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8周政治晚练(文科)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名外国科学家共同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经过大量实验,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这表明()</p><p>①对待传统文化应先继承后发展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p><p>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是实践的产物</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屠呦呦团队经过大量科学实验,才发现了疟疾治疗新方法,说明文化是实践的产物,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④两项符合题意;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①项观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据悉,“奔跑吧兄弟”原型为韩版“Running Man”,由浙江卫视和韩版“Running Man”制作团队SBS联合制作。像“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火热明星真人秀节目一样,都是从国外引入的娱乐综艺节目。一系列成功的真人秀节目无不是将国外类似节目所具备的活力、创造性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从而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这些节目之所以收视火爆,是因为</p><p>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②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通性③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国和韩国虽然文化具有很大差异,但中国的电视节目《奔跑吧兄弟》节目中有韩国文化的因素,这说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存在共性,②项符合题意;《奔跑吧兄弟》从外国引进,与中国元素相结合,实现了形式上的创新,该节目收视率火爆,取得了巨大成功,说明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④项符合题意;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但不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①项观点错误;“消融文化多样性”说法错误,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西方教育的总体差异,启示我们( )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157.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国</p></td><td style="width:161.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西方</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157.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p></td><td style="width:161.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学生有学什么的自主权</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157.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教育方法有利于打基础</p></td><td style="width:161.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教育方法有利于发挥创造性</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157.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由想像力</p></td><td style="width:161.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p></td></tr></table><p> </p><p> </p><p>A. 学习西方文化,让西方文化为我所用</p><p>B. 坚持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p><p>C. 教育发展既要批判继承,又要博采众长</p><p>D. 要通过改革使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东西方教育方式的总体差异,我们可知,在我们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批判继承,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选项C正确。选项A不能全面概括题目主旨,故排除。选项B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教育本身就具有该功能,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当代艺术家王林旭首创的超象主义绘画在精神上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思维,在艺术语言上融西方视觉艺术和中国水墨技巧于一体,其作品多次被选为中国国礼。这说明( )</p><p>①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完善</p><p>②文化创新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p><p>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p><p>④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超象主义绘画在精神上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思维”说明要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③适合题意;材料中“在艺术语言上融西方视觉艺术和中国水墨技巧于一体”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适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新文化的过程,②是片面的,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据此文艺工作者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p><p>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p><p>②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p><p>③要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④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p><p>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据此文艺工作者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①④正确且适合题意;②③不适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市为了弘扬孝道,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其中有“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埋儿奉母”,讲的是汉代人郭巨为节省粮食供奉母亲,决定埋掉儿子。很多网友大呼接受不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p><p>①新时代的孝文化应该摒弃传统孝道而从头开始 </p><p>②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孝道是时代的包袱</p><p>③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基 </p><p>④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干“很多网友大呼接受不了”,说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孝道是时代的包袱,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基,故②③符合题意,应选;①说法错误,对待孝文化需要批判性继承,排除;④说法错误,文化创新是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提笔忘字”现象愈发严重的今天,《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旨在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这个节目打破了不少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这表明()</p><p>①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需要将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p><p>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所在④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博采众长</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打破了不少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旨在唤醒人们对汉字文化的学习,充分说明了文化创新既需要批判地继承传统,也需要推陈出新、博采众长,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①②两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③项不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没有体现博采众家之长,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上海市文广局局长、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主席胡劲军说,中国电影、世界电影从来没有那么渴望创新、又那么渴望回归电影的“初心”过。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合理的是</p><p>A. 文化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p><p>B.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p><p>C.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基础</p><p>D.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是相辅相成的</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题干中“中国电影、世界电影从来没有那么渴望创新、又那么渴望回归电影的“初心”过,强调了电影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因此B项符合题意,入选;题干并没有强调文化创新的途径以及民族性与时代的关系,故AD排除;题肢C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故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周有光说:“谈中国文化即将统治21世纪是可笑的,统治21世纪的不是东方文化,也不是西方文化,而是世界共同的现代文化。文化流动,不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而是从高处流向低处,落后追赶先进。这样人类文化才能不断前进。”对此解读正确的是()</p><p>①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应一视同仁②民族文化优越论无益于人类文化的发展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应以我为主④交流与融合是文化发展应秉持的理性态度</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化流动,不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而是从高处流向低处,落后追赶先进。