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p><p>①文化是由人类所创造、为人类所特有的 </p><p>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p><p>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p><p>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实践产物。材料中“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体现了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选D;②③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酒是最古老的饮品,各国都有自己的酒桌文化。同样是品酒,法国人品酒在酒之内,中国人品酒在酒之外同样是喝酒,俄罗斯人是自醉,中国人是醉人。酒的沟通、媒介作用从古代一直延伸到现代。材料表明</p><p>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p>②文化影响人的行为方式</p><p>③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差异性</p><p>④人类实践的共性决定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同样是酒桌文化,不同国家的人以酒为媒介形成不同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说明文化影响人的行为方式,②项符合题意;每个国家的酒文化各不相同,体现了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差异性,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各国的酒桌文化不同,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特征,①项不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酒桌文化的不同,没有体现人类社会实践的共性,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1月1日,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在央视开播。该节目以100件精选文物为“主角”,让沉静的国宝“开口”讲述自身传奇。观众由此感知文物背后的文化大世界,感受中华文明的丰厚与浩瀚,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渴望也即刻被激发。这表明</p><p>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p><p>②传统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p><p>③优秀文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p><p>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没体现文化的产生,故①不符合题意;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不一定优秀,故②错误;观众由此感知文物背后的文化大世界,感受中华文明的丰厚与浩瀚,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渴望也即刻被激发,这表明优秀文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故③正确;材料强调通过“国宝”“开口”讲述自身传奇,能让人感受文物后面的文化世界,这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故④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3月22日,高晓松的晓书馆,在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开馆,书馆一共分为上下两层,书籍层层叠叠、非常壮观,宛如博尔赫斯所说的“天堂图书馆”的模样,面向大众免费开放。高晓松说,“这里给大家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不是一个大型的图书馆,但一定会选择最值得读的书,它们会帮助你。成为一个丰富的人,成为一个武装到牙齿的文艺青年,这就足够了。”由此可见</p><p>①“晓书馆”使人们重新选择了阅读,丰富人们的社会情感</p><p>②“晓书馆”构建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为大众提供致富平台</p><p>③文化通过阅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p><p>④“晓书馆”能够增强阅读者的文化体验和精神力量</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晓书馆”只是给人们提供了免费读书的场所,“使人们重新选择了阅读”这一说法夸大了它的作用,故①错误;“晓书馆”面向大众免费开放,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但不是“为大众提供致富平台”,故②错误;材料表明,“晓书馆”通过给大家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让人通过阅读,成为一个丰富的人,成为一个武装到牙齿的文艺青年,这说明文化通过阅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 “晓书馆”能够增强阅读者的文化体验和精神力量,故③④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4 月10 日,第36届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洛阳牡丹文化节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国家级节会,每年的牡丹文化节都会吸引众多的国内外客商到洛阳投资兴业,为洛阳经济发展注入无穷的活力这体现了</p><p>A. 文化决定经济效益</p><p>B.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体现</p><p>C. 文化影响经济活动</p><p>D. 文化为经济发展指明正确方向</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每年的牡丹文化节都会吸引众多的国内外客商到洛阳投资兴业,为洛阳经济发展注入无穷的活力这体现了文化影响经济活动,C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影响但不能决定经济效益,A说法错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错误;D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4月14日,在经历沙尘影响生产的内蒙古,首届“美丽中国·种植希望”公益植树活动在内蒙古大青山前坡开展,来自主办单位及公益企业的近300名志愿者参与植树活动,人们互相配合共植一片公益林,美化家园添新绿,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  )</p><p>①美丽中国文化理念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p><p>③人们的全部精神活动都离不开植树物质活动</p><p>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首届“美丽中国·种植希望”公益植树活动在内蒙古大青山前坡开展,来自主办单位及公益企业的近300名志愿者参与植树活动,人们互相配合共植一片公益林,美化家园添新绿,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①②适合题意;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④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提交申报的四川光雾山诺水河地质公园、湖北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这也是我国第三十六、三十七个世界地质公园。批准世界地质公园表明:</p><p>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p><p>②中国文化遗产优于其他国家</p><p>③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p><p>④地质公园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p><p>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提交申报的四川光雾山诺水河地质公园、湖北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这表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①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错误,错在“优于”;庆祝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于3月14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展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百余项,包括纺、染、织、绣、印等传统工艺及各类民族服装服饰。展出这些遗产</p><p>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p><p>②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纺织历史与文化</p><p>③基于它们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根本标志</p><p>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错误;展出这些文化遗产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纺织历史与文化,②正确;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是根本标志,③不选;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神话的核心是人类的真善美,中华神话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西方神话一样演绎着人类的生存、抗争、发展。中华神话是国际性的语言,可以在世界语境里与西方文化平等对话,在世界版图上讲述中国的起源故事,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和哲学。把神话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载体</p><p>A. 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p><p>B. 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壁的局限,增进中外文化的相互理解</p><p>C. 有利于中华文化吸收各国文明成果,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p><p>D. 