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49:07

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6月,南方一些地方不断遭受暴雨袭击,华北、东北等地则一直高温依旧。阜新、葫芦岛地区的最高气温升至40摄氏度以上。对此,人们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生态环境为什么如此恶劣?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这表明</p><p>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  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p><p>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我们如何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说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等自然,①不选;面对人类实践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们开始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这表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②正确;“对此,人们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③正确;真正的哲学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海的帮凶,能把你埋在大海深处。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p><p>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p><p>B.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带有主体性特征</p><p>C. 哲学的智慧源于人的感知</p><p>D.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意识不止一个</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世界观的相关知识。世界观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环境、实践经历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世界观。悲观者和乐观者对于“希望”和“风”的不同反映体现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B符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信息;哲学智慧源于社会实践,C说法错误;对同一确定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反映,但从同一角度来讲,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反映(即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大数据这个大众原本陌生的专业词汇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大数据是一场新的数据技术革命,它必然会对传统哲学理论提出新挑战,传统哲学也将随大数据革命而产生革命性变革,并随着对问题的回应而获得哲学自身的丰富和发展。这表明</p><p>A. 哲学只有不断被推翻,才能不断向前发展</p><p>B.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丰富和发展</p><p>C.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p><p>D. 哲学智慧产生于并服务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知识。选项A中“哲学不断被推翻”的说法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促进作用,没有说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哲学的产生和作用,D不选。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8月,德国某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三维透明成像技术,可以透过动物的皮肤甚至器官直接观察到细胞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该技术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大脑与躯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此为基础的数据库还有望大幅减少科研所需的实验动物的数量。这说明</p><p>①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p><p>③真理总是在不断推翻自身中发展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推动实践的发展,①错误;材料表明人们通过研究可以更好更正确的理解大脑与躯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说明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正确;真理是不能被“推翻”的,③不选;材料表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通过研究实践一定会获得对于事物的正确认识,④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王充认为,“一天一地,并生万物, 万物之生,俱得一气”。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p><p>下列对王充和叔本华的观点认识正确的有()</p><p>①王充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叔本华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p><p>③王充的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④叔本华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王充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气”,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体现;叔本华把世界看成人的表象,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体现,①②正确;③④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观点涉及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讨论的是  </p><p>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存在就是被感知”</p><p>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与“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p><p>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与“胜败天注定”</p><p>④“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与“飞矢不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强调了存在决定思维,“存在就是被感知”强调了思维决定存在,二者涉及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①正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强调了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强调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这涉及到了哲学基本问题中关于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讨论,②应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与“胜败天注定”都强调了意识决定物质,观点类似,不涉及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③不选;“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与“飞矢不动”涉及的是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并不涉及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6月,《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根据夏威夷凯克天文台近20年的数据,获得了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附近两颗恒星SO-1和S0-38的清晰运行轨迹,发现这两颗恒星的运行方式没有偏离广义相对论,这一发现佐证了</p><p>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p><p>②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存在</p><p>③哲学是“科学之科学”</p><p>④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美国科学家根据夏威夷凯克天文台近20年的数据,获得了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附近两颗恒星SO-1和S0-38的清晰运行轨迹,发现这两颗恒星的运行方式没有偏离广义相对论,这一发现佐证了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②适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是错误的;④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对今后的各项工作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这一观点的哲学启示是(    )</p><p>①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内容。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解答。党的十九大作出了重大政治论断,对今后的各项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故①④符合题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真正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故②错误;材料未体现哲学与世界观关系,故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了“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对全国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是基于</p><p>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p><p>②实践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p><p>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p><p> ④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世界是物质的,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因此要明确目标和重点,统筹安排,全面部署,①正确;实践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没有说明为什么要明确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②不选;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所以人们能明确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③正确;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生与材料没有直接关联,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洪荒之力”“小目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流行用语了,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p><p>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xa0;&#xa0;        </p><p>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p><p>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p><p>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②④项符合题意;物质不依赖于意识,但意识依赖于物质,①项说法错误;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天宫二号”的发射成功,科学家将在其中开展多项空间实验,验证和突破关键技术,为解决国家迫切需求的重大应用问题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法和手段。