这样人类文化才能不断前进,说明推动文化发展需要坚持交流与融合,这是文化发展应秉持的理性态度,如果片面强调文化优越论将无益于人类文化的发展,②④两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以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①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在文化创新中对待外来文化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要求我们在发展和创新文化的过程中</p><p>①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反对封闭主义</p><p>②学习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p>③坚持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同一</p><p>④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话要求我们在发展和创新文化的过程中,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反对封闭主义,学习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坚持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同一,说法不对。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最爱中国字》《中华好诗词》等电视节目,成为各大卫视的一道亮丽风景。这些活动有利于 ( )</p><p>A. 促进文化与经济交融,充分挖掘汉字的商业价值</p><p>B. 全面继承传统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p><p>C. 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p><p>D.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文化活动,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C项符合题意;这些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涉及汉字的商业价值问题,A项与题意不符;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B项“全面继承”说法错误;这些活动有利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智力支持,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明《永乐大典》世界闻名。大典的编纂系统保存了十四世纪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和其他百科文献,上至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七八千种,正文22877 卷,装成11095 册,约3.7 亿字,比《大英百科全书》早三百多年。这进一步佐证了( )</p><p>A.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所在</p><p>B.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与先进性</p><p>C.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p><p>D.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A项不选;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先进性,B项不选;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永乐大典》保存了上至先秦,下迄明初的百科文献,这进一步佐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D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徽州自古属于封闭型的自然地理单元,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绮丽,长期生长在这里,会给人一种超脱、清新、恬静的感受。新安画派淡雅简练,富有山林野逸、轩爽清秀的风味;徽派版画细密纤巧,典雅静穆,无一不是徽州山川钟灵毓秀使然。这表明( )</p><p>①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p><p>②徽州文化彰显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p><p>③自然条件影响区域文化的形成</p><p>④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新安画派淡雅简练,富有山林野逸、轩爽清秀的风味;徽派版画细密纤巧,典雅静穆,无一不是徽州山川钟灵毓秀使然”这表明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①正确;“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徽州封闭型的自然地理单元条件影响了徽州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这说明自然条件影响区域文化的形成,③正确;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文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可见( )</p><p>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p><p>B. 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p><p>C. 中国人热爱自然,自古就有保护环境的好传统</p><p>D. 中国人善于实践,从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体现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B正确;A、C、D表述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引起了人们热议。《光明日报》对青蒿素的研制历程一直保持关注。早在1978年6月17日,《光明日报》就在头版头条报道了青蒿素研制成功的重大消息,并断言,“这是我国医药卫生科技人员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发掘祖国医药学宝库所取得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也是继国际上治疗疟疾的王牌药物——氯喹后的一个新的突破。”材料主要表明</p><p>①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与兼收并蓄的独特包容性</p><p>②中华文化具有被世界各个民族普遍接受的共性</p><p>③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要珍视并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p><p>④文化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p><p>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光明日报》认为在中国医药创新发展过程中应走中西结合的道路,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与兼收并蓄的独特包容性,①项符合题意;《光明日报》认为在中国医药创新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发掘祖国医药学宝库,说明中国的传统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医药发展宝贵的资源,应该在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上创新,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要珍视并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也体现了文化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③④两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具有被世界各个民族普遍接受的共性,②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7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申遗的不断成功</p><p>①表明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p><p>②再次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p>③进一步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p><p>④是因为它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说法不对,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不是文化遗产。中国申遗的不断成功再次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进一步证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不对,申遗不是文化旅游资源。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文艺创作的鲜明主题。</p><p> 材料一胖乎乎、红扑扑的面庞,略带微笑,身穿红色的花棉袄,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个名叫“梦娃”的小女孩的身影。作品形象来自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林钢多年前他在河北的一次采风,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传统文化,贴近百姓生活,传达出对未来美好的向往。</p><p> “梦娃”系列公益广告创作团队以“梦娃”形象为依托,突出“中国梦”价值观的主题并配诗,再用童谣演唱形式从“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七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生动解读,最终形成了公益广告的整体模样。</p><p>(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文化知识,分析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p><p> 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p><p> 材料二柳子戏承袭几千年山东地方腔调,以明清俗曲为唱腔主体,吸收了青阳、高腔、乱弹、罗罗等多种声腔,至今有近600年历史,有传统曲牌600余支。近日整理改编的柳子戏《张飞闯辕门》,通过兼具老味与新意的尝试,展现了柳子戏的历史文化及时代魅力。</p><p>(2)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材料二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p></div></div>
<div><p>【答案】(1)①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或“继承是发展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根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创作经得起人民检验的作品。③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或“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应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的灵魂。</p><p> (2)①山东地方腔调流传几千年,柳子戏具有600年历史,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②青阳、高腔、乱弹、罗罗等多种声腔,以及柳子戏有600余支曲牌,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如从柳子戏承袭山东地方腔调角度回答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也可给分)③柳子戏吸收多种声腔,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p><p>【解析】</p><p>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知识,分析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或“继承是发展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根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或“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等角度来分析说明。</p><p>第二问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学生运用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材料二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限定的知识范围是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据材料可知:“柳子戏承袭几千年山东地方腔调,至今有近600年历史”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有青阳、高腔、乱弹、罗罗等多种声腔,有传统曲牌600余支”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色。“以明清俗曲为唱腔主体,吸收了青阳、高腔、乱弹、罗罗等多种声腔”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整理改编的柳子戏《张飞闯辕门》,通过兼具老味与新意的尝试,展现柳子戏的历史文化及时代魅力”说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