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位先生收了两个学生。一天傍晚,先生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说:“你们立刻买样东西来,把这间黑暗的房间完全装满。”一个学生买了许多干草,满满地塞了一屋子。先生摇摇头,叹了口气。另一个学生买了一支蜡烛,点燃蜡烛,整个屋子一片光明。先生笑了:“这是装满屋子的最好的方法。”这一故事说明</p><p>①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说</p><p>②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p><p>③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p>④思维方法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这一故事说明一个学生是是一种常规、形象的思维,另一个学生是一种创新、抽象的思维。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思维方法,方法的不同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哲学对于人们思想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哲学可以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可以提高人的思维层次,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故②④项符合题意;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①项错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④项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上配置的地形地貌相机完成了环拍,科研人员根据“鹊桥”中继星传回的数据,制作了清晰的环拍影像图,完成了着陆点周围月面地形地貌的初步分析。由此可见</p><p>A.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p><p>B. 思维和存在是相互依赖的</p><p>C. 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p><p>D. 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嫦娥四号着陆器上配置的地形地貌相机完成了环拍,科研人员根据“鹊桥”中继星传回的数据,制作了清晰的环拍影像图,完成了着陆点周围月面地形地貌的初步分析。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正确且符合题意;存在决定思维,思维依赖于存在,存在不依赖于思维,可离开思维独立存在,B错误;C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思维才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思想的充沛,可以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这说明( )</p><p>A.思想是世界本原和前进力量之源</p><p>B.哲学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p><p>C.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和</p><p>D.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B: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明哲学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思想的充沛,可以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B符合题意。</p><p>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社会实践是前进力量之源,A说法错误。</p><p>C: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是具体知识的总和,C说法错误。</p><p>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这一要求是基于</p><p>①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②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p><p>③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p>④真正的哲学能为社会变革提供正确的指导</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这一要求是基于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光明生活的路途上点亮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能为社会变革提供正确的指导,①④适合题意;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②错误;③说法正确但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指</p><p>A.哲学决定时代的发展 B.哲学决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p><p>C.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D.哲学促进时代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AB说法错误,应该是时代的发展、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决定哲学;<br />C符合题意,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指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br />D说法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促进时代的发展。<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只要“锦鲤附身”,人生就可以“躺赢”。这种认识与下列世界观相一致的是</p><p>A. 气者,理之依也</p><p>B.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p><p>C. 存在就是被感知</p><p>D.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只要“锦鲤附身”,人生就可以“躺赢”,这种认识把命运依托在“锦鲤附身”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项与题意观点相一致;AD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C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观点不完全一致;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p><p>A.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存在就是被感知”</p><p>B. “古今异俗,新故异各”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p><p>C.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秀才不出门,使知天下事”</p><p>D.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则属于唯心主义,故符合题意入选。“古今异俗,新故异各”属于辩证法思想,“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实践决定认识,属于唯物主义思想,“秀才不出门,使知天下事”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思想,排除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强调了认识的无限性,“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属于不可知论,排除D。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贝克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他们的观点属于</p><p>A. 形而上学的世界观</p><p>B. 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p><p>C. 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p><p>D. 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贝克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他们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B适合题意,排除C;A、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p><p>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p><p>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D: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D符合题意。</p><p>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何者为世界的本原,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说法错误。</p><p>B: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着根本对立的观点,但这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B与题意不符。</p><p>C: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有着根本对立的观点,这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C与题意不符。 </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p><p>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p><p>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p><p>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接受不能改变的,尊重客观规律,改变我能改变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给我智慧,让我分辨什么是能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哲学可以为生活提供指导,故入选。①④选项观点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意识并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的产物,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而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进入新时代更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哲学依据是()</p><p>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p><p>②意识因其能动性可以成为实践先导</p><p>③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p><p>④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推动事物发展</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哲学依据是意识因其能动性可以成为实践先导,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正确但不是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哲学依据,排除;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意识才能推动事物发展,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泰戈尔曾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同样戴着眼镜观世界、看生活,有人越擦越亮,有人却越抹越黑,关键取决于“在路上”的态度、“在路口”的抉择。这表明</p><p>①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生理活动</p><p>②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p><p>③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p>④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调节自身的重要条件</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选项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地反映。②选项夸大了人的认识活动的作用。题目中,同样戴着眼镜观世界、看生活,有人越擦越亮,有人却越抹越黑,关键取决于“在路上”的态度、“在路口”的抉择。这表明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调节自身的重要条件;故③④选项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要为你疯狂打call;确认过眼神,是对的人;你有freestyle吗?”