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47:07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文科班政治第十四周晚练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是</p><p>A. 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p><p>B. 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p><p>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p><p>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前,中国凭借航海技术开通了与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今天新时期,我们沿着陆海两条“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地区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中可以看出</p><p>A. 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p><p>B. 联系方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p><p>C. 只要加强联系,就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p><p>D. 事物间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错误,因为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人们应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而不是根据主观需要建立具体的联系;B本身说法正确,强调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但与题意不符;C过于绝对化,因为加强联系并不一定能够促进事物发展;材料中强调了古代我们建立了丝绸之路,今天利用航海技术建立海上丝绸之路,这体现了事物间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钢铁、水泥、电解铝,一边是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叫停之声不断,一边是三大行业投资继续保持惊人增速。据此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些行业之所以投资过热,除去资本追逐高盈利的特性外,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也是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叫停之声不断,另一方面地方项目投资增长却高达64. 9%。这些地方政府的行为违背的哲理是(  )</p><p>A. 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B. 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p><p>C.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D.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可以转化</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国家从整体出发,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叫停某些行业投资过快,而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利益进行行政干预,促使其发展,这违背了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A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强调整体的重要性,没有体现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也没有体现整体与部分的不同,B、C两项不合题意;整体和部分的地位转化需要条件,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杰克·韦尔奇(美通用电气公司总裁)在其20年CEO生涯中,总结了一条用人规律并称之为“活力曲线”:一个组织中,有20%的人为最好,70%的人为中问状态,10%的人为最差。善于用人的领导是,用两头带中间。这一“活力曲线”蕴涵的哲学道理是</p><p>A. 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p><p>B. 整体功能始终大于局部的功能</p><p>C. 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p><p>D. 利用要素之间的关系,发挥关键部分的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要素具有差别性,起着不同的作用,要区别对待,同时要素具有不确定性,要统筹兼顾,优化组合要素之间的关系,用关键部分带动整体。A、B两项表述错误。C项强调整体的作用,应舍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钱学森指出:“系统是指依一定秩序相互关系着的一组事物”。这说明系统具有</p><p>①整体性   ②有序性   ③稳定性   ④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p><p>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①②两项符合题意;系统没有稳定性的特征,③项不合题意;钱学森的观点没有体现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特征,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这些战略是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是实现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从唯物辨证法看,上述材料表明(   )</p><p>①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意识具有反作用</p><p>③整体和部分相联系,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  ④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表明各区域的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相互影响,体现了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①项符合题意;前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体布局,是整体,各区域的发展是部分,各区域的发展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程度和进度,说明整体和部分相联系,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③项符合题意;②项观点不属于辩证法的范畴,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整体和部分相互转化,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由于短信在传递信息、沟通感情、增进人际交往的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和便利,深受人们青睐。这反映了(  )</p><p>A. 新出现的事物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B. 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质变</p><p>C. 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必然联系    D.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认为短信给人们带来了便利,所以发展前途光明,体现了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D项符合题意;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A项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B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人们与短信的联系时必然联系,C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寒江雪柳月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首诗蕴涵的主要哲学原理</p><p>A.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p><p>B.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p><p>C.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p>D. 实现伟大理想要一点一滴的做起</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人间万事出艰辛”说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故选C。其他三项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成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这段话包括的哲理是(  )</p><p>①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p><p>②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量变的过程实质就是质变的过程  </p><p>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p><p>④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华罗庚的观点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③④两项符合题意;量的积累未必一定推动事物的发展,①项观点错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发生质变,质变不同于量变,二者是有质的差异的,质变不是量变的总和,②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倡导餐桌文明,正是积小善,成大德的一件事,以此提高人们科学、健康、节约的文明消费意识,让节约节俭的传统美德得以体现,得到传承。这体现了(  )</p><p>①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p><p>②做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③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p><p>④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的变化</p><p>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提高人们科学、健康、节约的文明消费意识,让节约节俭的传统美德得以体现,得到传承。说明正确的社会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积小善,成大德”体现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所以①④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材料没有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网络电商在商品选择方面提供的丰富性和方便性,远胜于沃尔玛等巨型实体商城。但以单独一家电商的规模与沃尔玛竞争,如同蚂蚁对大象;若数以百万计的蚂蚁聚合起来,未必不能与大象抗衡。这一推论体现的哲理是</p><p>A.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引起质变</p><p>B. 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p><p>C.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p><p>D. 绝对的运动中包含着相对的静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根据题意,题中以单独一家电商的规模与沃尔玛竞争,如同蚂蚁对大象;若数以百万计的蚂蚁聚合起来,未必不能与大象抗衡,强调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引起质变,故A入选。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而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p><p>A.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p><p>B. 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p><p>C. 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p><p>D. 