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17:30

广西蒙山县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你认为下列时政要闻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xa0;(    )</p><p>A.2017年5月3日,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正常巡航</p><p>B.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示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p><p>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p><p>D.美国总统大选揭晓,特朗普在大选中胜出成为美国新总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C:文化现象相对于经济、政治现象而言的精神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让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C属于文化现象。</p><p>AD: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正常巡航、美国总统大选揭晓,特朗普在大选中胜出成为美国新总统等,属于政治现象,AD与题意不符。</p><p>B: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示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属于经济现象,B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景抒情,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p><p>①“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 ②游子眼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p><p>③文化素养高低通过文化活动呈现出来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p><p>A.①②&#xa0;B.③④&#xa0;C.①④&#xa0;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月亮不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是自然现象。②错误。</p><p>③:材料反映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没有提到文化素养高低,③与题无关。</p><p>①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也体现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④正确。</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立冬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农谚云:“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翁”“立了冬,楼再摇,种一葫芦打两瓢”。这都是人们对农事活动的总结,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很有作用。这说明</p><p>A.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p><p>B.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p><p>C. 文化现象伴随人类始终</p><p>D. 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文化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农谚“是人们对农事活动的总结,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很有作用”,体现了文化源于社会实践,选A;B强调了人类特有,与材料无关;C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D强调了物质活动对精神活动的影响,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将斗笠这一非遗传统产业作为引领村民发家致富的一大重点,实施“编织农户十加工大户十非遗创意十市场”的联体发展模式。目前,该县斗笠编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这说明</p><p>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p><p>②文化与经济有相互交融的关系</p><p>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p><p>④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错误,题目中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作用。④选项忽略了文化的双重性。题目中,某县将斗笠这一非遗传统产业作为引领村民发家致富的一大重点,该县斗笠编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表明了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化与经济有相互交融的关系。故①②选项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辉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更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这体现了(    )</p><p>A.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p><p>B. 文化建设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p><p>C.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p><p>D. 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材料中“我们更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强调了弘扬工匠精神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影响,A强调的是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不选;B强调的是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的保证,与材料不符;D强调的是经济的作用,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三五”规划在文化建设方面再次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是基于</p><p>①文化生产力在经济中的作用</p><p>②文化实力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p><p>③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p><p>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而②强调的是文化与民族的关系,不符合题意;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③说法错误。所以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傅莹表示:“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每当经济进入一个繁盛的阶段之后,往往就会出现文化、艺术的大发展。现在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5万元人民币了,也接近了国际上中等收入的水平。现在大家也注意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在不断上升的。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软实力还比较弱。就世界文化产业看,美国的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中占42%,中国则不到5%。 就我国文化产业看,也存在集约化程度低、文化出口能力弱等不足。”对此,我国必须</p><p>①大力创新文化渗透的方式,主动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p><p>②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p><p>③把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作为文化发展的主攻方向</p><p>④不断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p><p>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颂歌。每当人们听到这首乐曲,总会得到极大的振奋和力量。这主要表明优秀文化作品能够</p><p>A.丰富人的精神世界</p><p>B.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D.决定人的个性形成</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二者密切联系,但侧重点不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指让你的知识更加充沛,思维更加广阔;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指让人更加积极向上、奋勇拼搏。由题干中“战胜”“振奋和力量”这一关键信息,可知B最贴近题意。AC均不是最贴近题意的。D夸大了《命运交响曲》的作用,观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由此可见( &#xa0;&#xa0;&#xa0;&#xa0;)</p><p>①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xa0;&#xa0;&#xa0;&#xa0;②人们应该主动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p><p>③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xa0;&#xa0;&#xa0;④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③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④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题目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由此可见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们应该主动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故①②选项入选。选A。</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46.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丰富人的精神世界</p></td><td style="width:178.9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p><p>同</p><p>点</p></td><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体现</p></td><td style="width:146.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只体现在主观领域</p></td><td style="width:178.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体现在人的具体行动中</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点</p></td><td style="width:146.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强调优秀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充实和完善,侧重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广度</p></td><td style="width:178.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强调优秀文化作品对人的激励作用,侧重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力度</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途径</p></td><td style="width:146.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p></td><td style="width:178.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动接受优秀文化作品的熏陶</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相同点</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36.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丰富的精神世界必然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人们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②优秀文化作品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又能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③二者都是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都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进入21世纪,团圆还是年的主题,年根将至,如潮的人群依然奔向大小车站,拥挤着要赶在大年三十前回家。老一辈人依然有着浓厚的年的情结,一年年地坚守着过年的习俗,鞭炮、春联、福字、年画、祭祖、拜年、压岁钱等年的专有事物在他们心中份量依然很重。