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既可以看成是一个萨克斯手,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美女。这表明</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72dbb8f8/SYS201801021915110400860002_ST/SYS201801021915110400860002_ST.001.png" width="182" height="1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根源于物质</p><p>B. 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p><p>C.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p><p>D. 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意强调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C项符合题意;AD项不符合题意;认识结果是由实践决定的,B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开展的党员“两学一做”教育中,要求党员要增强四种意识,切实规范党员行为,从严管党治党。增强四种意识是因为( )</p><p>A.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p><p>B.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发展的</p><p>C. 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p><p>D.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增强四种意识是因为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起推动和促进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起阻碍作用。D项符合题意;AB项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和植物具有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例如,当大气湿度下降时,松塔的鳞状叶片会张开进行“呼吸”,而湿度上升时又会闭合。英国科学家从中得到启发,利用类似松塔结构的人造纤维系统及结构研制了防潮防护服。这表明( )</p><p>A. 人不仅能够认识世界,更能改造世界</p><p>B. 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变规律</p><p>C. 人为事物的联系有时具有主观性</p><p>D.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事例中通过发现和认识自然服务于人类,表明人不仅能够认识世界,更能改造世界,A项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B项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其主要科学目标除了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使未来的通讯信息永不被破译外,还将在空间尺度进行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在不远的将来,在科幻大片中出现的将一只动物甚至一个人进行量子态隐形异地传送的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p><p>①自然科学的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p><p>②科学创造往往需要科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p><p>③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p><p>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料学幻想变为现实</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哲学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①说法错误;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不一定能将料学幻想变为现实,④说法错误;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实际情况,推动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大会主题由上届“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发展为本届的“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大会主题的发展演变体现了( )</p><p>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p><p>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p><p>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p><p>④认识具有客观性、上升性</p><p>A. ①② B. ①③</p><p>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没有逻辑联系,故排除;题肢④中的“认识具有客观性”说法错误,认识是主观的,具有上升性、无限性、反复性,故排除;题肢①②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为5天),“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这意味着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干涸了。“三候”现象表明( )</p><p>A.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B. 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p><p>C. 认识事物应基于人的主观需要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三候”现象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认识事物应从客观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人的主观需要出发,C错误。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中国杭州G20峰会对世界很重要,对中国也很重要。这是新旧动能转换的节点,是从稳增长到促发展转型的节点,是从危机应对到长效治理转变的节点,是中国为世界作出经济贡献到提供“中国方案”转折的节点。这要求我们</p><p>A. 坚持重点论,着重抓主要矛盾 B. 抓住机遇,实现飞跃</p><p>C. 坚持两点论,处理好次要矛盾 D. 立足局部,推动发展</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2016年中国杭州G20峰会对世界很重要,对中国也很重要,可以看出坚持了两点论,同时,G20峰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节点,是从稳增长到促发展转型的节点,是从危机应对到长效治理转变的节点,是中国为世界作出经济贡献到提供“中国方案”转折的节点,这告诉我们必须要处理好次要矛盾。故C入选。A选项错误,排除。B、D选项没有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引用古语“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下列与“禁微则易,救末者难”所蕴含哲理相似的是( )</p><p>①毫厘之差,或致弊于寰海 </p><p>②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 </p><p>③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p><p>④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p><p>A. ①② B. ②③</p><p>C. ③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禁微则易,救末者难”意思是说禁某事于开端容易,抢救在终结时就很困难,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故题肢①④正确;“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故排除题肢②;“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意思是指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诚信,严守自己诺言比百两黄金还珍贵,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故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心理学家发现,学习压力和学习效率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如图所示)。这启示我们(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1f63cd74/SYS201801021929520287268699_ST/SYS201801021929520287268699_ST.001.png" width="119" height="1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p><p>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决定作用 </p><p>③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p><p>④要把握事物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质变发生</p><p>A. ①③ B. ②③</p><p>C. ②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根据学习压力和学习效率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学习效率呈提高趋势;但是当压力到达一定程度,学习效率反而下降。这启示我们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把握事物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质变发生,①④适合题意;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②是错误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不是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与漫画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1f63cd74/SYS201801021929514506303051_ST/SYS201801021929514506303051_ST.001.png" width="170" height="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p><p>B.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p><p>C.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p><p>D.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漫画意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排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项符合题意;A项说明按规律办事得心应手;C项体现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D项体现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最初的实验中,青蒿抑制疟原虫的效果并不是最好的。屠呦呦再次翻阅我国古代文献,发现有文献记载青蒿里有青蒿汁,但它的使用和中药常用的高温煎熬法不同。对青蒿素的认识( )</p><p>①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 </p><p>②表明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p><p>③是在反复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p><p>④表明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项材料中没有体现;②③项符合题意;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历史属于过去、属于当下、更属于未来,这不只是作家或艺术家需要找寻的永恒,而且是我们——哪怕最普通的百姓群众,在讲述与追踪那些见证过或未曾经历过的故事时,不能遗弃的永恒。从历史中寻找永恒,是因为</p><p>①历史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 </p><p>②历史和未来之间是相通的,具有共性 </p><p>③人民群众决定着未来社会的面貌 </p><p>④未来是以对历史的否定为发展基础的</p><p>A. ①② B. ①③</p><p>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从历史中寻找永恒,是因为历史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历史和未来之间是相通的,具有共性。