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内江威远龙会中学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环顾我们身边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不断翻新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事件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p><p>A.2019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p><p>B.我国自主研制的ARJ21-700喷气客机圆满完成航线运行</p><p>C.我市成功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素质教育成果展</p><p>D.2018 年天猫双十一交易额达2135亿</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A:十三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这属于政治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p><p>B:我国自主研发的客机完成航线运行,这属于经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p><p>C:我市成功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素质教育成果展,这属于文化活动,是文化现象,故C选项正确。</p><p>D:双十一交易额达2135亿元,这属于经济现象,不属于文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9月20日,“书桌上的紫禁城——故宫文具品牌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敬胜斋举行。会上,故宫文具共发布了包含学生文具、办公文具、商务文具、礼盒文具和益智类文具的全线百余款文创产品,产品品类涵盖了本册、笔、包袋、学习灯具、桌面收纳、套装文具等140多个品种。这说明:</p><p>①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p><p>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着决定性作用</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的载体、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③:故宫文具共发布了文创产品,产品品类涵盖了本册、笔、包袋、学习灯具、桌面收纳、套装文具等140多个品种,这说明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也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③符合题意。</p><p>②:材料未涉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②不符合题意。</p><p>④:其一,优秀文化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其二,文化不能起决定性作用,④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临夏市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举办“金色草花节”,在丰富人们消费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p><p>A.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B.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p><p>C.一定的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D.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举办“金色草花节”,在丰富人们消费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说明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A符合题意。</p><p>B: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B观点错误。</p><p>C:材料没有体现一定的经济是文化的基础,A与题意不符。</p><p>D: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D观点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益广告面向社会公众,通过声、像、字幕、音响等电视手段,针对现实时弊和不良风尚,通过短小轻便的形式,激起公众的欣赏兴趣,进行善意的规劝和引导,匡正过失,疏导社会心理,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达到警世和教化的目的,以求产生最好社会效益。这说明公益广告:( )</p><p>①能启迪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   ②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③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影响   ④将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p><p>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该选项夸大了公益广告的作用,揭示世界本质是哲学的任务,排除①。</p><p>②③:公益广告能够针对现实时弊和不良风尚,进行善意的规劝和引导,匡正过失,疏导社会心理,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达到警世和教化的目的,这说明公益广告能够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能够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②③选项正确。</p><p>④: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④错误。</p><p>故本题选B。</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229.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商业贸易</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口迁徙</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教育</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大众传媒</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位</p></td><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义</p></td><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地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点</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229.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4" style="width:3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传播途径,实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青春畅想》节目中,30位舞蹈演员身穿全柔性特质的“柔衣”闪亮登场,充满科技元素和艺术感,给全球华人带来了满满科技感的“深圳7分钟”。这是央视春晚36年来首次采用全柔性显示屏参与节目演出。从中我们可知</p><p>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p><p>②物质成果建立在精神成果的基础上</p><p>③科学技术能促进文化的发展</p><p>④科技发展助推文化传承</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科技对文化传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央视春晚首次采用全柔性显示屏参与节目演出,《青春畅想》节目充满科技元素和艺术感,说明科学技术能促进文化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②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文化传承,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3月23日,在习近平主席和意大利总理孔特共同见证下,中意双方代表交换关于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从流失到回归,文物流动方向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实力从弱至强的翻天巨变。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感慨文物回家之时,不忘祝福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因为只有祖国强大了,失去的珍宝才会重新回到我们手中。上述材料说明</p><p>①尊重他国的文化遗产所有权,符合人类正义的立场</p><p>②文化兴则国兴,守住中华文化根脉才能实现中国梦</p><p>③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和经济决定两国文化的多样性</p><p>④经济决定文化,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奠定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础</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④:从流失到回归,文物流动方向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实力从弱至强的沧桑巨变。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感慨文物回家之时,不忘祝福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因为只有祖国强大了,失去的珍宝才会重新回到我们手中。这说明经济决定文化,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础,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尊重他国的文化遗产所有权,①④适合题意。</p><p>②:本题是强调经济对文化的影响,不是文化的作用,排除②。</p><p>③: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③是不科学的。</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年中秋节,各地的庆典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月饼、包子、春卷等中国特色小吃摊前排起了长队,舞龙表演更是吸引了不少群众,孩子们骑在大人的肩膀上,兴高采烈地观看着表演。这说明</p><p>A.民族节日是全面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p><p>B.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p><p>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p><p>D.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民族节日。A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不是全面展示,A错误,C正确。</p><p>B:其一,经济决定文化,经济生活决定传统文化,其二,材料阐释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是阐释经济对文化的作用,B排除。</p><p>D: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D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9月23日,《回望传承——八大山人纪念馆建馆60周年故宫典藏特展》在江西南昌的八大山人纪念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2月13日,《墨荷图》《双鹰图》等6件八大山人画作将展出。