材料显示( )</p><p>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p><p>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p><p>C. 春节的习俗不会改变</p><p>D. 人们摆脱不了旧传统的束缚</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老一辈人依然有着浓厚的年的情结,一年年地坚守着过年的习俗,鞭炮、春联、福字、年画、祭祖、拜年、压岁钱等年的专有事物在他们心中份量依然很重”,充分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故A项复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文化对人影响潜移默化的特点,故B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传统习俗也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故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D项中的表述也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雕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它会让人不自觉地受其影响。整洁、幽雅、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会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这告诉我们(&#xa0;&#xa0;&#xa0;)</p><p>①文化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xa0;&#xa0;&#xa0;②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p><p>③文化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xa0;&#xa0;&#xa0;④特定的纯自然环境也是一种文化环境</p><p>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③选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排除。④选项错误,特定的纯自然环境不是文化环境。题目中,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雕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这说明了文化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故①入选。校园文化会让人不自觉地受其影响。整洁、幽雅、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会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说明了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故②选项入选。选A。</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潜移默化</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深远持久</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的文化影响</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特点</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具有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点</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强调空间(“横”)的影响,文化在无形中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侧重于影响的过程和方式,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润物细无声”等</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强调时间(“纵”)的影响,经年累月所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侧重于影响的程度和效果,如“乡音难改”</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要求</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提高自身素养</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2月3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说明</p><p>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p><p>②科技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p><p>③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p><p>④文化在综合国力中起决定作用</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说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科技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①②适合题意;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健康的文化能推动经济的发展,③是错误的;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最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2017年新春伊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强势回归,为新春佳节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圈粉无数”。《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实力“圈粉”是因为(    )</p><p>①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  ②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载体是社会实践的产物</p><p>③古典诗词是民族文化记忆与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古典诗词寄托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①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④:《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实力“圈粉”是因为古典诗词寄托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现代传媒在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极大地提升了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①④符合题意。</p><p>②:材料强调《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实力“圈粉”的原因,不体现古典诗词怎么产生,②与题意不符。</p><p>③: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记忆与情感的集中表达,③说法错误。  </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日,为反击国外某些人对中国文化的歧视,一则名叫《说出我的名字》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中国留学生们对自己中文名字的来历侃侃而谈,不仅向世界展现了新一代中国年轻人的自信风貌,也让我国悠久的文化魅力得到展现,这表明</p><p>①文化创新要立足国际视野和世界人民的需求</p><p>②不同民族的文化只有通过对话才能消除分歧走向统一</p><p>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p><p>④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视频中中国留学生们对自己中文名字的来历侃侃而谈,不仅向世界展现了新一代中国年轻人的自信风貌,也让我国悠久的文化魅力得到展现,这表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③④适合题意;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①是错误的;消除分歧走向统一说法错误,排除②;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启示我们</p><p>A.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 书本是知识的源泉</p><p>C. 文化的创新需要想象    D. 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积累文化知识</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这首诗是对惠崇春江晚景的生动写照和艺术再现。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启示我们,文化来源于生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项符合题意;学习书本知识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但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B项说法错误;文化的创新需要想象,但更需要深入实践体验生活,C项与题意不符;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启示我们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收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该片高度浓缩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大众传媒</p><p>①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p><p>②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p><p>③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p><p>④使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根本变革</p><p>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题目中,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收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①②选项入选。③选项错误,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④选项错误,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使文化传播的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德国柏林举行的2014年欧洲青年古典音乐节上,中国昆曲《牡丹亭》与西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同一场节目中交叉上演,在德国观众中引起极大共鸣。通过同一时代但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艺作品的对比,人们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相通之处。中国昆曲《牡丹亭》与西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具有相通之处</p><p>①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是基于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p><p>③是基于它们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与精粹     ④体现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中国昆曲《牡丹亭》与西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具有相通之处,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正确;中国昆曲《牡丹亭》与西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具有相通之处并不是基于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也不是基于它们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与精粹,②③不选;中国昆曲《牡丹亭》与西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具有相通之处是因为它们都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首发。在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标志着中国铁路成套技术装备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p><p>①使科技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p><p>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p><p>③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p><p>④使科技成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科技并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①错误;科技创新可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②正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有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③正确;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是指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美人之美”是指(    )</p><p>A.