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根据题意,题中强调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是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故B入选。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矛盾双方,也没有涉及主次矛盾,不能启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强调从60分进步到80分是关键,是重点,也就没有强调要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而没有强调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12日,在对柬埔寨王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做肝胆相照的好邻居、真朋友》的署名文章,引用中国人常说的“患难见真情”。 用矛盾观点看,与“患难见真情”</p><p>A. 相反的是“大难临头各自飞”</p><p>B. 相联的是“路遥知马力”</p><p>C. 相成的是“疾风知劲草”</p><p>D. 相斥的是“岁寒知松柏”</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题干中,“患难见真情”是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强调的是同一性,“大难临头各自飞”是强调矛盾的斗争性,故A正确;BCD均表述错误,排除。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3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指出,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加快“两型社会”建设。这一要求主要体现了</p><p>A. 矛盾双方具有相互对立、彼此分离的趋势</p><p>B.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p><p>C.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p>D. 矛盾双方在融合中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变害为宝。这一要求主要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项与题意相符;AB项与题意不符;D项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4个自贸试验区的19项改革试点经验。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p><p>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p><p>②没有矛盾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p><p>③矛盾普遍性之中包含着特殊性</p><p>④矛盾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将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进行复制推广,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④正确;②③说法错误,颠倒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涵的哲理是(  )</p><p>A.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 矛盾具有普遍性</p><p>C. 矛盾具有特殊性    D.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无论是人,还是客观事物,都存在矛盾,说明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B项符合题意;联系的内容是矛盾,只有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才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A项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矛盾具有特殊性,C项不合题意;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不一定就是指事物优缺点的对立统一,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p><p>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p><p>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p><p>③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p><p>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该校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这表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①正确;科学评价并不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②不选;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所以该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③正确;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共享经济的理念起源于2008年的美国硅谷,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整合线下的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2016年被称为“共享单车元年”,以OFO、摩拜单车为首的创业公司吸引了大量的媒体关注和资本青睐。经过近一年的搏杀,2017年,共享单车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北京市副市长程红说,“以前老百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公共汽车怎么也延伸不了,政府配置的自行车推广缓慢。现在共享单车来了,老百姓出行很方便。这就是模式创新,用市场的办法解决了政府多年解决不了的问题。”</p><p>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负面问题。据调查发现,共享单车乱停放现象较为严重,有扔倒在路边、停放到楼道内、占用盲道、占用公共自行车车桩位置等。此外,诸如硬件损坏、二维码损毁、车胎损坏、刹车失灵、链条坏了等现象也较为常见。18.34%的消费者遇到过车辆硬件损坏的问题,11.99%遇到过车辆被上私锁,10.38%遇到过二维码被涂鸦的问题。</p><p>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知识,谈谈该如何看待共享单车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①共享单车符合共享经济发展的潮流,符合市场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我们应用心呵护其发展壮大。</p><p>②共享单车的发展是前进行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共享单车有利于解决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发展迅猛,同时也暴露出很多负面问题,我们应该有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p><p>③共享单车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经验积累,促进相关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促进其服务质量的飞跃发展。</p><p>【解析】</p><p>本题以共享经济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点,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设问指向如何看待共享单车的发展。解答时首先明确发展观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共享单车的发展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p><p>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散发出的震撼人心的文化魅力、所折射出的智慧精华、所传承的顶天立地的思想力量,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不仅赓续着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而且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文化瑰宝,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p><p>“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在2000多年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与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和其他学说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在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中不断发展更新,具有长久的生命力。</p><p>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儒家思想与其他学说之间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儒家思想与其他学说之间存在对立的一面,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与其他学说在地位和思想上存在差异,二者为相互竞争的关系;儒家思想与其他学说相互交流借鉴,存在统一的一面。</p><p>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儒家思想与其他学说的发展以其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二者的交流借鉴;同时,不同学说之间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共同发展。</p><p>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儒家思想与其他学说之间和而不同,二者相互交流与借鉴,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p><p>【解析】</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儒家思想与其他学说之间的关系。要求调用的知识非常明确,即对立统一的观点,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类型的说明类主观题。读材料可知,儒家学说和其他学说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用同一性和斗争性分析两种学说各有不同和依存关系;其次根据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说明儒家学说和其他学说之间和而不同,共同发展;最后,儒家学说和其他学说既对立又统一,共同进步。</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75.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315.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同一性(统一属性)</p></td><td style="width:102.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斗争性(对立属性)</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315.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p></td><td style="width:10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p></td></tr><tr style="height:82.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体现</p></td><td style="width:315.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p><p>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p></td><td style="width:10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42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p></td></tr></table><p>&#xa0;</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文科班政治第十四周晚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