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35:04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9月月考政治(选修)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当你听说放鞭炮可以驱邪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惊讶?只要你惊讶,你就会产生联想,你也许会问:鞭炮是什么?是怎样生产制造的?其原料是什么?“邪”是什么?“邪”是哪里来的?“邪”被鞭炮驱走后,又到哪里去了?到外国去了吗?还是到月球去了?如果第二天“邪”又回来了,要不要再放鞭炮?“邪”到底是什么,多长、多高、多宽、多重……正如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在《泰阿泰德篇》中所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这一材料说明()</p><p>A. 哲学是惊讶等情感因素的集合</p><p>B. 哲学就是惊讶、恐怖等一些情绪化的东西</p><p>C.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生活与实践</p><p>D. 哲学产生于闲人对一些无聊问题的思考</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本题题干以“追问生活中放鞭炮为何能驱邪”为例来说明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源于我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不是情感因素的集合,故A、 B选项错误;放鞭炮是人们生活中的事,对此无限追问就会上升到哲学命题,说明哲学产生于人类的生活与实践,故C正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的形成离不开哲学家的思考和整理,故D的说法不科学。本题正确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苏格拉底曾经和美诺一起讨论什么是“美德”。美诺讲了男人的美德是什么,女人的美德是什么,老人和青年人的美德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学的回答。由此可见,哲学的特点是()</p><p>A. 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p><p>B. 哲学是现成的知识,可以随意接受和套用</p><p>C. 揭示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p><p>D. 哲学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特定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哲学的特点是揭示世界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C说法符合题意。A不是哲学的特点,而是具体科学,不符合题意。B说法不对,哲学不是随意的。D不是哲学的特点,而是具体科学,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活中,哲学无处不在、无事不有。生活与哲学的关系()</p><p>①哲学指导人们更好的生活</p><p>②哲学总是自觉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p><p>③哲学总是不自觉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p><p>④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需要哲学</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④符合题意;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②③不选。故选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p><p>A. 闻鸡起舞</p><p>B.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p><p>C. 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p><p>D. 太阳东升西落</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闻鸡起舞不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观点,A项不选;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方法论,不是世界观,B项不选;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C项正确;太阳东升落只是人们对自然界中物质的看法,不属于世界观,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眼下的校园,不少中学生热衷于明星绯闻、追求超前享受、个人主义思想膨胀。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要迫切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这是因为()</p><p>A.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p><p>B. 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p><p>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p>D. 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中学生热衷于明星绯闻、追求超前享受、个人主义思想膨胀”属于方法论,“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属于世界观,上述材料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C符合题意;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说法错误;B中“互相转化”说法错误;D中“相对独立”说法错误。本题答案选C。</p><p>【知识定位】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p><p>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p><p>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p><p>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p><p>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p><p>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符合题意,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②表述错误,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人都有,不是必须学习哲学才有世界观和方法论。③符合题意,不同的哲学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不同,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不同。④表述错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某校高二(1)班的一堂哲学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这一课题争论不休,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在你看来,哲学和经济学的关系应是</p><p>①哲学和经济学同时产生,密不可分</p><p>②哲学以经济学为基础</p><p>③哲学可以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p><p>④经济学以哲学为基础,随哲学发展而发展</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哲学与经济学等具体科学不是同时产生的,①不选;哲学以经济学等具体科学为基础,②正确;哲学可以为经济学等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正确;哲学以经济学等具体科学为基础,随着经济学等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恩格斯的这个论断阐明()</p><p>A.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p><p>B.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p><p>C.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p>D.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真正推动哲学前进的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故B选项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哲学是一门科学,但并非是“科学之科学”,排除;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它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p><p>A.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p>B.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p><p>C.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D.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选出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哲学有正误之分,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不能说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故C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 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p><p>B. 哲学的产生与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p><p>C. 哲学作为社会革命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决定作用</p><p>D. 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小题考查的是哲学。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A、C、D的说法都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古代欧洲,有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p><p>A.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p><p>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p><p>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p><p>D. 唯心主义观点</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符合题意,古代欧洲认为水是本原,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B不合题意,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C不合题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D不合题意,认为水是本原是唯物主义观点。