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30:41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虽无小用;但有大用;虽无近用,但有远用;虽无浅用,但有深用。”这说明哲学可以</p><p>A. 有力推动具体科学的进步与发展</p><p>B. 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p><p>C. 为人们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p><p>D. 对社会和个人发展具有促进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这句话说明了哲学的作用。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可以为人们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C项符合题意;具体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推动着哲学的进步与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A项说法错误;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错误哲学则会阻碍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B项说法错误;正确的哲学对社会和个人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哲学对社会和个人发展具有阻碍作用,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p>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p><p>(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p><p>(2)哲学又是方法论。</p><p>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阶段很多人开始逐步接受“绿色生活”理念,并加入到“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绿色住宅”等行列。这反映了</p><p>A.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p><p>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p><p>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p>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艺术升华</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很多人通过接受“绿色生活”理念,然后加入到“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绿色住宅”等行列。这反映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项符合题意;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A项说法错误;哲学来源于生活实践,而不是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B项说法错误;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但不是对具体生活的艺术升华,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p><p>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p><p>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p><p>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p><p>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富贵在天,生死由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即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由三位美国科学家分享,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昼夜节律分子机制方面的杰出贡献。三位科学家通过精密的实验得出:熬夜会打破人体内精妙的时钟,疾病匍匐而来;熬夜将造成大脑开始吞噬自己;调节节律的关键基因失效后,会促使肿瘤发生。本届诺尔贝医学奖最接地气的忠告就是:不要熬夜!该实验进一步佐证了</p><p>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p><p>②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p><p>③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根本目的</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科学家通过实践发现了生物昼夜节律分子机制,说明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三位科学家通过精密的实验得出熬夜会引发病症,告诉人们不要熬夜,以此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根本目的,②④项符合题意;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但没有直接现实性,①项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实验仅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长期以来,月球是否有水存在着很大争论。日前,科学家通过在“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着陆区得到的探测数据,首次找到了月球雨海区域并没有水的直接证据。据此,我国科学家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幅月球地质剖面图,首次揭示了月球雨海区域火山演化的历史。这说明</p><p>①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p><p>②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p><p>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p><p>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面对长期以来月球是否有水存在的争论,科学家通过在“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着陆区得到的探测数据,首次找到了月球雨海区域并没有水的直接证据。这表明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①项符合题意;我国科学家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幅月球地质剖面图,首次揭示了月球雨海区域火山演化的历史。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③项符合题意;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②项说法错误;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而不是超越历史条件,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这是因为</p><p>①哲学社会科学正确预见并指明了社会的前进方向</p><p>②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p><p>③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智慧</p><p>④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这是因为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智慧,②③项符合题意;真正的哲学社会科学才能正确预见并指明了社会的前进方向,①项说法错误;④项是哲学的产生,与题干不构成因果联系;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材料蕴含的哲理是:</p><p>①真正的哲学能够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p><p>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p><p>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项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体现了真正的哲学能够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①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先进的社会意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作用,②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与“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两种观点的对立体现了</p><p>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对立</p><p>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p><p>③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p><p>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与“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两种观点的对立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对立,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①④项符合题意;“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不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②项与题意不符;两种观点不涉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九大报告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了“美丽”,与经济、政治、文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了更好的对接,有利于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上述调整说明</p><p>①现代化奋斗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拓展</p><p>②认识是具体的,在循环反复中实现发展</p><p>③认识的变化将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④真理在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得以发展</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十九大报告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一调整说明现代化奋斗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拓展。增加了“美丽”,与经济、政治、文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了更好的对接,有利于加快建设美丽中国,说明认识的变化将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①③项符合题意;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循环反复的过程,②项说法错误;真理在实践的基础上得以发展,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8月的数据显示:不管从生产角度,还是从消费角度,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向好势头持续发展。这一结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p><p>A. 绝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统一</p><p>B.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p><p>C. 思维与存在具有不可知性</p><p>D.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中国经济稳中有进中的“稳”体现了相对静止,“进”体现了绝对运动,说明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项符合题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A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不体现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B项与题意不符;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3月10日,中国科学院称,在我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一枚5亿年前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这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古老的海绵化石。该发现将原始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实证记录从寒武纪向前推进了6000万年。这一科学发现佐证了</p><p>①发现真理是认识的目的</p><p>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p><p>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p><p>④物质具有主观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科学家发现的化石佐证了进化论的观点,否认了上帝或其他神造论的谬论,证明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同时也说明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和认识世界,②③项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项说法错误;物质具有客观性,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错误的是</p><p>A.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p><p>B.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p><p>C. 