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中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流派繁多的哲学,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p><p>①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p><p>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p><p>③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p><p>④意识对物质的正确反映</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并不一定都属于唯物主义,①不选;无论哪种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②正确;无论哪种哲学都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③正确;哲学并不一定都是意识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下列说法能够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的有</p><p>①二者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p><p>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p><p>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p><p>④世界观体现着方法论,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p><p>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这一知识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夯实基础知识,排除干扰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不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①错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二者统一于哲学,②正确;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上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③正确,④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下了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一说法体现了</p><p>A. 预言都能最终实现 B.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p><p>C.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中的这一说法说明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根据自己的想法,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过于绝对;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项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C项与题意答;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爱因斯坦谈到发现相对论时承认,“对于发现这个中心点所需要的批判思想,就我的情况来说,特别是由于阅读了休谟和马赫的哲学著作而得到决定性的进展。”这句话表明</p><p>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 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p><p>C.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 具体科学对哲学的发展有推动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爱因斯坦这句话表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不涉及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AD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p><p>A.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B.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p><p>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 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问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问题,D项符合题意;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是划分可行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A项与题意不符;B项与题意不符;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历史形态的说法错误的是</p><p>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p><p>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p><p>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p><p>D. 机械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关于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历史形态的表述中,ACD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近代形而上学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局限性)但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项表述错误;但与题意要求相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新华网最近刊文称,“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其中,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p><p>①放下压力:累不累取决于心态 ②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p><p>③放下狭隘:心宽,天地自然宽 ④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中,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①③项,均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②④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下列观点中,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的是</p><p>A. 物是观念的集合</p><p>B.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p><p>C. 气者,理之依也</p><p>D.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是观念的集合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不适合题意;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D不适合题意;气者,理之依也认为世界起源于气,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C适合题意。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固有的根本属性是________。</p><p>A. 主观能动性 运动 B. 相对独立性 联系</p><p>C. 客观实在性 联系 D. 客观实在性 运动</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物质没有主观能动性,A项错误;物质没有相对独立性,联系也不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B、C项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故本题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荀子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费尔巴哈说:“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对上述两种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p><p> ①都属于可知论 ②都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p><p>③都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④前者属于不可知论,后者属于可知论</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荀子的观点与费尔巴哈的观点都属于可知论,都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①③项符合题意;②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p><p>A. 否认了事物的客观性 B.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p><p>C. 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 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克拉底鲁的错误在于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只承认绝对运动,C项符合题意;AB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一观点</p><p>A. 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p><p>B. 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p><p>C. 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p><p>D. 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小小竹排江中游”肯定了竹排的运动,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巍巍青山两岸走”又看到了相对于“青山”而言 “竹排”是静止的,体现了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两句话合在一起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符合题意。ABD说法错误,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研人员通过反复研究,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具有特定DNA序列的蛛丝蛋白,进而制作出世界上首条人造蛛丝。这种人造蛛丝不仅具有弹性好、韧性大等优点,还能够生物降解,未来有望在纺织材料、医疗和飞机船舶制造等领域得到应用。人造蛛丝的成功研制说明</p><p>①人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p><p>②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p><p>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p><p>④离开了对规律的尊重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造蛛丝的成功研制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从而改造客观世界,②③项符合题意;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属性而不是主观需要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①项说法错误;离开了对规律的尊重主观能动性不是不能发挥作用,而是不能正确地发挥作用,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话说明了规律具有</p><p>A. 普遍性 B. 主观性 C. 稳定性 D. 客观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荀子的话说明了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不符;规律不具有主观性,B项说法错误;这句话不体现规律的稳定性,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参加通用技术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技能。学生参加通用技术实践的唯物论依据是</p><p>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p><p>B. 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p><p>C.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p><p>D.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学生参加通用技术实践的唯物论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认识论依据,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意识的来源,不是意识的作用,C项与题意不符;D项属于辩证法观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高二学子在经历小高考的征途中,都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压力,或多或少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此时,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否则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积极体验成功。