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平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源于</p><p>A. 哲学家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思考 B. 我们童年时代的异想天开 C. 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 人们的理性与智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哲学的起源的相关知识。哲学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所以,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C项正确;A、B、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p><p>A.人们对世界的各种认识的总和 </p><p>B.人们关于世界的知识体系</p><p>C.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p><p>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A中世界观是各种认识的总和,说法不对。B中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知识体系,说法不对。C中世界观是对“客观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说法不对。所谓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与世界观主要的区别是</p><p>A. 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p><p>B. 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p><p>C.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不一定是科学的</p><p>D. 世界观是零散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的相关知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人们需要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把握。而世界观人人都有,是人们自发的形成的、零散的,D项正确;哲学和世界观都以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A项说法错误;B项体现的是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不是区别,不符合题意,排除;哲学和世界观都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C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p><p>A.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p><p>B.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p><p>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p><p>D.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的相关知识。一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另一方面,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项正确,D项错误;A项中的“相互决定”说法错误,排除;B项中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爱因斯坦的这段话表明</p><p>A.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p><p>B.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p><p>C.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p><p>D.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材料正确的揭示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C适合题意;AB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p><p>A.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p><p>B. 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p><p>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p>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故ABD项错误。本题选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p><p>A.对哲学含义的不同回答 B.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p><p>C.对物质能否被认识的不同回答 D.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p><p>A. 客观唯心主义</p><p>B. 唯物主义</p><p>C. 不可知论</p><p>D. 可知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不可知论的相关知识。 “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 休谟认为,人的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人的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这是一种不可知论观点,C项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世界的本原问题,A、B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在,每逢嫁娶、乔迁、生子,有些人总要选个“黄道吉日”,祈求神灵保佑平安、幸福。从哲学角度看,这些人的观念属于</p><p>A. 客观唯心主义</p><p>B. 主观唯心主义</p><p>C.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p>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现在,每逢嫁娶、乔迁、生子,有些人总要选个“黄道吉日”,祈求神灵保佑平安、幸福。从哲学角度看,这些人的观念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适合题意;其他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这就是说,真正的哲学</p><p>A. 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p>B. 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p><p>C.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D.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物质上的反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也就是说真正的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B项正确;任何哲学都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体现了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不是物质上的反映,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指</p><p>A. 具体的物质形态</p><p>B. 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实在</p><p>C. 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p><p>D.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物质的含义的相关知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项正确;物质与物质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A项把物质等同于物质形态,说法错误,排除;物质具有可知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B项说法错误;物质是对除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共性的抽象和概括,C项将有形的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p><p>A. 联系 B. 静止 C. 矛盾 D. 运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的相关知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此,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项说法正确;A、B、C项均不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排除。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 )</p><p>A.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p><p>B.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p><p>C. 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p><p>D. 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B适合题意;A、D不适合题意,排除;离开意识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C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的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p><p>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p><p>B. 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p><p>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p><p>D. 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运动的绝对性的相关知识。孔子认为,时光流逝就像这河中之水一样啊,白天黑夜不停地奔流。孔子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A项正确;B、D项说法正确,但不是孔子的观点所蕴含的哲理,排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规律的客观性是指</p><p>A.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p><p>B. 它可以被人的感官感知</p><p>C.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p>D. 人们不能掌握它,只能服从它</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C说法正确;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A说法错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无法被人的感官感知,B说法错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D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是</p><p>A. 意识根源于人脑</p><p>B. 意识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p><p>C. 意识是先于物质而产生的</p><p>D.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D项正确,B项错误;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A项说法错误,排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先于意识而存在,C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p><p>A.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p><p>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p><p>C. 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p><p>D. 价值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对放学铃声和考试铃声的两种不同反映,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其不同是因为受到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这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适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C项说法错误;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管哪种宗教信仰的神,都是按照人们自己的形象和经验塑造的。这一事实说明</p><p>A. 神是客观实在的东西</p><p>B. 神是一种虚幻的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p><p>C. 神是头脑中自生的,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神</p><p>D. 神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意识的本质的相关知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管哪种宗教信仰的神,都是按照人们自己的形象和经验塑造的。这一事实说明神的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反映,在客观世界中能找到它的原型,D项正确;A、B、C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说明</p><p>A.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p><p>C.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 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材料表明怒、悲、惊、恐、忧的情绪代表的是人们不同的意识,这些意识对人体的器官产生不 同的影响,这体现了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意识活动的特点是</p><p>①随意性②目的性③自觉选择性④主动创造性</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的相关知识。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正确;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反映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③④正确;随意性不是意识活动的特点,①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p><p>A.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p><p>B. 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赖,密不可分</p><p>C. 物质和意识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干</p><p>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所以正确答案选择D。A.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忽略了意识的反作用;B. 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相互依赖表述错误,物质可以不依赖与人的意识而存在;C. 物质和意识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干,表述错误。</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504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5" style="width:6.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物质</p></td><td colspan="4" style="width:446.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决定: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求:从实际出发)</p></td><td rowspan="5" style="width:17.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识</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281.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p></td><td style="width:4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纵向</p></td><td rowspan="2" style="width:58.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p></td><td rowspan="4" style="width:33.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识具有能动性</p></td></tr><tr style="height:13.5pt"><td style="width:281.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p></td><td style="width:4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横向</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281.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td><td style="width:4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对外</p></td><td rowspan="2" style="width:58.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p></td></tr><tr style="height:13.5pt"><td style="width:281.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p></td><td style="width:40.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对内</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心想事成”“美梦成真”是对人们美好的祝福。但从哲学角度看</p><p>A. 夸大了规律的决定作用</p><p>B.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p><p>C. 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p><p>D. 否定了意识的决定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心想事成”“美梦成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是并非心所想就能成功、做美梦就能成真,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所以正确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p><p>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p><p>②意识决定物质的存在和发展</p><p>③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p><p>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p><p>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表现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①③④正确;辩证唯物主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也承担了资源环境发展的代价。鉴往如来,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p><p>联系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分析,应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p></div></div>
<div><p>【答案】①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尊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p><p>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p><p>【解析】</p><p>此题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规律的相关知识。</p><p>设问要求“联系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分析,应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规律客观性”的知识。其次,要明确从哲学角度回答措施类试题一定要注重回答方法论要求。然后结合材料,分别从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两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56.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理内容</p></td><td style="width:152.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r><tr style="height:80.25pt"><td style="width:256.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p><p>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p></td><td style="width:15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p></td></tr></table><p> </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这一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并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p><p>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的认识。</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对《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修正。</p><p>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重视意识作用。修正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适应新形势,将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以实现。</p><p>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修正体现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发挥高度的建设热情紧密结合。</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的认识。</p><p>本题知识要求和问题指向都很明确,可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的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修正后的作用)。</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高、快、宽、大、亮等形象工程,沿袭先污染后治理、先规模后效益、先建设后规划的发展途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文明建设被严重忽略。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该科学决策,正确履行职责。</p><p>依据材料,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应怎样做到实事求是。</p><p> </p></div></div>
<div><p>【答案】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客观性,按规律办事。城镇化的建设,不能盲目求快、大等,要从当地实际出发,要遵循城镇发展规律,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关系,关注生态文明等。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还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正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③做到实事求是,就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p><p>【解析】本题以我国城镇化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应怎样做到实事求是。本试题总体来看,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其设置比较科学。首先,可以从尊重规律客观性,按规律办事的角度说明城镇化的建设,不能盲目求快、大等,要从当地实际出发,要遵循城镇发展规律;其次,可以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说明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正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最后,可以从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