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下学期高二年级《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许多人相信狗能“通灵”,能看到人看不到的东西。有学者认为,这反映着一些人对于世界是物质的这一观电并不坚定。如果是一个真正具有科学精神的人,他会试着从科学的角度探讨原因,但对于那些相信鬼魂存在的人,则会不似思索地认为狗能“通灵”。这说明</p><p>①离开哲学的指导我们就无法正确认识世界</p><p>②世界观决定人们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p><p>③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对世界的根本看法</p><p>④培育科学精神是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的前提</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的知识。①错误,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有科学精神的人和相信鬼魂的人的世界观不同,对狗的异常举动做出不同认识,这些认识反过来又反映人们世界观的差异,故②③正确;④颠倒了科学精神与世界观的关系,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培育科学精神。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真正的思想谁步是科学努力的结果,哲学己经把责任交给了它原来的分支,如物理学和心理学.哲学家现在能够做的只剩下提供某种思想脚手架用以支撑这个伟大的实证建筑。这说明</p><p>①科学家的研究都有自觉的世界观指导</p><p>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p><p>③哲学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p><p>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真正的思想进步是科学努力的结果。这表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④正确;哲学已经把责任交给了它原来的分支,哲学家现在能够做的只剩下提供某种思想脚手架用以支撑这个伟大的实证建筑。这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②正确;①与材料无关,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倾心畅谈,大杯痛饮。我希摆长河悠远,岁月无痕,大地不老,阳光普照。从哲学角度看</p><p>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p><p>②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p><p>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p><p>④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表述错误,否认了人的意识的能动性。④选项表述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通过题目中的表述可以得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故①②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是</p><p>①“桥上的风景”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p><p>②“你成为别人的风景”是诗人的﹣种纯主观想象</p><p>③“明月装饰风景一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能动性</p><p>④“你装饰别人的梦”说明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桥上的风景”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明月装饰风景”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能动性,①③项符合题意;“你成为别人的风景”并不是诗人的一种纯主观想象,而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②项说法错误;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感兴是一种审美活动,“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这说明</p><p>①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创造性 </p><p>③主观认识随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④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p><p>A. ①② B. ①③</p><p>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主动的创造性和自觉的选择性,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也不体现主观认识随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①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互联网无孔不入的今天,无论是信息流动速度还是信息传播方式都与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有人由此认为“谣言重复一千遍就能变成真理”.对此,你的正确认识是( )</p><p>A.人类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p><p>B.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C.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在于它的客观性</p><p>D.真理与谣言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并没有涉及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故排除选项A;选项B说法错误,应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排除;虽然信息流动速度和信息传播方式都与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谣言就是谣言,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谣言传再多也不会变成真理,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D说法错误,真理与谣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剪纸艺术作品《马上封侯》由猴子、骏马组图。“猴”与“侯”同音双关,侯为中国古代分五等贵族爵位的第二等级。猴子骑于马上,“马上”为立刻之意。有人认为,此图寓意功名指日可待,马上封侯,意思是即刻就要受封爵位,做大官,纹饰主要以马、蜂和猴组成,运用“蜂”与“封”、“猴”与“侯”同音和隐喻等手法,以示寓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但也有人认为,此作品反映了传统的官本</p><p> 位思想,是封建文化糟粕,应该抛弃。这说明</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f334a5db/SYS201801021903373245530122_ST/SYS201801021903373245530122_ST.001.png" width="186" height="15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p><p>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p><p>③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p><p>④不同的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主体本身不能决定对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④选项表述错误,不同的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可能会相同,但是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题目中,针对此图片的不同的认识,表明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故①③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吃一碗方便面需排毒32天”“在外太空没有地心引力”“闪电不会击中同一个地方两次”这些都是在微信朋友圈流传甚广,被网友相信但最后却被证实是谬误的“科学”流言。从哲学角度看科学流言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是</p><p>①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p><p>②一切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p><p>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p><p>④复杂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p><p>A. ①③ B. ②③</p><p>C. ②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科学流言层出不穷,从哲学角度看主要原因是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事物不能一次性作出正确判断。同时复杂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增加了人们对事物正确认识的难度,①④项符合题意;题意要求从哲学角度看科学流言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②③项均不符合题意要求;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高铁的发展,中国城市经济带的效应将显著增强,其中包括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继长三角、珠三角的“一小时生活圈”后,全中国的“一日生活圈”也在悄然成型。高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将重写我国的经济版图。这说明</p><p>①人们利用事物固有联系建立符合人类自身需求的联系</p><p>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建立在人类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p><p>③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事物的发展</p><p>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建立在自在事物联系基础上的再创造</p><p>A. ①③ B. ②③</p><p>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高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将重写我国的经济版图。这说明人们利用事物固有联系可以建立符合人类自身需求的联系,而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建立在自在事物联系基础上的再创造,①④项符合题意;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建立在客观事物基础之上,而不是人类正确认识基础之上,②项说法错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事物的发展,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从而达到行小善聚大爱的社会公益效果。下列选项与微公益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p><p>①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p><p>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p><p>③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p><p>④一叶知秋,见微知著</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知识。选项①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排除;选项②③符合题意。选项④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有人曾问湘西在哪里?湘西在沈从文的书里,在宋祖英的歌里,在黄永玉的画里,在芬芳的酒鬼酒里。沈从文,宋祖英、黄永玉、酒鬼酒是湘西的“四张名片”。