有利于集中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表达中华民族情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把神话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载体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A适合题意;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B错误;本题强调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交流、借鉴和融合,C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梦、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中国港……”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上映当天就刷新了中国纪录片上映首日的票房纪录。电影中,一幕幕中国巨变的场景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这显示出大众传媒</p><p>①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br />②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p><p>③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br />④使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根本变革</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电影中,一幕幕中国巨变的场景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这显示出大众传媒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故①③正确;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故②错误;一方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并没有使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根本变革,故④错误。故选C。</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50.7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途径</p></td><td style="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具体表现</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商业贸易</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口迁徙</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教育</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其他途径</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书信——短信——微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p><p>①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p><p>②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网络的出现为标志的</p><p>③网络等现代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p><p>④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的知识。书信、短信、微信都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它们的演变过程说明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①符合题意;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这表明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④符合题意;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②说法错误;任何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只是对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而非替代,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宣部等部门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指出,2018年争取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一场优秀戏曲演出: 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戏曲进校园</p><p>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p><p>②表明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p>③有利于传统习俗的维承和发展</p><p>④表明传统文化是现实生活中的物质财富</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定功能。戏曲进校园表明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戏曲属于传统文艺,传统习俗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③;传统文化是精神财富而不是物质财富,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古玩”,文化产业的繁荣和物质条件的富裕使得收藏古玩渐成一种时尚。无论是怀旧,还是保值,凡是遗留下来的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只要能收而藏之的,似都可归入古玩之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p><p>【1】清宫珐琅彩是将西洋金属胎画珐琅的珐琅彩料,移植到瓷胎上的成功创举,创造了中国瓷器彩绘的伟大奇迹,被世人誉为“彩瓷皇后”。从这一材料看,清宫珐琅彩成为“彩瓷皇后”过程是( )</p><p>A.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B. 摒弃传统、从头开始的过程</p><p>C. 海纳百川、全盘吸收的过程 D. 洋为中用、西为东用的过程</p><p>【2】通过收藏、把玩和品评古玩,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 )</p><p>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独树一帜,独领风骚</p><p>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p><p>【1】D</p><p>【2】A</p><p>【解析】本题以古玩收藏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华文化的特点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p><p>【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针对的是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采取的态度,而材料中强调的是对优秀外来文化我们要博采众长,A项不选;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否定,“摒弃传统”的观点均不正确,B项不选;“全盘吸收”的观点不正确,C项不选;清宫珐琅彩是将西洋金属胎画珐琅的珐琅彩料,移植到瓷胎上的成功创举,这说明清宫珐琅彩成为“彩瓷皇后”过程是洋为中用、西为东用的过程,D项正确。</p><p>【2】通过收藏、把玩和品评古玩,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①②③正确;“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并不是中华文化的特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基层是沃土,群众是老师。狗年新春,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用脚板去丈量、去领悟,用镜头去记录、去贴近,为新时代放歌,在与基层群众“零距离”的接触中,不仅提升了新闻深度,也增强了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认同感。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的原因是</p><p>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p><p>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因此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①正确;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并不是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的原因,②不选;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与新闻工作者为什么要深入基层无关,③不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因此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生活与实践,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2月16日,众多知名作家来到江苏淮安开展“走进恩来故里。采风活动。作家们通过实地采风,追忆伟人风范”感受淮安厚重历史文化,寻找创作题材和灵感、家们通过采风寻找创作题材和灵感,这反映了</p><p>A. 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p><p>B.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p><p>C.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p><p>D. 采风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作家们通过实地采风,追忆伟人风范”感受淮安厚重历史文化,寻找创作题材和灵感、家们通过采风寻找创作题材和灵感,这反映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正确且符合题意;A B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农民歌会》打破了“明星叙事”,走出了“创意危机”。该节目上的歌手们有农妇,有菜贩,有草原上的环保宣传员。虽然他们音色仍有不完美之处,技巧还可再磨炼,但他们的歌声没有无病呻吟、鲜少浮夸煽情,那种质朴刚健的审美、阳光向上的气质,颇打动人心。材料启示我们( )</p><p>A. 有的文化创新来自实践 B. 文化创新要依赖于农民的智慧</p><p>C. 内容的创新要服务于形式创新 D.