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41:00

湖北省阳新一中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区别在于</p><p>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论</p><p>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辩证法</p><p>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地改造世界</p><p>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劳动人民的利益</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既有辩证法也有形而上学,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①②排除。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区别,在于旧哲学一般代表剥削阶级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地改造世界,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带动微山旅游的发展,微山县以微山湖渔村为基础,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旅游生活圈。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p><p>①人类可以改变和征服自然</p><p>②自然界是物质的,要尊重自然</p><p>③改造自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出发点</p><p>④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旅游生活圈。这是因为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尊重自然,②④适合题意;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但改变和征服自然错误;改造自然要以客观实际为根本出发点,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中科院承担研制和生产的空间科学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于2017年10月完成整星组装,于年底发射升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中首批确定的5颗科学卫星之一。将执行为期3年的科学探测任务。这进一步佐证</p><p>①人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p><p>②意识的形成是对物质世界的适应过程</p><p>③人的意识能突破规律的制约改造世界</p><p>④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由中科院承担研制和生产的空间科学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将于10月完成整星组装,于今年年底发射升空,将执行为期3年的科学探测任务,这进一步佐证人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p><p>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不是对物质世界的适应过程,②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网传,酷热天气时,打开暴晒小汽车一侧车门,将另一侧车门开关五次,可使车内温度下降数度。王先生试用此法,发现在中午时效果不明显,反复数十次开关车门后才有一定降温效果;在傍晚环境温度下降时使用,效果则较为明显。这表明</p><p>①只有自身实践得来的正确观点才具有指导意义</p><p>②经过一次实践检验就能够发现网传观点的真伪</p><p>③外部环境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态有重要影响</p><p>④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实践得到的观点和学习获得的正确观点对实践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①错误;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人们对同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②错误;王先生通过亲自检验后发现此法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中使用有不一样的效果,体现了外部环境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影响,表明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p><p>A.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p><p>B. 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p><p>C. 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p>D. 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小题考查的是真理。材料告诉我们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以认识和发现真理,B、C、D的说法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萱草俗名黄花菜。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萱花作为观赏植物“无一可取,植此同于种菜,为口腹计则可耳。至云对此可以忘忧,佩此可以宜男,则千万人试之,无一验者。书之不可尽信,类如此矣。”这表明书本上的观点</p><p>①其正确性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p><p>②用来指导实践是不成功的 </p><p>③是不可盲目相信的             </p><p>④过去是正确的,现在是错误的</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李渔认为萱花“无一可取,植此同于种菜,为口腹计则可耳。至云对此可以忘忧,佩此可以宜男,则千万人试之,无一验者。书之不可尽信,类如此矣。”说明了其正确性有待于实践的检验,是不可盲目相信的。故①③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各地在实行“河长制”过程中,做到一段一长,分段负责,又以全局观念统领,从全流域出发,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推进河湖保护和生态环境整体改善。材料说明(  )</p><p>①坚持全面的观点,综合把握主流和支流</p><p>②关键部分的功能有时会决定整体的功能</p><p>③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p><p>④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选项“综合把握主流和支流”的表述与题意无关。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材料表明了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故③④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山东五校联考)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篆言者必钩其玄。”读一本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体现了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  )</p><p>①着眼于事物的每一个要素 ②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用分析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由“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可知,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①错误;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p><p>A. 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p><p>B. 状态是前进中有曲折的</p><p>C. 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p><p>D. 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中不仅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也表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A项叙述不全面,不选;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前进中有曲折不是状态,B项不选;中国经济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不是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C项不选;材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创新农村金融服务,2017年2月5日农业部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尽快建立担保机构,研究制定差异化担保费用;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试点。《意见》相关内容体现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有:</p><p>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xa0;&#xa0;&#xa0;②善于抓住农村金融发展的重点</p><p>③把握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尽快建立担保机构,研究制定差异化担保费用,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试点。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①④项符合题意;②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提出,“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这一机制有利于党员干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5/10/ac64df79/SYS201901051004347508744385_ST/SYS201901051004347508744385_ST.001.png" width="281" height="28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根据个人的想法自主决策,勇于担当</p><p>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履行法定职责</p><p>③不畏艰难曲折,敢于犯错,大胆作为</p><p>④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这一机制有利于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②④适合题意;根据个人的想法自主决策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心主义的表现,①是错误的;敢于犯错,大胆作为说法错误,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2016年召开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人工智能成为焦点。百度、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公司纷纷发布了自己的人工智能产品。人工智能技术正席卷全球,改造着各行各业。人工智能技术</p><p>A. 拓展了劳动对象,创造了新的物质存在</p><p>B. 提高了记忆效率,突破了人脑记忆规律</p><p>C. 创新了劳动工具,促进了人类实践的发展</p><p>D. 