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35:16

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p><p>该题目主要判断类题目。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故该判断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p><p>试题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具有从属意义,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故从基本派别来看,只是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题目观点错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p><p>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先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题目观点错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p><p>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是并不否认静止。它指出静止是从一定的关系上考察运动时,运动表现出来的特殊情况,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故题目观点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p><p>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故题目观点错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老马识途”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p><p>“老马识途”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故题目观点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p><p>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故题目观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p><p>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p><p>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p><p>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p><p>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以爱因斯坦的观点为背景材料,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p><p>“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这表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①符合题意;“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表明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③符合题意;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排除②;题中材料不涉及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排除④。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古至今,各种哲学流派繁多,有些根本观点相同,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p><p>①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p><p>③科学的科学            ④正确的学说</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①②适合题意;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但不是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③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不一定是正确的,④错误;本题答案选A。</p><p>考点: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苏格拉底对美德的哲学回答,就是寻找不论大人还是小孩,不论女人还是男人,所具有的美德的共同本性。这体现哲学思维的特点是</p><p>A. 目的和计划性</p><p>B. 具体和生动性</p><p>C. 实用和创新性</p><p>D. 抽象和反思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苏格拉底对美德的哲学回答,就是寻找不论大人还是小孩,不论女人还是男人,所具有的美德的共同本性。这体现哲学思维的特点是抽象和反思性,哲学则对世界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D适合题意;意识具有目的和计划性,A不合题意;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让一个吸烟成瘾的人成功戒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嗑瓜子、嚼口香糖,科学家还找到了新的戒烟方法。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新西兰科学家发现,使用手机短信戒烟方法可以使吸烟的年轻人戒烟率翻倍。这说明</p><p>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p>B.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p><p>C.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最基本的哲学派别</p><p>D.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A本身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戒烟方法的发现与创新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B说法正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C“最基本”表述错误;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哲学基本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p><p>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p><p>②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p><p>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能不能正确认识物质的问题展开的</p><p>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②④正确,①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四川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要求,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制度,重大决策终身追究告别“拍脑袋工程”。近年来,我国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自己的政绩或喜好,不调查研究,“拍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重大失误。这种“拍脑袋”决策属于</p><p>A. 肯定存在决定思维的唯物主义观点</p><p>B. 否认存在决定思维的唯心主义观点</p><p>C. 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不可知论观点</p><p>D. 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可知论观点</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近年来,我国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自己的政绩或喜好,不调查研究,“拍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重大失误。这种“拍脑袋”决策属于否认存在决定思维的唯心主义观点,B适合题意;其它选项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震现象是一种“客观实在”,实实在在地作用于人类生活。关于对“客观实在”的理解正确的是</p><p>A.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p><p>B. 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p><p>C. 人们抽象出来的一切现象</p><p>D. 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的属性和本质</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是所有物质现象的共同特点,故D正确;AC表述错误;B说法不全面。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p><p>A. 劳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客观的</p><p>B.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p><p>C. 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p><p>D.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B适合题意;A、C、D也说明社会的物质性,但不是集中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俗语说:“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其中蕴涵的哲学寓意是</p><p>A. 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p><p>B.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p><p>C. 物质是始终处于运动变化的过程中</p><p>D.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哲学寓意是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B选项表述正确入选。A选项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D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93%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这一事实蕴含的哲理是</p><p>A. 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出现的</p><p>B.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p><p>C.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p><p>D.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据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93%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这说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D适合题意;其它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都属于</p><p>A.