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浙江专版):框题跟踪检测(十)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个到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这告诉我们( )</p><p>A. 自然界的事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p><p>B.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联系</p><p>C. 自在事物的联系往往受人类活动的影响</p><p>D.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千差万别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个到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体现了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联系,B正确;A、D材料未体现;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记者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获悉,新一期的地球生命力报告发布。报告指出,超过200多个河流流域、作为25亿人口的家园已经出现了每年至少1个月的严重缺水。水是维持生命的基础,缺了水,人类和地球将不复存活,森林将不复存在,植物将灭亡,地球上将出现无边的沙漠,生命的迹象将消失。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了( )</p><p>A. 水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p><p>B. 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p><p>C. 水是万物生长的基础</p><p>D.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水是维持生命的基础,材料中缺水的危害,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 A、C、D三项都不属于哲学道理,与设问的知识范围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启示我们(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10/10/5f022c0c/SYS201902101004232722650951_ST/SYS201902101004232722650951_ST.001.png" width="164"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联系是无条件的</p><p>B.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p><p>C. 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反对主观臆造联系</p><p>D. 坚持实践观点,实践第一</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漫画反映联系是客观的,不能主观臆造联系,启示我们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反对主观臆造联系,C正确且符合题意;联系是有条件的,A错误;B、D正确但与漫画寓意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温州中学10月卷)“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而整个自然界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智慧。”这里所讲的“联系”违背了( )</p><p>A.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p><p>B.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p><p>C. 事物联系的特殊性</p><p>D. 事物联系的整体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而整个自然界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智慧”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联系的普遍性在材料中未涉及,应排除A;联系无特殊性和整体性的特点,C 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观点认为,如果你把木桶倾斜放置,并且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p><p>A.规律是客观的 </p><p>B.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p><p>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p><p>D.认识的创新推动了事物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题干说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观点认为,如果你把木桶倾斜放置,并且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即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C观点符合题意;A、B观点均没有体现;矛盾推动了事物的发展,D观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价、住房、食品安全、教育、生态平衡等诸多问题,依然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社会热点,对此我们应理性客观地面对。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p><p>A.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p>B. 人为事物的联系不具有客观性</p><p>C.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其固定性和无法改变性</p><p>D.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这些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必须理性面对,这是因为联系具有客观性,A项正确。人为事物的联系尽管呈现“人化”特点,但仍是客观的,B项错误;联系虽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同时联系又具有条件性,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C、D说法错误;A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既要瞻前顾后,也要左顾右盼。</p><p>请从联系的几个特性的角度谈谈应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联系。</p></div></div>
<div><p>【答案】(1)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必须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p><p>(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 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p><p>(3)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p><p>【解析】本题请考生从联系的几个特性的角度谈谈应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联系,本</p><p>题考查联系的特点,属于措施类主观题,本题直接考查考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熟练把握教材基础知识,并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刻理解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