①②项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力军,③项错误;未来是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④项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上班能拼车.在家能看病.一条微信登门洗衣……”,近年来,与互联有关的商业.服务业新业态高速发展,但“无序竞争,络欺诈,隐私侵权”等问题也让人们对新业态产生疑惑。这要求我们</p><p>①分清主流和支流,但不忽视支流  ②密切关注实际,敢于破除成规陈说</p><p>③抓重点,但也要重视解决次要矛盾 ④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也要正视问题</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近年来,与互联有关的商业.服务业新业态高速发展,但“无序竞争,络欺诈,隐私侵权”等问题也让人们对新业态产生疑惑。这体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前进行与曲折性的关系,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但不忽视支流 ,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也要正视问题,①④适合题意;本题并未涉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主次矛盾,排除②③,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启示我们(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6470af19/SYS201801021829390390897474_ST/SYS201801021829390390897474_ST.001.png" width="186" height="19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p><p>B. 应该认识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p><p>C. 必须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p><p>D. 要敢于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上述漫画中右侧的人之所以成为速度最快的人,在于他不墨守成规,敢于 把方形的物体改造成圆形,启示我们要敢于创新,故选项A正确。选项B和选项C不符合漫画寓意,故排除。 选项D属于形而上学否定观,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机会,凭自己争取;命运,靠自己把握;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透过汪国真的诗句,我们从中体会到的智慧是</p><p>A. 矛盾是普遍的</p><p>B.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p><p>C. 发展是永恒的</p><p>D.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透过汪国真的诗句,我们从中体会到的智慧是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D适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p><p>中国女排在2016年的巴西里约奥运会上,以3∶1力克塞尔维亚,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当奥运赛场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当女排姑娘紧紧抱在一起的那一刻,当亿万观众被深深打动的那一刻……女排精神,激荡起人们心中的一种共鸣,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主教练郎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我觉得女排精神就是一种团队精神,特别是遇到困难、不顺的时候永不放弃。”</p><p>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的历史遗产,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女排精神的传承一直都存在,这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p><p>(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女排精神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p><p>(2)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阐释“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必要性。</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精神的力量。②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女排精神,能够增强我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凝聚力。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有助于激发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热情和积极性。</p><p>(2)①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所以,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离不开个人的无私奉献。②整体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团结协作,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p><p>【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女排精神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p><p>女排精神是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增强我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凝聚力,激发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巨大的推动作。可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等知识加以说明。</p><p> (2) 本题要求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阐释“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必要性。</p><p>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所以,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离不开个人的无私奉献;整体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团结协作,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24~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p><p>全会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为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p><p>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形势的认识和任务的安排体现了哪些对立统一的思想?</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思想和制度两个方面入手,做到了全面地看问题。②事物的性质是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要求我们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全会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肯定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就和党内政治生活展现的新气象,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抓住了主流。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着重把握事物的内部矛盾。“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体现了要重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④在复杂事物的发展中,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因此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体现了全会认识到党的地位和作用,善于抓住重点。⑤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体现了党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意四点皆可得分,每个要点2分,共8分。)</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考查矛盾的观点,要求考生分析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形势的认识和任务的安排体现了哪些对立统一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立统一的观点包括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等知识。“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体现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体现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全会高度评价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了事物的性质是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要求我们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体现了要抓住主要矛盾,抓重点;“为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体现了矛盾的具有特殊性。</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年春节,“抢红包”成为时尚,但事实上,社会各界对此存在一些争议。</p><p>●反方:冲淡年味</p><p>“抢红包”让商业活动冲淡了年味,使很多人耗费了大量时间在网上,而忽略了过年的团圆氛围。对于老年人而言,当晚辈们无论吃饭还是聊天时,都低着头看手机,难免会让他们失落。</p><p>●正方:回归本质</p><p>“抢红包”恰恰让过年的红包回归了本质。现在过年发传统的红包,往往几十块拿不出手,至少百元以上,这已成为一个不小的负担。而网络红包几块钱、几毛钱都可以,互不攀比,大家就是图个吉利,既增添了过年的氛围,也增进了亲友间的友谊,是好事。</p><p>运用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请谈一谈对“抢红包”现象引发争议的认识。</p><p> </p></div></div>
<div><p>【答案】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立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评价“抢红包”现象时,人们往往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p><p>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抢红包”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影响了人们对其性质和作用的认识。</p><p>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能把握“抢红包”的尺度,不分时间、场合“抢红包”,冲淡年味并引发争议是不可避免的。</p><p>【解析】本题考查知识指向明确,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谈一谈对“抢红包”现象引发争议的认识,应从认识主体、认识客体等多个方面阐述引发争议的原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评价“抢红包”现象时,人们往往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认识具有反复性,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抢红包”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影响了人们对其性质和作用的认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如果我们不能把握“抢红包”的尺度,不分时间、场合“抢红包”,冲淡年味并引发争议是不可避免的。</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