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33: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四校(呼兰一中、阿城二中、宾县三中、尚志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p><p>A. 哲学的智慧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p><p>B. 哲学的智慧源于人类的想象力。</p><p>C. 哲学是在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p><p>D. 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发挥人的智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B选项错误,哲学源于社会实践。C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D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哲学的智慧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A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儒家学说强调亲情仁爱,提出“血浓于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比如中国人重团圆,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这说明哲学是</p><p>A. 智慧之学</p><p>B. 科学的世界观</p><p>C. 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D. 复杂多变,难以把握的学说</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A选项的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B选项错误,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都是科学的世界观。D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我们在儒家仁爱思想的指导下,人们以重团圆,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说明了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C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可以分为具体的方法和哲学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的联系在于</p><p>A. 具体的方法为哲学的方法提供基础,哲学的方法为具体方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p><p>B. 具体的方法处理的是个别的事物及其它特征,哲学的方法则是关于一般规律的方法。</p><p>C. 二者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不同。</p><p>D. 哲学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具体的方法不一定是科学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B、C选项是二者的区别,不是联系。D选项表述错误,哲学方法不一定都是科学的方法,具体的方法也可能是科学的。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可以分为具体的方法和哲学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的联系在于具体的方法为哲学的方法提供基础,哲学的方法为具体方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A选项入选。</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79.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现实生活中,同样是生病,有的人去医院打针吃药,有的人去寺院烧香拜佛。这两种不同的治病方式根源于个人的</p><p>A. 世界观不同    B. 方法论不同    C. 哲学体系不同    D. 生活经验不同。</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题目中,同样是生病,有的人去医院打针吃药,有的人去寺院烧香拜佛。这两种不同的治病方式根源于个人的世界观不同,A选项表述正确。B选项表述的不是原因。C、D选项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其著作《大设计》中说:“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对此,英国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领袖们居然“团结”了起来,反对这一说法。霍金和宗教界的争论的实质是</p><p>A. 具体科学与宗教神学的分歧</p><p>B. 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p><p>C. 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p><p>D. 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题目中,霍金认为“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该观点属于唯物主义思想;英国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领袖们居然“团结”了起来,反对这一说法,他们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思想,故霍金和宗教界的争论的实质是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B选项表述正确。A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具体科学与宗教神学之间的关系。C、D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哲学命题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p><p>①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p><p>②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p><p>③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p><p>④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p><p>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①③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总的来看仍然属于唯物主义,与题意相符。“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以及“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均认为“理”是世界的主宰,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排除②④。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华严经》曰:“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是</p><p>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静则国土净</p><p>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p><p>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p><p>④事物的本源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题目中,观点“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认为“心”是世界主宰,是世界的本源,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①④选项的观点也都认为“心”是世界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与题意相符。②选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③选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排除。选A。</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73.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观唯心主义</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唯心主义</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173.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td></tr><tr style="height:228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代表人</p><p>物及其</p><p>观点</p></td><td style="width:173.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p><p>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p><p>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p><p>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p><p>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p><p>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p><p>⑦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p><p>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p><p>③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p><p>④上帝创造世界</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外哲学史上曾产生过“元气论”,“理生万物”与“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等哲学观点,它们按照顺序对应的排列是</p><p>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唯心主义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④形而上学。</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元气论”就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理生万物”就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观点。故本题选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伯拉图为友,与亚里斯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哈佛大学校训短短一句话,却包含两个哲学家的名字,之所以高擎哲学点亮的精神火炬,是因为真正的哲学</p><p>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p><p>②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p><p>③使我们的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p><p>④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选项的表述的是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原因,与题意不符。题目中,哈佛大学校训短短一句话,却包含两个哲学家的名字,之所以高擎哲学点亮的精神火炬,是因为真正的哲学使我们的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④选项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结晶、新话语。由此可见</p><p>A.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p>B. 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和社会变革的先导。</p><p>C.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p><p>D. 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选项错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C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结晶、新话语。由此可见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D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p><p>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p><p>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p><p>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①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②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具有科学性;它还是“改变世界”、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具有革命性。因而,它体现出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项符合题意;哲学均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的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他坚持</p><p>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p><p>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p><p>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p><p>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③选项错误,坚持了唯物辩证的历史观。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与以往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他坚持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了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观点。