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49:36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二4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  )</p><p>A.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p><p>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p><p>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p><p>D.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这是世界观;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是方法论,由此也说明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世界观对于方法论的决定作用,故A、C均与题意不符。B错误,哲学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br />&#xa0;</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br />&#xa0;</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br />&#xa0;</p></td></tr><tr><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br />&#xa0;</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r />&#xa0;</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br />&#xa0;</p></td></tr><tr><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br />&#xa0;</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79.2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两者统一于哲学<br />&#xa0;</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p><p>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p><p>②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p><p>③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p><p>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p><p>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乔布斯鼓励人们运用苏格拉底的原则去看待生活、工作、学习,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说明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①项符合题意;乔布斯受益于哲学,使自己和“苹果”成为传奇,同时鼓励人们将哲学原则应用到生活、工作、学习及人际关系上,说明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指导,②项符合题意;乔布斯创造了“苹果”传奇,其非凡的创新精神,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他对哲学的热爱,说明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不断创新,④项符合题意;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最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它本身并不包含对具体问题的高明认识和巧妙方法,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中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    )</p><p>A.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p><p>B. 存在就是被感知</p><p>C.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p><p>D.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新发现证明人的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探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没有涉及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D是哲学的产生,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转基因食品今天已经非常普遍,支持者认为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但是世界上也有一些人和民间组织对此持激烈的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则,人为地改变生物的基因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从中可见 (  )</p><p>①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导</p><p>②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p><p>③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p><p>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支持者认为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反对者认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则,人为地改变生物的基因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说明世界观不同,人们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就不同。说明世界观是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指导,①项符合题意;人们看待转基因食品的角度不同,形成支持或反对的态度,说明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不涉及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②项不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深化的过程,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  )</p><p>A. 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p><p>B.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p><p>C. 先知后行重在知</p><p>D. 物质决定意识</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意思是不懂得廉洁的人,就什么东西都敢据为己有;不知道羞耻的人,就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说明不同的人的行为是在不同的想法的指导下做出的,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项符合题意;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消亡,A项观点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以不应是先知后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不涉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努力建设团结、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西藏所走的这条道路 (  )</p><p>①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p><p>②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p><p>③说明了社会历史是由人的目的决定的</p><p>④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p><p>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通过行使自治权,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了西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①②两项符合题意;西藏根据自己的情况走有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体现了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项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  )</p><p>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p><p>②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p><p>③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p><p>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莫言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民间艺术的影响,体现了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③④两项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形式影响但不能决定客观存在,①项观点错误;反映者的想象能力影响但不能决定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②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  )</p><p>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p><p>②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p><p>③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p><p>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不是因为其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才有。②选项错误,人的意识不能直接创造客观事物。题目中,“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东西;故③④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70b7ba68/SYS201801022039488234260881_ST/SYS201801022039488234260881_ST.001.png" width="209" height="1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B. 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p><p>C. 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D. 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漫画中,该人虽然根据“亡羊补牢”的原则,对羊圈进行补救,但是他先行补救的是没有羊的羊圈,而有羊的羊圈却置之不理,说明了该人只是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故C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漫画主旨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p><p>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p><p>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p><p>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br />本题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哲学的任务。①项,选项说法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故错误。②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说明要尊重不能改变的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可以改变的。故正确。③项,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给我宁静、给我勇气、给我智慧”说明哲学可以为生活提供指导。故正确。④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错误。故选C。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p><p>①滴水穿石 </p><p>②根系沃土 </p><p>③敬德保民 </p><p>④犬吠非主</p><p>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④→②    D. ①→④→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故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是滴水穿石、根系沃土、犬吠非主、敬德保民,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①→②→④→③,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p><p>A. 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p><p>B. 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p><p>C. “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p><p>D. 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民间深层经验”体现了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故C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说法错误,社会实践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排除;B说法错误,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可能脱离社会,排除;D说法错误,文学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客观存在的主观描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p><p>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p><p>B.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p><p>C.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p><p>D.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荀子名言的意思是上天有经久不变的规律,大地有经久不变的法则,表明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A项中的观点体现了拼搏进取的人生观;B项中的观点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 C项中的观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D项中的观点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由此可见,答案是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20年,有人在一个狼群中发现了两个女童,立即把她们送到当地的孤儿院。她们怕水、火和光,白天躲藏,夜间活动,每晚都像狼一样引颈长嚎,吃肉时不用手而是用牙齿撕开吃,对他人不感兴趣、没有感情。“狼孩”现象佐证了 (  )</p><p>①人的感情交流方式取决于其有目的的意识活动</p><p>②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其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p><p>③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生活能力都是能改变的</p><p>④人在社会活动中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和情感</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狼孩”因为从小和狼群生活在一起,没有参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生活方式都是狼性的,这说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其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②项符合题意;“狼孩”虽然具有人形,但不具有人的本质特征,而人的意识和情感都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因此人需要在社会活动中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和情感,④项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人的感情交流方式取决于人的实践活动,①项观点错误;后天的生活能力能够通过培养得到提高,但人的先天条件不能通过后天的培养改变,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p><p>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道理。</p></div></div>
<div><p>【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3)必须把“纸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p>【解析】本题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的能动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发展具有无限性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这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必须把“纸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二4月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