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化创新来自实践,并不是有的文化创新来自实践,A项不选;文化创新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是说要依赖于农民的智慧,B项不选;内容的创新要服务于形式创新观点不正确,C项不选;《中国农民歌会》打破了“明星叙事”,走出了“创意危机”,这启示我们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D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4 月5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包括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等300多名台湾各界同胞出席公祭典礼。此次公祭活动以“溯源、寻根、凝心、铸魂”为主旨,号召全体中华儿女勿忘根本,共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这表明</p><p>A. 继承传统文化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p><p>B.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p><p>C. 海峡两岸都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D.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公祭活动以“溯源、寻根、凝心、铸魂”为主旨,号召全体中华儿女勿忘根本,共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这表明海峡两岸都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这说明( )</p><p>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p><p>②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p><p>③汉字是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 </p><p>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的诗词内容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①④适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3月,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布了《北京典籍与经典老唱片数字化出版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北京典籍和经典老唱片进行数字化抢救、出版和推广。北京市加强对典籍进行抢救、出版和推广,是因为</p><p>A. 文献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p><p>B. 文献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p><p>C. 文献典籍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p><p>D. 文献典籍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北京市加强对典籍进行抢救、出版和推广,是因为中华文献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B项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A项说法错误;文字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项说法错误;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日,一张《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的图在网络社交平台引起了热议。从网上调查的图表可以看出,很多地方的方言正在退化,很多本土出生的孩子(6—20岁)从小学习的不再是方言,而是普通话和英语。有人说“普通话或许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却可以让你记得从哪里出发。”注重方言的传承是因为其</p><p>①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②相对稳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p><p>③丰富多彩,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④魅力独特,是不同地区交流的工具</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注重方言的传承是因为其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时方言丰富多彩,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能够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③项符合题意;方言承载着区域传统文化,并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②项说法错误;方言魅力独特,是同一地区文化交流的工具,但很难用作不同地区交流的工具,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6月18日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的场面,展示了我国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出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  )</p><p>A. 集中表现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力量</p><p>B. 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p><p>C. 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p><p>D. 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的场面,展示了我国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出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这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A错误,D适合题意;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错误;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C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2月5日《见字如面2》第五期节目“热血”篇中,著名演员吴刚首次登上见字如面讲台,与老戏骨赵立新朗读林觉民的《与妻书》等三封英烈家书,一起把热血点燃,共同演绎先烈们舍生取义、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深入骨子里的热血看哭了观众。英烈家书</p><p>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人的物质力量</p><p>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p><p>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p><p>④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的文化需要</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英烈家书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①不选;英烈家书“演绎了先烈们舍生取义、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这表明英烈家书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反映出英烈家书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②③正确;英烈家书也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温家宝曾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建设国家的重任迟早要交给他们。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应有态度是</p><p>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p><p>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少数伟人的事,个人只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行</p><p>③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p><p>④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过程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对于青少年来讲,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自觉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①③④正确;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事,②错误。该题选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现任和候任理事时指出:“‘一带一路’不像国际上有些人所称是中国的一个阴谋,它既不是二战之后的马歇尔计划,也不是什么中国的图谋,要有也是‘阳谋’,我们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把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落到实处,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使‘一带一路’惠及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一带一路”是经济共赢之路、政治合作之路,更是文化交融之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也为我国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p><p>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有关知识,阐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文化发展带来的契机。</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可以繁荣沿途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经济、政治上的交流必然带来文化交流的发展,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物质基础。</p><p>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 发展的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竞争力。</p><p>【解析】</p><p>本题以“一带一路”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等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与经济、政治”,设问是“阐述实施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文化发展带来的契机”。