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49:53

海南省北师大万宁附中第二学期高二理科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年第三届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绿色奇迹。这体现了</p><p>A. 人们能够改造客观规律,造福人类</p><p>B. 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p><p>C.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利用规律</p><p>D. 人为建立起来的联系都是主观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绿色奇迹。这体现了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B适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错误;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有(  )</p><p>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p><p>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类能够能能动地认识世界。①②项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③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人类社会的产生问题,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9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厦门主持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同步上升,多边贸易谈判举步维艰。面对新形势,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要同舟共济,坚定信心,联手营造有利发展环境,努力实现更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这一讲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p><p>A.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B.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C. 要坚持—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D. 意识来源于人特有的思维活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是经济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步上升,多边贸易谈判举步维艰,认清这一形势,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要同舟共济,坚定信心,联手营造有利发展环境,努力实现更大发展,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C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过去,人们认为杂草会抢夺果树营养,于是把草拔光,结果导致病虫害增多,农药使用量加大,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一些果园在果树周边保留杂草、灌木,以便益虫、小鸟栖息,结果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少用或不用,水果的口味也变得鲜美。这表明()</p><p>①事物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p><p>②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性</p><p>③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利用和变革规律的基本前提</p><p>④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办好</p><p>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故①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变革规律”说法错误,③排除。“保留杂草、灌木,以便益虫、小鸟栖息,结果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少用或不用,水果的口味也变得鲜美”体现了事物固有的规律,人的活动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在尊重这一规律基础上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②④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大提出,革命理想高于天,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革命理想</p><p>A.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p><p>B. 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p><p>C. 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p><p>D. 作为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党的十九大提出,革命理想高于天,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革命理想作为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故D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错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B选项错误,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C选项“根本动力”的表述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中、日、德等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重离子直线加速器(RILAC),成功合成了116号元素鉝的同位素292Lv和293Lv,人们对元素的探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这表明()</p><p>A. 科学家的思维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人能够随意创造出自然物</p><p>C.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主要标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类对自然界的元素的认识永不停止,会进一步深入发展,这一科研成果就是很好的证明,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因此C正确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同样D中,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主要标准”表述不科学,B人随意创造自然物说法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行动指南。这说明</p><p>A. 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B. 真理具有客观物质性</p><p>C. 真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 真理有反复性和上升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无限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行动指南,这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A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说法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D说法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表明(     )</p><p>A. 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p><p>B. 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p><p>C.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p><p>D. 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蝴蝶效应”表明,事物处于联系中,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C项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条件下联系的性质和形式不同,并非所有的联系都具有必然性和直接性,必然联系、直接联系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AB项均与题意不符;材料不强调联系的客观性,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句话说明(  )</p><p>A. 事物的发展是有前因后果的    B. 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p><p>C. 处理问题必须重视各个局部    D. 认识和处理问题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这句古语的意思是不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即使治理好一方地区,也是微不足道的。不能制定长久的国家政策,一时的聪明也是微不足道的。启示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重视整体,树立全局意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故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类别</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整体</p></td><td style="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部分</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2"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涵</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全局和全过程</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位功能</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2"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p><p>系</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相互依赖</p></td><td colspan="2"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相互影响</p></td><td colspan="2"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相互转化</p></td><td colspan="2"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整体与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的场合,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的场合,它就成了整体</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d colspan="2"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部队进驻营区仪式在基地营区举行。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海外保障基地建成和投入使用,将更好地履行起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以及开展人道主义救援等国际义务。这表明( )</p><p>①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②事物的联系可以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p><p>③人们能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部分统帅整体,要搞好局部</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我国在吉布提建立保障基地,更好地履行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和人道主义救援,表明我国与吉布提建立具体的外交联系,更好地履行国际义务,证明在一定条件事物之间存在联系,这也是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①③正确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②说法错误。整体统帅部分,不是部分统帅整体,④说法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西藏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从黑暗走向光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这说明发展的实质是()</p><p>A. 一切事物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上升的</p><p>B. 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p>C.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p><p>D.