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证。这种信仰的力量,归根结底,是( )</p><p>A.一种精神力量 B.一种政治力量</p><p>C.一种科学力量 D.一种物质力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A:信仰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的力量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力量,A符合题意。</p><p>BCD:三项均说法错误,BCD排除。</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居于前列的创汇行业,与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日本的文化娱乐业赢利已经超过汽车工业的赢利。这说明( )</p><p>A.美国的航天航空业、现代电子业和日本的汽车工业已经衰退</p><p>B.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p><p>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p>D.发展中国家受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巨大压力</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A:材料并不能得出美国的航天航空业、现代电子业和日本的汽车工业已经衰退的结论,A不符合题意。</p><p>B: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居于前列的创汇行业,与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日本的文化娱乐业赢利已经超过汽车工业的赢利,这说明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B符合题意。</p><p>C:材料未涉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不符合题意。</p><p>D:材料不能体现发展中国家受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巨大压力,D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天,汉语教材进入了许多国家的课堂,约100个国家和地区2500所大学在讲授中文,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有3000多万,2010年将达到1亿人。“汉语热”的原因主要是( )</p><p>①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②汉语比其他语言优越</p><p>③汉字文化源远流长④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p><p>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中华文化的特点、汉字。①:材料反映全球学汉语的人数逐渐增多,这说明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①符合题意。</p><p>②: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②错误。</p><p>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③错误。</p><p>④:“汉语热”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④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乡音难改”、“耳濡目染”分别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p><p>①深远持久的特点②历久弥新的特点③潜移默化的特点④不可改变的特点</p><p>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③“耳濡目染”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而“乡音难改”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①③正确。</p><p>②:历久弥新不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②排除。</p><p>④: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不可改变的,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感冒了,中国医生习惯于要求病人喝一点儿姜汤,盖上厚被子,别吹冷风,捂出一身汗。而美国医生要求病人洗一个冷水澡。这种差异表明( )</p><p>A. 中国人所患感冒与美国人所患感冒性质不一样 B.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C. 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 D. 美国人治感冒的方式不科学</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中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表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C项符合题意;同是感冒却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的是文化的差异,AB项均与题意不符;因为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立即打开礼物,而美国人则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这反映了( )</p><p>A.东西方交往方式的差异 B.美国人比中国人直率</p><p>C.中国人比美国人聪明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A: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立即打开礼物,而美国人则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这反映了东西方交往方式的差异,A符合题意。</p><p>BC:材料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与性格、智慧无关,况且也不能笼统地认为美国人比中国人直率,中国人比美国人聪明,BC排除。</p><p>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与题意无关,D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飘流在外头;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中国传统文化中“浓浓的乡情、亲情”是联结中国人精神的纽带。这充分表明了( )</p><p>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B.我国传统文化隐含着“贵和”的思想</p><p>C.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p><p>D.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继承。A:中国传统文化中“浓浓的乡情、亲情”是联结中国人精神的纽带,这充分表明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正确且符合题意。</p><p>B:材料不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B不符合题意。</p><p>C:材料阐释的不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C不符合题意。</p><p>D:材料与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无关,D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传统节日中的习俗都是在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习俗已延续了几千年,保存至今。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p><p>①继承性 ②相对的稳定性 </p><p>③鲜明的民族性 ④交融性</p><p>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符合题意,传统节日中的习俗都是在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习俗已延续了几千年,保存至今,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br />③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br />④不合题意,与材料内容无关。<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是指( )</p><p>A. 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B.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p><p>C.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D. 区域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B项符合题意;A、C、D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内涵。答案选B。</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41.2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1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为什么</p></td><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必要性</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p><p>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p></td></tr><tr style="height:69pt"><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重要性</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文化是民族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p><p>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p><p>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怎么样</p></td><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态度</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则</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任务</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今,依托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大众传媒能够( )</p><p>①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限制,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p><p>②确保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p>③消除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差别与冲突 </p><p>④迅速实现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p><p>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因为它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br />②说法错误,“确保”一词说的太绝对;</p><p>③说法错误,大众传媒并不能消除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差别与冲突;</p><p>④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因为它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强大功能,迅速实现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应受到尊重,都应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都有权利讲述自己的故事。这表明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p><p>A.各国文化差异性的原则 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p><p>C.各国文化互相交融的原则 D.各国文化独立发展的原则</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各国文化差异性的原则”未回答问题,且与材料内容无关;</p><p>B符合题意,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应受到尊重,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体现了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p><p>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相互交融;</p><p>D不合题意,与材料的主旨内容无关。</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代中医药学在保持独特配方和精选药材的前提下,吸收了西药的一些优点,采用先进工艺,制成了中成药。中成药的制成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弘扬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p><p>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p><p>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材料反映了现代中医药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吸收西药的优点,采用先进工艺大胆创新,制成了中成药,这是对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弘扬的发展,说明了创新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故C正确;AD不符合题意;B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写下的名言。</p><p>材料二   1942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首次由英文翻译成中文,之后从1952年至1995年的44年间,一共印刷出版57次,发行250万册。这部小说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影响了几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p><p>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读一本好书对人的影响。</p><p> </p></div></div>
<div><p>【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读一本好书,能够获得知识、增广见闻、提高能力,而且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将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读一本好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增强精神力量,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p><p>【解析】本题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名言以及其对几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读一本好书对人的影响。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充分调动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这需要考生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二是要对文化生活的知识体系要熟悉,这样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才能够不遗漏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首先,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角度说明一本好书,能够获得知识、增广见闻、提高能力,而且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将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可以从文化塑造人的角度说明一本好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增强精神力量,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2009年清明节参与网络祭拜人数达到1000万左右,他们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p><p>(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p><p>(2)根据清明祭奠方式的演变,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p><p>(3)试从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继承性角度说明保护民族传统节日的理由。</p></div></div>
<div><p>【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p><p>(2)①传统的祭奠方式被文明、科学的文化所取代,说明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p><p>②清明习俗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而演变,说明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必须立足社会实践,适应实践需要和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p><p>(3)①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或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这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考生若回答“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或“民族文化是历史发展和人民智慧的结晶”,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也可);</p><p>②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保护民族节日才能繁荣民族文化,为民族生存和发展奠定精神根基。</p><p>【解析】</p><p>本题以清明祭拜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清明祭拜的形式的演变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知识的考查具体而明确,考生回顾传统文化的特点的相关知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本题的答案要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p><p>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清明祭奠方式的演变,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继承途径。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正确态度角度:写出主干知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传统的祭奠方式被文明、科学的文化所取代。②继承途径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要立足实践,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清明习俗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而演变,说明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必须立足社会实践,体现时代精神,适应实践需要和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考生将这样的思路整合,能够较好解题。</p><p>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继承性角度说明保护民族传统节日的理由。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继承性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设问与试题情境确定知识角度:尊重文化多样性(民族节日、传统文化的鲜明民族性)、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性。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民族节日、传统文化的鲜明民族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或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这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或“民族文化是历史发展和人民智慧的结晶”,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p><p>②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保护民族节日才能繁荣民族文化,为民族生存和发展奠定精神根基。</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