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这句话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p><p>①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p><p>②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p><p>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精神</p><p>④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漫画《绊脚石与踏脚石》从辩证法角度体现了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精神,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②说法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错误;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设计”,每一步令人激动的跨越都寄托了美好的希望。对于“中国制造”而言,实现向“中国设计”的转向,除加强自身的素质修炼之外,还必须赢得社会资源和环境的支撑。从哲学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p><p>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p><p>②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灵魂 </p><p>③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p><p>④经济建设的突出成就</p><p>⑤辩证的否定观</p><p>A. ③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④⑤ D. ②③⑤</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辩证的否定观、创新的作用。从哲学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辩证的否定观,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灵魂,②③⑤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不是从哲学角度,与设问的知识范围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50年来一直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喜爱。创作者洋为中用,扬长避短,充分展示了音乐的无穷魅力。《梁祝》的成功表明</p><p>①艺术创新必须是引进与输出的统— ②艺术创新必须是全新的</p><p>③艺术创新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④艺术创新离不开辩证思维</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题中“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者洋为中用,扬长避短,充分展示了音乐的无穷魅力”,表明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敢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①②两项说法是错误的,不能入选;③④两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要求,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只需在电脑上设计出一个 3D模型,然后轻轻按下“打印”健,机器就会使用金属、陶瓷、塑料、砂等不同的粉末材料,“打印”出设计好的产品,这就是 3D打印技术。目前 3D打印机己被用于各个行业的样品制造,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医疗、建筑、运动、娱乐、汽车和个性化定制等行业。由此可见</p><p>A. 改变事物的形式,人们就可以重新创造规律</p><p>B. 科技能将虚幻的东西直接转化为客观的东西</p><p>C.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人的思维建立起来的</p><p>D. 科技创新能改变人类未来的生产与生活方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创新的作用。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能被创造的,A 错误;机器就会使用金属、等不同的粉末材料,“打印”出设计好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并不是虚幻的东西,排除B; 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的途径做到的,并不是通过思维就可建立的,C错误;材料体现是新型的3D 打印技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D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邓小平指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p><p>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p><p>C.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D. 事物的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A不符合题意,联系要有条件的。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主要矛盾。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主流和支流。D符合题意,材料中“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可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位学者指出,改革开放的道路凝聚着创新的智慧,很好的处理了“经”与“道”的关系。如果把“经”理解成经典理论、权威观点,把“道”理解为物之固理,势所必然,那么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可以( )</p><p>①离经叛道  ②离经不叛道 ③叛道不离经  ④既不离经也不叛道</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由“如果把“经”理解成经典理论、权威观点。把“道”理解为物之固理,势所必然也就是要尊循规律。二者结合就是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可以离经不叛道即可以不受经典理论、权威观点的约束;既不离经也不叛道。即尊重权威,又尊循规律。故①③项错误。本题选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 )</p><p>①敢于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p><p>②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p><p>③具有批判性思维 </p><p>④对权威说不,敢于打倒权威</p><p>A. ①②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解放思想,立足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敢于否定,具有批判性思维,所以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创新要求否定,并不是否定一切;④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一个开拓者。”从哲学上看这句话的积极意义在于( )</p><p>A. 要求人们不要去做重复性的工作</p><p>B. 要求人们坚持联系的观点</p><p>C. 鼓励人们要有创新精神</p><p>D. 鼓励人们要敢于改变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材料中之所以说“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一个开拓者”是因为开拓者说明要有创新思想。题干设问“积极意义”,选项A说法没有说明积极意义在于何处,故排除。选项B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提倡和树立创新意识,这是因为创新意识是</p><p>A. 从事各种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p><p>B. 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p><p>C.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基础</p><p>D. 是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创新的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提倡和树立创新意识,这是因为创新意识是从事各种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A正确且符合题意;创造思维是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排除B;C 说法错误,错在“基础”;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是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p><p>A. 