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流行用语了,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p><p>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p><p>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p><p>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p><p>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④: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流行用语了,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②④符合题意。</p><p>①: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意识依赖于物质,①说法错误。</p><p>③: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理性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哲学思想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儒学作为哲学范畴,能够发挥应有作用。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p><p>①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p><p>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p><p>③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p><p>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①③项符合题意;哲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并不能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②项说法错误;哲学能够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思想动力而非政治保证,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4月2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决定,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这一决定</p><p>①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统一②表明事物运动是有条件的</p><p>③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④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④: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这一决定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④符合题意。</p><p>②:事物的运动是无条件的,②说法错误。</p><p>③: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③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说明了</p><p>A. 运动是永恒的和相对的 B.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p><p>C. 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D.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该题是对诗句蕴含的哲理的思考,抓住诗句的关键字眼,对应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动中见静,似静实动。在这里船与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以船为参照物,云是静止的,因此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正确;A说法错误,运动是绝对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C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说法错误。故此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9年春节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火了!影片幻想了由于人类破坏自然导致气候恶化。地表已经无法住人,为了人类的生存,全球科学家们共同努力为地球安装了行星发动机,让地球逃离太阳系进入相邻星系轨道。从哲学角度看,影片中的这个情节</p><p>①展示了人类的伟大,人定胜天</p><p>②表明人在规律面前能有所作为</p><p>③启示人类可趋利避害创造联系</p><p>④警示人类要敬畏世界的物质性</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从哲学角度看,影片中的这个情节警示人类要敬畏世界的物质性,保护自然环境。同时表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建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具体联系,②④项符合题意;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人定胜天”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①项说法错误;让地球逃离太阳系进入相邻星系轨道,启示人类可趋利避害建立联系的具体形式,但不能创造联系本身,因为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张衡一号”将收集全球7级以上、中国6级以上地震产生的电磁信息,进而为地震机理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为“地震预测”这道世界性难题的解答提供一种新的尝试思路,突破以往受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实时观测。由此可见</p><p>①人们可以改变规律的状态,克服不利的规律</p><p>②尊重客观规律能使客观与主观相符合</p><p>③科学技术的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p><p>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的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相信人类一定能够认识和把握地震运动的客观规律,③④项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项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能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不是客观与主观相符合,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可以亲口尝一尝;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却万万不能试一试。《本草纲目》上写得清清楚楚:“砒,大毒也”。这表明</p><p>A. 获得认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p><p>B. 任何认识都是在直接接触对象的过程中产生的</p><p>C. 来源于亲身实践的认识比来源于书本的知识可靠得多</p><p>D. 有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有的认识来源于书本</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可以亲口尝一尝;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却万万不能试一试。《本草纲目》上写得清清楚楚:“砒,大毒也”。这表明获得认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A项符合题意;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不是任何认识都是在直接接触对象的过程中产生的,B项说法错误;无论亲身实践的认识还是来源于书本的知识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不存在谁更可靠的问题,C项说法错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更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从哲学上看,这告诉我们 ( )</p><p>①联系具有必然性,要利用事物间的固有联系推动两岸发展</p><p>②真理具有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 </p><p>③规律具有不可违抗性,要顺应两岸统一的大势谋求国家统一</p><p>④“一国两制”是符合最广大中国人民利益的正确价值选择,是统一的最佳方式</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③: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体现了真理具有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更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从哲学上看,这告诉我们规律具有不可违抗性,要顺应两岸统一的大势谋求国家统一,②③符合题意。</p><p>①: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因此我们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材料不强调联系的必然性,①与题意不符。</p><p>④:题意要求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④不属于哲学道理,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p><p>①客观物质性 ②主观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④科学实验性</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①②③适合题意;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一种形式,④不合题意;故本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根据竹材的自然形态,删繁就简,衬托出竹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寓意,作品遂为文人所接受,并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艺术财富。材料蕴含的哲理是</p><p>①竹雕艺术来源于人脑,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p><p>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竹雕艺术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p><p>③竹雕艺术是纯意识构建的联系,体现创作的主观性与物质性的统一</p><p>④竹雕艺术展现了人类的想象力,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意识的作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把握题意。根雕艺术来源于客观物质,不是来源于人脑,根雕艺术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故①错误,④正确;根雕艺术是艺术家发挥主动创造性,将天然美与创造美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根雕艺术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故②正确;联系是客观的,“艺术是意识建构的联系”表述错误,故排除③。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蓝图正在绘就。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绘制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蓝图,表明( )</p><p>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事物之间的主观联系</p><p>②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p><p>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p><p>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建立人为事物联系的必要条件</p><p>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③表述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而不能说建立事物之间的主观联系,也不能说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p><p>②④符合题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绘制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蓝图,表明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建立人为事物联系的必要条件;</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真理的根本属性是</p><p>A.永恒性 B.条件性 C.客观性 D.反复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A:真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并非具有永恒性,A错误。</p><p>B:真理具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但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不是条件性,B不符合题意。</p><p>C:真理是标准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C正确。</p><p>D:认识具有反复性,D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p><p>材料一 生活处处充满着哲学智慧。同学们在统筹安排解答这份试卷时要考虑考试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老师在命制这份试题时要考虑命题计划与学生实际的关系,十九大报告的对未来发展的书写要考虑报告与世情国情现状的关系,这些问题无不贯穿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p><p>材料二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p><p>(1)结合材料一,请简要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p><p>(2)结合材料二,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出发,指出党正确揭示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提法坚持的方法论。</p></div></div>
