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p><p>知道文化是什么了。”你认为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p><p>①2018年8月18日,第十八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p><p>②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p><p>③2015年10月7日亚投行候任行长金立群表示,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p><p>④2017年7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因此①④属于文化。②属于政治范畴,③属于经济范畴,不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5年8月24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发出通知,公布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基于抗战纪念设施、遗址()</p><p>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所特有</p><p>②可以更好地打造各地的文化形象与品牌</p><p>③可以为人们更好地缅怀先烈提供重要的物质载体</p><p>④可以教育民众铭记近代屈辱历史,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p><p>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讲的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纯自然的事物的区别,不是建立遗址的目的,不符合题意。②与题无关,这些遗址不能当作当地的文化形象与品牌。建立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是通过这些物质载体来发挥其影响民众的作用,③符合题意。通过这些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的建设可以教育民众来铭记屈辱历史,增强民族向心力,④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作为近代思想史开风气之先的人物,梁启超关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言论成为当时治疗国民思想疾病的良药。回答下列小题。</p><p>【1】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p><p>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p><p>②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p><p>③思想文化的繁荣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实现了民族振兴</p><p>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2】如何才能打开思想之门?梁启超告诫人们,“勿为古人之奴隶。”就是不要迷信古人、前人。他说:“非古人之法言不敢道,非古人之法行不敢行,此奴隶根性之言也,夫古人自古人,我自我……以古人之脑筋为脑筋,不过一有机无灵之土木偶。”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是</p><p>A. 对传统文化要“心存敬畏”,发扬和光大</p><p>B. 要继承,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p><p>C. 要摒弃,因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严重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p><p>D. 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批判的吸收</p></div></div>
<div><p>【答案】</p><p>【1】 B </p><p>【2】 D </p><p>【解析】</p><p>【1】试题之所以强调思想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①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说法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转换为物质力量,但注意不是直接,排除;③说法错误,文化属于意识范畴,不可能决定社会发展趋势,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p>【2】试题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首先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全面分析,辩证的看待,既要取其精华,又要去其糟粕,要吸收其优秀成分。梁启超告诫人们不要迷信古人、前人,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批判的吸收,故B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D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糟粕的成分,排除;C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雅图市欢迎宴会发表演讲中提到,海明威《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先后两次去古巴时曾专程去了海明实地氛围。由此可见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和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体验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p><p>①优秀的文化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p><p>②文化决定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和行为方式</p><p>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p><p>④文化总能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古巴优秀作品能得到中国国家主席欣赏,体现了①。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描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先后两次专门去体验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说明文化可以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③入选。②表述错误,文化不能起决定作用,④表述错误,优秀的文化才能起促进作用。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教育是当下最具现实意义的话题之一。回答下列小题。</p><p>【1】有关专家指出,在中国,教育是个人、家庭、国家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对于教育的目的,一是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二是通过教育实现个人、家庭和国家的理想。而在西方,教育的核心是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从中西方对教育的理解中可以得出()</p><p>①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和世界的角度</p><p>②文化支配着人的思维方式、实践方式</p><p>③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教育的迥异</p><p>④文化影响人们在教育实践中目标确定</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近年来,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学校美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意见》强调要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p><p>A. 美育课具有选择、传承文化的功能</p><p>B. 美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p><p>C. 加强美育,便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p><p>D. 美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p></div></div>
<div><p>【答案】</p><p>【1】D</p><p>【2】A</p><p>【解析】</p><p>这段材料主要考查教育特别是美育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美育首先是教育,可以从教育的角度发挥作用,美育也是优秀文化,也可以从文化的力量角度发挥作用。</p><p>【1】中西对教育理解的不同,说明中西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①符合题意。②表述错误,文化不能起决定、支配作用。③表述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中西教育的差异不是文化决定的。正是由于我们对文化的不同、对教育理解的不同,我们在选择教育时抱有的目的也不相同,文化影响人们教育实践目标的确定,④符合题意。</p><p>【2】《意见》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要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体现了教育的选择、传承文化的功能,A符合题意。B表述错误,教育是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C表述错误,过于绝对。D表述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p><p>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②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③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递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第十三届世界华商大会2015年9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登巴萨市召开。俞正声在贺信中指出,华商和气生财的态度、和衷共济的精神、和谐共赢的理念,既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体现,也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视角。由此可见华商()</p><p>①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主力军</p><p>②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p><p>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p><p>④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p><p>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夸大了华商的作用,不合题意。华商继承了和气生财的态度等内容体现了华商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②符合题意。