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26:25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5月)政治(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下列观点与之吻合的是</p><p>A. 存在就是被感知    B. 未有此事,已有此理    C. 气者,理之依也    D.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A是主观唯心主义,不合题意;B是客观唯心主义,不合题意;C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适合题意;D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功用论哲学,则哲学之价值失。知识之最高之满足,必求诸哲学。”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这句话意在强调</p><p>&#xa0;</p><p>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p>B.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p><p>C.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p><p>D. 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功用论哲学,则哲学之价值失。知识之最高之满足,必求诸哲学。”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这句话意在强调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适合题意;A、B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把哲学看成科学之科学是错误的,排除C;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常常会把一些模糊的、随机的图像感知为一些有意义的图像,例如,看到天上的白云,你会不自觉地将其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看到树洞,想象成鬼怪的口;看到墙上的污迹,想象成人脸之类的图案。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空想性视错觉”。该现象说明 </p><p>①人的思维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p><p>②人的意识可以赋予事物一些本来没有的属性</p><p>③事物的复杂性是导致错觉产生的重要原因  </p><p>④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p><p>A. ②③&#xa0;B. ①③&#xa0;C. ①④&#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常常会把一些模糊的、随机的图像感知为一些有意义的图像表明人的思维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故①④符合题意;题肢②错误,事物的属性具有客观性,并不是人的意识赋予的;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空想性视错觉”,说明产生错觉是从心理角度说明原因的,并不是事物的复杂性,故题肢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过去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这样的极寒地区地震台网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我们也观测不到,但随着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的上天,人们就可以不受这些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进行实时观测。这表明</p><p>①人们能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有利联系</p><p>②新的认识工具的出现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p><p>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实践的内容、水平会不同</p><p>④人们能摆脱条件制约,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震的监测范围越来越大,地域越来越广,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实践的内容、水平会不同,而新的认识工具的出现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②③项符合题意;事物固有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改变,①项说法错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始终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能摆脱,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看似“年年岁岁花相似”,但这种认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岁岁年年人不同”,在相似中不断前进。由此可见</p><p>①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p><p>②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p><p>③真理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真理</p><p>④认识对象的复杂性推动认识的发展</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④&#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①选项观点符合题干,题中强调在相似中不断前进,说明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入选。②选项观点符合题干,题中强调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相似中不断前进,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入选。③选项观点表述错误,真理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排除。④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而不是认识对象的复杂性推动认识的发展,排除。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于一体,首次实现了珠海、澳门与香港三地陆路的互联互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疏通了“主动脉”,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打开了无限可能。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p><p>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消除客观条件制约       </p><p>②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新联系   </p><p>③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p><p>④事物的联系会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所带来的便利让我们体会到,事物的联系会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新联系,②④项符合题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始终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不能消除客观条件制约,①项说法错误;只有当部分以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否则就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p><p>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p><p>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p><p>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p><p>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速度在增长,结构在升级说明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符合题意入选;从通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体现了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引起质变,所以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②符合题意入选;事物的发展有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③把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道路等同起来,表述错误排除;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而不是根本否定,④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表述错误排除。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实行走班制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方向和教师,安排自己的课堂学习。“走班制”体现了(   )</p><p>A.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p><p>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p><p>C. 抓主流又不忽视支流</p><p>D. 部分大于整体的思想</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C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D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走班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方向和教师,安排自己的课堂学习,即坚持了矛盾的特殊性,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农时农事,组织开展好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展示科技强农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乡村振兴新面貌。这一举措体现了</p><p>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p><p>②农民的意愿是党的工作的出发点</p><p>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p><p>④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④&#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同时“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①符合题意。从实际出发是党的工作的出发点,不能把农民的意愿作为出发点,②表述错误。“‘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农时农事,组织开展好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③符合题意。