把握历史联系的肯定过程 B. 通过否定实现发展的过程</p><p>C. 肯定既往否定现实的过程 D. 辩证否定的“扬弃”过程</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的实质。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辩证否定的“扬弃”过程,D正确且符合题意;其他选项说法都是错误的;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比尔·盖茨每秒进账2500美元,但他没有坐享每秒钟2500美元的进账。他在42岁的精力旺盛时期,却悄然“退居二线”,把公司的日常运作交给了他的“亲密战友”负责,自己则专注于未来新软件的开发,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表明( )</p><p>A. 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B. 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p><p>C. 解放思想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关键 D. 财富总是属于头脑清醒的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比尔·盖茨把公司的日常运作交给了他的“亲密战友”负责,自己则专注于未来新软件的开发,说明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的说法是错误的,办事情成功的关键是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机会,凭自己争取;命运,靠自己把握;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透过汪国真的诗句,我们从中体会到的智慧是</p><p>A. 联系是普遍的</p><p>B.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p>C. 发展是永恒的</p><p>D.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辩证的否定观。“机会,凭自己争取;命运,靠自己把握;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自己发展自己,D正确且符合题意;其他选项正确但都与材料主旨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鼓励中学生不断扩展知识面、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多关注社会和天下大事、学会融入社会等,继续成为2013年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的方向。这启示当代中学生应该 ( )</p><p>①怀疑一切,与时俱进 ②坚持辩证否定观,学会‘扬弃’ </p><p>③做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④敢于“否定一切”善于打破旧观念</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辩证的否定观、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当代中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坚持辩证否定观,学会‘扬弃’, 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多关注社会和天下大事、学会融入社会,这启示当代中学生应该做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创新并不是否定一切,也不是“怀疑一切”,①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公开“三公”经费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我党以人为本的思想的目的是“为民”、“福民”。传统民本思想也主张以民众为社稷之根本,但其目的是“治民”、“驭民”;党的以人为本思想是立足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传统民本思想到党的以人为本思想的转变过程可以看出:( )</p><p>①创新就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②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p><p>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 ④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党的以人为本思想是立足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说明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②正确;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说明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③正确;党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创新,但反过来说“创新就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就错误了,①错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④错误。排除错误选项,该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别因为落了一根牛毛,就把一锅奶油倒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事业毁掉。”这句俗语的哲学启示是( )</p><p>A. 要树立创新意识 B. 要反对唯心主义</p><p>C. 要树立辩证否定观 D. 要克服唯意志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别因为落了一根牛毛,就把一锅奶油倒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事业毁掉”启示我们要树立辩证否定观,要坚持有保留有克服,既批判又发扬,故选项C正确。题中和创新意识没有关系,材料中是关于如何对待错误缺点问题,而不是唯心主义问题,故B不选,D唯意志论属于唯心主义,所以不选。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其目的就是让广大人民受益。改革红利的释放要依靠创新体制、建立机制;改革是渐进的、累积式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踯躇不前绕着矛盾走。这一论断蕴涵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有</p><p>①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p><p>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p><p>③创新是“扬弃”,是肯定之中有否定</p><p>④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改革要创新,体现辨证否定扬弃,不一蹴而就,也不绕着矛盾走,体现事物发展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故③④入选。本题是如何改革,没有涉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故排除①。本题设问是辩证法范围,不是唯物论,故排除②。</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材料: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p><p>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培养开放包容的民族心态,自信地吸纳融汇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及其发展经验,不断赋予中华文化强大生机与活力。</p><p>结合材料,从辩证否定的特点与实质角度,谈谈应怎样正确对待中华传统道德。</p></div></div>
<div><p>【答案】①辩证否定的特点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②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中华传统道德中的糟粕部分要予以剔除,保留其精华部分,并做到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p><p>【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辩证否定的特点与实质,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应怎样正确对待中华传统道德。关于辩证否定的特点和实质,教材有明确理论表述,即辩证否定的特点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然后,结合材料,回扣设问,围绕对待中华传统道德的做法,对应上述理论,组织语言,进行分析。</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