华商成为世界各国人们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视角,说明他们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华商并没有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内涵。</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地时间2015年10月21日晚,习近平出席伦敦市政厅晚宴并发表演讲。习近平指出:在21世纪人类文明的大家园中,各国虽然历史、文化、制度各异,但都应该彼此和谐相处、平等相待,都应该互尊互鉴、相互学习,摒弃一切傲慢和偏见。唯有如此,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共享繁荣。下列观点符合这一讲话精神的是()</p><p>A. 要积极学习和吸收外来一切思想文化</p><p>B. 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促进民族文化发展</p><p>C. 在文化交流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p>D. 在文化交流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讲话中强调在人类文明大家园中,虽然文化多样,但应该和谐相处、平等相待,都应该互尊互鉴、相互学习,所以D符合题意。A表述错误,要学习和吸收优秀外来思想文化;B不符合题意,讲话中强调的是与各国和睦相处,而不是保持民族特色。C不符合题意,讲话中讲的是要相互学习和借鉴,没有强调我国学习吸收外来文化。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作家王蒙曾说:“百十年来谈中华文化都绕不开一个问题,就是汉字。汉字给我们的信息量实在是太丰富了,它既是一幅美术作品,也表达着声音,还表达着历史的典籍,表达着已经不能够说话的那些人的智慧和感情。”可见汉字具有的重要价值有()</p><p>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p><p>②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p><p>③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p><p>④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汉字给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体现了①。人们谈起中华文化,都要谈起汉字,说明汉字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体现了②。③表述错误,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④与题意无关,材料中没有提到汉字与一脉相承的关系。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5年9月20日至21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云南调研时强调,媒体是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要加强传播能力建设,采取多种方式与周边国家媒体开展交流合作,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营造于我有利的周边舆论环境。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p><p>①传媒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的传播</p><p>②无论何时,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p><p>③传媒可以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消除彼此的隔阂</p><p>④媒体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促进邻国对中国立场主张的理解</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表述错误,大众传媒才具有这样的功能。材料中提到“媒体是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可以体会到②。③表述错误,不能消除隔阂。加强传播能力建设能营造于我有利的周边舆论环境,说明媒体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促进邻国对中国立场主张的理解,④符合题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欧洲文化遗产日”活动的起源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法国最早设立,定位为全民共享法兰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节日。如今,文化遗产日已经成为整个欧洲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在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举行,活动期间有五十多个欧洲国家向公众开放大量历史性建筑,让世界各地的民众聚焦欧洲,感受文化传承。之所以这样做是基于()</p><p>A.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p><p>B. 保护文化遗产,能够增强民族优越感</p><p>C. 保护文化遗产,必将促进民族文化发展</p><p>D.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其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材料中“文化遗产日已经成为整个欧洲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在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举行,活动期间有五十多个欧洲国家向公众开放大量历史性建筑,让世界各地的民众聚焦欧洲,感受文化传承”表明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故A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中的“增强民族优越感”不是上述做法的原因,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而非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21日,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佳节。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回答下列小题。</p><p>【1】今天的重阳节,除了是传统佳节,还被赋予了敬老、爱老等新的含义。“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最尊,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我国政府于1989年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下列观点与材料意思不一致的是()</p><p>A. 文化具有继承性和时代性</p><p>B. 庆祝民族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p>C.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p><p>D.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能够因时而变</p><p>【2】重阳节吃重阳糕。重阳节食“糕”,是对登“高”谐音的民俗表达。重阳糕各地无固定品种。南方的重阳糕一般以米粉来做,糯米粉为主,加水搓揉后放入食糖上笼蒸熟,漂亮的可以做成五色。北方的重阳糕,最为著名的发面花果蒸糕是将面粉发酵后扣入小碗中,每小碗底放上各种花果,上笼蒸熟后将面糕倒出,正好各种花果均在面糕上面,并呈馒头状。这表明()</p><p>①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p><p>②传统习俗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p><p>③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各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特征</p><p>④各地区文化都在本区域内独立形成并保持着各自特色</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p><p>【1】D</p><p>【2】A</p><p>【解析】</p><p>【1】试题本题为逆向选择题,题文要你选出下列观点与材料意思不一致的选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这里选项混淆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具体内涵的区别,故D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p>【2】试题“重阳糕各地无固定品种”说明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传统习俗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故①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不符合题意,排除;④说法错误,区域文化既交流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3年12月4日,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有利于()</p><p>①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p>②培养各国公民的文化自觉</p><p>③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p><p>④增强各国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p><p>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利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也利于我们的优秀文化能得以继承和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表述错误,增强我国的文化自觉和自信。④表述错误,各国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归属感,而不是中华文化。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单纯而又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这启示我们要()</p><p>A. 全面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文明</p><p>B. 加强文化交流,变革多样文化</p><p>C. 开展特色活动,传递中华文化</p><p>D. 坚持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单纯而又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启示我们应多开展类似的特色文化活动,传递中华文化,故C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说法错误,文化具有两面性,要批判的继承,排除;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继承,而非变革多样文化,排除;D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继承,而非坚持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假如让你写一篇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政论文,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p><p>A.