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p><p>D. 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BD项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是正确的,但与题意要求不符;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指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是物质概念本身,C项理解错误,但与题意要求相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是常理,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供人们使用,这说明</p><p>A. 真理有条件性和不确定性</p><p>B.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p><p>C. 人能认识并利用客观规律</p><p>D. 运动是绝对的和无条件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材料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自身服务,C项符合题意;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但真理一旦被证实则具有确定性,只能被超越或发展,不能被否定或推翻,A项说法错误;实践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B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规律可以被认识和利用,不体现运动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820万人,创历史新高,中国大学生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季”。为此必须简政放权,以释放就业创业新活力,促进扩大就业。材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p><p>A. 实践决定认识</p><p>B. 物质决定意识</p><p>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p><p>D. 高校毕业生是历史的创造者</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政府应根据严峻的就业形势简政放权,以释放就业创业新活力,促进扩大就业。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辩证唯物论道理,B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认识论道理,与题意不符;C项属于辩证法道理,与题意不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扎比瓦卡是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吉祥物,该吉祥物以西伯利亚平原狼为蓝本。在俄罗斯民间故事《伊万王子与灰狼》里,狼是忠诚勇敢的化身,扎比瓦卡,俄语意为“进球者”。国际足联和世界杯组委会称将其提名为吉祥物,旨在强调忠诚勇敢的重要性,这说明</p><p>A. 意识能够决定社会的发展</p><p>B.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p><p>C. 意识活动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p><p>D. 意识能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国际足联和世界杯组委会选择将扎比瓦卡提名为吉祥物,旨在强调忠诚勇敢的重要性,这说明意识活动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C项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B项与题意不符;实践能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机器人下围棋战胜人类后,机器人开始挑战人类情感。微软Bing搜索中国团队发布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在去年出版的原创诗集,今年这开始尝试音乐创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 小冰的意识来源于人脑</p><p>B. 小冰是人类器官的延伸</p><p>C. 小冰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p><p>D. 小冰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用机器人小冰挑战人类情感,出版的原创诗集,尝试音乐创作等,只能说明人类意识的伟大,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机器人小冰是人类器官的延伸,是对人类智能的模拟,B项符合题意;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机器人小冰没有意识,A项说法错误;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小冰是对人的意识的模拟,自身没有意识,CD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中外记者面前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哲学启示是</p><p>A.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p><p>B. 解放思想,敢想敢干</p><p>C. 把握规律,富有创造</p><p>D. 深入调查,重视实践</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中可以得到的哲学启示是,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付诸行动,真抓实干,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实事求是,求真务实,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浅浅一湾海峡,阻隔不断两岸同胞守望相助的手足之情。长期以来,海峡两岸互动频繁。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p><p>①两岸学生代表参加研学活动夏令营</p><p>②两岸大学生参与和美社区建设志愿活动</p><p>③“搭建公益组织合作新平台”倡议书发布</p><p>④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①②项属于实践活动,与题意相符;③④项属于认识活动,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p><p>A.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p><p>B.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p><p>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p><p>D.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C项与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A项体现关键部分对于全局的作用,与题意不符;B项体现了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好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与题意不符;D项体现了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主要说明</p><p>A.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p><p>B. 真理具有客观性</p><p>C. 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p><p>D.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在平面中和在空间中,两条直线的关系不一样,表明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D项符合题意;AB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们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可以获得真理性认识,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充分体现了</p><p>A. 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p><p>B.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p><p>C.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p><p>D. 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具有决定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充分体现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整体的地位和作用,A项与题意不符;只有当部分以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否则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C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有决定作用,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修身、齐家做起,而后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大学》的这一思想反映出</p><p>A. 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p><p>B.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p><p>C. 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p><p>D.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大学》的这一思想反映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从自己做起,修身养性,之后就可以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家庭后可以治理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就可以安抚天下百姓,B项符合题意;联系具有普遍性,不等于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项说法错误;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C项表述错误;只有当部分以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否则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中主要蕴涵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的有</p><p>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p><p>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p><p>③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p><p>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①③体现了联系的观点,适合题意;②是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适合题意;④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下半年,运气最好的星座是双子座。”这一观点违背了联系的</p><p>A. 普遍性    B. 多样性    C. 主观性     D. 客观性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材料中这一观点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即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D项符合题意;AB项在观点中没有体现;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谋划做出的重大决策。此举表明深化改革开放</p><p>A. 注重系统优化寻求最优目标</p><p>B. 立足局部发挥关键部分决定作用</p><p>C. 必须超越条件实现跨越发展</p><p>D. 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B选项错误,整体决定部分,部分不能起决定作用。C选项“超越条件”的表述不当。D选项与题意不符,题目中没有涉及到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指导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谋划做出的重大决策,从哲学上来看,体现了注重系统优化寻求最优目标的道理,故A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都说多吃水果有利健康,但过量食用水果,会使人体缺铜,从而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增高,引起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这告诉我们</p><p>A. 要重视量的积累    B. 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    C. 要坚持适度原则    D. 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过量食用水果,会使人体缺铜,从而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增高,引起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这表明要坚持适度原则,C符合题意;材料并非强调要重视量的积累,也不是强调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排除A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排除B。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p><p>A.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p><p>B.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p><p>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p><p>D. 