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高二(实验班)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p><p>A. 自然从来不飞跃 B. 物理不外于吾心</p><p>C.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 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选项A否定了质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是静止的观点。选项B认为主观精神决定物理,是唯心主义,故排除。运动的开始是天地的“心”(法则和主宰),承认了运动,但没体现唯物主义。材料的哲学观点认为道就是运动,是气这种物质产生了生生不息的流行(包含辩证法思想,与C观点一致,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选项符合唯物主义发展顺序的是( )</p><p>①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p><p>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p><p>③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若从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p><p>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p><p>A.①→②→③ B.②→①→④ C.③→①→④ D.④→②→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p><p>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p>①: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p>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属于辩证唯物主义。</p><p>符合唯物主义发展顺序的是②→①→④。</p><p>③: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若从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③与题意不符。 </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家们在围绕着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特别是物质和精神何者为本原问题进行争论的同时,还对这个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因此产生了( )</p><p>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p><p>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分歧</p><p>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p><p>D.旧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斗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C:哲学家们在围绕着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特别是物质和精神何者为本原问题进行争论的同时,还对这个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因此产生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符合题意。</p><p>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围绕物质和精神何者为本原问题进行争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围绕这个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的问题进行争论,A与题意不符。</p><p>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主观意志和绝对精神何者为本原问题进行争论,不是围绕这个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的问题进行争论,B与题意不符。</p><p>D:旧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属于唯物主义范畴,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地理解物质概念,具有局限性,它们的斗争不是围绕这个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的问题展开,D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p><p>①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p><p>②形存则神存—存在就是被感知</p><p>③擒贼先擒王—牵一发而动全身</p><p>④沧海变桑田—天不变道亦不变</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②: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形存则神存”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②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符合题意。</p><p>④:“沧海变桑田”属于辩证法,“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形而上学,④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符合题意。</p><p>①:“气者理之依也”和“天地合而万物生”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不符合题意。</p><p>③:“擒贼先擒王”和“牵一发而动全身”都属于辩证法,③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相同点是</p><p>①二者都具有其时代的合理性</p><p>②二者都没有科学依据,具有局限性</p><p>③二者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p><p>④二者都用辩证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p><p>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二者都具有其时代的合理性,故①③符合题意,当入选;②说法错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没有科学依据,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历史观是唯心的,排除;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观点与下面漫画中观点属于同一种哲学派别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2/08/f8a60622/SYS201905220840096443629963_ST/SYS201905220840096443629963_ST.001.png" width="119"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p><p>B.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p><p>C.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p><p>D.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天黑与不黑是客观存在的,与是否闭上眼睛没有关系,漫画中的观点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项认为仁义礼智这些美德来源于人的本身而非外在,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与漫画观点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A项与题意不符;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项与题意不符;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属于不可知论观点,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童年》是台湾歌手罗大佑作词作曲的一首歌曲,欢快的节奏,贴切的歌词,给人希望,让人充满无限的回味。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在下而《童年>的歌词中,能清晰地体现哲学这一界定的是:</p><p>①池塘边的椿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②阳光下蜻蜒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p><p>③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④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而有没有住着神仙</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②:“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阳光下蜻蜒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是事实和景物的描述,不涉及哲学的起源问题,①②不合题意。<br />③④:“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提出了关于世界的状态以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能够体现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③④符合题意。<br />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题文)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下列选项同属于世界观的是()</p><p>①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p><p>②牵牛要牵牛鼻子</p><p>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p><p>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是人们对叶子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属于世界观,①符合题意。“牵牛要牵牛鼻子”说明了我们要抓住关键部分,或者抓主要矛盾,体现了方法论的要求,②不符合题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体现了我们对人和金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属于世界观,③符合题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的是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属于方法论,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人的青春是平庸无奇还是璀璨夺目,“觉醒”堪称关键变量。“觉醒”了的青年,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即使处于痛苦、困厄之中,也能潜心积蓄站起来的力量。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p><p>①意识能动性是对事物正面的的反映②高昂的精神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推动作用</p><p>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④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③:一个人的青春是平庸无奇还是璀璨夺目,“觉醒”堪称关键变量。“觉醒”给人勇气和动力,能让人积极向上,战胜各种困难。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推动作用,②③符合题意。</p><p>①:意识能动性既包括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又包括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并非是对事物正面的反映,①说法错误。</p><p>④:精神力量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物质的力量,④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发布。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第一幅黑洞照片新鲜出炉。这是我们在黑洞观测史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它呼应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将帮助我们回答星系中的壮观喷流是如何产生并影响星系演化的。材料蕴含的哲理有</p><p>①意识对象的暴露和展现有赖于实践理论的发展</p><p>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受多种因素制约</p><p>③意识和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p><p>④意识能够认识事物现象并揭示其本质和规律</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①错误,意识对象的暴露和展现是客观的,不依赖于实践理论的发展;②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第一幅黑洞照片新鲜出炉及其影响表明意识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受多种因素制约,意识能够认识事物现象并揭示其本质和规律;③错误,“密不可分”说法错误,因为物质可以独立于意识之外存在。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著作中,经常会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在他引用的诗词中,与“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所蕴涵的哲理相近的是</p><p>A.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p><p>B. 善除害者查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p><p>C.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p><p>D.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意识。“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强调的是坚持量的积累,以实现前进的上升的质变,A与题意不符;“善除害者查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主要强调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不选;“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强调新事物发展不可阻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C与题意相符;“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禁锢就是,你以为你做不到》的正确解读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8/08/0ce94479/SYS201905180834455485926891_ST/SYS201905180834455485926891_ST.001.png" width="211" height="17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p>B. 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p><p>C.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p><p>D. 追求幸福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漫画主题“禁锢就是,你以为你做不到”是强调要用正确意识(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C 符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它不是没有发挥,而是没有正确发挥, B排除;它不是没有理想信念,而是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D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的这首《杨柳枝词》借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因而不能得到欣赏的境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也含蓄地抨击了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有:</p><p>①从枝条着手描写柳树的美态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自觉选择性</p><p>②荒园孤柳等景观元素是诗人独特审美思维必不可少的基础</p><p>③一株垂柳荒凉冷落的处境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内心世界</p><p>④诗人大胆突破固有诗词创作规律使该诗艺术力量感人至深</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描写柳树的美态可有多种选择,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