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你认为下列时政要闻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p><p>① 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p><p>② 亚投行候任行长金立群2015年10月7日表示,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p><p>③ 2015年10月12日,白俄罗斯总统大选结束。现任总统卢卡申科在大选中胜出</p><p>④ 2015年10月18日,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开幕式在福州举行</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属于文化现象,①正确;亚投行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属于经济现象,②不选;现任总统卢卡申科在大选中胜出属于政治现象,③不选;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开幕式在福州举行属于文化现象,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旅游研究院等部门在公布的《中国游客海外形象全球调查》中指出,中国游客在礼仪方面与境外目的地存在较大冲突。海外居民认为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主要有:乱扔垃圾、闯红灯、围观起哄、插队、抢座和践踏花草、小孩随地大小便等。下列对中国游客境外不文明行为的网评,你认为正确的是</p><p>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等差异,产生不同行为是正常的</p><p>②游客代表国家形象,理应提高自身素质</p><p>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游地所在国的文化习俗</p><p>④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处事行为有差异,但文明的客观标准是一致的</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中所述的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不能认为是正常的,这是文明素质不足的表现,①不选;游客的所作所为代表国家的形象,中国游客理应提高自身素质,注意形象文明,②正确;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优秀文化,③说法不正确;不同国家、民族文明的客观标准是一致的,中国游客应当注重自身的文明素质,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4日~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作为G20领导人杭州峰会重要的欢迎活动,一台中西合璧、美轮美奂的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9月4日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上演。经济峰会辅以文化盛宴,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引起巨大反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p><p>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p><p>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p><p>③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p><p>④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最忆是杭州》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引起巨大反响,这说明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①正确;经济峰会辅以文化盛宴,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技术促进文化发展,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G20大型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融合中西文化,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展现了世界文化经典,无论是越剧、芭蕾的经典表演,还是绚丽灯光、先进全息投影技术,无不表达了全人类弥合分歧,建立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和坚定信念。演出的成功表明:( )</p><p>① 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p><p>② 中华文化开始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p><p>③ 科技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p><p>④ 只要把继承传统和博采众长结合起来就能实现文化创新</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G20大型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 用绚丽灯光、先进全息投影技术融合中西文化,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展现了世界文化经典,表明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也表明科技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中华文化一直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②说法错误;把继承传统和博采众长结合起来不一定能实现文化创新,④说法太绝对;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省纪委、文化厅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廉政文物展”。本次展览通过实物展示和APP手机导览形式吸引广大群众参观,使人们的廉政意识得到提高,促进了廉政建设。这主要体现了:</p><p>A. 廉政文物展对参观者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p><p>B. 廉政文物展能够直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p><p>C. 廉政文物是展示廉政文化的重要思想载体</p><p>D. 廉政文化与廉政建设相互影响相互交融</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某省纪委、文化厅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廉政文物展”,促使人们的廉政意识得到提高,促进了廉政建设。这主要体现了廉政文化与廉政建设相互影响相互交融。D项正确;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廉政文化不能等同于廉政文物,A项说法错误;文化的作用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B项说法错误;廉政文物是展示廉政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不是思想载体,C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p><p>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p><p>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p><p>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p><p>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p><p>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通过比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得出共性的结论,说明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题中强调体现一脉相承的气质,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入选。②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是通过比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得出共性的结论,并没有涉及纵向上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同时本题通过比较,找出传统文化的共性,而不是强调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十三届世界华商大会2015年9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登巴萨市召开。俞正声在贺信中指出,华商和气生财的态度、和衷共济的精神、和谐共赢的理念,既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体现,也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视角。由此可见华商(    )</p><p>①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p><p>②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主力军</p><p>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p><p>④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华商和气生财的态度、和衷共济的精神、和谐共赢的理念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体现,这体现了华商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①正确;华商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主力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华商和气生财的态度、和衷共济的精神、和谐共赢的理念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视角,这说明华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③正确;华商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央文明办正式发布的中国志愿服务标识——“爱心放飞梦想”。中国志愿服务标识以汉字“志”为基本原型,以中国红为基本色调,以鸽子、红心、彩带为基本构成,蕴含丰厚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元素,寓意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事业红红火火。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创意表明</p><p>①离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就会失去精神根基 </p><p>②汉字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其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p><p>③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p><p>④具有民族性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A. ①④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文化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相关知识。中国志愿服务标识以汉字“志”为基本原型,以中国红为基本色调,以鸽子、红心、彩带为基本构成,蕴含丰厚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元素,寓意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事业红红火火。这一创意表明具有民族性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离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就会失去精神根基。①④正确;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②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绵阳市启动了“绵州大舞台”惠民演出季活动,在绵州大剧院定期轮流举办歌舞、戏剧、音乐、综艺等专场演出,票价均为10元、20元的公益性票价。