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由于现代人饮食的变化,人类的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这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符合题意;联系是有条件的,并非一切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排除B;材料未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排除C;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即内部矛盾,排除D。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p><p>A. 东施效颦    B. 唇齿相依    C. 削足适履    D. 推陈出新</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故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与发展观,D选项入选。A选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B选项体现了联系的观点。C选项体现了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习近平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搞“面子工程”。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下列与上述观点蕴含哲理最为接近的是</p><p>A.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p><p>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千篇一律,这是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体现了看问题的角度、立场不同,导致认识不同,排除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排除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C符合题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体现的是对未来充满信心,排除D。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观点着重强调了矛盾的</p><p>①斗争性②同一性③对立属性④统一属性</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矛盾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着重强调了矛盾的统一属性,即同一性,②④符合题意,排除①③。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俗话又说“往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孤独”。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A.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B.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p>C.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p>D.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以两种对立的观点,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p><p>题中两种对立的观点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符合题意;题中材料未体现发展的观点、矛盾双方的转化以及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排除BCD。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式和繁重任务,只有牵住“牛鼻子”,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才能以重点突破撬动全局,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牵住“牛鼻子”强调</p><p>A. 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p><p>B. 承认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p><p>C.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p><p>D.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重点、中心、关键。牵住“牛鼻子”强调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A项符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B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侧重抓主要矛盾,没有体现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C项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体现了主次矛盾的关系,没有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31.2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9.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34.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矛盾</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主要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5" style="width:22.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p></td><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外延</p></td><td style="width:134.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矛盾存在于复杂事物中,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可以有很多。</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一个矛盾统一体内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要方面,另一个是次要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涵</p></td><td style="width:134.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矛盾指的是“矛盾体”,内部又含主次方面。</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的主要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位作用</p></td><td style="width:134.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原因在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原因在于主要方面在矛盾体中处于支配地位</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d style="width:134.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做工作要抓重点、找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识事物时,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主流。</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标志词语</p></td><td style="width:134.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重点”、“重心”、“关键”、“首要任务”、“突破口”、“中心环节”等。</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本质”、“多数”、“优势”等。</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9.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都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是矛盾发展不平衡的结果。②都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③都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没有任何伟大人物会不犯错误。对伟大历史人物错误的研究,是为了防止后人重复其错误,而不是以一些细节打倒和否定伟大历史人物。鹰有时比鸡飞得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鹰的高度。不能以一些细节否定伟大历史人物,体现的方法论要求是</p><p>A. 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p><p>B. 把握矛盾主要方面,分淸主流与支流</p><p>C. 看到两点中的重点,反对均衡论</p><p>D. 坚持两点论,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没有任何伟大人物会不犯错误。对伟大历史人物错误的研究,是为了防止后人重复其错误,而不是以一些细节打倒和否定伟大历史人物,不能以一些细节否定伟大历史人物,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体现了把握矛盾主要方面,分淸主流与支流;故B选项入选。A选项强调的是解决矛盾,与题意不符。C、D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型记录片《辉煌中国》第二集《创新活力》记录了中国创新发展历程,互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上述材料表明</p><p>A. 创新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p><p>B.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p><p>C.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p><p>D. 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不断发展</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型记录片《辉煌中国》第二集《创新活力》记录了中国创新发展历程,互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这表明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没有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天,全民阅读已经日益深入人心。但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习不是经验的简单复制,经验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知识的定义本身更充满变量。所以读书重要,正确对待书本知识更重要。你认为对待书本知识</p><p>①应先全盘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p><p>②不能照搬书本知识,必须坚持学以致用</p><p>③要勇于质疑,经过亲身实践后才能相信</p><p>④要把书本知识与复杂的具体工作相结合</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读书重要,正确对待书本知识更重要,因此要把书本知识与复杂的具体工作相结合,不能照抄照搬,必须坚持学以致用,②④项符合题意;对待书本知识应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全盘吸收,①项说法错误;书本知识是前人或他人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有许多都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是可信的。因此我们对待书本知识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是事事都要经过亲身实践才能相信,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 长期以来,我们党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同时,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为此,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p><p>根据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我们党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p></div></div>
<div><p>【答案】(1)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我们党既看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全面把握了我国的法治建设。</p><p>(2)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十八届四中全会针对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相应措施,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p><p>(3)把握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我们党既看到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又看到存在的问题,既坚持了两点,又抓住了主流。</p><p>【解析】本题以我党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我们要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坚持用全面地看问题。我们党既看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全面把握了我国的法治建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十八届四中全会针对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相应措施,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党既看到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又看到存在的问题,既坚持了两点,又抓住了主流等角度进行回答。</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