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11月18日是第17个“世界哲学日”。“哲学日”的发起人说,哲学就是要触动每个人的精神内存,让人认识自己,回到并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这说明</p><p>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②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促进作用</p><p>③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灵魂”</p><p>④不学习哲学的人生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人生</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哲学日”的发起人说,哲学就是要触动每个人的精神内存,让人认识自己,回到并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这说明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灵魂”,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③适合题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真正的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促进作用,②是不科学的;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面对挫折、失败,有人认命,选择流泪、放弃;有人不服输,选择流汗、坚持。这反映了</p><p>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p>B. 世界观促进人生发展</p><p>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p><p>D.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面对挫折、失败,有人认命,选择流泪、放弃;有人不服输,选择流汗、坚持。这反映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适合题意;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B、D是错误的;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巨匠钱学森生前指导学生时,首先要求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其原因是</p><p>A.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p><p>C. 哲学是具体科学之科学 D.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科学巨匠钱学森生前指导学生时,首先要求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其原因是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正确且符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A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不是题干的原因,应排除;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p><p>A.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p><p>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p>C.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p><p>D.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故本题选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与下图漫画《巧媳妇》坚持相同哲学方向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6/08/886a400d/SYS201905160835298190725781_ST/SYS201905160835298190725781_ST.001.png" width="182" height="1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p><p>B.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p><p>C.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p><p>D.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漫画中《巧媳妇》说明物质决定意识,启示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适合题意;A、D均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是客观唯心主义,不适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这说明</p><p>A.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物质力量</p><p>B. 哲学对具体科学有促进作用</p><p>C. 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p><p>D.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这说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D适合题意;哲学是社会变革的精神力量,A错误;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是错误的;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学马克思主义不是空对空,而是要用它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从而推进理论的创新发展。”这一论断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p><p>①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p><p>②以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阶级基础</p><p>③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④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指导意义</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这一论断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③适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指导意义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p><p>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p><p>②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p><p>③完全把握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p><p>④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②④适合题意,①是错误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p><p>A. 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p><p>B. 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p><p>C. 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p><p>D.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客观实在性”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适合题意;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表现。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B、C、D均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7月,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直径300米的小行星,它与地球有着相同的公转轨道,并始终在地球前方“打转”。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p><p>①自然界是物质的</p><p>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p><p>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p><p>④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直径300米的小行星,它与地球有着相同的公转轨道,并始终在地球前方“打转”。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自然界是物质的,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的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③适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诗歌《离别》中写道:“青山不改水长流,明月依旧星渐稀。”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p><p>A. 绝对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p><p>B. 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p><p>C.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D. 相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青山不改水长流,明月依旧星渐稀。”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适合题意,A、D是错误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B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诗句“无风花犹落,无雨絮自飞”所包含的哲理,下列表述最确切的是</p><p>A. 事物是可以孤立地存在的</p><p>B. 事物运动的规律是普遍的</p><p>C.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p><p>D. 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诗句“无风花犹落,无雨絮自飞”体现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适合题意;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A错误;B、C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雾霾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十面“霾”伏的困境,我们应</p><p>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p><p>②尊重并且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p><p>③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p><p>④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规律发挥作用</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①④是错误的。