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47:4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现实生活中,香榭丽舍、挪威森林、金色维也纳等“洋小区名称”层出不穷,崇洋、求怪、贪大、逐奢的“怪现状”屡见不鲜;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建筑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二者形成鲜明反差.这启示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该</p><p>①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恢复传统文化</p><p>②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p><p>③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p><p>④加强文化交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香榭丽舍、挪威森林、金色维也纳等洋小区名称层出不穷,崇洋、求怪、贪大、逐奢的怪现状屡见不鲜;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建筑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说明在城市建设中,要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推动文化创新,②③适合题意;①忽视了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城市建设要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但要符合本地实际,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列关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认识正确的是(  )</p><p>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p><p>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p><p>③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p><p>④是由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③符合题意,④错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①适合题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排除②;故本题答案选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我国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要求(  )</p><p>①将和谐文化作为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精神支撑 </p><p>②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p><p>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p><p>④自觉把科学发展要求贯穿于文化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强调了我国“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自觉把科学发展要求贯穿于文化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③④正确;①不选, 因为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精神支撑;②不选,因为发展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我国农业的现状上看,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比较低。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需要(  )</p><p>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②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p><p>③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全面提高农民道德素质 ④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教育是民族振兴和 社会进步的基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需要大力发展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①②符合题意;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属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方法,③不符合题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需要发展文化事业,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农产品滞销亟需被“带走”,求扩散;“爱心书屋”为山区孩子捐书倡议,求转发……如今,这种以网络为载体的微公益展现出强大的力量,为人们带来“人人皆可公益”的新体验。这种“微公益”</p><p>①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p><p>②丰富了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p><p>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p><p>④使人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提高思想境界</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微公益”丰富了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故②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夸大了“微公益”的作用,排除;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与涉及科学文化,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语文教材的内容发生一些显著的变化:鲁迅作品减少了、梁实秋的文章入选了、《回延安》消失了、“泰坦尼克号”来了。更具标志意义的是,广东教材收录了茅于轼、王则柯等经济学家的文章。这表明(  )</p><p>①语文教材改革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 <br />②语文教材改革剔除传统,与时俱进 <br />③语文教材改革彰显民族文化自信</p><p>④语文教材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我们弘扬主旋律,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①表述错误;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剔除传统”的说法错误,②表述错误;语文教材的内容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少了些传统的,多了些外来的和一些经济学家的文章,既体现了语文教材改革彰显民族文化自信,又体现了语文教材改革能与时俱进,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2月5日是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全国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并注重用“阵地”留住“雷锋”,让服务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p><p>A. 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p><p>B.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p><p>C. 有利于形成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p><p>D. 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形成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C正确且符合题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A说法错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B说法错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体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迎接课堂转型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加强核心素养教育是基于(  )</p><p>A. 核心素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p><p>B. 培育核心素养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p><p>C.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p><p>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A项说法错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B项说法错误;加强核心素养教育是基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C项符合题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心环节,D项说法错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没有文化的小康,不算真正的小康”,实现文化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贫困地区是我们最大的“短板”。2015年湖南省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通过推进均等化、标准化建设,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14个县将创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构建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经验、提供示范,要引导文化资源向八大湘西、武陵山片区、罗霄山片区等老少边贫困地区倾斜,着力补齐文化投入、人才、设施、服务“最后一公里”,特色资源利用五大短板。湖南省将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启动建设县级剧团综合性排练场所,建设40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为每个县级文化馆配备一辆流动文化车,推动文化设施共建共享。通过各种途径和活动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素质,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p><p>(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政府如何实施文化扶贫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p><p> (2)“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请从“志”“智”两方面为贫困地区的人民提出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①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政府通过完善贫困地区的文化设施,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②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政府大力发展教育,补齐人才、教育的短板,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③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政府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人民群众在实现脱贫中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p><p>(2)①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脱贫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立志脱贫。②个人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脱贫致富。</p><p>【解析】</p><p>本题以“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政府如何实施文化扶贫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本题题目类型为体现类,知识限定不明确。我们需要联系材料找答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材料和理论的有机结合。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知识分析回答。</p><p>(2)“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请从“志”“智”两方面为贫困地区的人民提出建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 2015年从韩国引进版权制作的《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蒙面歌王》等综艺节目受到许多年轻人的热捧,一些资深人士对此表示担忧:“长此以往我们的文化自信如何建立?”针对此类现象,《光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文化自信的内在意蕴》指出:“总是妄自菲薄肯定不行,我们的确需要文化自信。但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既不主要在于主体一种纯粹心理上的良好准备,也不主要在于自身文化仅仅可供观赏的奇特与独异,而在于文化基本内容的扎实与优异。而这种扎实与优异,既基于文化的开放学习、整合调适能力,也基于文化的自我变革、自我发展能力。”</p><p>材料二 是自信还是自大?是借鉴还是抢夺?近年来,韩国实施了一连串争夺中华文化的举措:抢注江陵端午祭为韩国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明就里就同意了;把活字印刷术说成韩国发明的;孔子、美女西施、李时珍被他们划入“韩国籍”;把中医说成韩国发明的,并连同《本草纲目》、人参、针灸一起收入囊中……</p><p>(1)有人认为,发展综艺节目应该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引进外来文化不利于文化自信。请运用文化自信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p><p> (2)从文化生活角度,结合材料二,请对韩国的做法加以批判。</p></div></div>
<div><p>【答案】答案 (1)该观点具有片面性。①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②发展中国综艺节目,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也要学习外来优秀综艺节目。③学习、借鉴和吸收外来优秀节目,有利于把握潮流,推动中国综艺节目的创新,让中国综艺节目焕发生机。</p><p>(2)①韩国的行为是对我国文化的不尊重,违背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不利于两国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也不利于两国外交活动和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造成威胁。②活字印刷术、中医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历史与事实不会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确认而改变。</p><p>【解析】</p><p>本题以发展综艺节目应该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传播、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有人认为,发展综艺节目应该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引进外来文化不利于文化自信。请运用文化自信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本题为评析题,知识限定为文化自信,要求对“发展综艺节目应该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引进外来文化不利于文化自信”进行评析。首先,我们需要阐述文化自信来自于哪里;其次,要说明发展中国综艺节目,除了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还需要引进外来文化、引进什么样的外来文化;再次,要说明引进外来优秀文化对我们的综艺节目有什么样的好处;最后,综述观点。</p><p>(2)本题设问指向从文化生活角度,结合材料二,请对韩国的做法加以批判。我们可从两个方面加以批判:第一,要指出其行为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以及这样做的后果;第二,从现实角度讲,韩国争夺的中华文化成果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历史与事实不会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确认而改变。</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