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铭记历史,警示后人,近年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多次展览。展览遴选 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相应图片、文物和档案,力求准确客观全面地展现历史原貌,使参观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表明</p><p>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p><p>②文化与经济之间相互交融</p><p>③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影响人 </p><p>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①项说法错误;材料主旨为通过参加文化活动影响人,感染人,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②项与题意不符;通过到举办展览,力求准确客观全面地展现历史原貌,使参观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表明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影响人,也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④项符合题意要求;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实验京剧《浮士德》赴意大利巡演,经典大戏《杨门女将》惊艳澳洲,第七届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在巴黎隆重举办……中国戏曲频频走出国门,迈步国际舞台,展示文化之美。戏曲走出去旨在</p><p>①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p><p>②彰显文化多样性,保留各民族文化个性</p><p>③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p><p>④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中国戏曲走出去是为了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①适合题意;中国戏曲走出去与保留各民族文化个性无关,排除②;中国戏曲走出去是为了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③适合题意;中国戏曲走出去不是为了尊重不同民族文化,④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伴随着手机阅读、自媒体的发展,有学者提出,可以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将“浅阅读(指浏览式的、泛泛的阅读)”和“深阅读(指进入内容情境,深刻思考的阅读)”有机结合,以碎片化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这说明</p><p>①文化传播方式决定阅读内容的性质和作用 </p><p>②阅读内容的取舍受到文化传播载体的影响</p><p>③文化传播要主动适应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 </p><p>④只有“深阅读”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将“浅阅读(指浏览式的、泛泛的阅读)”和“深阅读(指进入内容情境,深刻思考的阅读)”有机结合,以碎片化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这说明文化传播要主动适应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播载体影响阅读内容的取舍,②③适合题意;①中的决定作用说法错误;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数字化阅读方式”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等。2009年,当“国民阅读调查”第一次将“数字化阅读”纳入其中时,当时只有24.6%的人有数字化阅读行为;2015年,这个比例为64%。数据显示,2016年,有超过五成的国民通过电脑上网,有约70%以上国民通过手机上网,手机上网比例明显增加。“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人传统阅读模式。数字化阅读方式()</p><p>①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p><p>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p><p>③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p><p>④是社会生活中最方便、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②错误,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④不符合题意;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方便、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排除;“互联网+”属于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故①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9日,“守望精神家园——第三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在台北拉开帷幕。本届活动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在台北市、新竹县举办“瑰丽岭南——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岭南风情——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等活动。海峡两岸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有利于()</p><p>①不同区域文化相互交融,走向统一</p><p>②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p><p>③充分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p><p>④实现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该题以喜洋洋·迎新年——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台北开幕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等知识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活水源头和百科全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有利于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故②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有利于充分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故③符合题意;不同文化交融,但并非走向统一,①错误;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其悠久的历史的独特价值,与时代精神无直接关系,④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祭祀扫墓。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成为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将清明节法定化,可以增加人们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这表明()</p><p>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p><p>③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p><p>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清明节法定化,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这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16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中国浙江省乌镇开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既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了国际平台,也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了中国平台。两个平台的搭建</p><p>A. 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p><p>B. 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p><p>C. 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p><p>D. 加快了各民族文化融合,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故A选项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夸大了两个平台的搭建的意义,排除;C说法错误,两个平台的搭建并没有改变文化传播的手段,排除;D说法错误,两个平台的搭建未必能重塑互联网文化秩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文学形式不断嬗变。文学形式的变化,从根本上说()</p><p>A. 取决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p><p>B. 由文人墨客主导</p><p>C. 受教育普及程度的影响</p><p>D. 由朝代更迭决定</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影响文化的因素的有关知识。文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根本因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故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2016年2月,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之所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因为()</p><p>A.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根本保证</p><p>B. 满足人们文化需求是新闻工作的根本目的</p><p>C. 人民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p><p>D. 新闻工作者必须投身于群众的伟大实践中</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因为人民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选C;A强调了文化创新的作用,不选;B错误,因为新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实践;D不是原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 )</p><p>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p><p>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引导和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①不选;材料也没有体现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②不选;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又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这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③正确;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茶文化,这说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十二五”以来,我国各地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全力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显著。</p><p>材料: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山区贫穷的根源除了资源贫乏外,另一个主要症结是人口文化素质低、生产技能差。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又反过来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p><p> </p></div></div>
<div><p>【答案】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文化扶贫可以消除贫困的文化因素,有利于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p><p>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文化扶贫,可以提高劳动者生产技能,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p><p>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解决文化贫困,能够转变贫困地区群众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激发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热情,实现脱贫致富。</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材料中“山区贫穷的根源除了资源贫乏外”可以得出“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文化扶贫可以消除贫困的文化因素,有利于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材料“另一个主要症结是人口文化素质低、生产技能差”可以得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文化扶贫,可以提高劳动者生产技能,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材料“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可以得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乌镇举办。大会发布“2016年世界互联网发展乌镇报告”,提出了互联网发展治理的若干趋势,再次提醒世人注重互联网思维的建立。</p><p>近年来,某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筛选了若干种古文化遗址保护的做法,从中选择最优方案成功地保护了该地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该地成功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将本地文化遗产制作成3D宣传片,用现代科技讲述遗产的“故事”。同时,也将本地文化遗产展现给世界,既提升了本地文化的知名度,也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内涵。</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大数据对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大意义。</p></div></div>
<div><p>【答案】①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本地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展现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该地运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③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互联网技术,推动了该地文化的传播,提升了本地文化的国际影响力。</p><p>【解析】</p><p>本题题目类型意义类,答题范围文化生活,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互联网大数据对本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何重大意义.某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选择保护方案成功保护文化遗产,运用现代科技讲述文化遗产“故事”,提升本地文化的知名度,也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内涵,依据以上信息,学生可以从文化遗产保护角度说明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从大众传媒的特点角度说明有利于推动该地文化的传播、提升了本地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因素角度说明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