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浙江专版):框题跟踪检测(八)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p><p>A. 蜘蛛结网 B. “一国两制”构想</p><p>C. 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D. 经济体制改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故排除A;“一国两制”构想、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等属于意识的范畴,而不是实践,故排除BC;经济体制改革属于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故D正确。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而不能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要求。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p><p>A. 客观物质性 B. 社会历史性 C. 主观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对历史人物评价,要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而不能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要求,这是因为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ABD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p><p>A.社会历史性 B.客观规律性</p><p>C.主观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涉及实践的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材料中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说明社会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D观点符合题意;A、B、C是实践的特征但均不符合题意,排除。</p><p>考点:实践的特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学军模拟)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关键期,面临各种新问题:雾霾、交通拥堵、文化缺失等,201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历史文脉、精明增长、智慧城市等新理念。这些理念( )</p><p>①将决定城市化未来的发展 ②是对城市化认识的深化</p><p>③检验着城市化的成败得失 ④形成于城市化发展实践中</p><p>A. ①② B. ③④</p><p>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些理念形成于城市化发展实践中,是对城市化认识的深化,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这些理念是认识,认识不会决定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认识也不是检验城市化成败得失的标准,①③说法都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2月17日,我国成功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在太空中开展高能电子及高能伽马射线探测任务,探寻暗物质存在的证据,研究暗物质特性与空间分布规律。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探测研究迈出重要一步。这一过程体现了( )</p><p>①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p><p>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p><p>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p><p>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p><p>A. ①② B. ③④</p><p>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探测卫星是进一步了解暗物质的认识工具,体现了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①正确且符合题意;“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探测研究迈出重要一步”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错误,错在“取决于”;④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引力波理论,认为聚集成团的物质或能量的形状或速度突然改变时,会改变附近的时空状态,效应就像涟漪以光速在宇宙传播。美国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于2015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预测,材料主要表明( )</p><p>A.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B. 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p><p>C. 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发展</p><p>D.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本题材料主要表明了通过科学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言是正确的,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正确但都与材料主旨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四个全面”从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的高度,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拎起了中国发展的总纲,既是重大的战略布局,也体现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p><p>结合材料,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说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所蕴含的哲理。</p></div></div>
<div><p>【答案】(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四个全面”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2)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四个全面”的提出,是党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新常态,在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战略布局。(3)实践决定认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四个全面”立足于中国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题目类型体现类,问题指向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所蕴含的哲理。解读设问,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包括唯物论和认识论,唯物论范围内,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属于意识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进行分析;认识论范围内,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属于认识,可以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体现类题目,主义把上述理论点在材料中一一进行对应。</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