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蝇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命题。</p><p>A. 唯心主义    B. 唯物主义    C. 悲观主义    D. 教条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长相是客观的,接受自己的长相,也就是面对现实,属于唯物主义,B适合题意。</p><p>考点:唯物主义的知识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列选项和漫画寓意相反的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0/08/ed46f156/SYS201905100840281958926054_ST/SYS201905100840281958926054_ST.001.jpeg" width="140"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存在即被感知</p><p>B. 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p><p>C. 天地合而万物生</p><p>D.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唯物主义观点;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由此可见,A与漫画所属哲学派别不一致,该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和唯心主义观点根本对立的说法是 ( )</p><p>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p><p>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p><p>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p><p>④气者,理之所依也</p><p>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是唯物主义,②③④是唯物主义的表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0/08/ed46f156/SYS201905100840284440380359_ST/SYS201905100840284440380359_ST.001.png" width="166" height="1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p><p>B.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p><p>C. 存在就是被感知</p><p>D. 天不变、道亦不变</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漫画中面对半轮太阳,公鸡如是说,“‘我不叫’,太阳就不出来”,认为太阳出不出来是由它决定的,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符合漫画寓意,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不符合题意,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D均与漫画不符,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无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埃及金字塔上的这段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p><p>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p>B.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p><p>C. 主观唯心主义</p><p>D. 客观唯心主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这是把“神”的意志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端午节,民间有在屋中贴五毒图的民俗,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种民俗表明(  )</p><p>A. 人们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p><p>B. 人们改造自然物必须以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为前提</p><p>C. 仅凭主观愿望是可以改变客观现实的</p><p>D. 唯心主义对指导人们改造自然有积极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这种民俗表明了人们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A项正确;这种民俗并没有表明人们改造自然物必须以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为前提,B项不选;仅凭主观愿望是不可以改变客观现实的,C项错误;材料没有表明唯心主义对指导人们改造自然有什么积极作用,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哲学的角度讲,下图漫画的做法</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0/08/ed46f156/SYS201905100840288014784739_ST/SYS201905100840288014784739_ST.001.png" width="179"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忽视了社会实践是哲学产生的基础</p><p>②没有认识到思维离不开存在</p><p>③否认了存在对思维的决定作用</p><p>④否认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p><p>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没有学会飞,就千万别出来,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第一的观点,把认识凌驾于实践之上,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没有认识到存在决定思维,社会实践是哲学产生的基础,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与题意不符,题中的做法,承认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某教会建造了一座尖顶的教堂,主教请当地的一位工程师为其设计避雷针,工程师说: “教堂是天国驻人间的大使馆,有上帝保护,安装避雷针是多余的。 ”主教说: “请先生装避雷针,这是上帝的旨意。 ” 工程师和主教的观点体现了他们具有:(      )</p><p>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B.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思想</p><p>C.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D.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题目中,该工程师认为,教堂是天国驻人间的大使馆,有七帝保护,安装避雷针是多余的;而主教则认为,让工程师安装避雷针是上帝的旨意。故可以看出工程师以及主教均承认上帝的存在,故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选项入选。其他选项均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日本科学家发现,在零下273摄氏度的极低温和18特斯拉的强磁场下,复合晶体电阻为零,呈超导状态,这就是“磁场感应超导现象”,这一发现打破了迄今为止认为强磁场会使超导物质的超导性消失的认识.这说明(&#xa0;&#xa0;&#xa0;)</p><p>A. 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p><p>B.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先错误后正确</p><p>C. 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p><p>D.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温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p><p>A. 机械唯物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客观唯心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不符合题意,B正确,C不是客观唯心主义不符合,D不符合,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专家认为,虽然目前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科技水平有限,对地震的准确预测难以实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地震的一些前兆,及时地做出预防措施。这说明(   )</p><p>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p><p>②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p><p>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p><p>④人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p><p>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地震的一些前兆,及时地做出预防措施,这说明人们的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正确;人能通过观察地震的一些前兆而作出预防,这说明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②正确;人们能够对地震做出预防,这说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③正确;材料只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没有体现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事做人的。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斗,不屈不挠。以下材料说明</p><p>A.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p><p>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p><p>C. 哲学是自发产生的世界观</p><p>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哲学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材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B适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话反映的是(  )</p><p>A. 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B. 唯心主义的运动观</p><p>C. 正确的运动观    D. 