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p><p>B.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p><p>C. 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p><p>D. 神创论观点</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管怎么运动,日月星辰总是沿着一定的轨道运转,电流变化必然引起磁场变化,磁场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上述事实主要说明</p><p>A.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p><p>B. 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p><p>C. 事物有时处于静止状态</p><p>D. 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不管怎么运动,日月星辰总是沿着一定的轨道运转,电流变化必然引起磁场变化,磁场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上述事实主要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适合题意;A、B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遥看瀑布挂前川”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名句。后人评论此句意境全在“挂”字上,因为“挂”字生动地体现了</p><p>A.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p><p>B.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p><p>C.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p><p>D. 运动与静止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遥看瀑布挂前川”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名句。后人评论此句意境全在“挂”字上,因为“挂”字生动地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适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东北地区为治理“冬霾”问题,采取了加强组织领导、技术指导、督导考核、宣传引导等措施,治理人为的秸秆焚烧问题。这些措施表明</p><p>A. 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p><p>B. 向雾霾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p><p>C. 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p><p>D. 治理雾霾的前提是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2017年东北地区为治理“冬霾”问题,采取了多种措施治理人为的秸秆焚烧问题,这些措施表明治理雾霾的前提是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D正确且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并不仅仅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A说法错误;向雾霾宣战并不是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说法错误;矛盾具有普遍性,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并不能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段子手在事后调侃“人机大战”时说,“我叫李世石,我和阿尔法狗(AlphaGo)最大的区别就是我赢了我高兴,它却不会。”这是因为</p><p>①阿尔法狗有智能没智慧        </p><p>②阿尔法狗是人类思维的产物</p><p>③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p><p>④阿尔法狗无法模拟人脑的功能</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阿尔法狗只是人类的一种工具,不会具有人的意识。④选项表述错误,阿尔法狗可以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题目中,段子手在事后调侃“人机大战”时说,“我叫李世石,我和阿尔法狗(AlphaGo)最大的区别就是我赢了我高兴,它却不会。”这是因为阿尔法狗有智能没智慧,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故①③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口技艺人的“妙绝”就在于仅以“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用这些简单的道具摹拟出惟妙惟肖各种声响。这是口技者在长期的实际生活中通过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献给社会的一种艺术。这说明艺术</p><p>①来源于人的大脑    </p><p>②在形式上是主观的</p><p>③是纯意识构建的联系    </p><p>④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这是口技者在长期的实际生活中通过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献给社会的一种艺术,这说明艺术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意识的内容并不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①说法错误;意识本身并不能构建事物的联系,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p><p>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p><p>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p><p>③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p><p>④意识是认识主体的纯主观感受</p><p>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①②适合题意;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反映,③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2月27日,保定定兴县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根据墓葬的结构、雕刻图案及器物残件,初步推断为明代墓葬。由此可见</p><p>A. 意识具有目的性</p><p>B.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p><p>C.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p><p>D.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题干中,考古人员根据墓葬的结构、雕刻图案及器物残件,初步推断为明代墓葬,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故B正确;AD与题意无关,排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故C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由于</p><p>A. 正确意识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p><p>B. 认识源于实践,叉推动实践的发展</p><p>C. 精神的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p><p>D.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题干中我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因为正确意识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故A正确;正确的认识会推动事件的发展,故B错误;C“直接”表述错误,排除;题干没有强调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问题,D与题意无关。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黑洞是一种人们至今还没有观察到的特殊物质,但科学家根据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对黑洞的特征做了生动的描述。材料说明了人的意识能够</p><p>A.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p><p>B. 追溯过去,还原真相</p><p>C. 全面反映事物的现象</p><p>D. 进行创造性反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黑洞是一种人们至今还没有观察到的特殊物质,但科学家根据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对黑洞的特征做了生动的描述。这说明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D适合题意;A不合题意;B、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杜威认为,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费尔巴哈认为,理论的活动是真正的人的活动,实践则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这两种观点都否认了实践的</p><p>A. 客观物质性</p><p>B. 主观能动性</p><p>C. 社会历史性</p><p>D. 直接现实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涉及实践的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材料中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材料中的这两种观点都否认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C适合题意;其它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塑料使用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这反映了</p><p>A.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p><p>B. 认识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p><p>C. 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并促使人们去解决</p><p>D. 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反复发生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塑料使用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这反映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并促使人们去解决,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从认识论角度看,这段话表明</p><p>A. 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有价值</p><p>B. 只要经过失败就一定能成功</p><p>C. 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p><p>D. 