要夸奖其他民族的文化&#xa0;B.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p><p>C.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xa0;D.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D:“各美其美”,是指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美人之美”是指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D符合题意。</p><p>A:“美人之美”是指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而不是要夸奖其他民族的文化,A与题意不符。</p><p>BC:“美人之美”强调对待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和坚持的原则,BC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这些年,大批优秀的国外绘本和儿童文学作品被引进国内,中国的孩子和国外的孩子一样,都能看到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当王子与公主、巫婆与精灵从小就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时,又有多少孩子知道我们曾经拥有过这么多经典的中国老故事呢?盘古开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牛郎织女、大闹天空…….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这些故事曾陪伴一代代人走过温暖的童年。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    )</p><p>①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 </p><p>②借鉴、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p><p>③要不断排除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障碍和文化竞争              </p><p>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我们认同世界各国文化</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大批优秀的国外绘本和儿童文学作品被引进国内,但中国的老故事却逐渐被淡忘,这启示我们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①正确;材料也告诉我们借鉴、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正确;材料并不是启示我们要排除文化交流障碍,排除文化竞争的观点也不是正确的,③不选;我们尊重世界各国文化,但不代表我们要认同世界各国文化,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回首中华民族5 000年历史,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汉赋、元曲、明清文学,还有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足以傲视天下。但这也会使我们产生文化惰性,变成文化“啃老”,只靠重拍、戏说、改写前人的经典过日子。这告诉我们(    )</p><p>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 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p><p>C.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D.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如果靠重拍、戏说、改写前人的经典过日子,将会导致文化失去生命力。故材料说明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C适合题意;A、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B是不科学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p><p>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p><p>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p><p>A.①②&#xa0;B.③④&#xa0;C.①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材料中没有涉及文化的存在形式的变化,故①排除。</p><p>材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故②正确。</p><p>材料中没有涉及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故③排除。</p><p>“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说明扩展了人们的文化视野,故④正确。</p><p>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雷锋精神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的意义。</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有助于营造全社会节能环保、甘于奉献、互帮互助的文化氛围,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可以把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影响青少年交往。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解析】</p><p>本题以传承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说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的意义。意义类非选择题主要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或影响作出具体分析。故考生要会审题,做到思路清晰,要紧扣材料,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故本题考生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以及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一出,国内立刻掀起了“莫言热”,大家涌向书店抢书或者网络下单,多地出现一书难求的局面。业内认为,莫言获奖带动大家重拾文学热,提高阅读兴趣,是令人欣喜的事。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p><p>从文化对社会发展作用的角度,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p></div></div>
<div><p>【答案】(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p><p>(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爱读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必然推动社会发展。</p><p>(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爱读书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p><p>【解析】</p><p>本题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在国内立刻掀起了“莫言热”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对社会发展作用。</p><p>可结合材料,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的物质转化、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说明爱读书的民族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在优秀文化的推动下走向光明的未来。</p><p>本题要求从文化对社会发展作用的角度,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p><p>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带动了大家重拾文学热,提高阅读兴趣。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p><p>可运用文化对社会发展作用的知识,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物质转化,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等方面,说明爱读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从而推动社会发展。</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就如何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建议掌握遗产资源,夯实丝路认知——主动组织“一带一路”上的丝绸文化遗产调查,掌握丝绸文化遗产资源;用文物、图像、文献实证的丝绸史实构划一幅权威的丝绸之路,夯实丝绸之路中丝绸的话语权。</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建议”的依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丝绸之路作为文化遗产是沿途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对研究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大意义。</p><p>(2)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传播、交流、促进发展有重要意义。</p><p>(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p><p>(4)充分利用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博物馆的交换展览,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传播和发展。做出国内最出色的丝路展览,讲好中国丝绸故事,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建议”的依据。</p><p>赵丰建馆长建议要组织“一带一路”上的丝绸文化遗产调查,掌握丝绸文化遗产资源。依据应当是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要注意结合丝绸之路作为文化遗产表述的完整性;</p><p>赵丰建馆长建议要用文物、图像、文献实证的丝绸史实构划一幅权威的丝绸之路,夯实丝绸之路中丝绸的话语权。依据可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有利于讲好中国丝绸故事,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还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传播、交流、促进发展有重要意义。</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一些专家认为,过去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破坏文物、损坏传统建筑,造成大批传统村落消失,而许多新村片面追求花园、格调和洋气。如今稳步推进城镇化,要利用地理优势、生态优势,园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禀赋,顺势而为,不应当是“千镇一面”: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传承和田园特色保持,让城镇化和文化多样性协调发展,切忌“贪大求洋”。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p><p>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p></div></div>
<div><p>【答案】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过程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p><p>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城镇化过程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才能焕发人们的强烈认同感。</p><p>③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p><p>④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p>【解析】</p><p>本题以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好传统文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p><p>可结合材料,从传统建筑、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说明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p>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p><p>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焕发人们的强烈认同感。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p>可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从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谈谈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西蒙山县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