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34:33

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xa0; &#xa0;&#xa0;&#xa0;)</p><p>A. 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p><p>B. 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p><p>C.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p><p>D. 政治是基础,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但是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A错误,文化不是基础,夸大了文化的作用;B错误,经济是基础;D错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和谐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我国传统文化中“贵和”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有深刻影响。这表明文化(&#xa0; &#xa0;&#xa0;&#xa0;)</p><p>A. 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p><p>B. 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p><p>C. 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p><p>D. 决定人们的世界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材料中“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有深刻影响”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选B;A和D错误,因为文化不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C与材料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动物,因此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牛和草地在一起。这说明</p><p>A. 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交往方式</p><p>B. 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价值选择</p><p>C. 文化的差异带来生活方式的差异</p><p>D. 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材料中“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体现了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选D;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求得自身解放的理论武器。这说明(&#xa0; &#xa0;&#xa0;&#xa0;)</p><p>A.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p><p>B.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p><p>C. 任何性质的文化都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p><p>D. 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作为优秀文化的巨大反作用,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求得自身解放的理论武器。D项符合题意;A项强调的是物质力量的决定作用,与题意不符;精神力量是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B项说法错误;优秀的、先进的文化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全国剪纸艺术之乡河北蔚县,积极利用剪纸艺术开发旅游纪念品,使以往人们仅仅用来贴窗花、自娱自乐的小小剪纸,成长为产值数亿元的当地支柱产业。这表明</p><p>A. 文化是经济的基础    B. 科技带动文化发展</p><p>C. 经济促进文化发展    D. 文化推动经济发展</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小小剪纸,成长为产值数亿元的当地支柱产业”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故D选项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排除;B与题意无关,排除;C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作用,而不是经济对文化的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xa0;)</p><p>A. 受教育程度和学历    B. 科学文化水平</p><p>C. 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    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故D选项表述正确入选。其他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越来越广泛、深入。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不高、能力不强等问题会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这说明</p><p>A.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 政治与经济相互交融</p><p>C. 文化发展促进政治发展    D. 政治活动就是文化活动</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这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不是说明政治与经济相互交融,A项正确,B项不选;优秀文化可以促进政治发展,C项不准确;政治活动就是文化活动说法错误,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是写女子像男儿一样,驰骋沙场,保家卫国,凸显“忠、孝、勇”以及男女平等、国家利益至上等价值观念。而美国版的《花木兰》故事则突出爱情,强调个人的成就与自我实现。这种差异表明(&#xa0; &#xa0;&#xa0;&#xa0;)</p><p>A. 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p><p>B. 文化差异是由价值观的差异决定的</p><p>C.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p><p>D. 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中国的《花木兰》和美国版的《花木兰》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表明文化会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C项符合题意;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但不能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A项说法错误;文化差异是由不同的经济政治条件决定的,而不是由价值观的差异决定的,B项说法错误;文化的差异并能完全阻碍人们的交往,并不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办的“永远的雷锋”大型主题展览受到人们的欢迎,前来参观的观众逾十万,其中八千多人当场注册了实名志愿者。这表明</p><p>A. 文化影响人的行为方式</p><p>B. 优秀文化对人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p><p>C.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p><p>D. 社会实践活动推动文化的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表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会对人产生影响,“永远的雷锋”大型主题展览深深感染了前来参观的观众,其中八千多人当场注册了实名志愿者,说明优秀文化对人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优秀的、先进的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C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实践对文化推动作用,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城市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品质,不仅关系到市民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水平。这是因为(      )</p><p>①特定的文化环境影响人的生活品质    </p><p>②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物质力量</p><p>③不同的价值观念决定人的认识水平    </p><p>④文化作为重要资源,经济功能越来越强</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一个城市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品质,不仅关系到市民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水平”体现了特定的文化环境影响人的生活品质,同时,文化影响城市的发展水平是因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功能越来越强,选B;②错误,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③错误,价值观影响认识水平,不是决定。</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style="width:204.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相互影响<br />&#xa0;</p></td><td style="width:204.4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相互交融<br />&#xa0;</p></td></tr><tr><td style="width:204.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br />&#xa0;</p></td><td style="width:204.4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br />&#xa0;</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分布在城市大街小巷的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      )</p><p>①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                       ②活跃城市的文化市场 </p><p>③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优秀城市雕塑是城市独特风格、历史文化的展示,可以感召人们奋起,给人以精神力量,所以①③正确;城市雕塑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是文化产业,不能活跃文化市场,故②不选;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需要依靠教育,城市雕塑不能承担这个职能,所以④不选。正确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p><p>A.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p><p>B.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p><p>C. 优秀的文化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p><p>D. 文化素养决定人们认识事物的广度和深度</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根据试题材料,读史、读诗等学习活动可以使人明智,提升人的文化修养。这就是说,文化可以塑造人,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C项符合题意;培根的观点不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项不合题意;培根的观点没有论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怎样形成的,B项不合题意;D项说法过于绝对;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校园博物馆”落户北京市某中学。馆内装潢典雅,闻名于海内外的艺术珍品荟萃。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中学生走进“校园博物馆”,观赏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黄胄、丰子恺、傅抱石等著名艺术大师的原作,与大师进行着心与心的对话,感受着文化的浸润。</p><p>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博物馆落户中学校园的意义。</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影响人。在中学博物馆这一特定的文化环境举办文化活动,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②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修养;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该校的做法,有利于增强中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p><p>【解析】</p><p>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博物馆落户中学校园的意义。</p><p>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中学博物馆这一特定的文化环境举办文化活动,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从文化影响人的来源、文化影响人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教育对人的培育和教化功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等角度,说明博物馆落户中学校园的意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xa0;“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写下的名言。</p><p>材料二 &#xa0;&#xa0;1942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首次由英文翻译成中文,之后从1952年至1995年的44年间,一共印刷出版57次,发行250万册。这部小说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影响了几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p><p>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读一本好书对人的影响。</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读一本好书,能够获得知识、增广见闻、提高能力,而且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将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读一本好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增强精神力量,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p><p>【解析】本题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名言以及其对几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读一本好书对人的影响。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充分调动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这需要考生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二是要对文化生活的知识体系要熟悉,这样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才能够不遗漏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首先,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角度说明一本好书,能够获得知识、增广见闻、提高能力,而且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将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可以从文化塑造人的角度说明一本好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增强精神力量,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