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来做事做人。认为“命由天定”者,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认为“人定胜天”者,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这体现了</p><p>A.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p><p>C.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p><p>D.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是世界观,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是方法论,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B适合题意;A、C、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新科学家》网站2017年4月25报道,英国斯旺西大学科学家在培养皿中研究发现,胃饥饿激素(Ghrelin)能刺激脑细胞分裂和扩增,防止脑细胞老化。这意味着,该激素或可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疗法。这一科研发现佐证了( )</p><p>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③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科学家在培养皿中研究发现胃饥饿激素(Ghrelin)能刺激脑细胞分裂和扩增,防止脑细胞老化,这一科研发现佐证了人的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佐证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也佐证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②正确;这一科研发现并没有佐证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③不选;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具有主观性,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题文)在中高考前夕,拜“考试必过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在中学生群体中流行,心理专家认为,考生这样的行为可以看作一种心理减压方式,但切勿过度迷信,从世界观角度看,考生的上述做法属于:</p><p>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p><p>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朴素唯物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在中高考前夕,拜“考试必过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从世界观角度看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正确;ACD与材料不符,排除。故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2月13日, 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任何倒行逆施妄图篡改历史、否认暴行,为南京大屠杀惨案和侵略战争翻案的丑恶行径,不仅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也将受到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的谴责和唾弃。”这是因为</p><p>A. 历史事实因其物质性而不受意识的影响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p><p>C.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D. 客观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任何倒行逆施妄图篡改历史、否认暴行,为南京大屠杀惨案和侵略战争翻案的丑恶行径,不仅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也将受到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的谴责和唾弃。”这是因为客观事实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山中无柴草,挖根换酒钱》讽刺某些人无视</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1/08/a4e1b807/SYS201904210845542855610319_ST/SYS201904210845542855610319_ST.001.png" width="225" height="1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自然界的客观性 B. 意识的创造性</p><p>C.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D. 实践的创新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p><p>A.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p>C.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D. 主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这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故这一论述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的唯物论道理,A项正确;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是认识论道理,不是唯物论道理,C项不选;“主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辩证法道理,不是唯物论道理,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5月27日,中国围棋峰会人机大战三番棋决胜局比赛在浙江桐乡进行。最终,围棋人工智能A1phaGo以3:0战胜柯洁九段。AlphaGo两年来横扫中日韩围棋棋坛,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热议.人工智能A1phaGo</p><p>①是人类智慧的升华,可成为新的实践活动的主体</p><p>②具有独立的意识,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p><p>③可以模拟人类思维,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p><p>④只是一种物质工具,和人的意识有着本质的区别</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实践的主体是人,人工智能A1phaGo并不能成为实践的主体,①错误;意识是人特有的,人工智能A1phaGo没有意识,②错误;人工智能A1phaGo可以模拟人类思维,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③正确;人工智能A1phaGo只是一种物质工具,和人的意识有着本质的区别,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央视制作的《大国工匠》节目,社会反响巨大。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今天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更需要倡导这种精神。这因为 </p><p>①意识与物质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p><p>②有了工匠精神就能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p><p>③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p><p>④意识源于物质,并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p><p>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今天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更需要倡导工匠精神,因为意识源于物质,并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工匠精神对于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③④项符合题意;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①项说法错误;②项说法过于绝对;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台湾作家林清玄曾写过一首禅诗: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明见雪,智者观白。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p><p>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p><p>②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p><p>③不同意识对事物所起的反作用不同 </p><p>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同样的面对“白鹭立雪”这一客观景象,愚人、聪明的人、智者的看法各不相同,这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①正确;面对“白鹭立雪”这一客观景象,有人选择看鹭,有人选择看雪,而智者看到的是鹭和雪它们是一体,都是“白”,这体现了人的意识能够能动的反映客观事物,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③不选;材料中愚人、聪明的人、智者的看法没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分,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首发星——“悟空”,在轨运行近两年来,探测到超过35亿高能粒子,获得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并且在人类鲜有涉足的1.4万亿电子伏特处发现了疑似暗物质信号的异常变化。这表明</p><p>①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p><p>②真理是客观的,等同于客观事实</p><p>③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④真理具有反复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首发星——“悟空”,在轨运行近两年来,探测到超过35亿高能粒子,获得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并且在人类鲜有涉足的1.4万亿电子伏特处发现了疑似暗物质信号的异常变化。这表明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①③适合题意;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②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2月17日,教育部公布《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 见》,社会对此反响强烈。多数人认为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顺应民意,维护了教育 公平;也有人认为取消奥赛等加分政策不利于鼓励中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这说明 </p><p>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很难达成共识</p><p>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教育部公布《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社会对此反响强烈。不同的人对此产生了不同的认识,这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①③适合题意;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法制”到“法治”,再从建设“法治国家”到建设“法治中国”,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实现了两次重大飞跃。这两次重大飞跃印证了( ) </p><p>①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②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p><p>③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④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实现了两次重大飞跃。这两次重大飞跃印证了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②适合题意;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并不是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③是错误的;真理是主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0月16日,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在官网宣布,LIGO和Virgo探测器及其他合作伙伴于今年8月探测到由双中子星合并产生的新型引力波,这是人类首次探测到双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这一发现印证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言。