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50:10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按照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排列正确的是</p><p>①未有这事,先有这理</p><p>②世界的本原是自然科学的原予和分子</p><p>③天地合力,万物自生</p><p>④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p>A. ③→④→②    B. ②→③→④    C. ③→②→④    D. ②→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意;②把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和分子,这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③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④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故正确的传导顺序为③→②→④,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王充认为,“一天一地,并生万物, 万物之生,俱得一气”。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p><p>下列对王充和叔本华的观点认识正确的有()</p><p>①王充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叔本华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p><p>③王充的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④叔本华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王充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气”,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体现;叔本华把世界看成人的表象,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体现,①②正确;③④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一次同朋友去郊外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下列观点与其主张最相近的是</p><p>A. 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p><p>B.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p><p>C. 万物都只在概念中运动</p><p>D.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中王阳明认为“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也就是认为花在人的心内,他认为意识在先,物质在后,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观点。“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是唯物主义运动观的观点,A不符合题意;“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B符合题意;“万物都只在概念中运动 ”强调了意识和运动之间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唯物主义的观点,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的要求也在不断进行调整。随着时代的变化,从过去到现在,很多曾经合理的规划内容已被淘汰,很多广为认识的规划内容始终贯彻,规划也就在淘汰和贯彻中更趋科学。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了(  )</p><p>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目的     ②人类只有从谬误中才能发现真理 </p><p>③人类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随着时代的变化,从过去到现在,很多曾经合理的规划内容已被淘汰,很多广为认识的规划内容始终贯彻,规划也就在淘汰和贯彻中更趋科学。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人类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④适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p><p>①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p><p>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p><p>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p><p>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的发现并不决定老马识图的客观性,①不选;材料中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②正确;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③正确;马不是人,老马之“智”不属于认识,老马之“智”不源于人的实践活动,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正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针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p><p>A.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p><p>B. 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p><p>C. 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p><p>D. 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治国理念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体现了认识的发展与丰富,C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认识的发展,而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A和题意不符;B是对真理概念的理解,和题意无关;材料强调了认识的发展,但是没有涉及到检验认识正确与否,D和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截至2017年8月13日20时,地震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 492人受灾,73 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然而,此次成都和汶川的人们都安装了“地震预警”的APP手机版,并及时收到了ICL借助互联网渠道传达的预测讯息,有效地做出反应降低了伤亡。这告诉我们</p><p>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p>②不能违背规律,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p><p>③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p><p>④“地震预警”程序可以改变地震的发生</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中,由于人们都安装了“地震预警”的APP手机版,并及时收到了ICL借助互联网渠道传达的预测信息,有效地做出反应降低了伤亡。这告诉我们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①③项符合题意;②项说法错误;地震的发生有其运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震预警”程序无法改变地震的发生。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6月,LIGO合作组宣布探测到了一个引力波信号,这是继LIGO于2015年9月探测到首个引力波信号之后,人类探测到的第二个引力波信号。人类探测到引力波存在的事实进一步证明了()</p><p>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p>③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④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LIGO合作组宣布探测到了一个引力波信号,这是继LIGO于2015年9月探测到首个引力波信号之后,人类探测到的第二个引力波信号。人类探测到引力波存在的事实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具有能动性,能能动的认识世界,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②③适合题意;①④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0月16日,美中欧多国科学家宣布,通过全球约70个地面及空间望远镜从红外、X光、紫外和射电波等多个波段的观测,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并同时“看到”由这一壮观宇宙事件发出的电磁信号,但双中子星合并之后会变成了什么,依然没有答案。这表明</p><p>①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实践工具的革新会推动认识发展</p><p>②对某一事物真理性认识不会成为某代人的专利,它永远会昂首向前</p><p>③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p><p>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真理性认识必须在集体探索中才能发现</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③选项的表述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④选项中“真理性认识必须在集体探索中才能发现”的表述错误。题目中,题目中,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的表述表明了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实践工具的革新会推动认识发展,故①入选。题目中,并同时“看到”由这一壮观宇宙事件发出的电磁信号,但双中子星合并之后会变成了什么,依然没有答案。这表明对某一事物真理性认识不会成为某代人的专利,它永远会昂首向前;故②入选。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  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讲政治作为首要原则,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主动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引导社会思潮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p><p>材料二  习近平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在充分尊重宣传思想规律的前提下,把宣传舆论的视点对准广大人民群众,对准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和思想问题,多用群众鲜活的语言,多反映群众的生活场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好声音”。</p><p>(l)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p><p>(2)结合材料二,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宣传思想工作应如何“传播好“中国好声音”。</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有利于主动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引导社会思潮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3分)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有利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曰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3分)</p><p>(2)①按客观规律办事,充分尊重宣传思想规律,把宣传舆论的视点对准广大人民群众,对准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和思想问题。(3分)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3分)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2分)</p><p>【解析】(l)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等方面来分析说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p><p>(2)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宣传思想工作应如何“传播好“中国好声音”,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知识,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二,从按客观规律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及反对的两种错误倾向的角度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改变着世界。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是每个国家活力的源泉,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p><p>《周礼﹒考工记》有言“匠人营国”。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中国是一个并不缺乏工匠的国家,四大发明的发明者,都是了不起的工匠。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他们持之以恒,甘于为一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奉献毕生才智和精力。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制造业更需要踏实专注、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p><p>谈谈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对人们探索真理的启示。</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②真理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随着过程的推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敢于面对困难,在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探求真理;④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抢创新。</p><p>【解析】本题以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是每个国家活力的源泉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谈谈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对人们探索真理的启示。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解析试题。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归纳为什么要这样做。首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故我们推崇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就是要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去寻找真知。其次,从真理的特点的角度说明,要随着过程的推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第三,可以从认识的特点的角度说明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敢于面对困难,在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探求真理,要与时俱进,开抢创新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201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令人耳目一新,让广大观众享受到了具有高品质的诗词盛宴,并引发一股诗词热潮。</p><p>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面对沧桑巨变,传承者怎样才能把古人与今人、彼时与此时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从而创造无障碍传递、有兴趣接受的适宜环境和氛围?《中国诗词大会》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将传承的手段与具体时代紧密结合,充分赋予其时代内涵、生活气息,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李杜诗篇”具备适宜的“时代口感”,使人对中国诗词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p><p>该电视节目的“火”,实际上折射出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强烈渴求。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让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结合,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诗词的美好。</p><p>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是如何找到“生活化”传承方式的。</p></div></div>
<div><p>【答案】①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央视抓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形式,让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结合。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央视研究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实际,将传承的手段与具体时代紧密结合,坚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面对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央视立足社会实践的变化,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较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的问题。</p><p>【解析】本题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等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等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央视是如何找到“生活化”传承方式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指的是唯物论和认识论,主要内容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中央视的做法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