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27:40

安徽蚌埠铁路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通过古丝绸之路,阿拉伯国家和中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促使中阿文明走在世界前列;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框架内,依托具有历史积淀的文明对话,中阿双方不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从中可见</p><p>①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p><p>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p><p>③文化传播是影响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p><p>④文化交流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p><p>A. ①②&#xa0;B. ②④&#xa0;C. ①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中阿双方不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由此可见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交流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的包容性特征,①项与题意不符;社会矛盾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明交通是文明城市的重要表征。为提高市民文明交通素质,改善通行秩序,减少交通事故,某市深入开展“文明交通大家行”活动,倡议全民参与,共创文明交通环境。该市的做法是基于</p><p>①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对人的综合素质产生深远影响</p><p>②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p><p>③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p><p>④个体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只能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形成</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④错误,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或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和培养;开展“文明交通大家行”活动,倡议全民参与,共创文明交通环境,有利于提高市民文明交通素质,改善通行秩序,减少交通事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故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7年11月1日,西南联大八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北大召开。西南联大校友潘际銮认为,当时条件艰苦,具备的师资条件,与学生的成材率,却是空前绝后的,“无法复制”。西南联大“无法复制”反映了</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p><p>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p><p>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p><p>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西南联大“无法复制”反映了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当时西南联大的办学条件和环境,不体现文化的区域性,也体现不出文化影响人的潜移默化特点,②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p><p>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p><p>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p><p>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这表明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正确;“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②正确;革命文化的内涵并不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③不选;革命文化并不是经大众传媒的传播才具有价值,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央视“春晚”两次唱响《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歌词劝诫忙碌奔波的人们不要忘记亲情,常回家看看操劳一生的“空巢老人”。但是近期英国某学院的一项调查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欧洲一些国家近年出现大批成年子女“归巢族”,给父母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报告结论称:父母很享受子女离家后的独立生活,成年子女“回巢”对他们的退休生活是一种侵扰。这说明</p><p>①人们对“空巢”与“回巢”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p><p>②不同经济生活和文化背景对东、西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p><p>③不同经济生活和文化背景表现的亲子关系具有普遍性</p><p>④东、西方人对“空巢”与“回巢”的态度各有特殊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东、西方人对“空巢”与“回巢”的态度各有特色,说明不同经济生活和文化背景对东、西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说明的是东西方对“空巢”与“回巢”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不是“人们”对“空巢”与“回巢”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不同经济生活和文化背景表现的亲子关系具有特殊性而不是普遍性,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务院要求各地严格保护历史建筑,严禁随意拆除和破坏已确定为历史建筑的老房子、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不得拆真遗存、建假古董;要在保持历史建筑外观、风貌等特征基础上,合理利用,丰富业态,活化功能,实现保护与利用的统一。这一要求</p><p>①旨在展示城市历史风貌,留住城市文化特色</p><p>②旨在丰富传统建筑内涵,展现传统文化魅力</p><p>③有利于彰显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质形象</p><p>④有利于承袭传统建筑文化,维护城市历史格局</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题干中强调要对历史建筑既要保护好又要利用开发好,这样做有利于展示城市历史风貌,留住城市文化特色,彰显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质形象,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题干中举措并不能丰富传统建筑内涵;④错误,传统文化由精华和糟粕,并不能全部承袭有利于承袭,也不是为了维护城市历史格局。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指出,“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意味着</p><p>①坚持尊重差异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世界</p><p>②要坚持包容性,增强对各种文明的认同和理解</p><p>③文化交流互鉴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p><p>④各种文明都是人类精神瑰宝,坚持平等原则</p><p>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意味着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同时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即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①④符合题意,②是错误的;③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5月,历时3个月的《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展在成都闭幕,成都博物馆以“文化不灭,国家永生”表达了对同为文明古国的阿富汗走出战乱的诚挚祝福。