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52:44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马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童年》是台湾歌手罗大佑作词作曲的一首歌曲,欢快的节奏,贴切的歌词,给人希望,让人充满无限的回昧。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在下面《童年》的歌词中,能清晰地体现哲学这一界定的是</p><p>①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②阳光下蜻蜒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p><p>③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④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p><p>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哲学的产生的知识。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有两个关键的界定:对实践的追问以及关于世界的思考,③④正确;①②没有明显的思考的因素。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苏格拉底曾经和美诺一起讨论什么是“美德”。美诺分别讲了男人、女人、老人和青年人的美德各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学的回答。苏格拉底认为应该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这表明( ) </p><p>①哲学是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和规律的 </p><p>②哲学思维通过理性思考,从个性中归纳综合出事物共同的本质&#xa0;&#xa0;&#xa0;&#xa0; </p><p>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正确的概括和总结&#xa0;&#xa0;&#xa0;&#xa0; </p><p>④哲学是人们对于具体领域的根本观点</p><p>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苏格拉底的回答揭示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是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和规律的,哲学思维通过理性思考,从个性中归纳综合出事物共同的本质,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③说法错误;哲学以整个世界而不是具体领域为研究对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17年4月27日19时07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标志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 握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这一关键技术的国家。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也正式宣告中国航天迈进“空间站时代”。 这一成果再次证明</p><p>A. 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突破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p><p>B. 人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改造和利用规律</p><p>C.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p><p>D.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标志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说明人的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C选项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人们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不是突破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排除;B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排除;D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世界客观性为依据,以实践为基础,以规律为对象,它关于世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具有可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要求它不可能纯学术化,在政治和价值取向上,它必须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直接或间接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相联系。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p><p>A.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p><p>B.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C. 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p><p>D.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实践为基础”说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规律为对象,它关于世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它必须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直接或间接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相联系”说明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适合题意;A、C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但不适合题意;D不是其基本特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清代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下列语句中与此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p><p>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p><p>②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p><p>③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p><p>④词客争新角矩长,迭开风气递登场</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暮春》这首诗表达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又是有规律的。②③项蕴涵的哲理与题意相一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体现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①项与题意不符;④项的意思是要有创新意识,推陈出新。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是《吕氏春秋》对寓言《刻舟求剑》的评价,下列成语中与此寓意相符合的是</p><p>A. 按图索骥,墨守成规</p><p>B.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p><p>C.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p><p>D.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与此寓意相符合的是A项 “按图索骥,墨守成规”; B项是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与题意不符;C项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题意不符;D项要求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幻电影是以科幻元素作为题材,以建立在科学上的幻想情景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展开叙事的影视作品。常常使用可能的未来世界作为故事背景,用宇宙飞船、机器人或其他超越时代的科技等元素彰显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下列对科幻电影的认识合理的是</p><p>①幻想情景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p><p>②科幻电影的情节源于创作者的灵感和智慧</p><p>③科幻作品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p><p>④创作者脱离实践导致了电影与现实的差异</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意识的本质的知识。科幻电影中的各种情景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做出的能动的反映,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①③与题意相符;“源于创作者的灵感和智慧”、“脱离实践”的说法不恰当。故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不率,顺不从”,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和重要岗位负责人,本该起着表率作用。一旦权力运行中稍有偏移,不仅会发生经济社会资源的错配,也会扭曲小环境的政治生态,从而导致治理失序、问题丛生。从哲学角度看,这启示我们</p><p>①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p><p>②创造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有利于发挥整体最大效益</p><p>③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p><p>④各部分力量协调配合,整体效果得以最大限度发挥</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和重要岗位负责人,对整体工作大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治理失序、问题丛生。启示我们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①③项符合题意;客观联系不能创造,②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关键部分的作用,④项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时,提出共同构建人民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他指出“和美之美,在于合异”,国家间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下面与“和美之美,在于合异”蕴含哲理相近的是:</p><p>A.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p><p>B. 才得顺风河又转,世间哪有称心时</p><p>C.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p><p>D. 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和美之美,在于合异”体现了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对立双方的斗争,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C与此哲理相近,适合题意;A是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不适合题意;B是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不适合题意;D是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网络上有一句流行语:“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说明你挂了。”生活中,人们常把“浮起来”称为成功,把“沉下去”叫做失败。其实在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p><p>A.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p><p>B.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p><p>C. 事物处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过程中</p><p>D.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说明你挂了的表述以及在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C、D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是多维度的,你的每一个优点都是发动机,会推动你向上攀升。而每一个短处都是包袱,会拽着你向下滑落。这两者的合力,决定了你最后的高度。”下列句子与此寓意一致的是(  )</p><p>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p><p>③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p><p>④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p><p>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人是多维度的,你的每一个优点都是发动机,会推动你向上攀升。而每一个短处都是包袱,会拽着你向下滑落。这两者的合力,决定了你最后的高度。”该观点认识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对立面进行转化的哲学原理,故②③选项体现的哲理与题意相符。①选项错误,强调了不同的人的价值取向不同。④选项体现的哲理与题意不符,排除。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推动了发展实践的突破。这体现了</p><p>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p><p>②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p><p>③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p><p>④理论创新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①②项符合题意;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③④项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最近,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我国内地热映,引起强烈反响。