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排名第一,成为2016年全民流行语。推动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改善供给质量,提高供给效率,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从哲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流行语来自于</p><p>A. 人脑,因为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p><p>B. 人们的想象,因为谣言是不属实的错误意识</p><p>C. 客观存在,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p><p>D. 物质世界,因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流行语作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B说法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排除;D说法不科学,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上述材料再次印证了( )</p><p>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p><p>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p><p>③意识活动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p><p>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p><p>A. ①② B. ①③</p><p>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FAST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体现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项符合题意;也体现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②项符合题意;意识活动要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③项观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实践的社会历史性,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习近平强调,全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这说明( )</p><p>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p><p>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习近平强调,全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这体现的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③项符合题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项符合题意;①②项观点正确,但题干没有体现这两项,①②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82.5pt"><td style="width:7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理内容</p></td><td style="width:336.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p>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7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d style="width:336.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②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为了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作出了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的部署。这说明</p><p>①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真理 </p><p>②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③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推翻真理 </p><p>④真理是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2017年春季教材中将“八年抗战” 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的部署。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①②适合题意,④是错误的;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有</p><p>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②唇亡齿寒③邯郸学步④吐故纳新</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青出于蓝”体现了“青”与“蓝”是相互联系的,“而胜于蓝”则体现了发展的观点,故①应选;“唇亡齿寒”只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②不选;“邯郸学步”体现了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体现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③不选;只有“吐故”才能“纳新”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经过“吐故纳新”事物会获得发展,这体现了发展的观点,④应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克强评价“创客”时说:“创客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从辩证法角度看,“创新”的哲学依据是</p><p>A. 辩证否定观 B. 认识的无限性 C. 意识的能动性 D. 规律的客观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这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A适合题意;B属于认识论依据,不适合题意;C、D是唯物论依据,不适合题意。</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91%;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21.75pt"><td style="width:20%;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width:43%;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辩证的否定观</p></td><td style="width:36%;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形而上学的否定观</p></td></tr><tr style="height:62.25pt"><td style="width:20%;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否定的动力</p></td><td style="width:43%;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身的否定</p></td><td style="width:36%;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事物的否定是事物的外因作用的结果,是外力、主观强加于事物的</p></td></tr><tr style="height:54pt"><td style="width:20%;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否定和肯定的关系</p></td><td style="width:43%;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否定中包含肯定,肯定中包含否定,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p></td><td style="width:36%;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否定和肯定都是绝对的,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p></td></tr><tr style="height:69.75pt"><td style="width:20%;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否定同联系发展的关系</p></td><td style="width:43%;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辩证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是克服与保留的统一,是“扬弃”</p></td><td style="width:36%;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联系与发展环节的中断,不是“扬弃”</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到达首都机场,开启了访华之旅。特朗普访华增强了中美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共识,密切了两国的关系。下面观点正确的是:</p><p>A. 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B. 联系是无条件的</p><p>C. 人们可以主观随意地创造联系 D.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联系的特点。该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根据课本内容直接选择即可,难度很小。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某种联系,A表述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B表述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不可以主观随意地创造联系,C表述错误;D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智;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这首小诗蕴含哲理与下列名句体现的哲理最为一致的是</p><p>A.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p><p>B.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p><p>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p><p>D.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智;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边漫画《侵害》,村民说“城里人干净了,我们却受害了”。