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32:55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高二9月月考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印象·刘三姐》,源自于纯正的广西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让我们领略了其故乡农民的质朴与奔放……它们表现的都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p><p>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p><p>②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p><p>③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p><p>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印象·刘三姐》,源自于纯正的广西少数民族生活,这说明特定的文化环境能够产生特色文化,也体现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们创造歌舞表演,通过时间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文化由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之分,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排除;③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涉及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回家吃饭》栏目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推出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厨房里的美食哲学,描摹出我们的民族性格,熏染着我们的文化品位,无论怎样的烹调和饮食,只要我们细细咀嚼,总能体味出其中中华文化与人生的况味。这主要表明()</p><p>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p><p>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p><p>③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p><p>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通过美食能体味其中中华文化与人生的况味,这主要表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也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享用文化,故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饮食文化,不是传统习俗,故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今,依托二维码技术,报刊可以将部分稿件由单一的文字形式转化为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读者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便能看视频、听音频。这种传播形态的创新( )</p><p>①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化传播   </p><p>②使纸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p><p>③显示出大众传媒沟通和共享的功能   </p><p>④使纸媒逐渐从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淡出</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①③适合题意;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印刷媒体的推广,②是错误的;新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有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文化街区需要被开发,否则就容易被破坏,就容易覆盖上厚厚的历史尘埃。但这些历史文化街区需要有文化地开发、有继承地开发,没有文化地开发、没有继承地开发,就是糟蹋。这一观点体现了()</p><p>A.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p><p>B.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p><p>C.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p>D.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必要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根据题目的表述,中国有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但这些历史文化街区需要有文化地开发、有继承地开发,没有文化地开发、没有继承地开发,就是糟蹋。这一观点体现强调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故A选项表述正确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2016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工匠精神”一词红遍了大江南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之所以重视工匠精神是因为()</p><p>A.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p><p>B.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p><p>C. 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p><p>D. 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错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起决定作用;C错误,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D与题意不符,不选;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说明企业重视文化建设,文化有利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B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万卷史书中,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在中国人心中总是充溢着“家国”的浩然正气。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p><p>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p><p>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p><p>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p><p>④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所谓的家国情怀,就是以国为家,爱国爱家,也就是爱国主义,选项中体现家国情怀的只有①④;②强调的是勤劳勇敢,不符合题意;③强调自强不息,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产品”。目前全球已有123个国家设立了465所孔子学院,注册学员达85万人。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表明()</p><p>①民族文化渐趋融合</p><p>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③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p><p>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存在着文化差异,①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存在着文化差异,故排除;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故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十三五”提出“创新发展理念”的依据。</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创新发展理念对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坚持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等,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推动自主创新可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文化软实力。</p><p>【解析】</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十三五”提出“创新发展理念”的依据。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题目限定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作答。文化与社会的知识主要包括:文化作用总说、文化与经济政治和文化与综合国力。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表明“创新发展理念”有利于解决十三五时期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考生可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考生可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角度去分析说明;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这表明了创新对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的重要性,考生可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角度去分析说明。</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如何让社区结构下的“生人社会”变为“熟人社会”,是近几年来我国社区治理能力提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实践中,各地将社区文化作为团结社区组织和居民的精神纽带,一方面积极构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培育社区文化品牌、注重提升社区文化参与度,使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例如,厦门市注重促进居民相识相知、融入融洽,由“生人”变“熟人”,并以居民公约等自治章程规范居民行为;北京市通州区以才艺展示、挖掘社区能人、完善楼门长激励机制等举措建设楼门文化,带动党员、积极分子、文艺骨干参与,改善了人际关系、构建了和谐社会。</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社区文化对推进社区治理的积极作用。</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各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能为社区治理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实现社区认同,增强社区治理的凝聚力。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社区文化架起了沟通桥梁,能密切居民间的交往,影响居民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构建和谐社区。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通过健康社区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形成和睦的邻里关系,促进社区的长治久安。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区文化能丰富居民的精神世界,增强居民的精神力量,提高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能力和积极性。</p><p>【解析】</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社区文化对推进社区治理的积极作用。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答题,考生可考虑以下四个方面:①文化影响的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文化影响的表现: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和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③文化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意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营造梁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由“生人”变“熟人”,考生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等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北京市通州区以才艺展示、挖掘社区能人、完善楼门长激励机制等举措建设楼门文化,带动党员、积极分子、文艺骨干参与,改善了人际关系、构建了和谐社会,考生可从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育社区文化品牌、注重提升社区文化参与度,使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厦门市注重促进居民相识相知、融入融洽,由“生人”变“熟人”,并以居民公约等自治章程规范居民行为,考生可从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去分析说明。</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当前,中医药传承和创新面临诸多问题:人们普遍轻视中医、自贬身价;不重视临床实践与言传身教,难以培养较多中医人才;临床研究基地和科研机构少,科研能力不足,被动模仿西医模式;传统典籍缺失,知识保护数据库尚未建立;等等。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发展,为丰富祖国医学宝库、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做出新贡献。</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医药文化。</p></div></div>
<div><p>【答案】①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认同中医药文化的价值,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古为今用。</p><p>②立足于医疗实践,创新中医药文化,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促进中医药的标准化、现代化。③推动中西医交流互鉴,借鉴、吸收西医的长处,同时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力。</p><p>④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大力发展中医药学校教育和师承教育,培育中医药人才。</p><p>【解析】</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医药文化。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作答,题目要求很宽泛,这就要求考生仔细品读材料,抓住材料中所述存在的问题或是具体材料中的做法,抓起关键语句题眼,与教材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作答。针对人们普遍轻视中医、自贬身价的问题,传承中医药文化首先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针对不重视临床实践与言传身教,难以培养较多中医人才的问题,传承中医药文化,需要立足于医疗实践,创新中医药文化,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针对临床研究基地和科研机构少,科研能力不足,被动模仿西医模式的问题,传承中医药文化,需要推动中西医交流互鉴,借鉴、吸收西医的长处,同时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融合;针对传统典籍缺失,知识保护数据库尚未建立的问题,传承中医药文化,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材料一: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倡议”: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我们应该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编织出斑斓绚丽的图画,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p><p>材料二: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以及在国际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中国威胁论”的陈词滥调又重现国际外交场合,少数国家和舆论媒体固守“零和”思维和单边主义,认为中国的发展会损害他国利益、阻碍人类和平事业的推进。</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知识,说明国际社会应如何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p><p>(2)根据材料二,简要写出两条反驳“中国威胁论”的理由。</p></div></div>
<div><p>【答案】(1)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各国各民族文化应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③充分利用国家之间商业贸易、人员往来、教育交流活动,推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④借助大众传媒,推动不同文化资源和信息的相互传递、沟通和共享,增进国家之间的情感,促进国际间真诚相待、友好相处。</p><p>(2)中国经济发展可以为世界提供更多的产品,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中国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促进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中国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有利于为国际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贡献中国力量;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力求互利共赢,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体现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任意两条即可)</p><p>【解析】</p><p>本题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话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知识,说明国际社会应如何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解答本题注意题目限定的答题范围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知识,考生应首先明确,该答题范围包含的知识点。针对材料我们应该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考生可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考生可从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的手段等角度去分析说明加强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与传播。</p><p>第(2)问要求根据材料二,简要写出两条反驳“中国威胁论”的理由。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针对“中国威胁论”写出反驳的理由,言之有理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高二9月月考文综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