“文化不灭,国家永生”体现了</p><p>①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延续中</p><p>②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血脉</p><p>③文化具有传承性,能在世代相传中延续</p><p>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p><p>A. ①②</p><p>B. ①③</p><p>C. ②④</p><p>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力量在国家和民族的延续中得到表现,①正确;“文化不灭,国家永生”,主要说明了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民族生存发展的血脉,②正确;题干强调文化与国家生存发展的关系,不反映文化本身的传承性,③不符合题意;题干不反映文化多样性的意义,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中国元素搭配时尚的流行元素,是近几年国际品牌常见的设计手法。无论是中国生肖主题特别款,还是在工艺、设计上采用中国传统文化,都能看出全球文化和传统中国的融合之美正在走向世界。“中国风”在国际时尚界中成为潮流说明</p><p>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p><p>②中华文化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和认同</p><p>③中华文化底蕴厚重,历久弥新 &#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p><p>④搭配流行元素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根本途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将中国元素搭配时尚的流行元素,是近几年国际品牌常见的设计手法。“中国风”在国际时尚界中成为潮流,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底蕴厚重,历久弥新,①③项符合题意;②项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立足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根本途径,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梁祝》这一中国爱情故事不但被中国各类艺术形式反复演绎,还蜚声海外。朝鲜某歌期团以“梁祝”为主题,以歌剧的形式用朝语演绎赴中国巡演,为我们诠释了另一种风情的“梁祝”故事,在中朝文化交流史上续写一段新的佳话。这说明</p><p>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穿越时空的影响力</p><p>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世界的欣赏和认同</p><p>③不同民族对优秀文化往往具有一致的理解</p><p>④世界文化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中繁荣发展</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梁祝》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中外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穿越时空的影响力,①项符合题意;中国的传统文化《梁祝》被朝鲜改编成歌剧在中国巡演,深化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④项符合题意;②项观点不符合社会现实情况,夸大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不合题意;受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对优秀文化往往具有不同的理解,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传统文化、非遗技艺不能只是守,更不是只通过保护就能传承下来。只有创新才有时代价值,有了时代价值才有传承意义。只有通过“迈出去”,才能让传统文化、非遗技艺“活”起来;只有通过真正“卖出去”,传统文化、非遗技艺才能真正“火”起来。这表明</p><p>①文化传播比文化继承更重要,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融合</p><p>②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使其成为文化创新的根基</p><p>③要立足社会实践,推动传统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p><p>④要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材料表明要立足社会实践,推动传统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要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让传统文化、非遗技艺“活”起来,“火”起来,③④项符合题意;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发展,也就谈不上文化的传播,①项说法错误;不能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空谈创新,文化创新的根基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而不是注入时代精神,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p><p>A.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p><p>B.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p><p>C.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p><p>D.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A不选;C的说法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不选D。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讲好中国农村故事,传播农村好声音,推荐每个人身边的中国好农民,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村文化建设精准扶贫”为出发点,收录了全国各省市两百多名优秀农民作者创作的诗文作品的《农村好声音》一书由台海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材料中的《农村好声音》</p><p>①推动了农村社会实践的发展         </p><p>②是农民社会实践的产物</p><p>③为促进城乡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途径 </p><p>④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农民的精神世界</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该书在推动农村社会实践发展方面的作用。③选项夸大了该书的作用。《农村好声音》收录了全国各省市两百多名优秀农民作者创作的诗文作品,这些诗文作品都来自于农民的社会实践,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农民的精神世界。②④选项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特有的格律诗词飘逸浑雄、沉深博大,抒情言志、笞恶鞭疾,留下了无数的千古绝唱,体现了中华文化之大美。它源于先秦,盛于唐宋,成为中国文学群山之高峰。而明清之后特别是“五四”以后白话诗和欧化诗盛行,中国格律诗词式微,已鲜有可传世之作,有学者对此深感忧虑。这一忧虑:</p><p>①表达了中华诗词创新须保持民族文化特质的愿望</p><p>②蕴涵了对中华诗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足的忧虑</p><p>③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诗词文化特有的包容性</p><p>④道出了对中华传统诗词高峰后人难以逾越的感慨</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在明清之后特别是“五四”以后式微,已鲜有可传世之作,有学者对此深感忧虑。这一忧虑蕴涵了对中华诗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足的忧虑,表达了中华诗词创新须保持民族文化特质的愿望,①②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③项与题意不符;五四以后中国格律诗词式微,少有优秀作品问世。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能摒弃传统文化从头开始。