这说明(     )</p><p>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p><p>③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指导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根本任务</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和实践活动的特点的知识。科学家将在“天宫二号”开展多项空间实验以验证和突破关键技术,为解决国家迫切需求的重大应用问题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法和手段。这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同时也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够将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①③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推动认识的发展,②说法错误;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1月23日下午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材料说明</p><p>①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p><p>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世界可以认识</p><p>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符合</p><p>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明了我们要尊重客观实际,我们可以正确认识世界,因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应选;①说法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排除;③说法错误,我们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不是客观与主观统一,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p>点晴: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与哲学派别划分的依据是高考对本单元知识考查的重点内容。如:</p><p>(1)唯物主义思想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唯心主义则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在高考中往往通过宗教与科学就某一问题的认识分歧考查哲学思想的对立。</p><p>(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阵营。它们之间的思想分歧只是围绕“物质是否是世界的本原”而展开,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经过实验证明:植物和人一样都喜欢音乐。音乐是有声波的,声波可以促进植物的细胞分裂,所以植物就生长得快。因此,认为只有人才喜欢音乐的观点是错误的。材料进一步佐证了(   )</p><p>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xa0;&#xa0;&#xa0;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③不同的物质具有相同的反应特性&#xa0;&#xa0;&#xa0;            ④一切物质都有反应特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物质的反应特性和认识的检验标准的知识。科学实验属于实践,科学家经过实验证明:植物和人一样都喜欢音乐,认为只有人才喜欢音乐的观点是错误的。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符合题意;音乐是有声波的,声波可以促进植物的细胞分裂,使植物更快生长。这表明一切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④符合题意;①③说法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近几年来中国共产党每年都会颁布用于指导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从这些文件的标题上看,其具有显著的现实性和时代性,如表所示。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2.75pt"><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17&#xa0;年</p></td><td style="width:398.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箪,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p></td></tr><tr style="height:12.75pt"><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16&#xa0;年</p></td><td style="width:39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p></td></tr><tr style="height:12.75pt"><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15&#xa0;年</p></td><td style="width:39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p></td></tr><tr style="height:12.75pt"><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14&#xa0;年</p></td><td style="width:39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p></td></tr><tr style="height:12.75pt"><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13&#xa0;年</p></td><td style="width:39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p></td></tr></table><p>&#xa0;</p><p>上述材料可以体现的哲理有(  ) </p><p>①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p><p>③意识依赖于物质并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④不同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和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根据农业农村发展形势,中国共产党每年都会颁布用于指导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性。但每年的“一号文件”又具有显著的现实性和时代性特点。这表明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因此说明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符合题意;党每年制定“一号文件”都是根据当时的农村农业形势而定的,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能正确的反映物质。③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说法错误;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曾经这样解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一年好比一天;和自己讨厌的人在一起,一天好比一年。这种感受</p><p>①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主观意志决定客观事物性质   </p><p>②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p><p>③说明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p><p>④说明认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意识的本质与意识的差异性特点。由于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会感到很快乐,感觉时间会过得很快,因此会有一年仿佛是一天的感觉。而和自己讨厌的人在一起则会感到很痛苦,感觉时间会过得很慢,因此会有一天仿佛一年的感觉。这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会有不同的反映,②③符合题意;①④均与材料不符。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并通过北京接入点实现与“子号”的连接,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为有效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中国科学家攻坚克难,奋力创新,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这一事例佐证了</p><p>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p><p>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创新超越</p><p>③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科学家可以根据需要,认识和创造规律</p><p>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深化和拓展认识</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国科学家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这佐证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①正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创新超越”观点绝对,②不选;规律是客观的,不能创造,③不选;中国科学家攻坚克难,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这佐证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深化和拓展认识,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头部、肩部都已经雕刻成形,一个美丽的天使逐渐显现。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来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这说明   </p><p>①艺术创作能否实现“无中生有”,受艺术家的技艺水平的影响</p><p>②艺术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事物外在形态和属性的束缚</p><p>③艺术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必然不同</p><p>④艺术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影响着雕刻家对雕刻对象的艺术处理</p><p>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来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这说明艺术创作能否实现“无中生有”,受艺术家的技艺水平的影响,艺术观念具有导向作用,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②说法错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未必相同,但是绝非是必然不同,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心理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初印象容易长期在记忆中占支配地位;近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后印象在记忆中占主导地位,人可能会因近因效应突然改变对该事物的原有看法。