真理是在谬误中产生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从认识论角度看,这段话表明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C适合题意;A是唯物论角度,不合题意;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真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p><p>A. 真理是人们对具体生动的现象的反映</p><p>B. 真理是在实践中能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p><p>C.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p><p>D. 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适合题意;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A错误;B、C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韩国首尔大学演讲时指出,“有些人认为发展起来的中国必然成为一种‘威胁’,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牛魔王”,“好在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随着这样那样的说法而改变”。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意在表明</p><p>①谬误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p><p>②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p><p>③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p><p>④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真理的内容。材料强调“好在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随着这样那样的说法而改变”,体现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②③选项符合题意。谬误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的反映,①错误,排除。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④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科院通过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现,宇宙中存在着质量为14万亿电子伏左右的“新物理粒子”。科学家预测,它可能就是人们长期以来寻找的暗物质。这表明</p><p>①人的认识是无限的</p><p>②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p><p>③“新物理粒子”也具有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p><p>④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历史条件推动认识</p><p>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认识的无限性。每个人、每代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①说法不准确,应排除;认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④说法错误,错在“超越”;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大量数据的获取、传输、处理、分析等变得越来越便捷。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就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这说明</p><p>①突破事物现象的联系,才能抓住本质联系</p><p>②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绝对的</p><p>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p><p>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p><p>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大量数据的获取、传输、处理、分析等变得越来越便捷。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就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这说明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但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④适合题意;①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排除;联系是有条件的,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0月14日,第一家无人餐厅在杭州开业。没有一个点菜员、没有收银员、没有钱包,全程智能点餐,刷脸支付,吃完就走。“未来智能餐厅”其背后是物联网、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给传统行业带来的变革。这说明</p><p>A. 联系是是普遍的,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p><p>B. 联系是客观的,人可以根据需要创造联系</p><p>C. 联系是固有的,要抓住事物表面相似之处</p><p>D. 联系是多样的,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未来智能餐厅”其背后是物联网、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给传统行业带来的变革,这说明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D正确且符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但并不意味着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A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B说法错误;C与题意无关,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教育要循序渐进,静待花开,要“唤醒,,而非“催熟”。这句话体现了</p><p>①规律具有客观性</p><p>②事物的联系都是本质的联系</p><p>③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p><p>④要充分发挥主观意识的作用</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教育要循序渐进,静待花开,要“唤醒,,而非“催熟”,这句话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也表明要坚持适度的原则,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事物的联系既有本质的联系,也有现象的联系,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同一片天空,紧邻的区域,空气会发出相互传输、渗透和影响。立足一地一时治理雾霾还远远不够,各地区联控破解区域性环境污染势在必行。区域联合治理雾霾的方法体现了</p><p>A. 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p><p>B. 系统要素的有序性决定事物的发展</p><p>C. 把要素结合起来就能发挥最大功能</p><p>D.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A选项说法错误,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排除。B选项说法错误,系统要素的有序性不能决定事物的发展,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C选项太绝对化,排除。材料:“京津冀联防联控破解区域性环境污染。”体现了D选项,由此可见,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针对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变暖的问题,人类不断探索着气候治理的措施,从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再到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全球气候治理经历了20多年的曲折发展。但在2017年第23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特朗普仍坚持“美国优先”原则,退出《巴黎协定》,此举遭到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这对全世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全球安全的努力来说是“一件令人极其失望的事”。</p><p>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p></div></div>
<div><p>【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②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患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等条件的限制。由于立场观点不同,特朗普坚持“美国优先”原则,退出《巴黎协定》。 ③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由于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全球气候治理也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再到《巴黎协定》经历了20多年的曲折发展。</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上述材料,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和含义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十三五”时期是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p><p>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如何处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农村扶贫开发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应按照全面小康建设的整体部署,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实现。</p><p>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有助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p><p>【解析】</p><p>本题以处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农村扶贫开发的关系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等知识的把握,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设问指向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如何处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农村扶贫开发的关系。解答时首先明确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处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农村扶贫开发的关系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