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28:16

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区磐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七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个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如今早已演变成中田的情人节。随着2017年“七夕情人节”的到来,各商家纷纷抢抓节日商机推出各种特色商品、活动招揽顾客,由此催生的“浪漫经济”异常红火。这表明</p><p>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p><p>②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p><p>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p><p>④文化是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基础</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七夕情人节”的到来,各商家纷纷抢抓节日商机推出各种特色商品、活动招揽顾客,由此催生的“浪漫经济”异常红火。这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③适合题意;①文化有先进健康之分,排除;经济是文化的基础,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月1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开展2017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关于“全民阅读”,李克强曾说:“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材料中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p><p>A. 全民阅读将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产生直接的物质性影响</p><p>B.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的过程</p><p>C. 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D.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就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体现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选B;A不选,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一种精神影响,而不是直接的物质影响;C强调了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与材料无关;D过于绝对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7年2月18日,继《中国诗词大会》火遍荧后,《朗读者》火热登场,让观众可更多地沉醉于文学艺术之美。阅读的乐趣就在于,它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让你知道你的渺小,知道在历史长河中,很多东西是不必在意的,它让我们能变得更聪明一点。这说明</p><p>①优秀作品是心灵的营养品,读书能让我们的精神得以充盈</p><p>②文学陶冶性情,优秀文学作品成为人全面发展的主导力量</p><p>③文化影响人生,读书决定了我们思维的活力和人生的高度</p><p>④朗读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成长</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题目中,阅读的乐趣就在于,它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让你知道你的渺小,知道在历史长河中,很多东西是不必在意的,它让我们能变得更聪明一点。这说明优秀作品是心灵的营养品,读书能让我们的精神得以充盈,朗读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成长。故①④入选。②选项中“主导力量”的表述错误。③选项夸大了读书的作用。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杭州成功召开。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公开演讲及致辞,到《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中国元素随处可见,信手拈来的文学经典,令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经济峰会辅以文化盛宴,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引起巨大反响。中国文化走上国际舞台中心</p><p>①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独立风骚,引领世界</p><p>②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p><p>③增强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p><p>④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p><p>A. ①②&#xa0;B. ③④&#xa0;C. ②③&#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中国文化走上国际舞台中心,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③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互联网+的时代,春节也开启了“数字时代”。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的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为我们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让我们共享浓情中国年。这表明</p><p>①全面传承传统习俗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p><p>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p><p>③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p><p>④传统年俗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p><p>A. ①④&#xa0;B. ①②&#xa0;C. ②④&#xa0;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③正确,题目表明了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④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故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互联网塑造的社会生活形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促使大众参与数字化文化消费;促使文化产业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促使微信朋友圈成最普及的社交应用,网络直播得到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大力发展互联网技术的理由是</p><p>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p><p>②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p><p>③促进文化传递、沟通、共享</p><p>④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p><p>A. ③④&#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从材料可以看出,大力发展互联网技术是因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促进文化传播、沟通、共享,①③项符合题意;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②项说法错误;互联网技术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途径,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积淀了丰富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我们以深刻警示和启迪。这体现了</p><p>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p><p>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不变</p><p>③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具有现实意义</p><p>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我们以深刻警示和启迪。这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具有现实意义。③④项符合题意;①项题中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②项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站不倚门、话不高声;夹菜不过盘中线;称呼长辈必须以“您”开头……近日微信朋友圈中一则“济南老家规知多少”的帖子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对家风的关注。对于这些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p><p>①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p><p>②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p><p>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p><p>④摒弃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传统家风作为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其注入时代精神,①③符合题意;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题肢②表述错误;摒弃传统文化的观点不正确,题肢④表述错误。故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p><p>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p><p>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p><p>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距性</p><p>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④&#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②④符合题意,科技创新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③表述错误,“文化的统一性”的说法错误,违背了坚持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近年来,我国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不断充实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旋律;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p><p>(1)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p><p>(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每一个人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请你为中学生践行爱国主义提两条合理化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举办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庆祝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举行国家公祭等活动,创造了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环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③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通过各种爱国主义活动,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p><p>(2)①立足今天,从现在做起,让爱国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②脚踏实地做人、细致用心做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不同的位置上做最好的自己,用自己的拼搏为国出力、为国分忧。④用警惕的眼光盯牢分裂势力、反华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和利益。</p><p>【解析】</p><p>本题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对人影响、如何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等知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特点、方式等方面,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如何将爱国主义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辛勤劳动,建设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等。</p><p>(1)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p><p>从材料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利用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可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从文化影响人的来源、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等方面,说明我国是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p><p>(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每一个人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本题要求请你为中学生践行爱国主义提两条合理化建议。</p><p>要抓住践行爱国主义这一主题,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承担责任和义务、立足实践、脚踏实地、不尚空谈等方面,为中学生践行爱国主义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我国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p><p>材料二: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处理异域文化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如何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保证和精神动力。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公民昂扬向上的品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p><p>(2)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对于外域文化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从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应该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这样才能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③利用多种文化传播途径和手段,发展经济和科技,通过商业贸易和不断丰富的科技手段进行文化交流,从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p><p>【解析】</p><p>本题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与生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等知识。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可从文化的作用,即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文化对于人的培育的作用等方面,谈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同时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等方面,说明我们将如何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p><p>从材料可以看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公民昂扬向上的品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方向保证和精神动力。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国家长治久安。可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物质转化、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谈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p><p>(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如何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从材料可以看出,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应坚持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不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既要吸收和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可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利用多种文化传播途径和手段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等方面,谈谈如何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然而,在西方圣诞节、万圣节等传统节日的侵蚀渗透下,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p><p>结合材料,说说作为传统文化,这些传统节日有什么共同特征?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p></div></div>
<div><p>【答案】(1)这些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p><p>(2)①既不能一概保留,也不能全部抛弃。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③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p><p>【解析】</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说作为传统文化,这些传统节日有什么共同特征。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可紧扣材料从民族节日、传统习俗等方面,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等特征。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等方面,说明我们的态度和对策。</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区磐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