因此这一诗愁来自于对中国传统诗词无人传承的担忧,来自于对文化衰微的担忧,而非对中华传统诗词高峰难以逾越的感慨,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8年7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英文版电子书在亚马逊、Overdrive、易阅通、掌阅四家数字交易平台上线,面向全球发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①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行中国方案</p><p>②加速国际社会对中国智慧的了解</p><p>③彰显了充分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p><p>④夯实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政治基础</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英文版电子书面向全球发布,显然能够加速国际社会对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了解,同时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②③正确。①反映的是霸权主义的做法,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文化现象,与政治基础无关,④不选。本题选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9月30日,《大汉雄风——徐州汉代楚国精品文物展》在武汉博物馆开展。展览精选了徐州博物馆文物107组189件,包括形制齐备的印章、装备完善的兵马俑、精美绝伦的彩绘歌舞俑及晶莹剔透的玉器等。分为“地下宫殿·灵魂居所”“宫室百官·制同京师”“楚汉雄兵·锐兵强阵”“国力充盈·盛世繁华”“永生之梦·事死如生”等五个单元,全方位地展现了汉代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这些文物是</p><p>①中华文明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p><p>②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p><p>④反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大汉雄风——徐州汉代楚国精品文物展》全方位地展现了汉代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这些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反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③④项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明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①项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或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p><p>A. 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p><p>B.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p><p>C. 所有文化作品都凝聚和蕴藏着中华民族精神</p><p>D. 只要大力创造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材料强调的是《论语》《孟子》等优秀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A正确;B说法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C说法错误,文化作品有优秀与落后(糟粕)之分,优秀的文化作品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精神;D说法太绝对,不选。所以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花儿”是我国西北地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高腔民歌,它被十几个民族共同传唱了几百年。“花儿”的演唱以汉语为主,夹杂着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在音乐旋律上也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特色,生动体现了多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的相处原则。这反映</p><p>①中国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p><p>②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p><p>③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p><p>④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花儿”是我国西北地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高腔民歌,它被十几个民族共同传唱了几百年。这表明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③正确;“花儿”的演唱以汉语为主,夹杂着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在音乐旋律上也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特色,生动体现了多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的相处原则。这表明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④正确;材料未涉及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的相关内容,①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的相关知识,②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材料:2018年3月2日,大型记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正式公映,影片传达的正能量引起观众共鸣,繁荣了我国的文化的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国际輿论的强烈反响。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十八大以来,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等超级工程的珍贵影像,从圆梦工程、科技创新、绿色中国等多角度展示了我国的大国风采。《厉害了,我的国》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也体现了国人们凭着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在这些精神的鼓舞下我们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影片藴含的“真抓实干精神”“攻坚克难精神”,是举旗领向的精神动力,反映出一个国家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厉害了,我的国》创作和热播的价值。</p><p>(2)林芝一中开展以“我奋斗我幸福”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每条限14字以内。</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厉害了,我的国》的热播有助于我国文化的繁荣,有助于国运兴,有助于民族强。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厉害了,我的国》正式公映传达了正能量,有利于社会的发展。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电影公映,让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和综合国力。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影片藴含的“真抓实干精神”“攻坚克难精神”必将增强广大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力量。</p><p>(2)示例:自立自强走出幸福人生路;坐享难成,奋斗得福;人生出彩靠奋斗,梦想成真靠拼搏;读书改变命运奋斗幸福人生。</p><p>【解析】</p><p>本题以大型记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公演成功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小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厉害了,我的国》创作和热播的价值,从设问指向上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范围是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结合材料并整合课本知识可以从文化总作用,文化反作用、文化与综合国力、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进行阐述。