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对此认识正确的是</p><p>①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同一性具有独特作用</p><p>②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p><p>③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p><p>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豪感,唤醒人们的非遗保护意识</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③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豪感,唤醒人们的非遗保护意识,③④符合题意。</p><p>①: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①错误。</p><p>②: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但不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②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作为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获得了由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改革先锋称号。她扎根大漠逾五十年从未褪色的热忱与活力,用自己的行动讲了一个中国人保护敦煌文化的故事,也讲了一个全世界保护文化遗产的故事,对此理解准确的是</p><p>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B.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p><p>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世界文化是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排除。</p><p>B: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排除。</p><p>C:“用自己的行动讲了一个中国人保护敦煌文化的故事,也讲了一个全世界保护文化遗产的故事。”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符合题意。</p><p>D:世界文化是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排除。</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式英语词汇“addoil(加油)”被英国《牛津英语词典》收录,此前,《牛津英语词典》先后收录了“kungfu(功夫)”“guanxi(关系)”等中国特有的一些词汇。当“addoil”进入《就近英语词典》时,“拓扑”“博客”等舶来词也让中文变得丰富多样。这说明</p><p>①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p><p>②中英文化的差异在逐渐缩小</p><p>③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p><p>④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③:中式英语词汇的不断增多,舶来词让中文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体现了世界范围内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中文被世界上更多的国家接受,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故①③正确。</p><p>②:②说法错误,中英文化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p><p>④:材料未体现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故④不选。</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1月1日,信息化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正式上线,该平台聚合了大量可免费阅读的期刊、古籍、公开课、歌曲、戏曲、电影、图书等资料,用户可根据需要探索学习。这一学习平台的建立</p><p> 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p><p> ②让每个公民都可以随时随地接受自己所需的教育</p><p> ③是整合学习资源、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p><p> 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民素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相关知识。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夸大了信息化学习平台的作用,①错误;让每个公民都可以随时随地接受自己所需的教育,说法过于绝对,题干中是“用户可根据需要探索学习”,②不选;平台“学习强国”聚合了大量可免费阅读的期刊、古籍、公开课、歌曲、戏曲、电影、图书等资料,用户可根据需要探索学习,说明该平台整合学习资源,顺应建设学习型社会,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民素质,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3月4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只有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表明</p><p>①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p><p>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唯一目的</p><p>③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p><p>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③④:只有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文化创作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④符合题意。</p><p>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①错误。</p><p>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②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的民族音乐绵延千年,中国的舞台传统写意凝练,是东方审美观的独特表达。放着自家的宝贝不为我所用,却心甘情愿地被洋派俘虏、绑架,说到底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可见,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必须</p><p>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②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p><p>③坚决反对文化守旧主义和文化封闭主义④加强文化交流借鉴,增进对外来文化的理解</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放着自家的宝贝不为我所用,却心甘情愿地被洋派俘虏、绑架,说到底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可见,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必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4月29日,以“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为办会理念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本次园会将以园艺为载体,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同时,园博会也将汇聚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促进国际园艺合作。这说明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将有利于( )</p><p>①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p><p>②丰富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p><p>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文化多样性的魅力</p><p>④加强对话交流,增进各国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③:本次园会将以园艺为载体,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同时,园博会也将汇聚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促进国际园艺合作,该园博会的举办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文化多样性的魅力,①③正确。</p><p>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且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对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②排除。</p><p>④: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加强对话交流,增进各国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但并不能认同,每个民族都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排除④。</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清明节,国家民政局紧扣“文明、绿色、低碳、环保”的宗旨,宣扬清明文化、倡导祭祀新风。“慎终追远”仪式不断变化,但孝道文化依然滋养人心,使“民德归厚”。这说明</p><p>①承袭传统孝道文化,筑牢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p><p>②传统孝道文化可以因时而变,应为其注入时代精神</p><p>③传统孝道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应该传承和弘扬</p><p>④传统孝道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是不变的</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2019年清明节,国家民政局紧扣“文明、绿色、低碳、环保”的宗旨,宣扬清明文化、倡导祭祀新风,这说明传统孝道文化具有相对性,可以因时而变,应为其注入时代精神,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慎终追远”仪式不断变化,但孝道文化依然滋养人心,使“民德归厚”,这说明传统孝道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应该传承和弘扬,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对传统孝道文化,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①错误;传统孝道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可以因时而变,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至今仍是激励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某高校开展了系列活动:“图说在四精神”主题板报展览、“五四百年,我的青春宣言”签名活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以五四之名重走红军长征路主题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重温了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加深了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用历史的光芒照亮了未来。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开展“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p></div></div>