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p><p>①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p><p>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p><p>③正确认识事物应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④整体离不开部分,要着眼于事物的各个构成要素</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①不选;湘西的普遍性特征要通过特殊的“四张名片”体现出来,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正确;书、歌、画、酒都是特殊的,但这其中有着对湘西共同特征的表述,这说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应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正确;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再研究事物的部分,④说法有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细览三年来中央深改组审议的文件,既包括国资同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重大举措,也包括足球改革方案等具体安排,还包括白贸试验区、司法体制改革等试点方案。相关意见甫一通过,配套措施就紧跟出台。点面结合、统筹兼顾,促进制度建设形成整体合力。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p><p>①重大举措与具体安排——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依赖</p><p>②自贸试验区、司法体制改革等试点方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p><p>③相关意见甫一通过,配套措施就紧跟出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p><p>④点面结合、统筹兼顾,促进制度建设形成整体合力——立足整体,统筹全局</p><p>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题目,要求考生回答不正确的选项。①选项表述错误,重大举措与具体安排二者之间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符合题意。③选项表述错误,意见通过后,配套措施出台没有体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故符合题意。②④选项对应的哲学原理均正确。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考虑到一些色盲驾驶者无法识别红绿灯,某设计师将圆形的红绿灯进行了一下小的修改,在保持原有颜色的基础上,改变指示灯的形状,将红灯变成三角形,绿灯变成方形,黄灯则保持圆形不变。这样,只要能识别出亮着的灯的形状,色盲人群即可判断此时是停是走了。这一事例说明</p><p>①正确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p><p>②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p><p>③专业知识和辩证思维是创新的源泉</p><p>④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考虑到一些色盲驾驶者无法识别红绿灯,某设计师指示灯的形状,以方便盲人出行,这一事例说明正确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同时也说明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①②符合题意;专业知识和辩证思维对于创新非常重要,但创新源于社会实践,③错误;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利于促进创新,不是必然促进创新,④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春秋《管子•九守》)下列诗词中蕴涵的哲理与上述古语相一致的是</p><p>A.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王安石《登飞来峰》</p><p>B.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毛泽东《沁园春•长沙》</p><p>C.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朱熹《观书有感》</p><p>D.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赵翼《论诗•其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故B选项体现的哲理与题意相符。A选项体现了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的哲理。C选项体现了体现运动是事物的固有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选项体现了世界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哲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中华民族进入重大历史转型期,有识之士纷纷挺身而出,为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展开了一场跨越300百余年的诸子大辩论。对此,有学者指出,诸子的思想固然深刻,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使社会长治久安,因为他们的思想仅仅是“治之术”,而非“治之道”。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道”应该是</p><p>①坚持实现人民利益与调动人民创造性的有机结合 ②自觉遵循支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普遍规律 </p><p>③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先导作用 ④着重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主要矛盾</p><p>A. 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有学者指出,诸子的思想固然深刻,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使社会长治久安,因为他们的思想仅仅是“治之术”,而非“治之道”。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道”应该是自觉遵循支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普遍规律,坚持实现人民利益与调动人民创造性的有机结合,①②项符合题意;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变革过程中起先导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③项说法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运动的基本矛盾,而非社会的主要矛盾,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央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从唯物史观看,重视民心是</p><p>①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②把宣传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作为根本目的 </p><p>③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保证 ④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p><p>A. ①④ B. ①②</p><p>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从唯物史观看,重视民心是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保证,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③④项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或“三个有利于”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①项说法错误;重视民心是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目的,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网络改变世界,科技成就未来。2017年12月3日至5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的主题是“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是精准把握互联网规律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理念;提出“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则彰显出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p><p>互联网所具备的开放性,注定网络“共享”必然事关全球,中国一直是推进全球互联网“共治”的践行者;中国互联网发展离不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全球互联网发展更离不开中国的参与。</p><p>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知识说明中国怎样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p></div></div>
<div><p>【答案】①联系是普遍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国互联网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互联网对世界的影响。②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借助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平台推动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分析和把握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④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立足整体,搞好部分。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国智慧、中国担当。</p><p>【解析】</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知识说明中国怎样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p><p>从材料可以看到,各国互联网方面已经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借助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平台推动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可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从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联系等方面,说明中国怎样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正式颁布,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产业和投资等领域的工作随之全面启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保护与开发的冲突,但首先要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p><p>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观点的理解。</p></div></div>
<div><p>【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将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始终,我们必须正确对待。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防止千城一面。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做到抓重点,抓关键。要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p><p>【解析】</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观点的理解,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矛盾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谈谈你对材料中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观点的理解,属于理解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方法 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和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角度来分析说明。</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