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仁者心动认为人的主观想法决定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A排除,B正确,C说法错误,是错误的运动观,D没有体现,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p><p>A.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p><p>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p><p>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p><p>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把人的生死,祸福,统统看成是由某种神秘力量预先规定的,人在这种力量面前无能为力,故B选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科学发展观不仅广泛借鉴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而且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这表明()。</p><p>A. 物质与意识是不可分割的</p><p>B. 物质决定意识</p><p>C. 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p><p>D. 思维具有决定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物质可以脱离意识单独存在,A错误;C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错误;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p><p>A.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哲学的物质概念</p><p>B. 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p><p>C.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p><p>D. 否定了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把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当做这个世界的本源,这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的依据。故B选项表述正确。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第一次实现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是因为它()</p><p>A. 正确揭示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p><p>B. 科学地界定了哲学的基本问题</p><p>C. 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p><p>D. 提出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科学理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第一次实现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是因为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C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表明它()</p><p>A. 包括人类的全部智慧</p><p>B. 对实践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p><p>C. 能帮助人们解决一切问题</p><p>D. 能保证人们在实践中不犯错误</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包括人类的全部智慧,A项不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表明它对实践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能帮助人们解决一切问题,C项不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能保证人们在实践中不犯错误,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是因为它()</p><p>A. 彻底否定了一切旧哲学</p><p>B. 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p><p>C. 对当时的具体科学知识进行了概括和总结</p><p>D. 正确地揭示了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最一般规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地世界观,是因为它正确地揭示了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最一般规律,故D选项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吸收了以往旧哲学的优秀合理成分,并不是彻底否定了一切旧哲学,排除;B说法错误,哲学是一门科学,但并非是“科学之科学”,排除;C说法错误,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有严格界限,所有的哲学都是对当时的具体科学知识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恩格斯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p><p>恩格斯说:“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p><p>上述两段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试简要分析。</p></div></div>
<div><p>【答案】上述两段话说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p><p>【解析】</p><p>本题以恩格斯的相关言论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恩格斯的这两段话说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考生从以上方面回答即可。</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p><p>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p><p>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p><p>(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p><p>(2)简要分析上述两种世界观。</p></div></div>
<div><p>【答案】(1)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p>(2)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错误的。</p><p>材料二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科学的。</p><p>【解析】</p><p>试题</p><p>(1)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有关知识,要求能够有效区分二者即可。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致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王守仁的“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夸大了人的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本原的观点都属于唯物主义,荀子认为的“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承认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是将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哲学上的物质,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p>(2)本题要求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近一步分析两种观点。回答本题首先要说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在此基础上,近一步指出主观唯心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p>材料二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p><p>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p><p>【解析】</p><p>本题以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体现在它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等方面进行说明。</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三个“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形成了体现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大众需求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把国情同世情结合起来,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既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民族性,又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三是把科学认识同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坚持在理论创新中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指导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p><p>上述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特征?请简要说明。</p></div></div>
<div><p>【答案】坚持了科学基础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既立足国情,又把握世界潮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和世情,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指导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特征。</p><p>【解析】</p><p>这道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实践的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结合,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材料中的立足中国国情, 形成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国情、把握世界潮流;科学认识同价值目标等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9月月考政治(选修)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