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大成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某演员一身红配绿亮相戛纳红毯受到外媒的大加赞赏,“红配绿”这种自古以来让国人反感的配色“一夜走红”。红色和绿色在色相环上整整隔了180度,排斥度大。但正是因为这种排斥,当加以适当的调和,比如调整一下两者的面积,就发挥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红和绿的这种关系表明</p><p>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但并不是不可调和的</p><p>②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p><p>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p><p>④正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变化</p><p>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对立双方的斗争,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①④正确且适合题意,②③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位老师在自己的教育博客中写道:“大树有参天入云的梦想,小草有贴地行走的心愿,每一朵百合都应该有自己的春天。”下列做法中能体现这位教师教育思想的是</p><p>①从实际出发,不拔苗助长 ②重点培养,鼓励优秀生脱颖而出 ③尊重个性,不搞“一刀切” ④注重实践,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中这位教师教育思想强调的是因材施教,从唯物论角度体现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辩证法角度体现了矛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问题具体分析,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说法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小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这说明,把扶贫落实到位需要</p><p>A. 具体分析矛盾,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p><p>B. 承认联系的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p><p>C. 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p><p>D.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说明要具体分析矛盾,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A项正确;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选;“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指的是抓住主要矛盾,且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C项不选;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成为殃及环境的罪魁祸首。近年来,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找到了多种用途,除传统的将秸秆粉碎还田作有机肥料外,还走出了秸秆饲料、秸秆汽化、秸秆发电、秸秆乙醇、秸秆建材等新路子,大大提高了秸秆的利用值和利用率,由“污染物”变成“经济作物”的哲学依据是( )</p><p>A. 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p>C. 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真理</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说法错误,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B符合题意,由“污染物”变成“经济作物”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可以变改变;D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获得真理,但不是获得真理的唯一条件,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土豆和西红柿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但它们走到了一起。因为土豆变成了薯条,西红柿变成了番茄酱,它俩变成了绝配。感情亦是如此,没有天生就合适的两个人,只有两颗彼此包容和理解的心懂得欣赏与珍惜,才能看得到长久!这段生活感悟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主要是</p><p>①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p><p>②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p><p>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依存和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p><p>④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题肢①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题肢②说法错误吗,因为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排除; 上述材料体现的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故题肢③④正确。故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低头族” 是指如今无论何时何地,个个都做“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的人。手机填满的人们的时间却也阻断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交流和有效的沟通。这一担忧是对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负面效应的深层忧虑。对此,从哲学角度来看,我们应该</p><p>①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p><p>②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p><p>③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事物性质</p><p>④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事物的主要矛盾</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相关知识。本题材料表明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也有其负面效应。对待此种情况,我们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抓住重点,看到移动互联网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主流,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重视移动互联网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①正确;材料不涉及整体和局部的关系,②不选;面对材料中所说的情况,我们要把握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看到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的积极影响,③正确;移动互联网对社会有积极作用,也给社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这是矛盾的主次方面的问题,不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问题,④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广东某知名企业在创业之初,投资地产,走专业化经营发展道路。随着实力不断提升,该企业步入成熟期,仍以地产为核心主业,逐步向文化旅游、日常消费品、体育产业、农业、乳业、畜牧业等领域扩展,走上了多元化经营发展道路,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地产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该企业的发展历程所蕴含的矛盾观是</p><p>①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p><p>②既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又不忽视解决次要矛盾,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p><p>③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p><p>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该企业步入成熟期,仍以地产为核心主业”体现了既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又不忽视解决次要矛盾,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②正确;创业之初投资地产,后又走上了多元化经营发展道路,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正确;①与材料无关;④错误,因为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做过这样的测试: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黑点,让不同的人来看。结果发现人们通常都是看到那个黑点,而忽视了黑点之外的那一大片空白。该测试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p><p>①不要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br />②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p><p>③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br />④不要忽视量变会引起质的变化</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审题。人们通常都是看到那个黑点,而忽视了黑点之外的那一大片空白,说明看事物没有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往往只看到次要方面,反而忽视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启示我们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故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矛盾的主次方面,而不是主次矛盾,量变引起质变,故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某市政府改进扶贫措施:他们通过全面摸排分析,把无劳动能力、主观脱贫意识不强和原帮扶政策未覆盖的三类重点人群作为主要对象;他们力戒“大呼隆”、大跃进式的扶贫,对这三类人群进行政策再聚焦、服务“吃小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p><p>结合材料,说明该市政府的做法是如何坚持了矛盾分析方法的。</p></div></div>
<div><p>【答案】该市政府全面摸排分析,确定三类重点人群作为主要对象,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在;在扶贫中,进行政策再聚焦、服务“吃小灶”,力戒“大呼隆”、大跃进式的扶贫,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p><p>【解析】</p><p>本题以某市政府改进扶贫措施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明确提出要用矛盾分析方法的知识作答,故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哲学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材料中,该市政府全面摸排分析,确定三类重点人群作为主要对象,故可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材料中,在扶贫中进行政策再聚焦、服务“吃小灶”,力戒“大呼隆”、大跃进式的扶贫,故可以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题考生容易失分的原因: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二是不会分析材料信息;三是答案不规范,用语不专业.</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