其次分析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结合材料中“‘一带一路’是经济共赢之路、政治合作之路,更是文化交融之路”、“一直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 ,也为我国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等关键信息,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角度分析说明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相国最质朴的感情,2018年3 月1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7 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爱国爱乡的台湾籍党代表卢丽安、用生命叩开地球之门的海归教授黄大年、一生只为一清渠的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守卫祖国海疆的轰6K“超大胆”机长刘锐……他们的故事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爱国情怀所激发的社会向上力量,让社会变得温暖明亮,让祖国变得繁荣富强。</p><p>材料二 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高二某班打算以此次班会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p><p>(1)从“文化塑造人生”角度,分析宣传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的意义。</p><p>(2)请你为材料二中的活动拟定两个具体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p></div></div>
<div><p>【答案】(1)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宣传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发着社会向善的力量,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p><p>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宣传这些感动中国人物,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p><p>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宣传这些感动中国人物,能促使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p><p>(2)①举办一次“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文明市民”图片展。理论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p><p>②举办爱国志士先进事迹报告会。理论依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题与理论依据匹配即可)</p><p>【解析】本题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7 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和高二某班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的班会设置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p><p>(1)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塑造人生”角度,分析宣传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的意义,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塑造人生”角度,问题指向是分析宣传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的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来分析说明。</p><p>(2)本题请考生为材料二中的活动拟定两个具体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本题属于限制性的开放型试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围绕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这一主题,拟定两个具体“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的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要注意主题与理论依据匹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2018年2月25日,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代表团完成了让世界为之惊艳的8分钟表演。“北京8分钟”的主题:2022,相约北京!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p><p>在8分钟的表演中,演员“熊猫”与目前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产品“冰屏”共同在地幕上勾勒出了龙、凤凰、中国结、扇子等多个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传统元素,同时高速铁路、中国现代化城市、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大剧院、中国桥梁、高速公路、“中国天眼”、大飞机、未来空间站等纷纷出现在“冰屏”上,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以前有什么”“中国现在有什么”“将来还会有什么”。北京冬奥组委在春节期间还推出了“冬奥有我”的互动活动,凡在闭幕式开始前参与活动的人,其微信头像将有机会出现在冬奥会闭幕式现场。</p><p>冬奥会上“北京8分钟”的节目引起强烈反响,巴西FSB新闻社的记者说:“这8分钟是关于中国的文化的历史课,韩国志愿者金艺琳表示:“八分钟立意很出彩,简单但富含高科技。”英国人史蒂芬•兰特尔则表示:“中国选对了‘代言人’,熊猫可爱又富有亲和力,是很好的和平友谊使者。”</p><p>结合材料,说明“北京8分钟”节目在推动中国文化创新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北京8分钟”利用冬奥会这个平台,用世界的语境讲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创新发展。</p><p>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北京8分钟”挖掘和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成为继承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有利于中国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p><p>③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北京8分钟”利用高科技产品“冰屏”在地幕上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画面的同时,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成果也得以展示给全世界,很好地促进发中国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中国文化创新。</p><p>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北京冬奥组委在春节期间推出了“冬奥有我”的互动,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p><p>【解析】</p><p>本题以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设问是“说明‘北京8分钟’在推动中国文化创新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其次分析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结合材料中“用世界的语境讲中国故事”、“勾勒出了龙、凤凰、中国结、扇子等多个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传统元素”、“高速铁路、中国现代化城市等纷纷出现在‘冰屏’上,向全世界展示”、“冬奥有我”等关键信息,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的角度分析说明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8年3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p><p>(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p><p>(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培育民族精神,助推中华民族伟大飞跃?</p></div></div>
<div><p>【答案】(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p><p>(2)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文化的危害。④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⑤人人都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培育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p><p>【解析】本题以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本题直接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没有难度。</p><p>(1)本题要求考生回答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本题考查中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直接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没有难度,考生可根据教材对这一知识的表述直接回答: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p><p>(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培育民族精神,助推中华民族伟大飞跃,本题考查如何培育民族精神,直接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没有难度,考生可根据教材对这一知识的表述从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人人都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培育者等方面来回答。</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