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浙江专版):框题跟踪检测(五)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句句歌词直戳心扉,掀动了多少人的感慨。材料体现了</p><p>A. 物质运动具有绝对性 B. 世界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p><p>C.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D. 物质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时间都去哪儿了”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体现了物质运动具有绝对性,A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时间尚不可认识,而是强调时间在不停地变化,B项不选;材料并没有强调《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具有一定的目的性,C项不选;物质世界的复杂多样性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D项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 )</p><p>A. 运动的特殊状态 B. 运动的承担者</p><p>C. 运动的普遍状态 D. 运动的存在方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A正确;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B项说法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项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的天象。整个日全食的过程分成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阶段。对地球上的某一具体地点来说,平均大约370年才能出现一次日全食。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p><p>A. 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p><p>B.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p><p>C.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p><p>D. 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规律的知识。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的天象。整个日全食的过程分成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阶段。对地球上的某一具体地点来说,平均大约370年才能出现一次日全食。这表明日全食是地月运动规律的结果,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规律的。A正确;B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发挥主观能动是正确认识规律的重要保证,但“就能”说法不正确,C排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p><p>①水往低处流</p><p>②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p><p>③红灯停,绿灯行</p><p>④新陈代谢</p><p>A. ①④ B. ②③</p><p>C. ②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规律的知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水往低处流”是万有引力规律的结果,是一种现象,①排除;“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基本规律,②正确;“红灯停,绿灯行”是规则,属于于主观产物,不是规律,③排除;“新陈代谢”是生命规律,④正确。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医学专家认为:多吃盐容易使人患高血压,心肌梗塞,但没有盐的食物又寡淡无味。为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研制出了“保健盐”,其特点是调整了盐的化学成分,使其既能满足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保健盐”的研制过程表明</p><p>A. 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规律发生作用的大小</p><p>B.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p><p>C. 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无法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p><p>D. 人们能够创造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能决定规律发生作用的大小,A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规律,B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了</p><p>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p><p>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p><p>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p><p>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满天云不动”体现了相对静止;“云与我俱东”体现了绝对运动;故这首诗说明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适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没有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B说法是错误的;D材料中没有体现。</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毛丰美,辽宁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村主任,是当之无愧的“农民代言人”。在他执着为“三农”提建议的背后,是对“三农”执着坚守、不离不弃的爱。他忠诚履职,为推动农村法治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人大代表的榜样;他开拓进取、敢于担当,将一个穷山村发展成富裕文明的新农村,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典范。</p><p>大梨树人的精神就是一个字——“干”!鸡叫天亮干,披星戴月干,头顶烈日干,大梨树人用汗水和智慧干出一片新天地。大梨树人的干字精神内涵:苦干,弯大腰、流大汗;实干,重规律、求实效;巧干,讲科学、闯市场。干字文化广场记录了大梨树人艰苦创业、矢志不悔的开拓精神,也展示了大梨树村30年脱贫致富的风雨历程。干字精神将随着大梨树的振兴和发展而世世代代传承光大!</p><p>结合材料,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分析大梨树人的干字精神内涵。</p></div></div>
<div><p>【答案】(1)推动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大梨树人重规律、求实效、讲科学就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最好体现。</p><p>(2)大梨树村的脱贫致富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的重要条件。大梨树人苦干、弯大腰、流大汗的艰苦创业精神印证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p><p>【解析】此题以毛丰美的先进事迹为背景材料,考查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分析大梨树人的干字精神内涵。”,属于认识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其次要弄清大梨树人的干字精神的内涵。根据材料,大梨树人的干字精神根据起来三个层次,即苦干、实干、巧干。苦干即弯大腰、流大汗,强调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p><p>实干、巧干即重规律、求实效、讲科学、闯市场,强调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干。实干、巧干是苦干的前提,苦干是实干、巧干的重要保障。这体现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力相统一的原则。</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56.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理内容</p></td><td style="width:152.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r><tr style="height:80.25pt"><td style="width:256.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p><p>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p></td><td style="width:15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p></td></tr></table><p>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