雾霾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十面“霾”伏的困境,我们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尊重并且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②③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抑制性神经元可以通过抑制其他神经元以及平衡兴奋性神经元,来确保人类对于外界各类刺激给予适当的神经反应,选择性地开启或过滤相关信息,这是我国科学家对人脑怎样过滤无关信息的解密。这进一步佐证了</p><p>①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p><p>②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p><p>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不能分割</p><p>④思维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抑制性神经元可以通过抑制其他神经元以及平衡兴奋性神经元,来确保人类对于外界各类刺激给予适当的神经反应,选择性地开启或过滤相关信息,这是我国科学家对人脑怎样过滤无关信息的解密。这进一步佐证了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我们的思维能正确的认识存在,①②适合题意;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③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一些人总是用消极的、极端的观点看问题,只看黑暗面不看光明面,满眼都是社会的不良现象,最后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灰色的、黑暗的而不是光明的、进步的。这种思维是</p><p>①人的大脑主观自生的</p><p>②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p><p>③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p><p>④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有一些人总是用消极的、极端的观点看问题,只看黑暗面不看光明面,满眼都是社会的不良现象,最后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灰色的、黑暗的而不是光明的、进步的。这种思维属于意识的范畴,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④适合题意;意识来自客观存在,①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轻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告诉我们,选择人生奋斗目标应该</p><p>A. 从自身的实际出发</p><p>B. 从自己的理想出发</p><p>C. 从自身的需要出发</p><p>D. 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轻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告诉我们,选择人生奋斗目标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A适合题意;B、C、D均是主观唯心主义,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9月7日,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一号C星。该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技术水平,对我国研究海气相互作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p><p>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p><p>②推动认识发展是太空探测实践的最终目的</p><p>③实践具有物质性,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p><p>④获取科学认识是正确改造客观世界的前提</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海洋一号C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技术水平,对我国研究海气相互作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实践具有物质性,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实践具有能动性,是认识的基础,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③适合题意;太空探测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最终目的,②错误;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一古语主要在强调( )的重要性。</p><p>A. 思维 B. 创新 C. 实践 D. 发展</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一古语主要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指尖轻触,哀思关山飞渡”,成都、南京等地先后推出微信祭扫活动,只要打开微信公众号,约定时间输入密码,就能观看祭扫现场直播。对于这种祭祀方式,有人力挺,认为这是成人之美,希望少一些道德绑架;有人却表示质疑,认为不去现场祭扫就失去了祭奠的意义。这给我们的思考是</p><p>①争论有利于深化人们的认识</p><p>②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p><p>③微信祭祀是否适合社会发展应接受实践的检验</p><p>④对同一确定对象,不同的人总会产生不同的认识</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材料中人们的争论有利于深化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要接受实践的检验,①③适合题意;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日本大阪、我国台湾、四川西昌等地都发生了地震,人类至今还不能对地震作出可靠的预测。这是因为认识具有</p><p>A. 客观性 B. 反复性 C. 上升性 D. 无限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日本大阪、我国台湾、四川西昌等地都发生了地震,人类至今还不能对地震做出可靠的预测。这是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伶仃洋天堑变通途,使港珠澳之间的交通往来更加快捷。这说明</p><p>A. 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p><p>B.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联系</p><p>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p><p>D. 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伶仃洋天堑变通途,使港珠澳之间的交通往来更加快捷。这说明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D适合题意;联系具有普遍性,但联系是有条件的,A错误;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体现了</p><p>A. 联系的主观性 B. 联系的多样性 C. 联系的客观性 D. 联系的普遍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直接联系、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而事物的间接联系、外部联系、非本质联系、偶然联系影响事物发展的进程。题中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说明联系的多样性,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几千年来,书的载体在不断的升级换代,从兽骨、竹签,到纸张、电子设备……这主要说明了</p><p>A. 事物处于变化发展中</p><p>B. 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p><p>C. 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p><p>D.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几千年来,书的载体在不断的升级换代,从兽骨、竹签,到纸张、电子设备……这主要说明了事物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中,A适合题意;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是错误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会陷入唯心主义,C错误;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判断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其根本标志是在于</p><p>A. 是否具有强大的力量</p><p>B. 事物的形式是新还是旧</p><p>C. 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p><p>D. 出现的时间是先还是后</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新事物是后来出现的事物,但后来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对新事物的判断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尤其应注意不要被披着新事物外衣的旧事物所迷惑,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成语故事与漫画《玩扑克的启示:牌不论大小,能搭配的就好》蕴涵相同哲理的一项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6/09/2dc50a7d/SYS201904160949013438150526_ST/SYS201904160949013438150526_ST.001.png" width="148" height="12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围魏救赵 B. 郑人买履 C. 邯郸学步 D. 田忌赛马</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漫画型选择题利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对某些思想、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或赞扬,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漫画中的文字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围魏救赵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不合题意;郑人买履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B不合题意;邯郸学步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不合题意;田忌赛马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通过“大国”“小家”的有机结合,展现了“强国为民”的内在逻辑。这体现了</p><p>①对立统一的关系</p><p>②质变和量变的关系</p><p>③共性与个性的关系</p><p>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通过“大国”“小家”的有机结合,展现了“强国为民”的内在逻辑。这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①④适合题意;②③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的一生有许多难以取舍,被困惑不已的琐事所纠缠着,这时所需的就是断然的舍弃与明智的选择,唯一限制我们的,是我们自己的决心。”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A. 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p><p>B.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困难</p><p>C. 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绝对的,对立是相对的</p><p>D.