调整了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没有创造性,不能创造新的物质存在,A项不选;人工智能技术是人创造的,不能突破人脑记忆规律,B项不选;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了劳动工具,可以促进人类实践的发展,③正确;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并不能调整生产关系,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p><p>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 </p><p>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p><p>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p><p>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人们多方面的思索源自当今社会环境,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②表述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表述错误,社会心理源自社会存在,社会现实。①③符合题意,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国梦做了总布局,已成当下中国热度最高的政治词汇,目前排在百度热搜词排行榜前位,新闻检索条数高达180万篇。这表明(   )</p><p>①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p><p>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p><p>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决定                   </p><p>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p><p>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材料强调“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为实现中国梦做了总布局“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④选项正确。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不一定都是正确反映,①选项错误,排除。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的,③选项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北京的四合院一般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住房安排上一般是家长住在正房,晚辈住在厢房或者是耳房,一家老少,从上到下,什么辈分的人住什么样的房,一切都是按规矩来。四合院的房屋布局合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人伦礼节,这反映了(   )</p><p>A.传统思想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p><p>B.观念变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p><p>C.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p><p>D.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 北京的四合院从布局到入住都体现了人伦礼节等中国传统道德的内容,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关系的体现,说明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故C符合题意;A夸大环境的作用是错误的;B夸大观念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D与题意无关。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漫画“各有所需”(作者:孙作范)可以得到以下思考</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fe84e8df/SYS201801021921284615686241_ST/SYS201801021921284615686241_ST.001.png" width="164" height="15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中的存在</p><p>B.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p><p>C. 不同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水平决定了认识差异的产生</p><p>D. 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根据题文漫画可知,漫画标题为“各有所需”,漫画主体元素为两个人和一颗树桩,漫画中的一个人想将树桩用锯子改造成砧板,另一个想将树桩刨去做盛放茶壶的用具,这说明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故D选项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全长约1 000千米的淮河,本是一条通畅的河流,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溃决夺淮,使淮河丧失了入海口,这条河流也就变得泛滥成灾,非涝即旱,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p><p>60年前,我国开始治理淮河。如今淮河已形成较为完整有效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流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环境改善、生态良好。</p><p>根据我国治理淮河的经验,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人水和谐共处?</p></div></div>
<div><p>【答案】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所以要求我们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实现人水和谐共处,首先必须尊重自然。②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实现人水和谐,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破坏自然。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实现人水和谐,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p><p>【解析】</p><p>此题考查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怎样才能做到人水和谐共处,从哲学的角度看,人水和谐相处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人要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本题运用以上知识结合有关材料分析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在北冰洋一座岛上发现了一具保存较完好、存有液态血液的猛犸象尸体,因此有可能在其身上找到活细胞,从而克隆这种史前巨型哺乳动物。尽管就目前的技术手段来说,“复活”猛犸象有点像空中楼阁,但多数科学家认为,就科技的发展趋势而言,或许有一天这会实现。</p><p>复活灭绝动物真的是件好事儿吗?有科学家认为,如果只是增加了灭绝动物的个体数,无法让灭绝动物作为群体生物回归自然栖息地,那就不能称之为复活。更重要的是,科学家们担心这种“复活潮”一旦掀起,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现有的生态平衡被打乱——已被生物链踢出去的物种再强行加进链条中,可能会使更多的现有物种减少,甚至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p><p>科学家们的担心有没有道理?请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你的观点。</p></div></div>
<div><p>【答案】有道理。①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整体对部分具有决定作用。一个种群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然环境才能发展,个体无法离开群体存在和发展。灭绝动物可能已不适应今天的自然环境。②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的性能和状态对整体功能具有重要影响。盲目地复活已灭绝的动物可能会破坏今天的生态平衡,给自然界带来灾难性影响。</p><p>【解析】</p><p>此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要求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切入口小,解答此题调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结合有关材料分析即可。“如果只是增加了灭绝动物的个体数,无法让灭绝动物作为群体生物回归自然栖息地,那就不能称之为复活”这表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整体对部分具有决定作用,个体无法离开群体存在和发展。“已被生物链踢出去的物种再强行加进链条中,可能会使更多的现有物种减少,甚至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表明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的性能和状态对整体功能具有重要影响。</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中国经济将从要素与投资驱动更多地转向改革与创新驱动——以市场改革开路,激发创新活力,从而增加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已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求。不断注重质量、效益,促使中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  </p><p>“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需要运用法治严格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新思维,进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p><p>结合材料,请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知识,说明“以市场改革开路”与“树立法治新思维”是如何遵循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p></div></div>
<div><p>【答案】①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中国经济——以市场改革开路,激发创新活力,能够注重质量、效益,促使中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通过市场改革开路,突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活力与增强内生动力,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树立法治新思维,才能严格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适应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客观要求,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p><p>【解析】</p><p>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解答本题首先应知道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容,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这个方向出发,紧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请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知识,说明“以市场改革开路”与“树立法治新思维”是如何遵循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解答本题,首先审题。本题知识范围是社会基本矛盾,问题设问属于“体现类”主观题。然后分析材料,在分析说明时,要明确“让市场改革开路”即经济体制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符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树立法治新思维”作为政治体制改革内容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与变革,符合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分析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北省阳新一中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