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42:08

甘肃临夏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镌刻在江苏省如皋市东大街迎春桥头的这副对联,百年来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如皋人的心灵,“爱”的篝火在如皋人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心接力中越燃越旺。这体现了(       )</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p><p>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可改变也不能消除   ④人们对文化的影响只能接受不能选择</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题干中,“这幅对联百年来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如皋人的灵魂”,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故①②正确;文化对人的影响可以消除,“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可改变,也不能消除”说法错误,故③排除;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故④说法错误,排除。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制鞋公司成立初期收集了300多双上至先秦下迄民国不同民族的具有代表性的鞋,认真研究了“谢公屐”等典故所代表的文化经典,然后把鞋与民俗、民间文学等结合起来,制作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鞋”。从“鞋文化”到“文化鞋”说明 (    )</p><p>A. 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p><p>B.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p><p>C. 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p><p>D. 文化继承就是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故A错误;某制鞋公司把鞋与民俗、民间文学等结合起来,制作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鞋”,这说明从“鞋文化”到“文化鞋”蕴涵着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每个人都应该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故C错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不是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故D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法国开放了全国1.6万处历史文化遗产庆祝第29届欧洲遗产日。之所以设立文化遗产日,是因为文化遗产。(   )</p><p>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p><p>③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p>④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p><p>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之所以设立文化遗产日,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同时文化遗产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故入选。②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而不是文化遗产,故排除。④选项观点错误,文化遗产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不可再生资源,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2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欧阳自远表示,“嫦娥”三号将于2013年下半年发射,“嫦娥”是中华民族对未知月球的传统叫法,以“嫦娥”命名目标飞行器,很快得到了国人的共鸣。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  )</p><p>A. 鲜明的民族性    B. 相对稳定的特点    C. 特有的包容性    D. 博大精深的特点</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的特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嫦娥”是传统叫法,我国以“嫦娥”命名目标飞行器,很快得到了国人的共鸣,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故A正确;材料中体现不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故排除B;选项CD不是传统文化的特征,而是中华文化的特征,故排除CD。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年农历8月15日,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猜灯谜、吃月饼、燃灯、赏月等是我们在中秋节时的固有习俗。下列对中秋节的习俗理解不正确的是( )</p><p>A. 它被称为凝固的艺术</p><p>B. 它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形式</p><p>C. 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p><p>D. 它具有相对稳定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相符,设问要求对中秋节的习俗理解不正确的,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而不是传统习俗,故入选。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传统习俗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形式,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传统习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传统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启示我们</p><p>A.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 书本是知识的源泉</p><p>C. 文化的创新需要想象    D. 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积累文化知识</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这首诗是对惠崇春江晚景的生动写照和艺术再现。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启示我们,文化来源于生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项符合题意;学习书本知识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但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B项说法错误;文化的创新需要想象,但更需要深入实践体验生活,C项与题意不符;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启示我们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是指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美人之美”是指</p><p>A. 要夸奖其他民族的文化</p><p>B. 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p><p>C. 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p><p>D. 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各美其美”,是指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美人之美”是指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B适合题意;A不符合材料主旨;C、D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也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标志的是(   )</p><p>A.传统文艺    B.传统思想    C.传统建筑    D.传统习俗</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我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所以本题选C。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思想对现代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A、B、D都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中国戏曲发展面临困境,时代变了,环境变化了,而戏曲的变化却没有跟上时代,因而生存受到很大的影响。让戏曲不消失,我们必须(    )</p><p>①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p><p>③戏曲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对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东西加以改造或剔除</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①说法错误,应为传统文化应顺应社会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排除;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③表述错误,排除;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对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东西加以改造或剔除,故②④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他吞服曼陀罗,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具有麻醉作用。这说明</p><p>A.我们应积极进行文化创新</p><p>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p><p>C.我们应积极进行社会实践</p><p>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的做法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适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虽然其血脉世代相承,但在不同历史年代,其具体主旨各不相同:五四时期,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救亡图存;新中国建立后,表现为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拨乱反正时期,表现为一种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这表明(&#xa0; )</p><p>①爱国主义无确定的标准和科学的内涵&#xa0;&#xa0; ②在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xa0;&#xa0;</p><p>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xa0;&#xa0;&#xa0;  ④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虽然其血脉世代相承,但在不同历史年代,其具体主旨各不相同。这表明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③④适合题意;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体现;①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风波亭的点点残阳,到伶仃洋的瑟瑟秋风,从革命时期的舍身赴难,到建设年代的筚路蓝缕,英雄都承载着社会对理想人格的期待,他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符号,也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这告诉我们,英雄的价值在于他们</p><p>①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最重要标志</p><p>②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p><p>③为民族的文化道德建设镂刻了正确坐标</p><p>④为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谱写了不朽篇章。</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①错误;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②错误;“英雄都承载这社会对理想人格的期待,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符号”,这强调的是英雄们对民族的道德建设、历史文化成就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这体现了英雄的价值在于他们为民族的文化道德建设镂刻了正确坐标,③正确;英雄也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这体现了英雄们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所做的贡献,即为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谱写了不朽篇章,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雄之所以能携带着永不褪色的风采与情怀,在于他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从未间断的浩然正气——为了国家统一、人民幸福,不惜舍身成仁、捐躯赴义。这一浩然正气(  ) </p><p>①彰显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性 ②是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 </p><p>③蕴含着中华各族人民的价值追求 ④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这一浩然正气并不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①不选;这一浩然正气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蕴含着中华各族人民的价值追求,②③正确;这一浩然正气古已存在,不能说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19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出,完善文艺作品推介传播等环节的评估标准,把票房收入、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发行量等量化指标,与专家评价和群众认可统一起来,推动文艺健康发展。