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坚守传统文化</p><p>B. 和平共处文化渗透扩大文化的影响力</p><p>C. 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各国文化一律平等</p><p>D. 相互借鉴拒绝融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我国走向世界时需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各国文化相互尊重,做到和睦相处,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故C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说法错误,对于传统文化不能固守,而是应该继承和发展,排除;B说法错误,文化渗透是文化霸权主义的做法,排除;D说法错误,我们应该加强融合,此外,材料也没有涉及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入现在的歌词中。如方文山的《青花瓷》中的“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陈小奇的《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中的“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p><p>A.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作品的创新</p><p>B. 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p><p>C. 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p><p>D. 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现在的歌词创作从三千年的诗里汲取营养,并进行创新,体现了A。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西方文化。C表述错误,现代实践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D表述错误,不是古今整合,而是立足于实践,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南京市某小学的孩子们,每天都是在诵读《三字经》、《论语》、《孟子》等经典中开始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学校长期坚持这样的活动,是因为()</p><p>A. 经典诵读能极大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p><p>B. 经典文化教育是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p><p>C. 经典诵读能够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p><p>D. 经典文化教育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材料中学校长期坚持诵读《三字经》、《论语》、《孟子》等活动,这是因为经典文化教育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故D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不符合题意,排除;B说法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面对社会热议的英语高考存废之争,甲认为,废除英语高考可以拯救母语,提高国学素养;乙认为,废除英语高考不利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p><p>A. 甲的不足之处在于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p><p>B. 乙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外来文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p><p>C. 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p>D. 随着高考方案的改革,对外来文化的抵御将进一步增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设问要求不正确的,题中观点正确,甲的观点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设问要求不正确的,题中乙的观点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外来文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对待外来文化不应该抵御,故入选。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授予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在治疗疟疾方面的贡献。回答下列小题。</p><p>【1】“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毛泽东同志于1958年就提出这样的论断。的确,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丰富完善,在世界医药学中无与伦比,也是我国最有原创优势、最有希望取得世界级成果的科技领域。这说明()</p><p>①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重要体现</p><p>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古至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p><p>③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无限的未来</p><p>④中医文化在展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p>【2】屠呦呦曾经说,应该多用现代科学的手段从传统医学中发掘更多的药物,为世界人民造福。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传统中医药一旦打开封闭的围墙,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就发出夺目的光彩。这说明科技()</p><p>A. 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p><p>B. 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p><p>C. 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p><p>D. 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决定性因素</p></div></div>
<div><p>【答案】</p><p>【1】C</p><p>【2】A</p><p>【解析】</p><p>材料以中医药学为依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学生应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包容性的内容,应知道科学技术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p><p>【1】中医药学有原创优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①符合题意。②与题意无关,材料中没有提到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丰富完善,历史悠久,体现了中医文化源远流长,③符合题意。④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提到中医药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p><p>【2】材料中提到“现代科学的手段从传统医学中发掘更多的药物”、“打开封闭的围墙,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等内容说明科学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故选A。B与材料无关,材料并不是强调科技的特点。C表述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发展方向。D表述错误,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5年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期间,山南着力打造和推出大型原创民族歌舞剧《雅鲁藏布》、原生态藏戏演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等一系列活动,让来自全世界的宾客在雅砻大地尽情狂欢,体验藏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感受中华文化的民族风情。下列对藏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关系理解正确的是()</p><p>①藏民族文化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p><p>②藏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特征</p><p>③藏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p><p>④藏民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特征</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故③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不科学,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排除;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一周年之际,新华社于2015年10月14日发布了讲话全文。回答下列小题。</p><p>【1】文中指出,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之所以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是因为()</p><p>A.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和精神火炬</p><p>B. 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p><p>C. 在当代,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p><p>D.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特有的对祖国最深厚感情</p><p>【2】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这启示我们()</p><p>①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②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p><p>③文化发展繁荣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p><p>④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p><p>【1】B</p><p>【2】A</p><p>【解析】</p><p>材料主要考查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的地位,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爱国主义。</p><p>【1】A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和精神火炬。