漫画蕴涵的辩证法道理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188196a9/SYS201801021906184717653920_ST/SYS201801021906184717653920_ST.001.png" width="419" height="3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辩证否定的“扬弃”</p><p>B. 发展的实质</p><p>C. 量变与质变辩证统一关系</p><p>D. 对立统一关系</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漫画中的关键信息,读懂漫画寓意。依据“干净”“ 受害”等信息可知,漫画主要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D正确切题,其余选项均与漫画主旨不符,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事物进行标签化归类,原本是我们对事物初级认知的简洁形式。当越来越多的群体被贴上标签如“官二代”“中国式城管”“广场舞大妈”,便形成了固定看法。在“标签化思维”下,城管都是暴力的,老人都是讹人的……“标签化思维缺陷”在于没有</p><p>①看到矛盾具有普遍性</p><p>②坚持辩证的否定观</p><p>③看到矛盾各有其特点</p><p>④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标签化思维”下,城管都是暴力的,老人都是讹人的……“标签化思维缺陷”在于没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而是全盘否定。没有看到矛盾各有其特点,用固化的思维生搬硬套不同的人和事,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观点主要是没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涉及抓主要矛盾问题,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鲲龙”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由国内20个省份、150多家企事业单位、10余所高校的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协作,经过8年多艰辛研制,于2017年12月24日实现成功首飞。“鲲龙”的研制成功体现了:</p><p>①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p><p>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p><p>③量的积累能为质的飞跃创造条件</p><p>④立足关键部分实现最优目标</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鲲龙”的研制成功体现了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量的积累能为质的飞跃创造条件,①③项符合题意;只有当部分以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项说法错误;要立足整体而不是关键部分,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20周年。习近平主席指出,香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现代化大都市,是一代又一代香港同胞打拼出来的。香港经常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试验场,在“先行先试”中占得发展先机。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也是香港探索发展新路向、寻找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机遇所在。国家好,香港会更好!</p><p>依据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香港发展之路的认识。</p></div></div>
<div><p>【答案】①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代又一代香港同胞的打拼,使得香港从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答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也可)</p><p>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香港经常作为国家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场,坚持个性与共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国家好,香港才会更好。</p><p>【解析】本题以香港回归20周年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通过让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社会热点进行分析,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香港发展之路的认识。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即可。材料中,一代又一代香港同胞的打拼,使得香港从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可以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香港经常作为国家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场,考生可以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国家好,香港才会更好,考生可以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城市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结束了一个城市之后,总会问问这座城市的由来。有的城市没有留下童年的痕迹,他的历史仅存于空洞的文字记载中;有的却活生生的遗存至今——这便是沉重的老街。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这样一条街:这条街在北京叫南锣鼓巷,在上海叫田子坊,在南京叫夫子庙,在成都叫宽窄巷子……但是,现如今,有些老街人山人海,全是游客,以老店的名号,以文艺的名义,千篇一律的卖着批发来的工艺品,卖着臭豆腐、烤鱿鱼和奶茶……</p><p>有人说“继承传统文化就是复制遗迹”。请用辩证否定观评析这一观点。</p><p> </p></div></div>
<div><p>【答案】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继承传统文化离不开保护文化古迹。②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继承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保护,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③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应去粗取精,批判继承。</p><p>【解析】本题以城市中沉重的老街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分析观点:继承传统文化就是复制遗迹。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辩证否定观的知识。首先,继承传统文化需要保护传统的文化古迹,其依据在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其次,继承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保护,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其依据在于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最后,从辩证否定观的实质的角度说明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做到去粗取精,批判继承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历史上,中华民族屡遭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决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功不可没。近代以来,由于西医的冲击,以及中医理论的独特性和人们对中医的一些误解,使部分人从迷信中医的疗效变为怀疑中医的价值,甚至提出要取消中医。</p><p>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为材料中的部分人释疑。</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验证了中医药成果的科学性。</p><p>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中医药理论及其成果也有其适用的范围,不能迷信。</p><p>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医药事业在实践中必将不断的发展进步</p><p>【解析】</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为材料中的部分人释疑。</p><p>从材料可以看出,部分人从迷信中医的疗效变为怀疑中医的价值,甚至提出要取消中医。可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方面,说明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但中医药理论及其成果也有其适用的范围,不能迷信,我们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的进步。</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南海面积广阔,风景优美,资源丰富,是我国的美丽疆土。景观奇特瑰丽:从海面看,有湛蓝无际的海水,星罗棋布的岛屿,优美的渴湖,壮观的海上日出日落,神奇美丽的珊瑚礁;从海岛看,有洁净平坦的海滩,宜人清新的岛上风光;从海底看,有神奇的海底动物世界;从海产看,作为我国主要渔场之一,水产丰富举世闻名.这些优质的旅游资源使不少中国民众对南海旅游充满期待。但受到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因素制约,中国的南海旅游还处在起步阶段。</p><p>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知识,分析如何开发南海旅游业?</p><p> </p></div></div>
<div><p>【答案】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我们要根据南海固有的优质资源可以从海面、海岛、海底、海产开发南海旅游。</p><p>②联系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要通过完善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旅游服务设施来发展南海旅游业。</p><p>【解析】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考查联系的客观性,要求考生分析如何开发南海旅游业,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要写出联系的客观性的含义即方法论要求,然后写出建立新的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所以我们要尊重联系的客观性。开发南海旅游业,需要我们从南海的实际出发,切忌主观随意性;另外,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尊重事物固有的联系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要通过完善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旅游服务设施来发展南海旅游业。</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