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24:07

安徽省长丰县凤麟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回顾上个世纪,物理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磁性、超导等方面的发现是信息革命的科学基础,为生物、医疗、地学、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探测手段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化学、天文、材料、能源、信息等学科的发展,同时它又极大地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上述材料说明(  )</p><p>A. 各门具体科学随哲学的发展而发展</p><p>B.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p><p>C. 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p><p>D. 各门具体科学与哲学研究对象相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物理学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同时它又极大地推动了哲学的发展”,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应该是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A项观点错误;材料不涉及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C项不合题意;各门具体科学与哲学研究对象并不相同,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61.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68.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p></td><td style="width:168.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具体科学</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34.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研究</p><p>对象</p></td><td style="width:168.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整个世界</p></td><td style="width:168.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某一特定领域</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34.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任务</p></td><td style="width:168.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p></td><td style="width:168.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规律</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34.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作用</p></td><td style="width:168.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p></td><td style="width:168.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61.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47.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p><p>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废寝忘食地思索;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思想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这说明(  )</p><p>A.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p><p>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C.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p><p>D.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C: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思想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这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C符合题意。</p><p>A: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的说法错误,不选。</p><p>B:选项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p><p>D: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p><p>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p><p>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p><p>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p>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哲学、世界观、具体科学的联系。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错误。</p><p>B:哲学就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并非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B错误。</p><p>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C正确。</p><p>D:哲学不能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也不能决定具体知识,D错误。</p><p>故体现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p><p>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p><p>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要通过实践将观念上的事物转变为现实的事物,①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③错误;某实验团队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强求而得到的不一定能使自己更幸福,这是命。此观点属于</p><p>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p><p>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p><p>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p><p>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题目中“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故A选项与题意相符。其他三项表述均不是客观唯心主义,排除。本题选A。</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5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部派别<br />&#xa0;</p></td><td style="width:16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区别<br />&#xa0;</p></td><td style="width:170.7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例证<br />&#xa0;</p></td></tr><tr style="height:38.25pt"><td style="width:5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观唯心主义<br />&#xa0;</p></td><td style="width:16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实在,认为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精神<br />&#xa0;</p></td><td style="width:170.7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万物皆备于我;心外无物;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我思故我在;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br />&#xa0;</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5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唯心主义<br />&#xa0;</p></td><td style="width:16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br />&#xa0;</p></td><td style="width:170.7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8”就是发;喜鹊报喜;彗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理生万物、理主动静;上帝造万物<br />&#xa0;</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相一致的哲学观点是</p><p>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p><p>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p><p>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p><p>④理生万物,理主动静</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②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题干观点一致,故入选;③④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与题干观点不一致,不选。故本题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经过26天的“长途跋涉”并“养精蓄锐”之后,2019年1月3日上午,低调得似乎都有些淡出公众视野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厚积薄发,完成了人类史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至此,这项略显“隐忍不发”色彩的“月球远征计划”终于度过了最困难和最惊险的时刻。由此可知</p><p>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p><p>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                       ④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正确,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错误,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③错误,“互相依赖”的说法错误,思维依赖于存在,存在可以脱离思维。④正确,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表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故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正是18世纪的启蒙运动,催生了轰轰烈烈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感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说明</p><p>A.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p><p>B. 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p><p>C.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p>D. 