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51:12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浙江专版):框题跟踪检测(四)世界的物质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选项都是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p><p>A. 物质就是有形或无形的东西</p><p>B.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p><p>C.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微粒构成的</p><p>D. 桌子、凳子、山、水……具有具体形态的东西都是物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哲学上讲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根据物质概念可知,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B正确且符合题意。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有本质区别,A、C、D说法都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 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与“事物”是(  )</p><p>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③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p><p>A. ①②</p><p>B. ①③</p><p>C. ②④</p><p>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物质是永恒的”指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说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二者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客观与客体的关系,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应排除②④;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认为:“人类社会是有意识的人参与的,故不具有物质性。”下列能反驳该观点的是(  )</p><p>A.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p><p>B. 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以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p><p>C. 社会运动的载体是人类的活动</p><p>D.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尽管打上了人的烙印,但由于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以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因此,人类社会依然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应排除;社会运动的载体是生产方式,C错误;D不能反驳题干中的观点,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台州模拟)我们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客观要素有(  )</p><p>①客观实在 ②生产方式 ③地理环境 ④人口因素</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p><p>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我们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客观要素有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①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句话说明:</p><p>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p><p>B.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生产和再生产</p><p>C.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p><p>D.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与自然界没有关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C符合题意,B错误。A与题意不符,题中讲人类社会而不是自然界,D错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叫做反物质。1928 年秋拉克预言了反物质的 存在,1997 年美国科学家在银河系上方 3500 光年处,发现有一个反物质源,2002 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研究。 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说明(    )</p><p>A. 世界的本质并非物质的</p><p>B. 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p><p>C. 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p><p>D.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反物质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说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整个世界统一于物质。D项符合题意;世界的本质是物质,A项错误;材料强调人类可以有意识地认识自然,B项与题意不符;C项与题意无关;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反物质概念是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最早提出的。他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每一种粒子都应该有一个与之相对的反粒子,例如反电子,其质量与电子完全相同。科研人员通过欧洲航天局的伽马射线天文观测台,证实了宇宙间反物质的存在。他们对宇宙中央的一个区域进行了认真的观测分析,发现这个区域聚集着大量的反物质。这些反物质来源很多,它们不是聚集在某个确定的点周围,而是广布于宇宙空间。</p><p>(1)材料中的“反物质”是物质吗?</p><p>(2)反物质的存在是否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p></div></div>
<div><p>【答案】(1)材料中提到的“反物质”不同于哲学上讲的物质,它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p><p>(2)哲学上讲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科学中的“物质”与“反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反物质”的存在不仅没有否定世界的物质性,反而更进一步证实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p><p>【解析】本题以科研人员证实了宇宙间反物质的存在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对世界物质性原理的理解,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判断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p><p>(1)本题要求考生回答材料中的“反物质”是否是物质,解答的关键是弄清“反物质”是自然科学上所讲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是哲学上所讲的物质,不要被“反”字干扰,考生可从物质概念角度来回答并分析。</p><p>(2) 本题要求考生回答反物质的存在是否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考查考生对世界物质性原理的理解,考生回答本题要明确“反物质”的存在不仅没有否定世界的物质性,而且更进一步证实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浙江专版):框题跟踪检测(四)世界的物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