但反观我国的电影市场,电影产量迅速提升,在高票房的同时,观众口中“烂片”的数量也在增加,国产影片真正能够赢得口碑,全面满足市场需要和观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精品力作明显不够。要创作“高口碑”经典电影,是因为</p><p>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p><p>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p><p>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p><p>④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p><p>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③符合题意,电影作为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观,之所以要创作“高口碑”经典电影,是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不符合题意,题意不涉及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无一不是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这表明</p><p>A.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p><p>B. 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他的人生道路</p><p>C.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p><p>D. 树立正确价值观就能实现人生价值</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无一不是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这表明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A项正确;价值观并不决定人生道路,B项错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能实现人生价值观点绝对,D项不选,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4月19日,人民日报以《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的无悔人生》为题,报道了80多岁的共产党员——播州区平正乡团结村原支书黄大发从年轻小伙儿干到花甲老人,带领乡亲们在高山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10多公里的生命水渠,并打通了110多米的隧洞。这条清渠的修建成功,养活了全村上千口人,使这个村现今发生了极大变化。黄大发带领全村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动人事迹向我们诠释了</p><p>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p><p>②人生的价值在于个人能够获得社会的承认</p><p>③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艰苦奋斗        </p><p>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自我奋斗中获得自我欣赏</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黄大发带领全村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历时36年之久,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之渠的动人事迹向我们再次诠释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艰苦奋斗,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③适合题意;②④是对人生价值的错误理解,排除;故选A。</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展开的。(    )</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而不是围绕辩证关系问题展开的。凡主张物质决定意识的属于唯物主义,主张意识决定物质的属于唯心主义,故本题判断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实践的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故本题判断错误。</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运动时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本题的观点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故本题判断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真理和谬误作为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故本题判断正确。</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故题目观点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承认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故本题判断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抛弃。</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而不是抛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故本题判断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客观的。</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构成社会生活的地理环境是客观的、人口因素是客观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这些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本题判断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故本题判断错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2011年,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竞争力从依靠自然资源,到依靠制度,正逐步转向依靠文明。</p><p>不讲卫生、随处乱扔垃圾,公共场所不遵守礼仪、大声喧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外出旅游,乱涂乱画,过度维权……诸如此类不文明的行为时有发生,既影响他人的利益,也给中国人的整体形象抹黑。</p><p>“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体现在社会的进步状态,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关照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方式,善良、诚信、知礼、守法……都是其应有之义。文明是社会进步的起点,整治不文明行为需要政府部门主导,也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身作则,做文明人。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根除不文明行为。</p><p>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谈谈提升社会文明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的理由。</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观和发展观。②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每个人的文明行为都会对他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们应你自己的文明行为造福他人和社会。③部分影响整体,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每个人作为社会的成员,都应以自己的文明行为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增添正能量。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才能以自己的文明习惯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p><p>【解析】此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相关知识。本题要求考生综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谈谈提升社会文明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的理由,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应该明确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是联系观和发展观,然后梳理知识,主要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再次,结合中亚各国经济往来进行分析,实现原理与材料的一一对应。</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 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从全国范围来看,贫困区域密集、贫困人口众多、脱贫时间紧迫等问题依然存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与精神家园的塑造未能及时跟上, 贫困者自身文化贫乏、个性懒惰、缺乏进取心有很大关系。因此,扶贫除了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有精神文化上的帮扶,要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精神扶贫要注重扶“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精神 扶贫还要注重扶“志”,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以“精神扶贫”来推进“精准扶贫”,这势必将会成为我们实现脱贫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让人们都认识到精神价值的重要性所在,从而向着最终的目标不断迈进。</p><p>材料二、国有企业改革多年来一直围绕放权和提高效率两大主题展开。1998年之前,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尝试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1998年之后,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特定问题专项改革两个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p><p>(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点,分析应该如何精准扶贫。 </p><p>(2)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部署国有企业改革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精准扶贫,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物质和精神两手抓,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p><p>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促进物质的发展。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找准事物发展的规律,共创扶贫美好的未来; </p><p>③规律是客观性的,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扶贫过程中,要依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从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实现精准扶贫。 </p><p>(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 能完成。我国对国企改革的探索从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到1998年开始的“攻坚战”,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是经过多次反复完成的。 </p><p>②认识具有无限性。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在不断完善和丰富发展。 </p><p>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必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我国国企改 革的不同阶段,是分别根据不同时期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出 的正确决策。</p><p>【解析】本题以精准扶贫和国企改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精准扶贫,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找准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扶贫过程中,要从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实现精准扶贫等方面进行说明</p><p>(2)我国是如何部署国有企业改革的,考生可从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我国对国企改革的总体部署是经过多次反复完成的;认识具有无限性,我们对“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在不断完善和丰富发展;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必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我国国企改革的不同阶段,是分别根据不同时期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出的正确决策等角度分析论述。</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马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