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精华</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正是18世纪的启蒙运动,催生了轰轰烈烈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这说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并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C项符合题意;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A项说法错误;哲学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奠定了物质基础,B项说法错误;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p><p>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p><p>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p><p>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A.①②③&#xa0;B.①②④&#xa0;C.①③④&#xa0;D.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②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②④正确。</p><p>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的,③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p><p>A.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B.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p><p>C. 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p><p>D.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材料的大意是说,一年四季应当根据季节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播种庄稼,这样庄稼才多,老百姓以后才有充足的粮食。这说明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规律,而不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排除;C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造,排除;D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忽视客观规律,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p><p>①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    </p><p>②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p><p>③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p><p>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①表述错误。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所以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正确。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非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③表述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④正确。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人民日报》当日发表社论指出,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此次宪法修定中所蕴含的哲理有()</p><p>①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②坚持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p><p>③坚持一切从我党科学理论出发,与时俱进</p><p>④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错误。</p><p>②④:基于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从哲学角度来看,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②④正确。</p><p>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从党的科学理论出发,③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迎来一位特殊选手——搭载“百度大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挑战人类最强大脑的名人堂选手王峰。最终,机器人凭借在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领域的深厚积累,以3:2险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①“百度大脑”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p><p>②“百度大脑”的胜利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p><p>③“百度大脑”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可以代替人脑</p><p>④“百度大脑”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可以成长为新的实践主体</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百度大脑”是人类的创造发明,它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成果,它的胜利,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①②正确。</p><p>③: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百度大脑”是没有意识的,更不可能代替人脑,③错误。</p><p>④:实践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物质性活动,主体是人类,其它任何事物不能代替,④错误。</p><p>本题选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年春节长假期间,《中国“互联网红包”大数据报告》显示,互联网红包在城市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已接近九成。对此,有人认为手机“抢红包”冲淡了传统年味儿;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式是创意新年味儿。人们对“抢红包”的不同看法 </p><p>①是人们主观思维的产物,缺乏共同的客观基础<br />②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自觉选择性</p><p>③说明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r />④面对同一客观事物,真理不会是唯一的</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们对“抢红包”的不同看法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是主观思维的产物,①不选;人们对“抢红包”的看法不同,这说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自觉选择性,②正确;人们对“抢红包”的不同看法是人的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③正确;面对同一客观事物,真理是唯一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感受,“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种感受说明</p><p>A. 客观事物是由人主观意志决定的&#xa0;B.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p>C.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xa0;D. 真理是具体的,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种感受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项符合题意;客观事物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A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意识的本质和作用,不体现意识的产生,B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涉及真理问题,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也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该工程是中国桥梁在设计、施工、材料研发等各方面成果的集中展示,拉动了我国交通行业的升级换代和技术进步,体现了大国工匠对国家重大工程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理念。这表明</p><p>A. 创新能够更新生产工具,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p><p>B. 人们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创造新的联系,造福人类</p><p>C.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和前提</p><p>D.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材料体现了创新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但未体现创新更新生产工具,A不选;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但不是凭空创造联系,B不选;C颠倒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错误;设计与建造港珠澳大桥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D入选。故本题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网络上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铁杵能磨成针,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再努力也没用。”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p><p>A. 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p><p>B. 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p><p>C. 事物之间的联系无法改变</p><p>D.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有限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作答时注意题中强调了铁杵能磨成针的前提是材料要对,材料不对,再努力也没,这体现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因此答案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因此B不符合题意;C表述有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因此D表述有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颗核桃能干什么?”核桃仁可做核桃乳、核桃粉、食用油,核桃青皮可提炼染发剂、除虫剂,核桃壳也能开发工艺炭雕及工艺品......这是云南楚雄一家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这一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有</p><p>①自然物的客观属性是我们利用自然物的前提</p><p>②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p><p>③创新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p><p>④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从而改造客观世界</p><p>A. ③④&#xa0;B. ①④&#xa0;C. ②④&#xa0;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④选项错误,二者均不是从辩证法的角度阐述的。根据的表述,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这一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我们,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创新推动事物的发展,同时要树立创新意识。