这一措施:</p><p>①强调了文艺创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②强调了文艺创作要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p><p>③强调了文艺创作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④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强调的文艺作品的评估标准,没体现文化发展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也没体现文艺创作的风格和形式多样性,①②两项不合题意;“票房收入、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发行量等”属经济效益,“专家评价和群众认可”属于社会效益,把二者统一起来,强调了文艺创作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③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艺创造要注重社会效益,真正满足人民群众需要,而人民群众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的社会主义文化,所以材料的举措有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④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鸡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飞禽,它自古就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神采奕奕的鸡在古代视为祝告喜庆吉祥的象征,是文武兼备,勇敢、仁义、可信赖的“五福之禽”。所以人们不但在门上贴雄鸡图,以驱邪恶祈平安,而且也把农历新年的首日定为鸡日。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开发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是因为:</p><p>①传统民俗文化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p><p>②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p><p>③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p><p>④传统民俗文化在人民文化生活中占主导地位</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重视开发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为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①必须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p><p>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p><p>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p><p>④应凝聚社会共识,尊重多样,满足人民群众一切文化需求</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①是错误的,排除;满足人民群众一切文化需求说法绝对,排除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②③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虽然青岛是山东最发达的城市,但道路文明程度仍然与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相差甚远。站在没有红绿灯的人行道前,你只能看到一辆辆车呼啸而过。如果你胆敢踏前一步,刺耳的喇叭声会瞬间响起。这说明</p><p>①公民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自身素质</p><p>②我们要克己复礼,全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p><p>③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p><p>④我们要放眼全球,学习借鉴外来优秀文化</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青岛是山东最发达的城市,但道路文明程度仍然与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相差甚远。这说明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③适合题意;站在没有红绿灯的人行道前,你只能看到一辆辆车呼啸而过。如果你胆敢踏前一步,刺耳的喇叭声会瞬间响起。这说明公民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自身素质,①适合题意;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②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不断涌现了世界一流科技成果,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价值在于</p><p>①有利于提升国际地位       </p><p>②彰显了科技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p><p>③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p><p>④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撑</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不属于文化价值,属于政治价值,①不选;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②错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利于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撑,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越做越火,丰富了荧屏,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欢乐。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不少娱乐节目走向庸俗以致屈就低俗的倾向十分明显。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的文化本性。让有文化的观众疏离电视,让电视人进一步追求无聊,进而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趋于狭隘,让老百姓思想懒惰,沉没在低级的娱乐状态中。</p><p>材料二:中国的媒体永远不能等同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国媒体的基本职责应是传承文明、进行人文教化。许多专家还建议主管部门应尽早在我国开展媒体教育,指导观众增进对媒体的认识。用批判的态度去接触、分析媒体信息。这不但涉及青少年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还涉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如果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自身的素质提高了,就能够自觉地抵制低俗化的东西。</p><p>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这一问题。</p></div></div>
<div><p>【答案】①作为国家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主旋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②作为媒体,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切实履行其传承文化的义务。③作为个人,要提高辨别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p><p>【解析】</p><p>此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这一问题。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无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首先要依据材料判定考查的知识范围;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措施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生要注意从国家、媒体、个人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具体作答如下:国家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媒体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个人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久久为功,驰而不息。</p><p>倡导优良家风,使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培育乡贤文化,重构乡村本土文化,敦厚民心民风,激励向上向善。重视传统节日,让其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彰显了节日文化内涵,树立了节日新风。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打虎拍蝇”……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国家公祭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时代楷模发布、感动中国人物表彰,“身边好人”“寻找最美”……无数道德灯塔在全国挺立,照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同频共振。</p><p>结合材料,用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知识,谈谈国家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div></div>
<div><p>【答案】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倡导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实现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④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的全过程,贯穿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从根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答对任四点可给满分)</p><p>【解析】</p><p>此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结合材料,用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知识,谈谈国家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措施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倡导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实现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的全过程,贯穿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从根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1月23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电视专题节目《圆梦中国,德耀中华》。颁奖仪式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篇章,每个篇章深刻阐发了震撼人心的道德之美,生动诠释了道德模范的精神价值。</p><p>方敬---华东师范大学退休教师,退休后只身回到宋庄镇任庄村助学扶团、教化相邻,26年倾尽200余万元积蓄成立“景清奖学金”,资助260名寒门学子步入高等院校。</p><p>黄大发一一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前后经历30多年,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10公里的“天梁”,使曾經缺水干旱的贫困村面貌一新。</p><p>一个个短片,讲述一个个道德故事;一个个镜头,记录一个个感人瞬间。观众纷纷表示:颁奖仪式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不仅让人感动、温暖,更让人干劲倍增。</p><p>道德模范的精神价值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财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对全国道德模范予以表彰的现实意义。</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国家表彰全国道德模范,能够激发全国人民的干劲,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p><p>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国家表彰全国道德模范,能够营造学模范、做模范的良好氛围,帮助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③道德模范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国家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有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p><p>④国家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在全社会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有助于推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p><p>【解析】</p><p>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对全国道德模范予以表彰的现实意义。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无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首先要依据材料判定考查的知识范围;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意义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首先要明确对谁有意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对全国人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对人的全面发展、对弘扬民族精神、对精神文明建设、对思想道德建设等都有重要意义。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肃临夏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