以下从哲学角度对这两种心理效应的评价合理的是</p><p>①首因效应忽视了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 </p><p>②近因效应忽视了事物是绝对静止的 </p><p>③二者都不懂得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p><p>④二者都犯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p><p>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②选项错误,静止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首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初印象容易长期在记忆中占支配地位,该观点忽视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首因效应以及近因效应均没有正确看到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①③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某地结合当地特色,围绕“一溪三轴连四区,多点汇文湖”的布局,打造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p><p>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p><p>②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出具体发展思路</p><p>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p><p>④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该地打造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①正确;材料表明该地立足本地实际,“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是错误的观点,②不选;我们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是坚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③错误;该地结合当地特色来建设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7月9日,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连续试开采60天,累计产气超过30万立方米,获取科学试验数据647万组,为后续的科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翔实可靠的数据资料。这次试开采成功是我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这表明</p><p>①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p><p>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③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p><p>④创新能推动生产力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表明为解决资源问题,我国积极探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为后续的科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翔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开采成功有望改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压力,推动生产力发展,②④项符合题意;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①项说法错误;③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p><p>A. 规律是客观的    B.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p><p>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真理的有关知识。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规律是客观的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AC;某一时期内,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但对整个人类社会来说,人类是在发展的,社会是在发展的,所以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故B错误;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学无止境,是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具有反复性,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历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同时认识具有无限性,由于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的意识也要随之发展,所以做学问要不知足,故D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道理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服用了抗感冒类等药物后驾车,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药驾”的危害往往被忽视。如今部分国家已经通过了禁止药后驾驶的法律。这表明</p><p>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C. 实践经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抗感冒类等药物后驾车,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如今部分国家通过禁止药后驾驶的法律,这表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p><p>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民族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p></div></div>
<div><p>【答案】(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的基本前提,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p><p>(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建设“美丽中国”是立足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一客观实际做出的正确决策。</p><p>(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建设“美丽中国”,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p><p>(4)规律具有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实现人富山水绿。</p><p>【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本题考查唯物论的知识,设问指向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属于原因类试题。其次依据设问检索知识库,回忆和呈现唯物论这一哲学板块包含哪些哲学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然后分层解读材料,提取材料关键词、概括材料中心思想,依据材料选择和调用原理、对接原理。“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最后有条理地组织答案,原理与材料相结合,要适当展开。</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滥用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在世界各地发生。由食品添加剂引起的恐慌情绪正在全球蔓延,而作为防止食品腐败的必需品防腐剂,更是被摆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风口浪尖。为解决防腐剂的毒副作用问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实验室通过技术攻关,成功地从人类内脏中提取出了一种无害菌,制作成了一种新型防腐剂,这种新型防腐剂不仅绿色安全,而且防腐时间可以长达几年。它的问世与应用,意味着“防腐剂有毒”的说法即将成为一种历史。</p><p>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p></div></div>
<div><p>【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解决防腐剂的毒副作用问题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迫切需要。同时,新型防腐剂技术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在科学实验中产生的。</p><p>(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为人们提出了新的认识课题,人们在探索解决这一课题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原有食品防腐剂技术的突破。</p><p>(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科学家研究新型防腐剂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服务。</p><p>(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原有防腐剂的毒副作用,是在接受实践的检验中暴露出来的,新型防腐剂经过科学实验的初步检验,具有绿色安全、防腐时间长的特点,它的可靠性还需要接受进一步的实践检验。</p><p>【解析】此题以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为话题,考查实践是认识基础的知识。设问要求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属于体现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属于微观考查。其次要立足材料信息,逐一分析。根据信息“为解决防腐剂的毒副作用问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实验室通过技术攻关,成功地从人类内脏中提取出了一种无害菌”可分析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产生源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推动了食品防腐技术的发展进步;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知识;而根据“新防腐剂的问世与应用,意味着‘防腐剂有毒’的说法即将成为一种历史”可分析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p><p>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p><p>报告强调,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全新的视野深入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指导作用。</p><p>(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探索和形成过程。</p><p>(2)“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请就如何实现党的十九大精神“群众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②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及发展规律和实践要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p><p>(2)</p><p>①成立十九大报告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十九大精神;②举办十九大报告知识竞赛;③印发十九大报告读本,举办十九大知识小课堂;④利用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和宣传栏宣传十九大精神。</p><p>【解析】此题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相关内容为背景材料,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征等知识。</p><p>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探索和形成过程。”属于分析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为“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属微观考查。其次要明确本题的题眼是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探索和形成过程”,然后考生可立足材料相关信息进行逐一分析即可。根据材料信息“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考生可分别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进行具体分析即可。</p><p>第(2)问要求“‘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请就如何实现党的十九大精神‘群众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属于开放类试题,此类试题答案不具有唯一性,考生只需围绕主题,从规定的角度具体提出两条相关建议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