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48:51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中国政法大学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青年人,“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勉励大家向上向善、陶冶情操,矢志抵达崇高的精神境界。从唯物论角度看,这是因为</p><p>①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p><p>②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p><p>③精神有时具有超越物质的力量,作用巨大 </p><p>④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的形成意识</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之所以勉励青年矢志抵达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是因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选项③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精神力量不具有超越物质的力量,排除;选项④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涵</p></td><td style="width:137.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表现</p></td><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外延</p></td><td style="width:83.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点</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p><p>识</p><p>的</p><p>反</p><p>作</p><p>用</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识的反作用是指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p></td><td style="width:137.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表现为: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事物的发展</p></td><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较少。包含在意识能动作用之中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第二个方面                            </p></td><td style="width:83.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识的反作用强调意识通过指导实践,从而使得客观事物发生变化,强调意识作用的结果,即有用性</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p><p>识</p><p>的</p><p>能</p><p>动</p><p>作</p><p>用</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曾的意思:一层指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世界;另一层是指意识可以能动地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世界</p></td><td style="width:137.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首先表现为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其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p></td><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较大。不仅包括意识的反作用,而且还包括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p></td><td style="width:83.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识的能动作用则强调意识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它既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又能通过实践反作用于主观事物,即能动性</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中求进”</p><p>A. 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p><p>B. 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p><p>C. 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与上升性</p><p>D. 说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稳中求进”表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B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树上结西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邯邰镇变成了现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表明</p><p>A. 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所不能的</p><p>B.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战胜自然规律的唯一因素</p><p>C.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p><p>D.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和改变规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树上结西瓜”表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C适合题意;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B说法绝对,排除;D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世界上没有一种美能同有自知之明的美相比,能同客观地承认自己带来的恬静相比。”这句话体现的哲学思想与下列表述一致的是</p><p>A. 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荚的花朵</p><p>B. 量力而行永远是成功的基本要素</p><p>C. 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是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美德</p><p>D. 知人不易,自知更难,有自知之明的是哲人</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干蕴含的哲理是要求人们懂得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这既是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美德。C项体现的哲学思想与题意一致;A项强调意识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自知之明而不是量力而行,B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要懂得从自身的实际出发,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由三位美国科学家分享,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昼夜节律分子机制方面的杰出贡献。三位科学家通过精密的实验得出:熬夜会打破人体内精妙的时钟,疾病匍匐而来;熬夜将造成大脑开始吞噬自己;调节节律的关键基因失效后,会促使肿瘤发生。本届诺尔贝医学奖最接地气的忠告就是:不要熬夜!该实验进一步佐证了</p><p>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p><p>②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p><p>③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p><p>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根本目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知识。三位科学家通过精密的实验得出熬夜将会带来的身体伤害的相关结论,表明思维可以正确的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符合题意;同时三位科学家忠告大家“不要熬夜!”,表明实践推动着人们的认识,同时也是认识的根本目的,④符合题意;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①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而科学实验只是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4月10日,机器人冷扑大师VS中国龙之队德州扑克人机大战结束了全部比赛,第九场龙之队依旧未能总分取胜,输了47343分。总战绩36000手牌,人类一共输了792327分,平均22.0每百手损失大盲。即使单看九个单场的比赛,人类牌手对机器人冷扑大师也未取一胜。对此现象的哲学认识,正确的有</p><p>①“冷扑大师”是人类智慧的升华,可以成长为新的实践主体</p><p>②“冷扑大师”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人的思维</p><p>③“冷扑大师”是将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械化,是人的智能的物化</p><p>④“冷扑大师”的胜利表明了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p><p>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实践的主体是人,“冷扑大师”不可能成为,实践主体,①题肢错误,不选。“冷扑大师”不具有独立意识,只有人才有独立的意识,②题肢错误,不选。③④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讲究凝神构思,好的作品都是“若不经意”而成的,但是,“若不经意”并非真不经意,是“经意之极”之后的“水到渠成”。这一创作特点说明</p><p>①充分发挥思维潜能可以创造出具体事物</p><p>②文化创作必须尊重文化自身特有的规律</p><p>③作者的“灵感”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源泉</p><p>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通过实践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的事物,但人的思维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不能创造出具体事物本身,①项观点错误;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讲究凝神构思,“经意之极”后“水到渠成”,说明山水画的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需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意识的主观能能动性,②项符合题意;绘画创作的源泉是立足于客观物质,物质决定意识,③项观点错误;在凝神构思中创作出山水画,说明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④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18日,我国“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太空驻留了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完成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为我国探索外空,建成空间站,进行太空观察、数据采集和实验研究,拓展对太空的认识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这说明</p><p> ①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人的意识决定物质</p><p>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p><p>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我国“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是我国全体航天工作者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这一工程的成功充分说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①③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说法错误;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现代预警机研制中,王小谟提出了我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构建了预警机装备发展体系,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引领实现了国产预警机事业的跨越式和系列化发展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这表明</p><p>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研制预警机的基础  </p><p>②成功研制预警机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p><p>③预警机研制成功取决于意识的目的性  </p><p>④预警机研制过程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成功研制预警机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预警机研制成功表明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排除;选项③中的“取决于”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农业部提出全面推进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制度建设,助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上述材料体现了</p><p>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p><p>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④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农业部提出全面推进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制度建设,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①项符合题意;该活动将助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②项符合题意;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有阻碍作用,③项说法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位拍客说,他们去遥远的山寨采风,有人拍回的组照命名为《苦难岁月》,有人随后举办的个人摄影展唤作《世外桃源》。人生的许多苦乐,不在于你的处境,而在于你看境遇的角度。这反映的哲理是(    )</p><p>A. 物质决定意识</p><p>B.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不会相同</p><p>C.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具体和抽象之别</p><p>D. 人类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材料中“人生的许多苦乐,不在于你的处境,而在于你看境遇的角度”说明人类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故D选项符合题意;A、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说法错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可能相同,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历史走到今天,21世纪的地球,须共同面对一个紧迫的课题:能源短缺、生态恶化、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回答问题。</p><p>【1】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人类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污染了环境。面对越来越黑的天空,今日之忧“天”不再是无稽之谈了。现在的天空不再让人欢喜而让人忧了。这是因为</p><p>A. 事物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p><p>B. 一切事物都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p><p>C. 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p><p>D. 错误的意识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p><p>【2】根据我国国情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节约能源法》作了修改,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第四条明确规定:“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反映了</p><p>A.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利用规律</p><p>B.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p>C.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p><p>D. 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的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D</p><p>【2】B</p><p>【解析】本题以人类的活动带来环境污染为背景,考查考生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知识点以及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p><p>天为什么令人堪忧?是因为人类活动没有遵循自然规律的结果。人类活动为什么不遵循自然规律?是因为错误的发展观、价值观的导向,人类最终会为此吞下恶果。环境的恶化让人类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已经认识到了必须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随之调整自身的发展观。本题通过2个小题,不仅考查唯物论相关知识,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意义。</p><p>【1】现在的天空不再让人欢喜而让人忧了。这是因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人类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污染了环境,说明错误的意识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不符合“忧”天的原因;正确选项为D。</p><p>【2】根据我国国情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节约能源法》作了修改,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反映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项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规律,A项错误;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张艺谋导演创作的《最忆是杭州》,首次尝试户外水上舞台举办,让与会来宾于湖光山色中,观看水上芭蕾表演,聆听世界名曲,感受中国元素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这表明</p><p>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能直接将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p><p>③客观存在依赖于主观思维       ④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结果</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张艺谋导演创作的《最忆是杭州》,首次尝试户外水上舞台举办。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①正确;创作活动的最终成功是《最忆是杭州》创作团队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④正确;意识活动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将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②说法错误;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面对中国楼市现状,2017年,我国楼市经历了力度空前的调控政策,并取得了明显成效。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会议指出2018年应继续加强和改善房地产调控,推动房地产长效机制迈出实质性步伐。这表明</p><p>①物质决定意识,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p>③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④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我国出台关于楼市的调控政策源于我国楼市的现状,从楼市的实际现状出发,反映的原理是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①②两项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运动,③项不合题意;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物质的决定作用而不是意识的反作用,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春晚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红遍大街小巷,人们都在追问“时间都去哪儿了?”纷纷感慨时间易逝、岁月无情。这说明</p><p>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p><p>②事物的性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p><p>③时间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p>④人们对时间的感慨取决于主体的心理感受</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到事物性质的变化。④选项表述错误,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时间在不停地流逝,说明了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故①入选。任何人都不能追回逝去的时间,表明了时间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③入选。故本题正确答案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像,有人看成一位少女的脸,有人看成一位萨克斯演奏家。这种差别表明的哲学道理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9/10/8c3d0538/SYS201904091009268313331382_ST/SYS201904091009268313331382_ST.001.png" width="131" height="1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对具体事物的认识结果往往因人而异</p><p>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对于同一幅图像,由于选择的角度不同,有人看到的是一位少女的脸,有人看到的是一位萨克斯演奏家。这表明意识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结果往往会因人而异。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能体现。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7年5月5日下午,我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成功实现首飞。通过本次试飞,既初步检查了飞机的可飞性,技术人员还能得到相关数据,以便辨识飞机达到的定量指标,检验地面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可信度。