到2000多个药方,对其中200多种中草药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反复搜索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他受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启迪,萌发了用乙醚在低温环境下提取青蒿有效成分,终于在第191次的实验中获得成功。屠呦呦的成功告诉我们</p><p>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p><p>②《肘后备急方》是实践成功的灵感来源</p><p>③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p><p>④民族传统文化的保障是文化创新的根基</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实践是其灵感的来源。③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屠哟哟终于在第191次的实验中获得成功,表明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①入选。题目中,在这一过程中,她受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青篙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启迪,萌发了用乙醚在低温环境下提取青禽有效成分表明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藏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故④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让艺术更加深入地走进百姓生活,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提出了“让大众走进艺术、让艺术走进生活——艺术8小时”公益计划。为落实这一计划,该中心推出了“惠民票价政策”,降低观看“门槛”,吸引普通老百姓走进剧场,感受表演艺术的精彩与魅力。这一计划的实施有利于</p><p>①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加快发展文化产业</p><p>②发展公益性文化,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p><p>③大力宣传先进文化,扩大高雅文化的影响力</p><p>④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该中心推出了“惠民票价政策”,降低观看“门槛”,吸引普通老百姓走进剧场,感受表演艺术的精彩与魅力主要着力点是坚持社会效益,加快文化的发展。故①说法错误。③选项中“高雅文化”表述有误,表演未必都是高雅文化。故排除③。通过这一计划发展公益性文化,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而且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故本题正确答案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隐性传播”是相对于“显性传播”而言的,是指在特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输出信息,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下列古语中与“隐性传播”意思一致的是(  )</p><p>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p><p>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已。</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隐性传播”是指在特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输出信息,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故①④选项选项与“隐性传播”意思一致。②③选项选项与“隐性传播”无关。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9月3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包括检阅部队)。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作重要讲话。还在北京举行招待会和文艺晚会。纪念活动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为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或其遗属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依据是 </p><p>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p><p>②人们接受健康的文化影响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 </p><p>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p><p>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重在通过庄严的仪式,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增强文化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故题肢①④符合题意。此类活动,属于国家行为,而②③重在谈人自觉接受健康文化及文化素养,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1月7日下午,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会面握手。这一握,跨越了66年。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这是因为</p><p>①两岸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p><p>②两岸经济的合作推动了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形成价值认同</p><p>③两岸有广泛的共同国家利益,共谋发展深人人心</p><p>④两岸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是因为两岸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①当选;②正确,还因为两岸经济的合作推动了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形成价值认同;③④不选,属于无关选项。故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媒体人员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p><p>①新闻传媒必须坚持社会主流价值的方向</p><p>②关注百姓需求就是文化的主旋律</p><p>③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新闻媒体的责任</p><p>④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必须坚持正面报道</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说明新闻传媒必须坚持社会主流价值的方向,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新闻媒体的责任,①③适合题意;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下列观点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有</p><p>①积重德则无不克。</p><p>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p><p>③君子怀德,小人怀惠。德者,本也;财者,末也。</p><p>④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强调了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①只强调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材料并不一致,不选;②强调了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正确;③强调的是“德”和“财”的关系,与材料观点不一致,不选;④强调了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被称为“良心剧”的《琅琊榜》,仅2015年10月14日一天,就创下了高达3亿3千万次的网上点击和1.085%的收视率。《琅琊榜》总体质量上乘,肝胆侠情、英勇正义、忠诚责任等价值观的正向表达引起了观众的共鸣,独特精致的画面彰显了中国传统审美趣味,恢宏壮观的战争场景因其用心制作也获得了肯定。《琅琊榜》成为2015年最好的电视剧,是因为该剧(  )</p><p>①促进传统文化基本内涵因时而变            ②贴近群众,向社会传播正能量</p><p>③坚持了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④依托大众传媒拓展了传播渠道。</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琅琊榜》总体质量上乘,肝胆侠情、英勇正义、忠诚责任等价值观的正向表达引起了观众的共鸣,独特精致的画面彰显了中国传统审美趣味,恢宏壮观的战争场景因其用心制作也获得了肯定。这说明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文化创作要贴近群众,向社会传播正能量,②③适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②不是本题的原因;依托大众传媒拓展了传播渠道不是《琅琊榜》成为2015年最好的电视剧的原因,排除④;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4年是秦始皇兵马俑发掘40周年。2014年9月28日,“真彩秦俑”展在秦始皇陵博物院展出。此次展览通过对彩绘俑头和秦俑坑中各种彩绘遗迹的展示,向观众呈现了秦俑的“千人千面”和“绚丽多姿”。该展览(  )</p><p>①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自信</p><p>③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p><p>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该展览通过对彩绘俑头和秦俑坑中各种彩绘遗迹的展示,向观众呈现了秦俑的“千人千面”和“绚丽多姿”,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显示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觉,故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排除;④说法错误,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4月23日,我们将迎来第20届“世界阅读日”,公众对读书话题的关注热情逐渐升温。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倡导全民阅读的内容,“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全民阅读”的文化依据是:</p><p>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与政治相互影响    </p><p>②全民阅读是一项百年树人的基础工程</p><p>③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p><p>④全民阅读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和社会的道德力量</p><p>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倡导全民阅读的内容,“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这是因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与政治相互影响,全民阅读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和社会的道德力量,①④适合题意;教育是一项百年树人的基础工程,②是错误的;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是不科学的;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区域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新文化的培育。《规划》强调,要大力培育中国特色创新文化,增强创新自信,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深圳的企业创新氛围浓厚,就和它的创新文化密切相关。正是依靠开放包容、勇于变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推动无数企业不断创造奇迹,使得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如今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p><p>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培育创新文化对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秽中转化为物质力最。培育创新文化,可以为区域创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p><p>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良好的创新文化有利于企业创造奇迹、创新人才涌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p><p>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培育创新文化,有利于营造创新氛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p><p>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失、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有利于培育人们的创新精神,推动区域创新发展。</p><p>【解析】本题以大力培育中国特色创新文化,增强创新自信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和意义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分析培育创新文化对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属于意义类试题,实际是考查文化的作用和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文化的作用主要从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等角度思考;并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统一。</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2016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引起人们的热议。</p><p>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一页页山河变迁,一段段历史影像,凝结在这一砖一瓦、一瓶一罐的文物之中。正是这些历史记忆和文明底蕴,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p><p>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推动了我国文物事业发展。但也要清醒看到,在文物的保护、枪救、利用、管理上,一些地方还存在“脱靶”现象。有的保护手段单一,保护技术缺乏针对性;有的挖掘不够,让文物“躲进小楼”“深藏深宫”;还有的开发不当,只讲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过度开发、忽视保护……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加强文物保护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p></div></div>
<div><p>【答案】(1)①有利于提髙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②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保持文化多样性,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③有利于弘扬民族楮神,铸造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楮神支拄。④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闺特色文化发展道路。⑤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⑥有利于推动汁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解析】本题以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和意义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加强文物保护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文化自觉和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蓬安二中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