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二第三次月考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p><p>①空气 ②中国梦 ③生产力 ④科学发展观 ⑤自然界的山水 ⑥马克思主义哲学</p><p>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⑤⑥ D. ②③⑤</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先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通过以上分析发现,①③⑤属于物质的范畴;②④⑥属于意识的范畴,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p><p>A. 学生听课 B. 演员表演 C. 蜜蜂筑巢 D. 法官断案</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通过以上分析发现,B属于实践活动,适合题意;A、D不是改造客观世界,排除;C的主体不是人,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7年3月6日,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消息,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西北方向发生6.5级地震。对此,人们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人们能否预报地震?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这表明</p><p>①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哲学发展的需要 </p><p>②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p><p>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 </p><p>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根据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西北方向发生地震,人们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人们能否预报地震?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这表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③适合题意;①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排除;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3月15日,谷歌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最后一轮较量以前者获胜结束,最终这场轰动全球的“人机大战”的总比分定格在4∶1。对此有人表示担忧:智能机器人将全面超越人类,甚至会对人类造成威胁。从哲学上看,这种担忧</p><p>①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p><p>②看到了智能机器人具有思维能力 </p><p>③没有看到智能机器人的本质是思维模拟 </p><p>④说明了人类的认识发展是有限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电脑思维”只是对人脑思维功能和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电脑思维”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人的思维,电脑不能产生意识,思维、意识只是人脑才有的机能。有人表示担忧:智能机器人将全面超越人类,甚至会对人类造成威胁。从哲学上看,这种担忧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没有看到智能机器人的本质是思维模拟,①③适合题意;这种担忧夸大了智能机器人的功能,排除②;人的认识是无限的,④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画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条牛。”这段话生动地说明</p><p>A.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p><p>B.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帝观念</p><p>C.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p><p>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意识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只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所以,鸟所创造的上帝是对鸟的物质原形的主观反映,同样说明,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依据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的观念,故C符合题意;意识源于物质而非人脑,故A错误;世界上没有上帝,是人根据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故B错误;D与题意无关。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北京同仁堂药店内有一副对联:“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正是靠着这份承诺,使同仁堂从一家普通的家庭药铺发展成为国药第一品牌。这表明</p><p>A.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p><p>B. 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工作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p><p>C. 精神不是万能的</p><p>D.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正是靠着这份承诺,使同仁堂从一家普通的家庭药铺发展成为国药第一品牌”说明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意识的反作用,而不是物质决定意识,排除;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截至2016年12月1日,位于金沙江下游的溪洛渡水电站2016年发电量突破575亿千瓦时。作为世界第三大、我国第二大的已建水电工程,也是一座“智慧”大坝。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牵头组织的科研团队攻克拱坝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实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温控精细、个性化、智能控制,解决了“无坝不裂”的世界难题,开创了我国智能高拱坝建设的先河。溪洛渡“智能大坝”建设的成功实践从哲学上表明</p><p>①将引领我国水电行业由传统走向现代化、智能化 </p><p>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p><p>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p><p>④人们能够创造条件摆脱规律的制约,造福人类</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溪洛渡“智能大坝”成功建设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项符合题意;“实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温控精细、个性化、智能控制,解决了‘无坝不裂”的世界难题’,是人尊重自然规律,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结果,说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②项符合题意;①项观点不是哲学道理,不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摆脱规律的制约,但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造福人类,④项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但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的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这是因为(  )</p><p>A. 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p><p>B. 真理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p><p>C.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p><p>D.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真理具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适合题意;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A错误;B、C说法正确但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2017年宅基地制度的改革,依据最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农村建设用地将会与国有土地一样同等入市,这促使了土地供给从高度垄断和计划性,向市场导向、人口趋势导向转变。这体现的哲理是</p><p>①真理只有一个②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③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④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依据最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农村建设用地将会与国有土地一样同等入市,这促使了土地供给从高度垄断和计划性,向市场导向、人口趋势导向转变。这体现了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②③适合题意;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火星科学家认为古代火星上有液态水流动,但是随着历史进程中太阳热度的不断降低,火星是如何保持水不冻结还是液态水呢?研究者认为是较厚的二氧化碳层帮助古代火星表面保温。但是2017年的最新探测数据表明,大约35亿年前,火星上的二氧化碳稀少,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温室效应来解冻水冰。材料表明</p><p>①追求真理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 </p><p>②新的认识往往需要推翻原有的真理</p><p>③认识的不断发展决定着实践要不断深入</p><p>④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火星科学家认为古代火星上有液态水流动,但是随着历史进程中太阳热度的不断降低,火星是如何保持水不冻结还是液态水呢?研究者认为是较厚的二氧化碳层帮助古代火星表面保温。这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追求真理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①④适合题意;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②错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错误;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7年7月21日,由四名华人科学家领衔的科研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宣布他们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并命名为“天使粒子”。1928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宇宙中每一个基本费米粒子必然有其相对应的反粒子。此后,科学家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与电子相反的正电子。1937年,意大利科学家马约拉纳提出猜测:会不会有一类没有反粒子的粒子存在,或者说它们自身就是自己的反粒子。为求证这一猜测,不少科学家对其进行不懈研究。进入21世纪,世界自然科学突飞猛进,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科研设备和研究水平迅速提升。来自UCLA和 UC Irvine的两个实验团队与张首晟领导的理论团队合作开展大量实验,采集数据,最终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结束了国际物理学界对这一神秘粒子长达80年的漫长追寻。这一发现有助于拓扑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但是,对微观世界的未解之谜还有很多,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知远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p><p>(1)材料中科研人员发现“天使粒子”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p><p>(2)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知为什么远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天使粒子”的发现来自科研人员的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提升了人们的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研人员的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验证了马约拉纳猜测的正确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天使粒子”的发现有助于研制拓扑量子计算机,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p><p>(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同时微观世界具</p><p>有复杂性,使人类对其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微观世界的复杂多变和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客观上要求人类不断发展真理,提升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认识没有终点,认识要不断发展。</p><p>【解析】本题以科研人员发现“天使粒子”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材科中科研人员发现“天使粒子”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p><p>(2)本题考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设问指向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知为什么远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思考。解读设问认知远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可以看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然后分析原因和方法论要求,结合材料进行分析。</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针对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问题,2015年6月15日,卫生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将全面清理整合现行食品标准,加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2015年前形成全方位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标准。 </p><p>材料二,“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预防和整治两手并抓,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p><p>(1)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八部委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的哲学依据。</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把握规律的知识说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哲学依据。</p></div></div>
<div><p>【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我们必须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p><p>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食品安全标准的完善能够更有力的保障食品安全。</p><p>(2)①自然界是客观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的体现。</p><p>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做到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当前的生态危机就是无视规律破坏自然的结果,“美丽中国”的提出是对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尊重。</p><p>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创建美丽中国。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p><p>【解析】本题以卫生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知识,设问指向分析材料一中八部委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的哲学依据。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八部委完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分析。注意回答时按照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分析的顺序答题。</p><p>(2)本题考查把握规律的知识,设问指向建设“美丽中国”的哲学依据。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