<div><p>【答案】(1)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分别为: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p><p>(2)方法论原则: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意识。</p><p>具体要求:①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提出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p><p>②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适应新时代、新变化,做出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与时俱进;</p><p>③中国共产党人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充分结合起来,研究社会现状,把握社会发展规律。</p><p>【解析】</p><p>本题以生活中的哲学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等。</p><p>第(1)问可结合材料,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说明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分别为: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p><p>第(2)问可结合材料,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充分结合起来等方面,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研究社会现状,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出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p><p>(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请简要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p><p>从材料可以看出,同学们在统筹安排解答这份试卷时要考虑考试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老师在命制这份试题时要考虑命题计划与学生实际的关系,十九大报告的对未来发展的书写要考虑报告与世情国情现状的关系,这些问题无不贯穿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p><p>可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说明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两个方面说明哲学基本问题所包含的内容。</p><p>(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出发,指出党正确揭示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提法坚持的方法论。</p><p>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提出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不断解放思想,适应新时代、新变化,做出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做到了与时俱进。</p><p>可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意识、充分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充分结合起来等方面,指出党正确揭示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提法坚持的方法论。</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p><p>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p></div></div>
<div><p>【答案】①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p><p>②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p><p>③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p><p>【解析】</p><p>本题以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为背景材料,考查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p><p>可结合材料,从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等方面,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正确处理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p><p>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p><p>可从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等方面,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该思想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科学判断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直面我国对外开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体现时代潮流、引领时代前进的新思想新战略,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重大理论的创新。</p><p>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相关知识,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形成的。</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科学判断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直面我国对外开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新思想新战略。</p><p>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并随着实践的深入、时代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p><p>【解析】</p><p>本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为背景材料,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相关知识。</p><p>可结合材料,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方面,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随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科学判断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直面我国对外开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这一重大的理论创新,将随着实践的深入、时代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相关知识,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形成的。</p><p>从材料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科学判断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直面我国对外开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新思想新战略,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并随着实践的深入、时代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p><p>可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相关知识,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方面,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形成的。</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宁夏,曾几何时,过度开荒,过度放牧,是这块土地上的常态。深陷贫困的人们希望通过向自然界索取来摆脱贫困,而这种方式没有带来富裕,反而陷入贫困---开荒----生态破坏----贫困蔓延的恶性循环。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宁夏人终于认识到,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他们开始大规模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沙漠面积减少,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历史性转变。</p><p>(1)上述材料说明了《生活与哲学》的哪些道理?</p><p>(2)我们从上述材料中应得到什么哲学启示?</p></div></div>
<div><p>【答案】(1)①由于人们的过度开荒、过度放牧,导致贫困—开荒—破坏生态—贫困蔓延的恶性循环。这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人们认识到必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人们思想改变后,开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说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④人们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使生态环境改善,沙化面积减少。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p><p>(2)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p><p>【解析】</p><p>(1)该题考查联系的观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相关知识。本题设问是说明了《生活与哲学》的哪些道理,角度不是很明确,所以做好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把握,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以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等角度作答。</p><p>(2)该题考查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考查从上述材料中应得到的哲学启示,所以该问主要是考查方法论,关键也是在材料,根据材料可以从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等角度作答。</p><p>第(1)问:本问问的是说明了《生活与哲学》的哪些道理,角度没有很明确,所以做好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把握,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以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等角度作答。</p><p>第(2)问:考查从上述材料中应得到的哲学启示,所以该问主要是考查方法论,关键也是在材料,根据材料考生可以从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的角度作答。</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