</p><p>(2)本小题属于开放类试题,要求考生为“我奋斗我幸福”的主题演讲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每条限14字以内。此类试题答案不具有唯一性,考生只要围绕主题及相关要求,任意拟定两条宣传标语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有着“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在海纳百川的海洋文化滋养下,日益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称为“音乐活化石”的南音百转千回,婉转柔美,丝丝入扣地谱写着闽南新韵;厦门大学,俄罗斯文学家莱蒙托夫与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塑像静静相望;鼓浪屿,约千栋风情各异的建筑让这座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的小岛熠熠生辉……闽南文化、侨乡风情、异国情调,厦门的多元气质让人流连忘返。随着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的成功举办,厦门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中又融入了闪耀的金砖颜色。众多生动美好的人文故事在厦门谱写,传遍金砖国家的大街小巷,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p><p>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推动中华文化与金砖国家文化交流互鉴?</p></div></div>
<div><p>【答案】①推动中华文化与金砖国家文化交流互鉴,首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p><p>②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人才交往等活动,借助大众传媒等手段,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和信息的相互传递、沟通和共享。③既要欢迎金砖国家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金砖国家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p><p>【解析】</p><p>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问题指向应如何推动中华文化与金砖国家文化交流互鉴。实际本题考查如何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针对材料在海纳百川的海洋文化滋养下,日益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一颗璀璨明珠,俄罗斯文学家莱蒙托夫与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塑像静静相望、约千栋风情各异的建筑让这座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的小岛熠熠生辉以及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考生可从加强文化交流,需要从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应坚持的原则的角度去分析作答;针对材料随着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的成功举办,厦门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中又融入了闪耀的金砖颜色,考生可从利用商业贸易、教育、人才交往等活动,借助大众传媒等手段,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和信息的相互传递、沟通和共享、既要欢迎金砖国家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金砖国家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角度去分析说明。</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2018年中国传统的“七夕”节,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匠心打造的特别节目《天下有情人》如期而至。整场节目以歌颂“中国爱情”为主题,节目组深入挖掘七夕文化根脉,首度设置南北双会场,分别取景于“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西安昆明池和“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新余仙女湖。通过融入相声剧、古典舞、秦腔、评弹等艺术形式,兼顾旗袍秀、夏布扇、腰鼓、撞轿等地方元素,充分展示了“七夕”传统民俗与地域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极具地方特色。当争,千量青山着意化鹊桥,山水有情作殿堂。节目紧紧围绕“爱在七夕,情满中国”的核心理念,用各种创新和巧思诠释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意义。节目邀请到通过精准扶贫关爱使者行动走到一起的六对新人和对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几对夫妇,通过讲述普通人的爱情故事,折射出当今国人朴素而美好的爱情观、家庭观和社会观。节目的舞美设计集先进技术与古典韵味之大成,实现真实山水与舞美视觉的完美结合,彰显了自然与科技的和谐美妙,为全国电视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文艺饕餮盛宴。    </p><p>材料二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2018年央视“七夕”节目《天下有情人》的文化价值和意义。</p><p>(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p></div></div>
<div><p>【答案】(1)以歌颂“中国爱情”为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彰显出文化自信;通过生动多样的艺术形式,挖掘传统节日中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创新性地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运用现代先进科技,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增强了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浸润人们的精神世界。</p><p>(2)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脉相承。“命运其同体的提出,是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p><p>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命运共同体”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类情怀,又秉承了中国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智慧。</p><p>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引领中华儿女和国际社会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p><p>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p><p>【解析】</p><p>本题以“2018年央视“七夕”节目《天下有情人》”为话题设置情景,从文化生活考查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知识,侧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本小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2018年央视“七夕”节目《天下有情人》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从设问指向看属于意义类主观题。结合材料,可以从文化自信、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传播手段创新方面回答。</p><p>(2)本小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p><p>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结合材料,可以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等角度回答。</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蚌埠铁路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