<div><p>【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这一载体,为人们营造了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的良好文化环境。</p><p>(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同学们加深对五四精神的认识,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p><p>(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活动的开展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用历史的光芒照亮未来。</p><p>(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丰富其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p><p>【解析】</p><p>本题以开展纪念五四运动系列活动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p><p>可结合材料中的系列活动,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人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说明开展“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开展“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p><p>从材料可以看出,通过“图说五四精神”主题板报展览等一系列活动这一载体,为人们营造了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的良好文化环境,有利于同学们加深对五四精神的认识。这些活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丰富其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p><p>可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说明开展“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p><p>材料:2019年3月27日,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中国的文明观,让世界看见》五周年,在这一重要演讲中,习近平主席科学把握人类文明进步大势,深刻阐明“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真诚倡导“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准则,习近平强调:“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对文明的这些论述不仅精辟揭示了人类文明的本质特征,还深刻阐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内涵。五年来,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中国不仅是积极倡导者,更是坚定行动者,充分彰显了中国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深邃智慧、积极贡献与责任担当。</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阐述为什么要倡导“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准则?</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倡导“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准则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③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学习交流借鉴,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④“和而不同”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p><p>【解析】</p><p>本题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中国的文明观,让世界看见》五周年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阐述为什么要倡导“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准则。</p><p>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阐述为什么要倡导“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准则,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p><p>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多样性的地位、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极为关键的一年,贫困地区不仅需要经济扶贫,还需要文化扶贫,某“文化扶贫小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他们从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两个层面与某贫困县结帮扶关系;鼓励该地区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讲仁爱”的时代价值,推进传统文化进农家,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利用互联网,通过手机APP、在线课堂,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当地农民掌握更多致富技术;通过以老带新,委托培训等方式,培养出乡土文化人才,解决基层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p><p> </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某“文化扶贫小组”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p></div></div>
<div><p>【答案】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扶贫小组从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两个层面与某贫困县结帮扶关系,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鼓励该地区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讲仁爱”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提升农民的道德修养。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或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扶贫小组”利用互联网,实施技能提升培训,有利于当地农民掌握致富技术。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通过以老带新、委托培训等方式,培养出乡土文化人才,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p><p>【解析】</p><p>本题以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极为关键的一年,贫困地区不仅需要经济扶贫,还需要文化扶贫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某“文化扶贫小组”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本题属于启示类试题,要依据材料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材料中关键词,或者材料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我们首先从材料中找出“文化扶贫小组”的做法,材料中有三个分句:“他们从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两个层面与某贫困县结帮扶关系”,是基于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鼓励该地区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讲仁爱”的时代价值,推进传统文化进农家,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利用互联网,通过手机APP、在线课堂,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当地农民掌握更多致富技术,是基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也是基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通过以老带新,委托培训等方式,培养出乡土文化人才,解决基层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是基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习近平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情结,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使其成为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老根”,为世界上所有华人提供了“精神家园”,使之找到了自己的“基因”所在,有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p><p>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p><p>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p></div></div>
<div><p>【答案】①正确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移风易俗,改造或剔除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③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变革传统文化的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方式和手段,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④变革教育方式,发挥教育在选择、传递、创造传统文化方面的功能。</p><p>【解析】</p><p>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p><p>一是从教材找答题要素。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p><p>二是从材料中答题要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答题要素。</p><p>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答题要素。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p><p>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可知涉及答题要素是正确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变革传统文化的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方式和手段;变革教育方式,发挥教育在选择、传递、创造传统文化方面的功能。</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