这一发现说明</p><p>A. 人类对宇宙的传统认识在无限实践发展中被推翻</p><p>B.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获得发展</p><p>C. 人类对宇宙的新认识是进行太空探测试验的基础</p><p>D. 人类在对宇宙的新认识的指导下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已经形成的真理性认识并不会被推翻,人类对宇宙的传统认识也存在着真理性认识,A项说法错误;“人类首次探测到双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这一发现印证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言”这说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获得发展,B项正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进行太空探测试验是人类对宇宙的新认识的基础,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人类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漫画“一滴就会改变本质”的哲学寓意解决正确的有</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30/10/d13060e7/SYS201808301003500389928084_ST/SYS201808301003500389928084_ST.001.png" width="160" height="1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p><p>②事物的本质改变很容易</p><p>③关键部分的功能有时对整体性能起决定作用</p><p>④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事物经过辩证否定会获得发展,而“一滴就会改变本质”体现的不是事物的发展,故漫画没有体现辩证否定,①不选;事物的本质改变很容易观点错误,②不选;“一滴就会改变本质”这说明关键部分的功能有时对整体性能起决定作用,③正确;“一滴就会改变本质”这说明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喜鹊叫喜,乌鸦叫丧”是人们臆造的一种联系,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说明联系具有:( )</p><p>A. 普遍性 B. 客观性 C. 条件性 D. 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联系的客观性,就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种联系并不局限于自然界的事物之间,也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社会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之间。由此可见,B选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世界。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也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质是( )</p><p>A. 新旧事物之间的斗争 B.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p><p>C. 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改变 D. 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项符合题意;新旧事物之间的斗争是发展的状态,而不是实质,A项不合题意;事物性质的改变是质变,状态的改变是量变,C项不合题意;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量变,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指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说明</p><p>①作风建设的道路注定是曲折的 ②作风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p><p>③“四风”的新表现表明发展具有普遍性 ④“四风”的老问题表明发展具有继承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说明作风建设的道路注定是曲折的,作风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①②适合题意;“四风”的新表现不是发展,排除③④;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网上有一句流行的治愈金句: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说明你挂了。生活中人们常把 “浮起来”称为成功,把“沉下去”叫做失败。其实在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p><p>A. 事物发展的方向总是迂回的、曲折的 B. 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p><p>C. 事物总处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过程中 D.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成功人生</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有成功,也会有失败,说明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适合题意;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A是错误的;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是不科学的;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社会犹如列车,需要正能量的推动才能安全前行。而正能量的创造与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一现象体现了:</p><p>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p><p>B. 事物发展的道路总是迂回的、曲折的</p><p>C. 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p><p>D.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性是辩证统一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正能量的创造与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 “微贡献”,这说明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适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成语或俗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p><p>A. 认识的机械性 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C. 物质的主观性 D.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分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因为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未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哲学依据是</p><p>A.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p><p>B. 主要矛盾的解决有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p><p>C. 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p><p>D.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居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事物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是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决定我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故A选项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主次矛盾的问题,排除;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奔驰公司用3D打印技术制造汽车模具和配件;波音公司用3D打印技术打造航模和零件……将来一切皆可打印。3D打印不仅降低了立体物品的造价,且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这表明,创新( )</p><p>①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能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p><p>③能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 ④就是既肯定又否定</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创新的社会作用。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题干中3D打印不仅降低了立体物品的造价,且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这说明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故①③正确;题干没有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②与题意无关,排除;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④表述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p><p>A. 辩证的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p><p>B. 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p><p>C.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p><p>D. 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否定</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意思是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纯,冰是由水形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青和冰都是新事物,但它们产生于旧事物——蓝和水,并且它们都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这二者都属于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C项符合题意;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而不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A项观点错误;辩证的否定既是对旧事物积极合理因素的保留,又是对旧事物中消极过时内容的克服,是既克服又保留,B、D两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唯物辩证</p><p>法的根本观点是( )</p><p>A. 联系的观点 B. 实践的观点 C. 否定的观点 D. 矛盾的观点</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故 D选项入选。A选项属于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之一。B、C选项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在写作业,妈妈陪着我,她在看手机。”“临睡前,我和爸爸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他在看手机。”几名小学生记录了生活中最熟悉的刷手机场景,汇编成《放下手机,抱抱我吧》的诗歌。