①②选项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古诗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p><p>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p><p>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p><p>④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p><p>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③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没有涉及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的哲学道理,①入选。“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体现了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的哲学道理,②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p><p>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p><p>②一切是运动变化的</p><p>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p><p>④规律是客观的</p><p>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题目中,观点“世间万物,变动不居”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处于运动之中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意思是指聪明的人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有大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也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观点,这说明一切是运动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①②选项入选。③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④选项与题意无关。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谒山》中说:“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这两句诗体现的是哲学道理主要是</p><p>A. 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p><p>B.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p><p>C. 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p><p>D. 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是:想系住太阳以留住时间匆匆的脚步,但是缺少足够长的绳子;面对如水去云回一样流逝的时光不由生出无限惆怅。这反映出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正确;BC与题意不符;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D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航天诱变育种技术,是近十几年来随航天发展涌现的创造新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新技术。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重力仪为百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的特殊环境,会使种子和微生物产生遗传变异。科学家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作为诱变因子,培育优良的生物品种,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环境质量。这表明</p><p>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p><p>②意识的能动性突破客观条件,创造有利于人类的联系</p><p>③科技创新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的统一</p><p>④科学家可以利用太空特殊条件,改变自然规律造福人类。</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②选项“突破客观条件”的表述错误。④选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是不能改变规律。题目中,科学家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作为诱变因子,培育优良的生物品种,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环境质量。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科技创新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的统一,①③选项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应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p><p>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p><p>A. ①→④→②→③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③→①→④→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发展为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第二阶段,随着低等动物发展为高等动物,刺激感应性发展为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阶段,随着高等动物向人类的演化,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演变为人类的意识。故对应的历史演化顺序为①→②→④→③,C选项正确。其他选项演化顺序错误,排除。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回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p><p>①老马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p><p>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上的关键</p><p>③用老马找回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p><p>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p><p>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选项错误,老马识途的功能在于老马对于路途的熟悉程度,人只是发现了老马的识途功能而不是决定。④选项错误,实践是人的活动,老马之“智”不属于实践的范畴。《韩非子·说林上》中记载的用老马找到路的做法说明了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上的关键,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②③选项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p><p>A. 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p><p>B. 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p><p>C. 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p><p>D. 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B选项体现了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与消费结构变化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C选项体现了低碳经济与全球资源、能源需求的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二者均与题意不符。D选项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题意不符。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A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是因为</p><p>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p><p>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p><p>③实践具有能动性</p><p>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②④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即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①入选。我国的精准扶贫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实践的能动性,③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没有体现要重视实践的观点的妙言警句是</p><p>A. 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p><p>B. 不怕慢,就怕站</p><p>C.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p><p>D. 有志者,高山是台阶;无志者,小沟是江河</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题目。“有志者,高山是台阶;无志者,小沟是江河”说明了理想,志向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不体现实践的重要性,与题意相符,D选项正确。A、B、C选项均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排除。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p><p>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p><p>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p><p>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p><p>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角度才具有真理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选项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④选项错误,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未必具有真理性。题目中,习近平强调要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重视智库建设,这是因为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②③选项符合题意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转基因之争,更是现在的重中之重!无论“反转”还是“挺转”,都有各自的理由,一直没有清晰的定论。这说明(   )</p><p>①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p><p>②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真理   </p><p>③对真理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p><p>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无论‘反转’还是‘挺转’,都有各自的理由,一直没有清晰的定论”,既说明了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也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会因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不同。③④符合题意;①中“永无定论”的表述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是错误的,应排除;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故②中“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真理”的说法是错误的,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bigdata), 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库体系), 数据结构复杂多样,规模急剧增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能否实现海量数据的有效挖掘和运用,把握数据背后的奥秘和玄机,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消费者福利的满足程度。我们必须树立大数据战略,以获得巨大商业价值,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p><p>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世界本质、把握思维奥妙”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树立大数据战略?</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树立大数据战略是客观形势的要求。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大数据战略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只有按照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挖掘和利用大数据价值,才能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③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大数据战略可以有效指导实践,以发挥大数据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提高竞争力。</p><p>【解析】作答时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即运用物质和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总结材料的能力。答案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组织,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四校(呼兰一中、阿城二中、宾县三中、尚志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