既为本市群众性文艺团体和优秀文艺人才提供演出舞台,又让市民欣赏到较高水准的艺术表演和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这一活动有利于绵阳市:</p><p>①保障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市民文化需求 </p><p>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p><p>③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文化素养 </p><p>④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确保城市文化软实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绵阳市启动了“绵州大舞台”惠民演出季活动,票价均为10元、20元的公益性票价。让市民欣赏到较高水准的艺术表演和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这样做有利于保障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市民文化需求,也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文化素养。①③正确;②④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期间,山南着力打造和推出大型原创民族歌舞剧《雅鲁藏布》、原生态藏戏演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等一系列活动,让来自全世界的宾客在雅砻大地尽情狂欢,体验藏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感受中华文化的民族风情。下列对藏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关系理解正确的是:</p><p>①藏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②藏文化熔铸了中华文化</p><p>③藏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④藏民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特征</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藏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特征。③④正确;①没有反映藏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在文联和作协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 </p><p>①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 ②把体现时代精神作为重要追求 </p><p>③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 ④把弘扬中国精神作为根本方向 </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文艺创作需要对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不能简单的承袭传统,③错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文艺创作的根本方向,④错误;依据材料,“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这体现了文艺创作要无愧于时代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把体现时代精神作为重要追求,①②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汤显祖是我国文艺史上的一座丰碑,和莎士比亚一起被誉为同时代东西方两大文学巨匠。2016年9月13日,大型世界巡回展览“跨越时空的对话——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在巴黎开幕。这一活动有利于</p><p>①推动中国接纳外域各种文化在中国的传播</p><p>②回望历史、重温经典,传承优秀传统文化</p><p>③解读东西方文化基因,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p><p>④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引领各民族文化发展方向</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中国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①题肢错误,不选。④题肢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说法错误,不选。②③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面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p><p>①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p><p>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p><p>③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p><p>④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p><p>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面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①③正确;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说法错误;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是: </p><p>①江西省大力发展服务业,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100个省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p><p>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p><p>③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完全免费向社会开放服务 </p><p>④开展全城寻找“最美家庭”活动</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属于四二式组合选择题,一般用排除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解题关键正确理解题意。题干要求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大力发展服务业,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100个省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属于经济建设,故排除①;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故②错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完全免费向社会开放服务和开展全城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故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p><p>法治文化是指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生长出来,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积淀下来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内容。法治文化意味着法治精神得以普遍化地实践和实现,社会活动是按照法治精神实践的方式、过程和实现的结果。</p><p>法律只有经过与之相适应的、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的解读,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从历史上看,中国社会长期受封建统治,其后果是造成了法治基础相对薄弱。反映在文化上,人治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较为深远。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变,不仅是法律制度不断健全的过程,也必然是人们的政治、文化观念转变的过程。只有形成了与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以新的观念、道德推动法律的执行和发展,从而为法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分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白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对人的观念、行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契约精神的培养,有利于让人们的人际交往和行为选择更加理性、规范;③法治文化作为一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解析】</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分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问题指向是分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角度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材料一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2012年广东人均GDP约为8 570美元,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仅占13.2%,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这一比例更低至6.26%,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就政府如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建议。</p><p>材料二 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某地人民广播电台创新社会主义道德宣传方式,用广播剧的形式把当地道德模范的事迹故事化,精心打造了34部“道德模范广播剧”,展现了道德模范的奉献精神,让人们在聆听中记住道德模范的故事,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道德模范广播剧”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不仅因为故事精彩,更因为那种源自道德的力量。</p><p>(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p></div></div>
<div><p>【答案】(1)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发展经济,增强居民文化消费能力。</p><p>②发展先进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消费方向。</p><p>③发展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的文化消费。</p><p>④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p><p>⑤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培育文化消费主体。</p><p>(2)①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②奏响主旋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p>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新风尚;</p><p>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p><p>【解析】</p><p>此题以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情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p><p>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就政府如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建议。”属于建议(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材料范围为材料一,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的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p><p>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属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材料范围为材料二,知识范围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二中相关信息分别从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