②③选项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法制”到“法治”,再从建设“法治国家”到建设“法治中国”,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实现了两次重大飞跃。这两次重大飞跃印证了(   ) </p><p>①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②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p><p>③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④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③④&#xa0;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实现了两次重大飞跃,这两次重大飞跃印证了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②符合题意。</p><p>③: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但参加实践不一定就能获得真理,③错误。</p><p>④:客观决定主观,主观要符合客观,二者的关系不能颠倒。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种认识是因为:</p><p>①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与客观存在没有太大联系 </p><p>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p><p>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决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p><p>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④: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种认识是因为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④符合题意。</p><p>①:意识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①说法错误。</p><p>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但不能决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③说法错误。  </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扶贫工作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第二级阶段国家成立扶贫小组,通过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脱贫;第三阶段,在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基础上,实现精准扶贫。这突出反映了(   )</p><p>A.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p><p>B.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p><p>C.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p><p>D.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B:我国扶贫工作经历三个阶段,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B符合题意。</p><p>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表述错误。 </p><p>C:材料主旨不涉及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性,C不合题意。 </p><p>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D表述错误。 </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中国科学院公布,我国发射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太空中测量到了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取得了一项开创性发现。材料表明</p><p>①实践是联接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p><p>②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来源  </p><p>③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  </p><p>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国发射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太空中测量到了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取得了一项开创性发现。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联接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①③适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是错误的;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认实践的波浪式前进,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11月16日,记者从农业科学院获悉:我国非洲猪瘟病毒科研攻关取得重要进展,科学家团队成功分离国内生猪生产中发现的非洲猪瘟病毒流行株,首次解析了非洲猪瘟病毒全颗粒的三维结构,为防治非洲猪瘟的新型疫苗开发创造条件。上述材料体现(  )</p><p>A.认识的目的是在于追求真理</p><p>B.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p><p>C.认识是客体对主体的能动的反映</p><p>D.科学实验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目的是在于指导实践,A错误。</p><p>B:认识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B错误。</p><p>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错误。</p><p>D:我国非洲猪瘟病毒科研攻关取得重要进展,科学家团队成功分离国内生猪生产中发现的非洲猪瘟病毒流行株,首次解析了非洲猪瘟病毒全颗粒的三维结构,为防治非洲猪瘟的新型疫苗开发创造条件。这体现了科学实验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D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不是对原来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根本否定,而是部分否定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这说明</p><p>①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②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p><p>③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多种不同的正确认识</p><p>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p><p>A.①②&#xa0;B.③④&#xa0;C.②④&#xa0;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这一论断不是对原来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根本否定,而是部分否定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表明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要不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①②符合题意。</p><p>③: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③错误。</p><p>④:材料并未体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真理是标志主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因此</p><p>①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p><p>②真理是绝对的,已经建立就不会被推翻</p><p>③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p><p>④存在就是合理的,有用就是真理</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①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③: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故①③正确。</p><p>②:真理是相对的,②错误。 </p><p>④:存在不一定是合理的,同时,有用就是真理是以主观需要为唯一评价标准,否定了真理的客观评价标准,④错误。</p><p>故本题选C。</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50.7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属性</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理解</p></td><td style="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误区</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真理是客观的&#xa0;</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xa0;<br />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xa0;<br />③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xa0;<br />④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第二性的</p></td><td rowspan="3"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对同一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xa0;<br />②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理;&#xa0;<br />③真理是一成不变的</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真理是有条件的</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真理是具体的</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p><p>A.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并相互转化的</p><p>B.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p><p>C. 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p><p>D.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AC:材料中得了呼吸道疾病,是否多喝水,要根据具体情况,这反映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C与材料主旨不符。</p><p>B. 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B错误。</p><p>D:“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D正确。</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但实际上,没有一种乌鸦是真正意义上的黑色。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特定角度的阳光下,那些看似黑色的羽毛会呈现出带有金属光泽的蓝紫色或蓝绿色,这些美丽的颜色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来说非常难以识别。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p><p>①对乌鸦“黑”的真理性认识中包含着错误,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黑色</p><p>②对乌鸦“黑”的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p><p>③对乌鸦“黑”的认识不是主体的凭空想象,而是来自于客体本身</p><p>④真理是发展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但实际上,没有一种乌鸦是真正意义上的黑色,这些美丽的颜色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来说非常难以识别,表明对乌鸦“黑”的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对乌鸦“黑”的认识不是主体的凭空想象,而是来自于客体本身,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真理性认识中并不包含着错误,①错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真理是什么呢?