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大成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他们的观点属于( )</p><p>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p><p>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水是万物的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两种观点都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在本质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故B符合题意;ACD都不合题意,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p><p>①未有此气,己有此理 </p><p>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p><p>③气者,理之依也 </p><p>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p><p>A. ①→④→② B. ③→②→④</p><p>C. ①→③→④ D. ②→①→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唯心主义及其形态。该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根据课本内容直接选择即可,难度很小。①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演进顺序依次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p><p>A.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 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p><p>C.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D. 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中唯物主义观点,“没有感情,何来景物”是唯心主义观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因此C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属于根本分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是一本不隐藏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p><p>A.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p><p>B.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p><p>C. 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p><p>D. 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自然是一本不隐藏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说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把握其本质和规律,故C符合题意。A错误,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整个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材料中强调的是意识对物质的反映而不是反作用以及客观存在对于意识的决定作用,故B、D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孟子说:仁义之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下列与该观点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p><p>A. 万物是我们的表象</p><p>B. 世界是理念的影子</p><p>C. 子非鱼,安知鱼之</p><p>D.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孟子的观点理解为:仁、义、礼、智为我所固有,非由外铄,或者说不是由外在熏陶而来,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是主观唯心主义,适合题意;B是客观唯心主义;C是不可知论;D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选项中与以上说法相一致的是</p><p>A.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p><p>B.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p><p>C. 气者,理之依也</p><p>D. 万物运动皆为心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这一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故D符合题意。A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C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均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的是</p><p>①“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p><p>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p><p>③“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p><p>④“世界是一团永不熄灭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字宙”</p><p>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意,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选项①不符合题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均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排除;选项②不符合题意,“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排除;选项③符合题意,“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是观念的集合”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世界是一团永不熄灭的活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被顺利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二步二阶段的首发飞行器,是第一艘真正意义的空间实验室,和地面科学实验室相比,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有明显优势。一是空间实验室是建立在距离地面几百公里太空中长期运行的试验平台,独特的空间位置决定了可以利用高度优势开展地球资源和太空观测,利用微重力等空间环境开展空间技术试验、航天医学试验、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二是作为低轨长寿命载人航天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平台拥有有人在轨参与、兼具密封舱内和非密封舱外空间环境条件、装载能力强、飞行时间长、电能充足、天地数据传输流量大等优势,为保证太空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和深入性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也为第三步建造空间站提前开展相关技术验证。载人航天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p><p>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测给我们的启迪。</p></div></div>
<div><p>【答案】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p>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人类对宇宙的探测表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人类对宇宙的探测表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因此,我们要坚持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p><p>【解析】</p><p>此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此题要求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测给我们的启迪。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措施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人类对宇宙的探测表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人类对宇宙的探测表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因此,我们要坚持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王阳明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世间万物是由人的意念所主宰。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p><p>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p><p>(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观点?两种观点有何共同之处?</p><p>(2)材料二的说法属于什么哲学观点?以上材料说明了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p></div></div>
<div><p>【答案】(1) 王阳明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两种观点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都属于唯心主义。</p><p>(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p>【解析】此题以王阳明、黑格尔、张载等哲学家的哲学观点作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考查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等相关知识。</p><p>(1)此题考查对唯心主义的理解。设问要求分别指出两位哲学家的哲学观点,并指出二者的共性。属于分析说明类题。回答本题需回顾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含义,进而分析二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指出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即可。 </p><p>(2)此题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设问要求分析材料二体现的哲学观点,并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认真审读材料不难发现该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其观点。回答第二小问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此题难度适中。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