材料中提到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体现了B。C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提到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关系。D表述错误,爱国主义不是我国特有的。</p><p>【2】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忘记历史,启示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①符合题意。不能去价值化、去主流化,启示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②符合题意。故选A。③与题意无关,材料中只是提到我们对待“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态度,而不是强调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④表述错误,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是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5年10月15日至17日,以“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梦·让农民出彩”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农民歌会在安徽滁州隆重举办。此前滁州已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农民歌会。</p><p>材料一: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基础将更加稳固,农民朋友更加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农民歌会的举办无疑顺应这一期盼。滁州以歌为媒,广交四海客商。前四届农歌会期间,滁州共签约项目324个,总投资额达1069.1亿元。农民歌会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将会进一步带动滁州影视城等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场文化盛宴,带来经济的迅猛快速发展。</p><p>材料二:本届中国农民歌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农民当主角,顺应农民的精神追求,呼应群众的文化期待,扎根深情的大地,深入火热的生活,以农村为舞台、以“三农”为题材,创新内容形式、创新题材体裁、创新展现方式,进一步突出“农”字特色,彰显了农村传统特色文化,展农民风采、颂农村新貌,为农村放歌、为时代喝彩,把群众的生活装扮得更加多姿多彩,引领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了农村文化、农民艺术不断繁荣发展,坚定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说明农民歌会的价值所在。</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本届中国农民歌会的成功举办给我们的启示。</p></div></div>
<div><p>【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举办农民歌会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朋友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顺应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农民歌会的举办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农民歌会带动影视城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凸显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作用。</p><p>(2)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本届农民歌会的成功举办正是文化创新的结果。扎根深情的大地,深入火热的生活,启示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农民当主角,顺应农民的精神追求,呼应群众的文化期待,启示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从群众的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进行创新。进一步突出“农”字特色,彰显了农村传统特色文化,启示我们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特色文化中进行创新。以“三农”为题材,创新内容形式、创新题材体裁、创新展现方式,启示我们要不断推动文化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方面创新。</p><p>【解析】</p><p>试题</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说明农民歌会的价值所在,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说明农民歌会的价值所在;其次可以从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农民歌会的价值所在;最后精心组织答案即可。难度不大。</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本届中国农民歌会的成功举办给我们的启示,属于启示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创新。考生在解答时,依据材料有效信息,调动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途径等角度分析说明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p><p>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p><p>材料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汇聚了更加磅礴的民族力量,激励着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必须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和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阐述我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应如何处理中外文化间的关系。</p><p>(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p><p>(3)请你结合习近平书记的讲话精神,为中国首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撰写两句公益广告词,每句不超过15个字。</p></div></div>
<div><p>【答案】(1)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中外文化间应消除偏见、歧视,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我们要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平等相处;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兼收并蓄,反对偏见和歧视。</p><p>(2)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弘扬抗战精神,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和不竭的精神动力。弘扬抗战精神,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弘扬抗战精神,可以动员各族人民投身与现代化建设,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p><p>(3)广告词应以“和平”、“发展”、“尊重”、“包容”等为主题,简洁明了。[来源:</p><p>【解析】</p><p>试题</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和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阐述我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应如何处理中外文化间的关系,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多样性和中华文化包容性。从题干的设问我们可知本题需要阐述对待外来文化或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我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中会遇到多样的国家或民族文化,这需要我们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面对不一样的文化,需要我们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中华民族精神。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可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和抗战精神的实际意义三个方面组织答案即可。</p><p>(3)本题要求考生为中国首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撰写两句公益广告词,每句不超过15个字,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考生所撰写的广告词只要贴合主题,符合每句不超过15个字的限制即可,此外还应注意所撰写的广告词应该简洁明了。</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位于西安市蓝田县的水陆庵以雕塑精美而闻名,当地人用“一部立体的连环画”来概括其别具一格的艺术价值。水陆庵始建于六朝时期,明、清两代曾多次进行过重修,现在的3700多尊泥塑,布满庵内的所有墙壁,大的比真人还高,小的如巴掌一般,这些泥塑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但实际布局严谨,层次分明。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塑像并列,佛、道、儒三教合一。</p><p>水陆庵展现了中华文化怎样的魅力?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p></div></div>
<div><p>【答案】①水陆庵始建于六朝时期,历史悠久,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寺内雕塑精美、布局严谨等,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塑像并列,佛、道、儒三教合一,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④水陆庵别具一格的艺术价值,表明中华文化异彩纷呈,特色鲜明。</p><p>【解析】</p><p>材料中问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可以从中华文化的特征角度进行考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材料中提到水陆庵始建于六朝,明清多次重修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寺内雕塑精美、布局严谨等内容体现了独特性,布满庵的泥塑让人眼花缭乱,体现了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价值,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塑像并列,佛、道、儒三教合一,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