真理不是自己的想法,不是名人名言,也不是某种思想,它就是单纯的存在。它在某一个地方,你要去寻找它,它才会出现;你不去寻找,它就不会出现。“这告诉我们</p><p>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p><p>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④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①:材料未涉及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因而未体现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不符合题意。</p><p>②:“真理是什么呢?真理不是自己的想法,不是名人名言,也不是某种思想,它就是单纯的存在。”揭示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②正确符合题意。</p><p>③:“它在某一个地方,你要去寻找它,它才会出现;你不去寻找,它就不会出现。”启示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③正确符合题意。</p><p>④: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而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正确反映,④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生产、设计者在技艺和流程上精益求精,以质量和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的精神。“工匠精神”造就了瑞士钟表业的经久辉煌,员工把生产的每一款产品都看作是艺术品,而不是普通的产品,这样的生产势必计划周密,过程专注,工艺精益求精。员工把生产过程看作是一个主动创造而不是机械复制的过程,就会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自己的劳动产品,进而使每一款产品具有艺术特性。</p><p>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发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p></div></div>
<div><p>【答案】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员工把生产的每一款产品都看作是艺术品,在生产之前计划周密,过程专注,工艺精益求精。</p><p>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员工把生产过程看作是一个主动创造的过程,把思想情感融入劳动产品。</p><p>③正确的意识在改造世界中具有促进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发扬工匠精神,以质量和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p><p>【解析】</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发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p><p>从材料可以看出,员工把生产的每一款产品都看作是艺术品,在生产之前计划周密,过程专注,工艺精益求精。员工把生产过程看作是一个主动创造的过程,把思想情感融入劳动产品。员工发扬工匠精神,以质量和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可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有关知识,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的意识在改造世界中具有促进作用等方面,分析发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p><p>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为主的外商投资法律体系,但已难以适应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需要。《外商投资法》明确提出设立外商投诉工作机制,采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并对保护外商知识产权、不得强制技术转让等关注较多,适应了外商诉求变化的趋势,提供了与时俱进的法治保障。这部法律的由台标志着中国已迈向全面开放、高水平开放的新征程。</p><p>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我国出台《外商投资法》的理由。</p></div></div>
<div><p>【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等方面产生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推动了《外商投资法》的出台。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外商投资法》的出台适应了外商诉求变化的趋势,能够与时俱进地适应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需要,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外商投资法律体系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出台《外商投资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我国迈向全面开放、高水平开放的新征程。</p><p>【解析】</p><p>本题以我国出台《外商投资法》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我国出台《外商投资法》的理由。</p><p>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认识论的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出台《外商投资法》的理由,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p><p>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等角度来分析说明我国出台《外商投资法》的理由。</p><p>具体本题的答题思路: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p><p>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p><p>全会公报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重大部署,可以从三个维度理解:要因时而进,适应时代之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事而举,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需而新,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创新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p><p>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三个维度理解”的认识。</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因时而进”、“因事而进”、“因需而进”体现了我们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或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源泉和根本动力。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真理。“三个维度的理解”生动的诠释了我们在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不断与时俱进。</p><p>【解析】</p><p>本题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可以从三个维度理解为背景材料,考查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p><p>解答认识理解类主观题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角度思考。本题首先要熟悉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体系,然后分析材料中“三个维度理解”的内容,最后将材料信息与理论有机结合即可。</p><p>本题要求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三个维度理解”的认识。</p><p>可根据材料中“因时而进”、“因事而进”、“因需而进”,说明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我们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或者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可根据材料中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说明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源泉和根本动力;可根据材料中“三个维度的理解”生动的诠释了我们在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不断与时俱进,说明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真理。</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虽然近些年扶贫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也更实效,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贫困区域密集、贫困人口众多、脱贫时间紧迫等问题依然存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与精神家园的塑造未能及时跟上,贫困者自身文化贫乏、个性懒惰、缺乏进取心有很大关系。因此,扶贫除了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有精神文化上的帮扶,要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精神扶贫要注重扶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和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精神扶贫还要注重扶志,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从思想上给予鼓励引导,并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努力培养和造就他们敢于直面困难、勇于迎难而上的信念和意志。以精神扶贫来推进精准扶贫,这势必将会成为我们实现脱贫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让人们都认识到精神价值的重要性所在,从而能够向着最终的目标不断迈进。</p><p>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点,分析应该如何实现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相结合。</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精准扶贫,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物质和精神两手抓,真正实现脱贫致富;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找准事物发展的规律,共创扶贫美好的未来;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扶贫过程中,要依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从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实现精准扶贫。</p><p>【解析】</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点,分析应该如何实现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相结合。</p><p>从材料可以看出,实现精准扶贫,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物质和精神两手抓,真正实现脱贫致富。要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要依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从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实现精准扶贫,共创扶贫美好的未来。可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点,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等方面,分析应该如何实现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相结合。</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省长丰县凤麟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