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48:38

广东省平远县梅青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文科综合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揭示出二者区别的是(    ) </p><p>①世界观和哲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p><p>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而哲学则是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 </p><p>③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p><p>④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则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p><p>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此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则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同时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而哲学则是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故②④符合题意;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二者的联系,而不是二者的区别,世界观和哲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是二者的联系,而不是区别,故①③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p><p>A.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p><p>B.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p><p>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p><p>D.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选项说法正确入选。ABD三个选项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而不是相互决定。故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p><p>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征  </p><p>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p><p>A. ③→④→②    B. ③→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①→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理解。本题为传导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确定起点,要注意前后之间应该有因果联系,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解答时注意抓住“唯物主义”这一关键词。“物是观念的集合”认为世界的本原是观念,属于唯心主义,①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②属于近代机械唯物主义,③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故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③→②→④,故B正确,AC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   )      </p><p>①实事求是   ②群众路线   ③独立自主   ④对外开放</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体现在毛泽东思想的全部科学著作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中,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①②③符合题意;④项属于基本国策;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年年贴春联,岁岁有不同。“改革春雨润万家万家富裕,开放东风扬神州神州腾飞”流行于八十年代;而如今,人们更喜爱“发彩信点新歌,邀来众人聚诗友;贺年华敲电脑,迎接新岁盼祥和”。这体现了(  )</p><p>①社会意识的稳定性                ②事物运动的绝对性 </p><p>③客观规律的永恒性                ④思想观念的历史性</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运动的绝对性、社会意识的历史性等相关知识。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岁岁有不同”体现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八十年代和如今春联内容的变化体现了社会意识的历史性,故②④正确;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①表述错误,排除;③中“客观规律的永恒性”表述错误,排除。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国曾考虑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这将影响一种小鱼的回游,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终放弃了大坝的修建。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的来历。“小鱼胜大坝”体现的辩证唯物论的道理是</p><p>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xa0;&#xa0;&#xa0;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p><p>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要遵循客观规律&#xa0;&#xa0;&#xa0;④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小鱼胜大坝,从小鱼的回游实际情况出发,说明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要遵循客观规律,故入选。②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设问要求辩证唯物论道理,价值的导向作用属于历史唯物主义,故排除。④选项观点错误,事物的发展不是由人类认识的提高所决定的,而是由自身的矛盾所决定,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8月10日,据外国媒体报道,根据新的研究发现,暗能量是宇宙还在加速膨胀的“罪魁祸首”,科学家们估计宇宙中高达72%的物质是这种东西在作怪,重要的是科学家还发现宇宙中存在24%的暗物质和4%的“正常”物质。这里的物质是(    ) </p><p>①指万事万物共有的基本属性        ②世界上客观事物的总和</p><p>③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④能被人类所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哲学的物质概念。此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准确再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结合教材直选即可。哲学上的物质是指万事万物共有的基本属性,而这里的“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故①错误;这里的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是世界上客观事物的总和,故②错误;材料中的暗物质“正常”都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物质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故③④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哲学史上,对于“运动”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在外方作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这一观点(    )</p><p>①看到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②正确指出了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p><p>③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唯一的特性运动 ④只看到了运动中的变量,否认了运动中的质变</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等相关知识。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观点认为物质的运动仅仅在外方作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这种观点认识到了物质在运动,故①正确;材料并没有正确指出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故②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③表述错误,排除;题中观点把所有的运动都看作是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即把运动等于“位移”,只是看到了运动中的量变,而否认了事物运动中的质变,故④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这表明(    )</p><p>A.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p><p>C.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    D.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知识。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中“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产生以及发展具有规律性,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故A正确;人类产生后自然界仍然是客观的,B表述错误,排除;C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欣赏漫画《大树的对话》,有人由此得出结论:凡是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非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彻底否定的。</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0/10/bf19ea06/SYS201904101008484344652591_ST/SYS201904101008484344652591_ST.001.png" width="231" height="16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材料二: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p><p>(1)请对对材料一中他人的结论进行评析。</p><p>(2)结合材料二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1)漫画评析:</p><p>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别。</p><p>②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但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其自身的局限,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③唯心主义对世界本原的回答是错误的,因而成为不结果实的花,但作为应该基本哲学派别,它对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p><p>④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全盘肯定,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p><p>(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的体现:</p><p>①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p><p>②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p><p>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p><p>【解析】此题分别以漫画《大树的对话》和欧洲文艺复兴作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社会变革作用等相关知识。</p><p>(1)此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此题要求对材料一中观点“凡是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非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彻底否定的”进行评析。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评析类的主观试题,考查知识范围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观点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观点的分析,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但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其自身的局限,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心主义对世界本原的回答是错误的,因而成为不结果实的花,但作为应该基本哲学派别,它对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全盘肯定,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H市政府在首批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两年后,决定实施城区二期公共自行车网点建设项目,并就二期网点选址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市民反响热烈。市政府根据市民意见和建议,结合一期的使用状况,按照优先考虑居民点、公交点、商贸点、公共服务点的原则,对网点选址方案进行了调整,移位、取消、新增了许多网点。该项目的建成及投入使用,在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等方面成效显著,获得了市民的普遍赞誉。</p><p>结合材料,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角度,说明 H市政府上述做法的正确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 H市政府结合一期的使用状况和市民出行的需求确定了二期网点选址方案,符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p><p>② H市政府根据市民出行的新要求、交通拥堵的新情况作出城区二期公共自行车网点建设的决策,符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③H市该项目的建成及投入使用,在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等方面成效显著,符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p>④H市政府制定二期网点选址方案是为了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问题,符合实践是认识的目的。</p><p>【解析】本题以H市政府实施城区二期公共自行车网点建设项目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角度,设问指向 H市政府上述做法的正确性。回答正确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然后结合材料H市政府的做法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省平远县梅青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文科综合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