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中“黑暗走向光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说明西藏从过去到今天获得巨大的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实质是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D正确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其中包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p><p>A、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p><p>B、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p><p>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p>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成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A不符合题意,意识对事物发展有着能动的反作用。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此观点。C符合题意,“经历风雨”属于曲折性,“见彩虹”属于前进性。D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此观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主要告诉我们要(   )</p><p>A、坚持适度的原则   B、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p><p>C、重视量的积累     D、充分重视内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坚持适度的原则。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C符合题意,“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和“不见其损,年有所亏”可体现。D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充分重视内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其哲学寓意是(  )</p><p>A. 矛盾具有普遍性    B. 矛盾具有斗争性</p><p>C. 矛盾双方互相转化    D. 矛盾双方互相依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解答这道题重在理解老子的名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认清美好的事物,那是因为丑的存在;都能认清善良的事物,那是因为存在不善良。”美与恶、善与不善是对立而存在的,相互依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的内心嘲笑我们自己。”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p><p>A. 矛盾双方具有不同的特点</p><p>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p><p>C. 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p><p>D.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嘲笑别人看上去好像自己很高尚,其实自己也存在这些缺陷,自己并不高尚,相反自己是丑陋,在这里高尚与丑陋构成矛盾的双方,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来,“马兜铃致癌”事件让中药有毒的说法再次在网上流传。其实,中药有毒无毒,关键是能否对症治疗。只要对症治疗,有毒的药也安全;不对症治疗,无毒的药也有害。这表明(  )</p><p>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p><p>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辩证的否定的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只要对症治疗,有毒的药也安全;不对症治疗,无毒的药也有害”,在一定条件下,有毒变为无毒;无毒变为有毒,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认识事物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③正确符合题意。④错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提高党员修养,习总书记提出了“敲钉子”法,即做事创业都要锲而不舍、步步为营、</p><p>久久为功。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强调的哲理是()</p><p>A. 分清主次,要抓住主要矛盾    B. 重视量的积累</p><p>C. 做事情要有创新意识    D.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中“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意思说不能乱打一气,要认清楚情况,认识清楚问题,找到着重点,把握住主要矛盾,A符合题意。材料均没有涉及量变、创新意识。D表述错误,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语言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是(   )</p><p>A.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B.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p>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就是“扬弃”。故选B。其他三项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到北师大看望一线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告诉我们</p><p>A. 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应该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p><p>B. 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切,应该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p><p>C. 对待传统文化,要先肯定后否定,先保留后克服</p><p>D.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语文课本要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习近平人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切,应该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B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C选项中“要先肯定后否定”的表述错误。D选项中“语文课本要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主”的表述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对我国宪法的又一次重大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修改宪法,正是为了更好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的国家根本法作用。此次宪法修改,反映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对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进行了及时确认,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意志。</p><p>这次宪法修改,必将有利于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深化依宪治国,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又一里程碑。</p><p>结合材料,试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阐述我国修改宪法的哲学道理。</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此次宪法修改,顺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p><p>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宪法修改,必将有利于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有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p><p>【解析】本题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修改宪法为背景设题,考查《生活与哲学》中的唯物论有关知识,要求考生养成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p><p>审设问可以发现,问题明确,作答范围限定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要求回答修改宪法是如何体现这一哲学道理的。据此,考生可先联系所学哲学道理,然后回到材料仔细阅读。目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创造出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这一客观现实情况决定了我们要反映到意识上要有所变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宪法修改将会推动我国发展,必将有利于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深化依宪治国,体现了意识的反作用。</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p><p>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一定能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创新要聆听时代声音,伟大的理论创新必将引领时代发展。</p><p>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角度,分析“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的理由。</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苦探索取得的理论成果。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需要理论作出解答。</p><p>【解析】本题以十九大胜利召开我国进入新时代为背景设题,考查《生活与哲学》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有关知识。</p><p>首先审设问,发现设问所要求回答的哲学原理很明确,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问题要求回答实践发展推动新的理论产生的原因。材料中提到,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括起来说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我国进入新时代,这决定了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在理论上取得重大创新,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各种各样的扫码即可骑走的共享单车的逐渐普及,共享经济不断深入人心。共享经济从产权层面上看就是一种所有者暂时让渡使用权以获取收入的租赁经济,但在以前并没有形成气候。</p><p>共享经济的发展,使得个人能够更自由地进入或退出社会生产,给了供求双方更自由选择的可能性,降低了供给和需求双方的成本,有助于提升闲置资源的使用率,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推动经济更自由地发展。</p><p>共享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面临“成长的烦恼”。主要表现在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引发了社会冲突;劳动者缺乏“安全网”保障;消费者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大数据壁垒可能导致新的行业垄断等方面。</p><p>结合材料,用发展的观点谈谈如何看待共享经济的未来?</p></div></div>
<div><p>【答案】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积极支持共享经济的发展。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对共享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准备走曲折的道路。</p><p>【解析】本题以共享经济为背景设题,考查《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有关知识。</p><p>首先审设问,发现设问所要求回答的哲学原理很明确,即“发展的观点”。问题要求分析对待共享单车的态度和认识。材料中提到,共享单车和共享经济有诸多优点,逐渐普及,共享经济不断深入人心,说明共享经济作为新事物,有远大前途和旺盛的生命力;共享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说明新事物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综上,可以用发展的实质和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原理作答。</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中央财政新增扶贫投入及有关转移支付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p><p>结合材料,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分析“精准脱贫”的做法。</p></div></div>
<div><p>【答案】①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我国不同领域,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贫困特点,精准脱贫要把握其不同的贫困情况。</p><p>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脱贫要因地、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p><p>【解析】本题以精准脱贫为背景设题,考查《生活与哲学》中矛盾的特殊性有关知识。</p><p>首先审设问,发现设问所要求回答的哲学原理很明确,即“矛盾的特殊性”。问题要求分析精准脱贫的原因。材料侧重精准脱贫的任务,所给的我国贫困的具体情况不充分,这样就需要联系时政常识和我国贫困的特殊情况,联系题目中的“精准”说法。事实上,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贫困的发生率较广泛,而且不同人群的贫困特点,体现了矛盾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南省北师大万宁附中第二学期高二理科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