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是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成语言简意赅、意蕴深刻,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下列成语与哲理对应正确的是</p><p>①坐井观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②好高骛远—看问题要分清主次矛盾</p><p>③统筹兼顾——既抓主要矛盾,又兼顾次要矛盾</p><p>④满招损,谦受益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从成语对应的哲理可以看出,③④项成语与哲理对应正确;“坐井观天”用来讽喻那些见识狭窄、短浅,而又盲目自大、不接受新事物、不识大局的人,①项对应错误;“好高骛远”意为脱离实际地追求目前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理想,②项对应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这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p><p>有变,这是因为</p><p>①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绝对运动中保持相对静止</p><p>②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还没有突破生产力的制约</p><p>③生产关系的性质在现阶段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p><p>④社会主要矛盾的消灭是相对于现实条件而言的</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④&#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生产关系的性质在现阶段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本题①③符合题意,应选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不能突破生产力的制约,②观点错误,应排除;矛盾具有普遍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消灭矛盾,④观点错误;应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9月10日,中国机构编制网公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三定”方案。根据该方案,三个与计划生育相关的原内设机构均已撤销,转而变成新的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这一调整的哲学依据是</p><p>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p><p>B. 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p><p>C.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p><p>D. 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材料中“三定”方案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没有涉及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A不符合题意。“根据该方案,三个与计划生育相关的原内设机构均已撤销,转而变成新的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可以看出该方案的调整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B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上层建筑,没有涉及生产关系,C不符合题意。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是</p><p>A.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p><p>B.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p><p>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p><p>D. 阶级分析法是把握阶级社会各种现象的基本方法</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B项符合题意;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A项说法错误;题意强调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C项强调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与题意不符;D项说明把握阶级社会各种现象的基本方法是阶级分析法,不是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习近平常引用我国经典名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所引名句蕴含哲理,发人深思。这不仅丰富了表达方式,也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起典范。对下列习近平引用过的名句所包含哲理揭示正确的是</p><p>①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p><p>②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p><p>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重视实践,求真务实</p><p>④堤溃蚁孔,气泄针芒——要重视事物的质变,把握机遇促进飞跃</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习近平用典中,①③项用典所对应的哲理正确;②项用典意为要脚踏实地,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不是强调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谁更可靠的问题,故对应错误;④项用典意为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要重视量的积累,不是强调要重视事物的质变,把握机遇促进飞跃,故对应不正确;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到,要真诚尊重各种人才,充分激发他们创新创造活力。要倾听基层干部心声,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农村1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要如期完成,还得咬定目标使劲干。要关爱退役军人,他们为保家卫国作出了贡献。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这表明</p><p>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p><p>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p><p>③平凡的岗位更能实现人生价值</p><p>④获得更多的尊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p><p>A. ①②&#xa0;B. ②③&#xa0;C. ③④&#xa0;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中,要真诚尊重各种人才,充分激发他们创新创造活力,要倾听基层干部心声,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错误,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但并不意味着平凡的岗位更能实现人生价值。④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故答案为:A。</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伟大的国家不会丢弃过去的历史,挺立的民族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p><p>材料一: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指出,要建立健全烈士陵园、纪念堂馆、纪念碑亭等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制度。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应当健全服务和管理工作规范,保持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庄严、肃穆的环境和氛围。</p><p>材料二:英雄是“人民的光荣”。英烈们赴汤蹈火、舍生忘死,我们的国家、民族才得以昂首走向未来。和平从不是英雄的退场,恰恰是英雄的新生。每一次对英雄的仰望,都是一次唤醒人生意义的自我点名;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一次砥砺使命责任的郑重宣誓。英烈身上的坚毅理想信念、高尚精神境界、忠诚使命担当,最能触发关于生死得失、苦乐安危、奉献索取的价值思考,最能树起引人向前、催人奋斗的精神坐标。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p><p>(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的依据。</p><p>(2)学习英雄是青年的使命担当,某班围绕学习英雄,以“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为主题召开班会,请你列出两条发言要点。</p></div></div>
<div><p>【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弘扬英雄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土保护法》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有利于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弘扬英雄精神能够引领方向,激励全国人民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弘扬英雄精神能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坚定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p><p>(2)①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树立崇高理想;②勤奋学习,提高服务于社会的能力;③重在行动,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p><p>【解析】</p><p>本题以英雄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的知识”,设问是“分析我国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的依据”。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结合材料中“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英烈身上的坚毅理想信念、高尚精神境界、忠诚使命担当,最能触发关于生死得失、苦乐安危、奉献索取的价值思考,最能树起引人向前、催人奋斗的精神坐标”等关键信息,从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有利于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的角度回答即可。</p><p>(2)本题具有开放性。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设问是“学习英雄是青年的使命担当,某班围绕学习英雄,以‘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为主题召开班会,请你列出两条发言要点”。其次围绕“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一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即可。如: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树立崇高理想;勤奋学习,提高服务于社会的能力;重在行动,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5月)政治(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