由此可见</p><p>①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p><p>②正确的认识必须从实践中获得 </p><p>③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能成为真理   </p><p>④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物质性活动</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通过本次试飞检查飞机的可飞性等情况,说明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物质性活动,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选项②说法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就算是未经实践检验,真理依然是真理,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中国航天工程2月203所自主研发的空间主动型氢原子中,将在2022年用于我国空间站。项目采用锶光钟、铬喷泉钟、主动型氢原子中共同组建空间原子钟组,将在外太空间建立时间频率实验室,验证在地球表面无法完成的相关科学实验,如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等。材料表明</p><p>A. 工具的完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p><p>C. 认识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 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主旨是建设原子钟用于太空探索实验,科学实验活动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该实验体现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B项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是实践活动,没有体现认识的发展,C项不合题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67.2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7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物质性</p></td><td style="width:368.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因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7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能动性</p></td><td style="width:36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7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社会历史性</p></td><td style="width:36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的活动,并且是历史的发展着的。</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真相不是清澈溪流中触手可及的卵石,只有“深一点”,才能“真一点”。这说明</p><p>A. 思想高度决定认识深度    B. 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统一</p><p>C. 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真相不是清澈溪流中触手可及的卵石,只有“深一点”,才能“真一点”,这说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C正确且符合题意;思想高度影响而不能决定认识深度,A说法错误;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道理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服用了抗感冒类等药物后驾车,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药驾”的危害往往被忽视。如今部分国家已经通过了禁止药后驾驶的法律。这表明</p><p>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C. 实践经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抗感冒类等药物后驾车,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如今部分国家通过禁止药后驾驶的法律,这表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讲述了中国珍稀野生动物的暖心成长与生命轮回的故事。导演陆川说,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唤起人们尊重自然,尊重野生动物,尊重生命的自觉。材料表明</p><p>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是客观的      ②意识具有目的性,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p><p>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意识的本质和特点的相关知识。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讲述了中国珍稀野生动物的暖心成长与生命轮回的故事。这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其内容是客观的,①正确;导演陆川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唤起人们尊重自然、尊重野生动物、尊重生命的自觉。这表明意识具有目的性,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②正确;实践是获得认识的途径之一而非唯一,③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新科学家》网站2017年4月25报道,英国斯旺西大学科学家在培养皿中研究发现,胃饥饿激素(Ghrelin)能刺激脑细胞分裂和扩增,防止脑细胞老化。这意味着,该激素或可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疗法。这一科研发现佐证了</p><p>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③人类的认识具有循环性   ④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胃饥饿激素(Ghrelin)能刺激脑细胞分裂和扩增,防止脑细胞老化。这意味着,该激素或可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疗法。这一科研发现佐证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同时也证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是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推动了认识的发展。①②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认识的反复性,③项与题意不符;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地时间9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双边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在白宫玫瑰园召开联合记者会。</p><p>习近平在会谈中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奥巴马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这一立场不会改变。美国不支持“台独”“藏独”“疆独”,也不介入香港事务。双方同意继续努力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保持密切高层及各级别交往,进一步拓展双边、地区、全球层面的务实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共同致力于维护一个强有力的中美关系,使之为全球及地区和稳定和繁荣作出贡献。</p><p>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中美双方应该如何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中美双方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需要美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p><p>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中美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双方树立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思想意识,共同致力于维护一个强有力的中美关系,使之为全球及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作出贡献.</p><p>③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要认识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中美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双方保持密切高层及各级别交往,进一步拓展双边、地区、全球层面的务实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p><p>【解析】此题以中美关系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中美双方应该如何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属于中观考查。其次要明确哲学角度的措施类试题要突出方法论要求。然后结合材料关键分别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等角度具体分析其做法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主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p><p>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该思想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科学判断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直面我国对外开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体现时代潮流、引领时代前进的新思想新战略,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重大理论的创新。</p><p>材料二    报告强调: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有效的法治保障。</p><p>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形成的。</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科学判断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直面我国对外开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新思想新战略。</p><p>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并随着实践的深入、时代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p><p>【解析】此题以中共十九大为背景材料,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材料范围为“材料一”,知识范围为“求索真理的历程”,属中观考查。其次要明确“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认识范畴。然后根据材料信息“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科学判断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直面我国对外开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体现时代潮流、引领时代前进的新思想新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重大理论的创新”分别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目的和归宿;真理具有条件性、具体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