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政治(文)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代物理学革命最主要的成果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物理学的发展总对我们关于世界观的认识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使我们对哲学世界观、自然观、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一些新的发展和变化,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哲学问题。这说明</p><p>①现代社会的生产实践推动物理学的发展</p><p>②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哲学的发展</p><p>③哲学为现代物理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p><p>④科学理论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不符合题意,题目强调的是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发展的影响,而不是现代社会的生产实践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②正确,“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作为现代物理学革命最主要的成果,其建立使我们对哲学世界现、自然观、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一些新的发展和变化,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哲学问题”,说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③错误,题目强调的是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发展的影响,而不是相反; ④正确,“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作为现代物理学革命最主要的成果,其建立使我们对哲学世界现、自然观、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一些新的发展和变化”说明现代科学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 故选D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的变化体现了</p><p>①实践决定认识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p><p>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并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错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的变化体现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②③正确;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并不一定是正确反映,④表述绝对化。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的是( ) </p><p>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p><p>②“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和“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p><p>③“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 </p><p>④“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和“我思故我在”(笛卡尔)</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荀子的“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①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中的两种观点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不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应排除;③中的两种观点都属于唯心主义,不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也应排除;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适应新常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应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这说明( )</p><p>①真正的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p><p>②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p><p>③哲学源于实践,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p><p>④真正的哲学能为社会变革提供正确的指导</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真正的哲学社会变革的先导的知识。本题比较适合使用排除法。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哲学是一种社会科学,应该属于意识的范畴,因此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的说法显然错误,应该是精神力量,故排除。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哲学原始实践没有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故排除。题肢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指出:“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天台山以其得天独厚的山海自然环境,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天台山文化。2017年浙江天台县提出大力打造和合文化传播地、标志地,打造“和合圣地”,树立天台文化品牌,发挥“文化+”的引擎作用,推动天台经济社会跨越裂变发展。这说明</p><p>①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p><p>③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④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地反作用</p><p>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天台山以其得天独厚的山海自然环境,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天台山文化”这说明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①正确;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②不选;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说法错误,③不选;“发挥‘文化+’的引擎作用,推动天台经济社会跨越裂变发展”这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地反作用,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以“悟空”为名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探测器。目前在离子的电荷测量、能量测量、方向测量、粒子鉴别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现在还不能肯定已经找到暗物质。这说明</p><p>①“悟空”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p><p>②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无法认识的</p><p>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暗物质的本质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p><p>④对暗物质的认识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目前在粒子的电荷测量、能量测量、方向测量、粒子鉴别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现在还不能肯定已经找到暗物质。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悟空”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同时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客观事物是复杂的,暗物质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①③适合题意;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②是错误的;对暗物质的认识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四十年前,有一句谚语叫“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劝农民开春的时候一定要晚耕种。现在,农业专家们却劝农民早耕种,“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这一早一晚的变化</p><p>①源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p><p>②体现了人们对气候和耕种关系的认识永无止境</p><p>③启示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④说明原来的耕种规律随着气候变化发生了改变</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的无限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早一晚的变化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①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耕种不会随着气候变化发生了改变,④说法错误;这一早一晚的变化体现了人们对气候和耕种关系的认识永无止境,启示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水稻”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2017年9月,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进行实地测产,亩产达620.95公斤,这有望使中国28亿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海水稻”的研发推广</p><p>①变更了农业认识的主体 ②创新了农业实践的手段</p><p>③开辟了农业认识的途径 ④拓宽了农业实践的对象</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海水稻”的研发推广使中国28亿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创新了农业实践的手段,拓宽了农业实践的对象,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种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p><p>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p><p>C. 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D. 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种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故B选项入选。A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C选项错误,排除。D选项错误,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真理中不存在谬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进行了探索:</p><p>材料一: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是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p><p>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p><p>材料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p><p>材料四:18世纪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p><p>(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属于什么观点?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p><p>(2)请对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观点进行评析。</p></div></div>
<div><p>【答案】(1)①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材料三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材料四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p>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种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概括和总结。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p><p>①材料三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其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具有猜测性,没有科学依据,且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其明显的局限性。</p><p>②材料四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p><p>【解析】</p><p>本题比较简单,以“关于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进行了探索”为话题,以中外几个名人的观点为载体,主要考查的是哲学的基本派别的知识。</p><p>(1)本题有两问,首先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属于什么观点,然后在说明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根据材料,考生可以直接判断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材料三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材料四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对于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质性。</p><p>(2)本题要求考生对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观点进行评析,属于评析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直接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从优点和不足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回应时代呼声而形成的新思想,必然会成为反映该时代本质特征的理论飞跃;从一个时代向新时代跃升之际而形成的新思想,则会成为划时代的理论飞跃。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中国迈进了新时代,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核心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p><p>材料二: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这一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并长期坚持、不断发展。</p><p>(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党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p><p>(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的认识。</p><p>(3)请你就如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提两个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迈进了新时代,实践的发展推动着党不断探索,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p><p>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p><p>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社会实践在不断变化,党根据时代的发展,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p><p>(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对《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修正。</p><p>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修正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适应新形势,将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以实现。</p><p>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修正体现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发挥高度的建设热情紧密结合。</p><p>(3)①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学透,领会精神实质。②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让其深入人心。要见诸行为,让其指导实践。</p><p>【解析】</p><p>本题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为话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为载体,从哲学的角度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唯物论和认识论的有关知识。</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党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属于如何做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因此考生首先可以从实践决定认识的角度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其次可以从真理是具体的的,有条件的角度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最后还可以从认识具有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的认识是,属于认识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因此根据材料,考生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p>(3)本题要求考生就如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提两个建议,属于措施建议类的开放型试题。考生所提的措施或者建议只要符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这个主题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