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人的一生有许多难以取舍,被困惑不已的琐事所纠缠着,这时所需的就是断然的舍弃与明智的选择,唯一限制我们的,是我们自己的决心。”这启示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A适合题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困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相对的,对立是绝对的,C错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哲理相一致的是</p><p>A.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p><p>B.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p><p>C.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p><p>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是四月的花基本凋谢了,但是山寺桃花依然盛开,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选项C体现矛盾居于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项A体现抓重点,集中主要精力抓抓主要矛盾,选项B体现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选项D体现规律具有客观性,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杨绛先生在《将饮茶》中写道: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你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从哲学方法论看,杨绛先生这里强调的是</p><p>①要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纸上谈兵,空谈误国</p><p>②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望而却步,畏缩不前</p><p>③要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p><p>④要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目乐观,得意忘形</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杨绛先生在《将饮茶》中写道: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你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蕴含着光和热的金边。从哲学方法论看,杨绛先生这里强调的是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②③适合题意;①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形式,具有管理弱、风险大等明显缺点,但还要看到,互联网金融确实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等诸多优势,值得大力推广。这一表述的哲学依据是</p><p>A.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p><p>B.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p><p>C.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p><p>D.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形式,具有管理弱、风险大等明显缺点,但还要看到,互联网金融确实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等诸多优势,值得大力推广。这一表述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D适合题意;其它选项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空杯心态”就是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清空自己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从哲学角度看,保持空杯心态意味着</p><p>A. 告别过往就能够发展</p><p>B. 自我发展由心态决定</p><p>C. 环境决定着个人发展</p><p>D. 自我发展要不断扬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清空自己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说明自我发展要不断扬弃,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D适合题意;“自我发展由心态决定”是唯心主义,B说法错误;环境影响人的发展,但不决定,C说法错误;对于过往应该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从过往中汲取经验,促进发展,A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这要求我们在深化改革过程中</p><p>①与时俱进,大胆摒弃既有政策和制度</p><p>②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p><p>③积极探索,创新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p><p>④求真务实,把握事物发展的具体条件</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这要求我们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握事物发展的具体条件,勇于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②④适合题意;大胆摒弃既有政策和制度错误,排除①;规律是客观的,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直到2018年,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这表明:</p><p>A.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B. 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p><p>C.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这表明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适合题意;A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材料一:江苏省南北差距大,苏北地区土地面积超过全省一半,人口数量接近全省一半,但GDP总量只占全省的1/5,人均GDP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1/2。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改变苏北欠发达面貌,加快振兴的重大决策。“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是李大钊的一句名言,指不能不切实际的空想,不付诸行动,去追求一些虚幻的东西。苏北的振兴需要切切实实的工作,需要苦干实干。</p><p>(1)根据材料一,从唯物论和认识论角度各选一个最恰当的原理,说明“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哲学道理。</p><p>材料二:省委省政府指出,振兴苏北需要立足于苏北的现实,走出一条适宜苏北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两个率先为目标,把全省的发展思路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振兴苏北的关键所在,也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p><p>(2)根据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相关观点说明如何加快苏北振兴?</p></div></div>
<div><p>【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要求我们不能不切实际的空想,去追求一些虚幻的东西。</p><p>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目的。“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求我们付诸行动,苦干实干。</p><p>(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振兴苏北需要立足于苏北的现实,走出一条适宜苏北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子。</p><p>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振兴苏北经济要把全省的发展思路和地方实际结合起来。</p><p>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振兴苏北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振兴苏北的关键所在,也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p><p>【解析】</p><p>本题以省委省政府指出,振兴苏北需要立足于苏北的现实,走出一条适宜苏北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子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论和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矛盾的相关观点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设问指向根据材料一,从唯物论和认识论角度各选一个最恰当的原理,说明“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哲学道理。解答时首先明确唯物论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认识论主要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条件性与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调动上述知识,结合“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进行分析。</p><p>(2)本题指向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相关观点说明如何加快苏北振兴,属于措施类试题。矛盾的观点内容比较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调动运用上述相关知识,结合加快苏北振兴进行分析。</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材料一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前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党的十九大对“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做出两个阶段的战略部署,第一个阶段,从二零二零年到二零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零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p><p>(1)结合材料一,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党的十九大对战略安排做出调整的科学性。</p><p>材料二“三步走”战略中第三步战略分为两个阶段部署来完成,每个阶段部署的实现,都需要一个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全国人民坚定必胜信念,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工作。</p><p>(2)依据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说明怎样才能把战略部署变成现实。</p></div></div>