这表明 </p><p>①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②错误的社会意识将阻碍社会存在发展</p><p>③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艺术作品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直接再现</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决定于社会意识,①错误;只顾手中的手机而不顾亲情的社会意识是错误的,“放下手机,抱抱我吧”的呼吁表明错误的社会意识将阻碍社会存在发展,②正确;诗歌《放下手机,抱抱我吧》是对现实社会状态的一种反映,这表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③正确;艺术作品并不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再现,它要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p><p>①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p><p>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p><p>③思想认识,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p><p>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p><p>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上层建筑,也是一种社会意识,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属于认识论,④属于经济生活,都与设问的知识范围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践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党对广大青年的时代要求表明</p><p>①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p><p>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p><p>③实现人生价值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p><p>④要在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实践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这表明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①正确;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②错误;“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在实践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这说明实现人生价值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③正确;我们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不是在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战狼2》是2017年暑期的热播电影,以2011年北非利比亚内战时中国政府的撤侨行动为背景原型,用大众文化的故事投射了中国的主流价值和中国发展的全球意义,这表明 </p><p>①好的影片都是时代主流价值的缩影 </p><p>②好的影片都是导演依据素材主观意志的体现</p><p>③好的影片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价值引导 </p><p>④好的影片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的正确价值判断</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战狼2》投射了中国的主流价值和中国发展的全球意义,这表明好的影片都是时代主流价值的缩影,①正确;好的影片是对社会客观存在的体现,并不是主观意志的体现,②不选;《战狼2》投射了中国的主流价值和中国发展的全球意义,这表明好的影片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价值引导,③正确;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p><p>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p><p>②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p><p>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p><p>④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①④是材料的哲学依据,适合题意;②③是政治生活依据,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分析,当前“传统热”、“国学热”的成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的时候,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地羡慕西方了,从而开始回归传统。“传统热”、“国学热”的成因体现了( )</p><p>①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p><p>②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p><p>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p><p>④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变化总是与社会发展同步</p><p>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根据材料当前“传统热”、“国学热”的成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的时候,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地羡慕西方了,从而开始回归传统说明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故①正确;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地羡慕西方了,从而开始回归传统,故②正确;③不符合题意;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变化不一定与社会发展同步,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20年前人们还不清楚互联网是怎么回事,网络认知模糊。“触网”21年,网络意识日益增强。目前全国有6.7亿网民、413万多家网站,网上商店遍地开花,网络购物迅猛发展,网络观念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网络强国战略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p><p>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p></div></div>
<div><p>【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触网”21年来,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逐步增强。</p><p>(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20年来,从认知模糊到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人们不断深化对网络的认识。</p><p>(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p><p>【解析】本题命题透析本题以互联网为情景,综合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的知识。</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体现类试题。学生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论述。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等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调整经济结构,使中国更加注重质量型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大数据以及创新性发展,逐步迈入绿色与低碳经济社会。同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从点滴做起,克服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各种困难,逐步营造共建美丽中国的社会发展氛围,让百姓在绿水青山间增强获得感、提升幸福感。</p><p>请结合材,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应如何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p></div></div>
<div><p>【答案】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改变原有落后的生产模式,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大数据以及创新性发展,是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表现。 </p><p>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务的质变创造条件。每个人都要提高环保意识,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p><p>③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我们要坚定信心,要不断克服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努力朝着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迈进。</p><p>【解析】本题以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等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设问指向应如何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要包括:事物是普遍发展的、发展的实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p><p>有人说,保护大运河遗产,应该疏浚断流河道,重新贯穿五大水系。专家认为:运河申遗,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大运河的保护。对古运河任意开发,那是对遗产的亵渎;在保护现状的情况下对运河进行修整利用,例如有水河段或客货运输,或观光旅游,无水河段也可作为休闲散心之地……总之,各宜其宜,不能一概而论。把本来具有应用价值的运河,变其性质,使之成为贯穿五大水系,连接六省市,全长3600里的“世界最长”的超级摆设,就大错特错了。</p><p> 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专家意见的合理性。</p></div></div>
<div><p>【答案】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对运河任意开发会破坏文化遗产,适度开发为运河保护提供物质保证,必须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p><p>②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运河申遗,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大运河的保护,所以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p><p>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措施不能一概而论。</p><p>【解析】</p><p>此题考查对立统一的观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题型为分析类试题。本题要求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专家意见的合理性。解决哲学的主观题,我们首先知道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包括哪些知识,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主要包括:矛盾的含义、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其次,解答该题的关键要仔细研读材料,把课本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依据材料,本题可从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来组织答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回顾过去5年以来的工作时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中国共产党创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p><p>十九大报告提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新的征程,令世界期待。</p><p>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p></div></div>
<div><p>【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我国有较多的贫困人口这一社会存在决定了我国十分重视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p><p>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党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p><p>③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p><p>④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是党和政府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选择的体现。</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掌握,属于中观切口的原因类主观题。首先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对接材料和设问取舍。据设问和材料可知,我国重视贫困人口脱贫,是从我国贫困人口较多的国情出发的,重视贫困人口有利于解决贫困问题,可以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贫困人口是人民群众的组成部分,让贫困人口脱贫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体现了国家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贫困人口脱贫体现了国家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最后整合成完整答案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