这告诉我们</p><p>A. 客观物质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 B. 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办事</p><p>C. 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科学地改造世界 D.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能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材料中“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积极体验成功”体现了上述原理,D适合题意;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A是错误的;B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正确的意识起积极地促进作用,C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某县提出了“腾笼换鸟”思路,下决心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腾出空间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鸟”。这给我们在唯物论上的启示是</p><p>A. 意识决定于物质 B.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p><p>C. 联系具有多样性 D. 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实际</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某县提出了“腾笼换鸟”思路,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随着客观实际而变化,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实际,D项符合题意;唯物论启示指的是方法论,是做法,AB项均属于世界观,与题意不符;C项属于辩证法,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明,不去实践就不可能抵达;法治,不去奉行就无以彰显其公正;诚信,不去坚守就难以成其为风尚。这说明实践是( )</p><p>A. 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B. 社会历史性的活动</p><p>C. 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 具体的有条件的</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强调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只有实践才能将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达到预想的目标。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下图中漫画反映的观点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2/29/10/1300a00d/SYS201812291003210723981246_ST/SYS201812291003210723981246_ST.001.png" width="287" height="2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认识的唯一途径就是实践</p><p>B.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p><p>C. 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p><p>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实践并不是认识的唯一途径,A项不选;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并不是从认识论角度来看的,B项不选;漫画强调的是要注重实践,并没有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C项不选,D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是在强调</p><p>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B. 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目的</p><p>C.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D.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可混淆</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荀子这句话是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目的,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B项符合题意;A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8月里约奥运会开幕以来,错误的判罚不停上演。香港大公报撰文表示“固有的偏见成为错判误判的主要原因”。这表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p><p>A. 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p><p>B. 受立场、观点等主观因素的限制</p><p>C. 是无限发展的,永无止境的</p><p>D. 是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由于立场、观点等因素的限制,会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差异,固有的偏见导致错误的判罚,说明了这一点,故选出B项。A、C、D三项与题意无关,舍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告诉我们</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2/29/10/1300a00d/SYS201812291003213506802608_ST/SYS201812291003213506802608_ST.001.png" width="228" height="1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无限的</p><p>B.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p>C.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远止境的过程</p><p>D. 人类永远无法获得正确的认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漫画告诉我们,实践是无限发展着的,实践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促使我们去探究,推动科学不断进步,而追求真理是一个永远止境的过程,C项符合题意;就个人而言,认识是有限的,就人类而言,认识是无限的,A项说法错误;漫画不体现真理具体性和条件性,B项与题意不符;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人类从来没有停止正确认识的脚步,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语句与下边漫画寓意相近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2/29/10/1300a00d/SYS201812291003215457419896_ST/SYS201812291003215457419896_ST.001.jpeg" width="175" height="19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p><p>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根据漫画中文字可以看出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D适合题意;A指的是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心情非常苦闷,不适合题意;B是颇具一种深刻的哲理和朴素的辩证观点;C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具体科学和哲学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具体推牌九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本题判断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故本题判断正确。</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p><p> </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物质决定意识,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题中观点正确。</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 )</p><p> </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因此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质变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倒退的、下降的,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因此,题中观点是错误的。</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都旨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某校高二(1)班同学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p><p>【交流感悟】 同学们就自行车这一出行工具展开讨论:</p><p>甲同学:1860年第一代自行车出现后,就深受富有阶层的青睐,将其当作寻求刺激的冒险玩具。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自行车因其安全、轻快、便捷,倍受中国老百姓的追捧,成为平民化的交通工具。</p><p>乙同学: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大发展,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驾车出行舒适、高效、时尚,自行车这种出行工具逐渐 “失宠”。</p><p>丙同学: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的今天,自行车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因其占地少、投资小、节能环保,还可减少交通拥堵等优点,重新受到人们的眷顾。</p><p>【理性分析】</p><p>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弱势地位越来越突出:自行车停放场所普遍缺乏,路权严重受损,许多自行车道被用作汽车泊车位;汽车文明欠缺,骑车人存在安全隐患;等等。</p><p>(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解决绿色出行难的问题。</p><p>【建言献策】</p><p>未来10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既要靠市场来推动,又要靠政府来扶持;可以在某些地区率先发展,然后再带动全国的发展。</p><p>(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相关知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支招献策。</p></div></div>
<div><p>【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政府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骑车环境。</p><p>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政府要大力开展绿色出行及交通文明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绿色环保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p><p>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p><p>(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既要靠市场来推动,又要靠政府来扶持,两者缺一不可。</p><p>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要求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在某些地区率先发展,然后再带动全国的发展。</p><p>【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解决绿色出行难的问题。</p><p>要认真阅读材料,要看到政府为解决绿色出行难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可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从政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骑车环境;要大力开展绿色出行及交通文明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绿色环保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要尊重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等方面,说明政府的举措。</p><p>(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相关知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支招献策。</p><p>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汽车发展的未来,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既要靠市场来推动,又要靠政府来扶持;可以在某些地区率先发展,然后再带动全国的发展。可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相关知识,从联系具有普遍性、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等方面,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支招献策。</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