<div><p>【答案】(1)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对战略安排做出调整正确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p><p>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三步走”的战略安排是基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条件,现在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都发生了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阶段的战略部属应运而生。</p><p>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不断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两个阶段的战略部署适应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对战略安排作出新发展指明了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p><p>(2)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把战略部署变成现实需要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p><p>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把战略部署变成现实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p><p>【解析】</p><p>本题以党的十九大对战略安排做出调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真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分析党的十九大对战略安排做出调整的科学性。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不断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党的十九大对战略安排做出调整分析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p><p>(2)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设问指向分析说明怎样才能把战略部署变成现实。解答时首先明确考察范围是发展观,主要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把战略部署变成现实,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材料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对今后5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进行了全面谋划和顶层设计。《意见》旨在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进一步完善革命文物保护的财政保障机制,健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多元投入体系,着力提升革命文物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教育效果,更好推动革命文物工作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让革命文物活起来。</p><p>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1)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谈谈你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之间关系的认识。</p><p>(2)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如何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p></div></div>
<div><p>【答案】(1)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保护是利用的前提,合理利用是一种更好的保护。</p><p>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合理利用革命文物,能有效发挥革命文物的价值,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激发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保护革命文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p><p>(2)①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要进行全面谋划和顶层设计,加强革命文物资源整合,统筹规划,最大限度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要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健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多元投入体系,推动革命文物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p><p>【解析】</p><p>本题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矛盾同一性原理、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矛盾同一性原理,设问指向谈谈你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之间关系的认识。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主要包括:同一性(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包括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然后结合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分析回答。</p><p>(2)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设问指向分析我国如何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包括: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进行分析。</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四十年艰苦创业,四十年奋斗不息,四十年春风化雨,四十年沧桑巨变。</p><p>(思想的解放)</p><p>改革开放,最要不得的就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历史昭示,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思想的解放,让中国进入了一个文化理性重建的时代,助力中国人走出了改革开放之初的迷茫和困惑。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进一步解放思想,能够增强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的智慧、勇气和毅力,催生社会变革,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p><p>(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p><p>(机遇的共享)</p><p>为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统筹国内国际发展,拓展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的空间,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如今,这一战略已被写进联合国决议。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这一决议的支持,中国积极同各国和区域组织进行发展规划的对接协调,通过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新的机遇之窗,以期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p><p>(2)结合材料,运用“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的知识,谈谈各国如何做才能获得最佳效果。</p><p>(增长的动力)</p><p>习近平指出:我们要不断发掘经济增长新动力。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敢于、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增长点和驱动力。</p><p>(3)请写出习主席这段话主题的唯物辩证法的依据。</p></div></div>
<div><p>【答案】(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解放思想,避免思想僵化、固步自封,让中国进入了一个文化理性重建的时代,从而走出改革开放的迷茫和困惑。</p><p>②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解放思想,避免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有利于催生社会变革,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p><p>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解放思想,避免思想僵化、固步自封,能够增强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的智慧、勇气和毅力。</p><p>(2)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首先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开放发展;</p><p>②其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明确自己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p><p>③最后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取向,做好对接协调,从而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p><p>(3)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p><p>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p><p>【解析】</p><p>本题以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的能动作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唯物辩证法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意识作用的知识,设问指向说明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解放思想分析回答。</p><p>(2)本题考查“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的知识,设问指向谈谈各国如何做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属于措施类试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首先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其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最后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取向。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获得最佳效果分析回答。</p><p>(3)请写出习主席这段话主题的唯物辩证法的依据。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发掘经济增长新动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调动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辩证的否定观等知识分析原因。</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